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6)(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白化文主编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白化文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一切从史料出发,从近现代出版的各类书刊、报纸中辑录、编排而成,既是一部学术资料,又是一部大众读物,既适用于专家学者做研究时参考、利用,也适合普通文史爱好者的休闲阅读。相信各阶层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阅读的乐趣,从这些历史名人轶事中,发现、揭秘人性的善美和丑恶,体会社会的风云变幻,感悟人间的世事沧桑。

《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6)(精)》为第6辑内容。

内容推荐

白化文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所收录的近现代名人范围较广,既有晚清的维新人士、革命志士、文人学士、杰出妇女,还有官僚政客、军阀流氓、商人巨贾,甚至还有宫廷太监,等等,可谓集大成者。由于内容多不见于正史,故可以从一些侧面补正史的许多不足。

《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6)(精)》为第6辑内容。

目录

序言

凡例

居正卷(1876-1951)

刘成禺卷(1876-1953)

穆藕初卷(1876-1943)

张伯苓卷(1876-1951)

包天笑卷(1876-1973)

廖仲恺卷(1877-1925)

王揖唐卷(1877-1946)

靳云鹏卷(1877-1951)

曹汝霖卷(1877-1966)

王国维卷(1877-1927)

杨小楼卷(1877-1938)

陈其美卷(1878-1916)

陈炯明卷(1878-1933)

陶成章卷(1878-1912)

黄炎培卷(1878-1965)

史量才卷(1878-1934)

白宝山卷(1878-1941)

胡朴安卷(1878-1947)

田桐卷(1879-1930)

谭延闿卷(1879-1930)

胡汉民卷(1879-1936)

于右任卷(1879-1964)

陈独秀卷(1879-1942)

李根源卷(1879-1965)

吴禄贞卷(1880-1911)

徐树铮卷(1880-1925)

刘大白卷(1880-1932)

张敬尧卷(1881-1933)

马君武卷(1880-1940)

李叔同卷(1880-1942)

孔祥熙卷(1880-1967)

赵声卷(1881-1911)

张宗昌卷(1881-1932)

鲁迅卷(1881-1936)

王宠惠卷(1881-1958)

叶恭绰卷(1881-1968)

试读章节

大显革命理财家的本领

辛亥八月,武昌革命起义,各省响应。九月,广东克复,胡汉民任都督,仲恺被请回来管理财政。当时广东财政非常紊乱,实不好下手,但他凭着高深的经济学识和敏捷的手腕,从容整理,有条有绪,不到几个月工夫,已使收支相抵,解职时,省库居然有余财了。这是他以其所学贡献于革命事业的第一步,一露头角,便有如许成绩,同志都为之惊叹不已,但是,他的大显身手还在后面呢。

民国二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国父避居日本东京,第二年组织中华革命党,继续讨袁,他始终追随左右,赞襄甚力。国父知道他是理财能手,便命他和张人杰共掌财政。袁世凯死后,共和重建,他随国父回到上海。六年,国父率海军南下护法,因陆荣廷等从中作梗,不能贯彻主张,次年便解职返沪,专心办理党务,又命同志创办《建设杂志》,努力宣传,他也是其中的主要分子,发表文章很多。他在日本专攻政治经济,造诣很深,这时所作的文章,大都是根据纯粹的政治经济学理,来发扬国父的民权民生主义。关于民权主义方面,他翻译了一本名著,叫做《全民政治》,介绍民权思想非常得力,国父后来在民权主义的演稿中还提起来称赞过。

他对于民生主义的了解,更为深刻。他很明了中国是一个产业落后的次殖民地国家,只有发展产业,才有前途。产业发展的可能结果,一是资本主义的路,一是社会主义的路,他以为中国应该选择后一条路。他说:“中国在这时代,自己经济的基础这样薄弱,而所受国际经济的压迫这样深重,若要有所树立,除非是建一社会主义的国家,依科学的组织,用集合的方法,解决生产问题不可,生产问题解决,其他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欲达到社会主义的路,只有实行民生主义中的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两个方法,因此,他发表了一篇平均地权的文章,说得非常清楚。那个时候,国父的民生主义演讲稿尚未行世,他这篇文字是很有贡献的。他又做了一篇文章叫做《消费合作社概论》,主张在节制资本方法未能实行以前,先用合作社的办法来补救资本主义发达的流弊,这也是很有卓识的。

