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瑞士)荣格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我出生(1875年)半年之后,父母由博登湖畔的(图尔高州)凯斯维尔乡搬进莱茵瀑布高处劳芬宫里的牧师楼。

大约两三岁时,我开始记事。我记得起牧师楼、园圃、榉木小屋、教堂、宫殿、莱茵瀑布、沃尔特那座小宫殿和教堂司事的农庄,尽是些记忆孤岛,在脑海中飘忽不定,似无联系。

或许平生最早的一段记忆陡地闪过脑际,因而只是相当模糊的印象:我躺在树荫下的童车中,夏日煦愉,天空蔚蓝;金晖闪耀,绿叶婆娑;车篷掀起,我正好美滋滋地醒来,觉得通体舒泰,妙不可言。我看着阳光闪烁,树叶憧憧,花枝幢幢。一切奇异至极,斑斓美妙。

又记起我们宅子西厢的餐室里,我坐在婴儿高脚椅上,舀着温奶和里面的面包屑。乳□气味独特。我第一次清醒地觉知此气味。那一刻,我可谓通过闻嗅意识到了自我。这段记忆也是岁月辽远。

还想起,夏日良夕,一个阿姨说:“现在我想给你看点东西。”她带我走到屋前,踏上朝向达克森镇的街道。下方遥远的天际线上,阿尔卑斯山峦横卧在烁灼晚霞中,那个傍晚,层峦看得一清二楚。“快瞧那儿,山都红了。”当时我初见阿尔卑斯山!随后,听说达克森镇的孩子们明天会去苏黎世远足,上玉特利山,我死活要同行。我伤心地得知,这个年纪的幼童不可同去,那就无可奈何了。从那时起,临近灼耀雪山的苏黎世和玉利特山就是不可企及的向往之地。

稍晚,家母携我乘车前往图尔高访友,他们在博登湖畔有一座宫殿。这下,就没有什么能让我远离岸边了。湖上日流闪烁,汽船的波浪涌到湖畔,它们把浅滩上的沙粒冲出肋状小浪痕。湖伸向一望无际的远方,而这般辽阔是一种享受,出乎意料,美妙绝伦。我得临湖而居,当时这个意念盘桓不去。我想,无水根本不成其人。

还有一段记忆,来了生人,熙熙攘攘,一派纷乱。女仆奔过来道:“渔夫捞到了一具尸体,从莱茵瀑布冲下来的,他们想弄到洗衣房去。”家父说:“行,行。”我想马上看到尸体,家母阻止,严禁我进园子。渔民走开了,我悄悄穿过园子,赶去洗衣房。可门锁着,我就围着房子徘徊,后侧有敞开的出水口顺坡而下,滴着水和血,这让人极感兴趣,我当时还不满四岁。

另一图景浮现出来,我焦灼不安,不能入睡,家父抱着我在屋里走来走去,一边唱着他旧日的大学生歌曲。我尤其记得一首歌,特别合我胃口,总让我平静下来。那是所谓国父之歌:“全体噤声,人人躬身……”开头大约如此。我至今还记得起家父的声音,他在静夜里为我唱歌。

家母后来告诉我,我当时全身湿疹。有隐约迹象显示父母婚姻有麻烦,这缠绕着我。我得病想必与父母暂时分居(1878年)相关。家母那时数月在巴塞尔的医院里,可能其疾患是婚姻失意的后果。当时照料我的是个阿姨,约比家母年长二十岁。家母久不在家,让我饱受煎熬。自那时起,一提及“爱”一词,我总是满腹狐疑。我长期觉得与“阴性基质(女性)”相联的感觉就是天生不可信赖。“父亲”对我意味着可靠,还有——无能。这就是我开始时的障碍。后来,这种先前的印象得到了修正。我曾以为自己有男性朋友,却遭他们辜负,而我曾对妇人疑神疑鬼却不曾受过亏负。

家母离开时,也是保姆照料我。还记得,她把我抱到怀里,我把头靠到她肩上。她一头乌发,面色棕绿,跟家母截然不同。我记起她的发际、色斑浓重的脖子,还想得起她的耳朵。我觉得好生异样,可又觉得熟悉得出奇。似乎她不属于我家,而属于我,而她好似令人费解地与其他神秘莫测的事物相联。此类保姆后来成为我女性意象的一个视角。后来那种形象对我意味着阴柔化身,其特征就是她传递给人以陌生而又原本就熟悉的感觉。

还有一幅回忆画面与父母分居同期,秋曰青曼,一名年轻姑娘秀丽可爱,金发蓝眼,带着我在金灿灿的枫树与栗子树下散步。我们在瀑布之下沃尔特那座小宫殿附近沿着莱茵河走。阳光射过树叶,遍地枯黄。年轻姑娘后来成了我的岳母。她钦佩家父。二十一岁时,我才与她重逢。

