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跻昆编著的《阿拉伯古代文学史(上下)》在编排上分五编。第一编为绪论,简要介绍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阿拉伯文学史的分期,阿拉伯古代文学概述,阿拉伯古代文学与世界其他文化、文学以及与中国文学的渊源关系等。第二编是伊斯兰教兴起前——贾希利叶时期(475~622)的文学;第三编是伊斯兰时期(622~750)的文学,其中又分两个时期,即伊斯兰初兴时期(622~661)与伍麦叶朝时期(661~750);第四编是阿拔斯朝时期(750~1258)的文学,其中又分三个时期,即阿拔斯朝第一时期(750~847)、阿拔斯朝第二时期(847~945)与阿拔斯朝第三时期(945~1258);第五编则是将安达卢西亚文学(711~1493)与阿拉伯近古时期(1258~1798)的文学合为一编讲述。
书中对阿拉伯古代各个历史时期文学的渊源、流变,重要的文学流派、作家、诗人及其代表作都尽力作了详略有致的分析、介绍,尽力使这部文学史做到较完整、科学、系统,尽力做到无遗珠之憾。
《阿拉伯古代文学史(上下)》对阿拉伯古代各个历史时期文学的渊源、流变,重要的文学流派、作家、诗人及其代表作都尽力作了详略有致的分析、介绍,使这部文学史更加完整、科学、系统。对作家、诗人、作品论述、评介比较全面、客观、公正。如:除一般公认的著名诗人、作家、作品外,作者还有意用相当多的篇幅介绍、论述了反映当时贫苦下层、弱势群体生活的民间诗人、女诗人以及被认为离经叛道的另类诗人及其作品。又如:对被高尔基誉为是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的《一千零一夜》,对在阿拉伯地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传奇故事《安塔拉传奇》,都分别设有专章分节用较多的篇幅予以论述。诗歌一向是阿拉伯文学的骄子,被认为是阿拉伯人的文献与档案;阿拉伯古代诸如“玛卡梅”文体的散文,讲究音韵铿锵、文辞骈俪。为便于读者对这些诗文特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作者仲跻昆对书中引用的诗文的翻译颇下功夫,独具特色。
《东方文化集成》编辑委员会
《东方文化集成》总序
序
上卷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第二章 阿拉伯文学的分期
第三章 阿拉伯古代文学简述
第四章 阿拉伯古代文学与世界文学
第五章 阿拉伯古代文学在中国
第二编 贾希利叶时期文学(475~622)
第一章 历史与文化背景
第二章 诗歌
第三章 四大著名诗人
第四章 其他《悬诗》诗人
第五章 侠寇诗人
第六章 其他著名诗人
第七章 贾希利叶时期的散文
第三编 伊斯兰时期文学(622~750/伊历1~132)
第一章 伊斯兰初兴时期历史与文化背景(622~661/伊历1~40)
第二章 《古兰经》《圣训》与伊斯兰初兴期的散文
第三章 伊斯兰初兴时期的诗歌与诗人
第四章 伍麦叶朝历史与文化背景(661~750/伊历40~132)
第五章 伍麦叶朝的政治诗
第六章 伍麦叶朝三诗雄
第七章 贞情诗诗人
第八章 艳情诗诗人
第九章 其他著名诗人
第十章 伍麦叶朝散文及作家
下卷
第四编 阿拔斯朝文学(750~1258/伊历132~656)
第一章 阿拔斯朝历史与文化背景
第二章 阿拔斯朝文学简述
第三章 阿拔斯朝第一时期最著名的诗人(750~847/伊历132~232)
第四章 阿拔斯朝第一时期其他著名诗人
第五章 伊本·穆格法
第六章 阿拔斯朝第二时期最著名诗人(847~945/伊历232~334)
第七章 阿拔斯朝第二时期其他著名诗人
第八章 贾希兹与伊本·古太白
第九章 阿拔斯朝第三时期最著名的诗人(945~1258/伊历334~656)
第十章 阿拔斯朝第三时期其他著名诗人
第十一章 麦阿里与艾布·法赖吉·伊斯法哈尼的散文著作
第十二章 玛卡梅与赫迈扎尼、哈里里
第五编 安达卢西亚文学(711~1493/伊历92~898)与阿拉伯近古时期文学(1258~1798/伊历656~1213)
第一章 安达卢西亚的历史与文化背景(711~1493/伊历92~898)
第二章 安达卢西亚著名诗人
第三章 安达卢西亚著名女诗人
第四章 “彩锦诗”与“俚谣”
第五章 安达卢西亚的散文作家与作品
第六章 阿拉伯近古历史与文化背景(1258~1798/伊历656~1213)
第七章 近古时期最著名的诗人
第八章 近古时期其他著名诗人
第九章 近古时期散文
第十章 《安塔拉传奇》
第十一章 《一千零一夜》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