九年,粤军由闽回师,桂系败走,广州光复,国父由沪返粤,恢复军政府组织。次年四月,国会非常会议议决将军政府改组为正式政府,国父被举为大总统,任他做广东省财政厅长兼财政部次长,因遭陈炯明妒忌,乃辞厅长职,专理财政部事。十年,国父亲率北伐军出发广西,陈炯明时为广东省长,已萌异志,对北伐军饷糈,多方留难,幸他毅然以筹款接济自任,北伐军费才得勉强维持。到了十一年四月,卒因陈炯明的破坏,国父不得不率师折回广东,把陈炯明的粤军总司令和广东省长两职免掉,任伍廷芳为广东省长。他仍续任财政厅长,数天之内,便筹集现款三百万元交给政府,作为北伐军经费,北伐军乃得改道出发韶关,向江西进攻,连下赣州、吉安。那时,国父因陈炯明态度有异,返省坐镇,不料六月十六日,陈炯明突然在广州叛变,举兵进犯总统府,国父仓猝登永丰舰戡乱,历二月方始脱险抵沪。事变前一天,他被陈计诱到石龙,囚禁六十二天才释放。

十二年二月,各方军队把陈炯明打败,克复广州,共迎国父回粤,复任大元帅职。十三年,北方发生战争,国父想乘机北伐,便任他做财政部长兼广东省长、军需总监,负后方转输全责。那时广东局面非常困难,而财政问题症结尤多,诚如他自己所说:“粤省财政,久陷于分裂。握军柄者,各就防地自筹军食。掌度支者,形同守府,挹注无从。于是占有防地之军队,类有余粮,转战前敌者,或以缺乏地盘之故,给养无出,肥瘠悬殊,劳逸亦异,设有征调,猜嫌四起。”又说:“默察现状,广东财政,已濒绝境……粤省虽号富裕,而军兴以后,财政久陷分裂,厘捐粮税,悉为各军截收,赌饷烟捐,亦由各军支配,是全省税收,业已瓜分豆剖,点滴无遗,计吏职权,情同告朔,挹注势有不能。”但他认为北伐是革命的根本大业,不能因财政困难而中止,他写信给今总裁蒋介石先生很沉痛地说:“现在强邻环伺,而市侩军阀,盘踞北省,方且日肆屠戮,御侮讨贼,吾辈负责至重,千钧一发,实非急起直追,无以应事机而拯危亡,惟细察粤局,又非统一财政,无以作士气,而一军心。”所以便不顾一切,毅然把所主张的统一财政计划公布出来,各方大表欢迎,都认为是广东财政前途的曙光,但自私自利的专横军人,则反对破坏不遗余力,致使这种伟大计划终成画饼,他自己且因此种下后来不幸的祸根。

P32-34

序言

历史人物轶事,作为中国史学遗产的一个重要方面,自汉代起,在各类书志中就有载录,特别是魏晋时期,品评、臧否人物之风盛行民间及士大夫阶层,此类著述更是蓬勃发展。到了明清,特别是近代,数量更是剧增,品种也颇繁杂,渐渐成为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一个突出现象,又因为其特殊的趣味性而有了更多的读者。

所谓“轶事”,是指“正史”之外各类野史笔记、稗乘杂史、家史家书和名人书信中有关历史人物的事迹。而历朝历代,都有一些文人对其加以搜集整理,有的学者更有浓厚兴趣对其进行研究、撰述,给这类轶事构建了进一步传播的路径,也为“正史”研究者拓展了视野。有的轶事,甚至被民间的大鼓、评书艺人改编,被写进“演义”“话本”中,得到了更多的传播。

做研究的人往往深有体会,当想利用“正史”写文章时,所谓“正史”里却提供不出具体且有价值的东西;当不用它时,觉得又很有价值。所以,历代常有许多学问家,很看重野史和家史的价值,特别是各类名人“轶事”,从中去粗取精,可以加深对有关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拓展认知的广度与深度。所以明代大学问家王世贞才有关于正史、野史和家史的一段辩证的观点,他认为:“国史,人恣而善蔽真,其叙章典,述文献,不可废也;野史,人臆而善失真,其征是非,削讳忌,不可废也;家史,人谀而善溢真,其赞宗阀,表官绩,不可废也。”王世贞的观点很切实际,一方面,他认为对正史、野史、家史的得失应做综合评价,不要孤立地看问题;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对野史本身应辩证地对待,以免陷于偏颇。他的观点,事实上也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同。

《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正是得益于这些野史和家史(当然也有其他著述),所收录的近现代名人范围较广,既有晚清的维新人士、革命志士、文人学士、杰出妇女,还有官僚政客、军阀流氓、商人巨贾,甚至还有宫廷太监,等等,可谓集大成者。由于内容多不见于正史,故可以从一些侧面补正史的许多不足。

《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一切从史料出发,从近现代出版的各类书刊、报纸中辑录、编排而成,既是一部学术资料,又是一部大众读物,既适用于专家学者做研究时参考、利用,也适合普通文史爱好者的休闲阅读。相信各阶层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阅读的乐趣,从这些历史名人轶事中,发现、揭秘人性的善美和丑恶,体会社会的风云变幻,感悟人间的世事沧桑。

《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编委会

2015年3月12日于北京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9: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