P5-7

目录

自序

童年

中小学时光

大学岁月

疗救心灵

西克蒙德·弗洛伊德

解剖潜意识

事业起源

塔楼

旅行

幻象

死而复生

迟暮之思

回顾

附录一:荣格书信选

附录二:致死者训词七篇

附录三:疑难词汇集注

序言

我的一生,是潜意识自我实现的故事。潜意识中的一切都想成为卓然之事,连人格也想脱离潜意识状况而发展,觉得自己是个整体。我不能用学术语言来呈现我的成长过程,因为我不能把自己作为学术问题来体味。

根据内心观照,人是什么,从永恒的观点来看,人像什么只能用神话来表达。神话较有个性,比科学更准确地说明生活。科学用一刀切的概念工作,这些概念过于浮泛,无法因应个别生命的主观多样性。

我如今八十有三,就讲讲我这一生的传奇。但是,我只能径下断语,而非“讲故事”。它们是否确有其事,这不成问题。问题只在于,是我的童话,还是我的实话?

自传谋篇布局的难点在于没有标准,没有可做评判的客观依据;不可能做恰如其分的比较。我知道本人在许多事上不似他人,但不知自己实际是何模样。人无物可比,他非猴、非母牛、非树。我是一个人。但这算什么呢?无穷无尽的神祇像对任何生灵一样也把我四分五裂了,可我不能把自己跟动物、植物、石头对照。只有神物超越人。那人怎么可能对自己有什么定见呢?

人是自己掌控不了的一个心理过程,抑或只不过在部分程度上如此。因此,人对自己或其一生并无结论。否则,人对此就会无不知晓,但此事至多只能臆想。归根结底,人从不知一切如何来临。生命的故事始于某处,始于恰巧忆及的某点,那里早已复杂至极。生命成何,不得而知。由是,故事无初,而终点只能略述。

人生是可疑的尝试,只不过在数量上是神秘现象。它如此转瞬即逝、如此不足,若有什么能存活并发展,简直是奇迹。我还是血气方刚的医学生时,就印象深刻,倘若我未毁灭,就觉得宛如奇迹。

我总觉得人生如同从根茎上长出来的植物,其本真的生命隐而不现,蕴蓄于根茎中。沃土上可见者只维持一夏。然后枯萎,昙花一现。若思索生命与作物无穷往复的生成与消亡,会得出绝对虚无这种印象;但有什么变易不居、存续不绝,我从未失去对它们的感受力。所见英华消逝,根茎持存。

其实,我觉得这一生只有一些事件值得一谈,彼时倏忽易逝的世界闯入永不流逝的世界。因此,我主要说说内心体验,属此之列的有我的梦境与想象,它们同时构成我的学术工作素材,如同从熔融的玄武岩中析出有待处理的石头。

除了内心事件,其他有关旅行、人与环境的记忆相对淡出了。许多人经历了当代史并为此花费笔墨;最好找他们查对,或者请他们讲述。我对自己平生外部事实的记忆大都淡薄或者流逝了。可我遭遇的“另一种”现实——与无意识相撞,都铭刻在我的记忆中,难以忘却,那里总是盈千累万,其他一切均退居其后。  故而,也有人成为我难以忘怀的回忆,只因其名在我的命书中向来就赫然在册,而与他们相识同时也犹如重新记起。

连青春年少时或者后来从外部向我靠近并且对我重要的事物,也有内心体验的印记。我很早就参透了,若对生活中的纠葛没有答案,且内心无解决之道,说到底,它们也说明不了什么。外部情形无法替代内心状况。由此,我的人生中,外部事件贫乏,自己说不出多少来,因为会觉得空乏且微不足道,只能由内心过程来理解自己,它们构成我的人生的特殊之处,而我的“自传”涉及它们。

荣格

内容推荐

《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是心理学大师荣格在83岁时,回忆自己一生的关键事件,写下的自传。

本书包含了荣格从青少年时代的经历到成年后的所见所闻;从作为医生所治疗过的症状到作为思考者所经历的梦境和幻觉;从与弗洛伊德相识相知到分道扬镳;从现世中的种种人事到对死后生活的见解等。

编辑推荐

《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是分析心理大师荣格于83岁高龄之时回顾自己一生的作品,虽为自传,实际却是荣格毕生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在书中,荣格打开自己的心灵,以平实的语言跟人们一起探讨他丰富的人生和浩瀚的精神世界。

阅读本书,不仅能全面地重新认识荣格,还能一窥心理学发展中重要的历史分歧、走向,以及玄学、伦理学和哲学的诸多重大命题。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