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类群星闪耀时(十四篇历史人物画像)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奥)斯特凡·茨威格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斯特凡·茨威格所著《人类群星闪耀时(十四篇历史人物画像)》,共收入他的历史特写14篇,本书分别向我们展现了14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巴尔沃亚眺望水天一色的太平洋、亨德尔奇迹的精神复活、老年歌德热恋的悲歌、滑铁卢的一分钟以及马赛曲神佑般的创作……而这14个历史瞬间神奇地降临到14位传主的身上,他们或是被命运高高举起,送入英雄们的殿堂;或是被狠狠嘲弄,抛入千秋遗恨的行列。当强烈的个人意志与历史宿命碰撞之际,火花闪烁,那样的时刻从此照耀着人类文明的天空。

内容推荐

《人类群星闪耀时(十四篇历史人物画像)》是斯特凡·茨威格所著,本书是作者的传记代表作,首版出版于1927年,由最初的5篇文章历次增订,扩展至14篇。

茨威格选取了历史长河中容易被人忽略却又意义深远的14个“星光时刻”:西班牙的巴尔博亚以逃犯之身发现太平洋,是大航海时代探险精神的典型代表;法国普通士兵鲁日在莫名激情的推动下,一夜之间写出后来举世闻名的《马赛曲》;美国纽约商人菲尔德屡败屡战,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伟大梦想,在大西洋海底铺设电报电缆,欧洲和北美洲能够“以思考的速度”迅速联结在一起,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影响历史进程的著名人物和事件,茨威格也挖掘出足够的细节,巧妙地展现人类命运的因缘际会:拿破仑和整个欧洲对抗,却因为格鲁希元帅犹豫一分钟,最终兵败滑铁卢;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艰苦的酷寒天气里率队前往南极点,发现别人已经捷足先登;列宁越过重重险阻抵达芬兰车站时,整个世界都将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化。

茨威格借历史之手,为平凡人的激情奉上赞歌,向伟大人物抗争命运时的坚强信念致敬,并给黯然陨落的失败者以应有的尊严,因为在人类历史的夜幕上,他们才是恒久闪耀的群星。

目录

不朽的逃亡者

拜占庭的陷落

亨德尔的复活

一夜天才

滑铁卢决定胜负的一瞬

玛丽恩巴德哀歌

黄金国的发现

壮丽的瞬间

飞跃大洋的第一句话

逃向上帝

南极争夺战

封闭的列车

西塞罗之死

梦的破灭

译后记

试读章节

木箱里的人

恩西索的船扯满风帆,从伊斯帕尼奥拉岛向美洲大陆驶去,海岛的轮廓已沉没在蓝色的地平线下。这是一次平静的航行,起初并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只不过有一条特别雄壮有力的大狼狗——名种狼狗贝塞里科的狗崽、自己也很有名的莱昂西科——在甲板上跑来跑去,闻闻这,闻闻那。谁都不知道这条大狼狗是谁的,也不知道它是怎么跑上船的。后来,它在开船前一天运上船的一个装食物的特大木箱前面停下不走了,这就更引起人们的注意。忽然,简直匪夷所思,木箱的箱盖自动打开,从里面爬出一个约莫三十五岁的人来,佩剑执盾,头戴铁盔,全副武装,犹如卡斯蒂利亚的圣雅各。此人就是巴斯科·努涅斯·德·巴尔沃亚。他就以这样的方式对他那令人惊讶的大胆和机智做第一次试验。此人出生在赫雷斯·德·洛斯·卡巴雷洛斯的一个贵族家庭,曾以普通士兵的身份随罗德里戈·德·巴斯蒂达斯远航到这个新世界,他们的船只在多次迷航之后终于在伊斯帕尼奥拉岛靠岸。总督想使努涅斯·德-巴尔沃亚成为一个顶呱呱的殖民者,但是白费力气;没过几个月,他就抛弃分给他的土地,彻底破产,无法向他的债权人交代。然而,当其他负债的人们握紧拳头在岸上冲着使他们无法逃上恩西索的大船的政府小船干瞪眼的时候,努涅斯·德·巴尔沃亚躲在一个空的大木箱里,在起碇前的混乱中让他的手下把这个空食物箱搬上船,大胆地绕过迭戈·哥伦布的封锁线而没有被人识破诡计。直至他知道船已远离海岸,绝不会为他一人再掉转头去,这个偷渡客才公开露面。现在他就在船上。

恩西索学士是个法学家,像大多数法学家那样,他对罗曼蒂克不感兴趣。作为有治安权的长官,作为新殖民地的警察总监,他不能容忍吃白饭和身份可疑的人。因此,学士向努涅斯·德·巴尔沃亚宣布,他不想把他带走,经过下一个岛屿时,不管岛上有没有人住,都要把他留在海滩上。

不过后来事情没有发展到这一步。就在这艘船驶往“黄金的卡斯蒂利亚”途中,他们遇见一条载满了人的船,这真是一个奇迹,因为当时只有几十条船航行在这尚不为人知的海域。率领他们的人名叫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在这之后不久,此人的名字便传遍世界。他的乘客来自恩西索的殖民地圣塞瓦斯蒂安,起初人们还以为他们是擅离职守的造反者。但是他们的报告使恩西索大为震惊:圣塞瓦斯蒂安已经不存在了,他们是这块前殖民地的最后一批人,司令官奥赫达已乘船逃走,剩下的人只有两条双桅小帆船,不得不等到死得只剩下七十人了才动身离开,否则两条小船装不下他们。两条双桅小帆船中又有一条失事,皮萨罗率领的这三十四人就是“黄金的卡斯蒂利亚”最后的幸存者。现在去哪里好呢?恩西索手下的人听了皮萨罗的叙述后,已没有多大兴趣再去领教荒凉的移民区可怕的沼泽气候和土著人的毒箭。返回伊斯帕尼奥拉岛似乎是他们的唯一的选择。就在这危急关头,巴尔沃亚突然站了出来。他声称,他在随罗德里戈·德·巴斯蒂达斯首次航海时对中美洲全部海岸都有所了解,还记得当年经过一个叫作达连的地方,在一条含有金子的河流旁,居住着待人友善的土著。他说,应该去那里建立新定居点,而不是返回倒霉的伊斯帕尼奥拉岛。

所有人都赞成巴尔沃亚的主意。他们根据他的建议,向巴拿马地峡的达连驶去,在那里照例先对土著人进行血腥屠杀。由于在掠夺来的财物中也有黄金,这伙亡命徒便决定在那里定居,他们怀着虔诚感激之心把这座新城称为“圣马利亚的达连”。

P5-7

序言

没有一个艺术家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始终是艺术家,艺术家创造的重要的、恒久的一切,总是在罕有的充满灵感的时刻完成的。我们视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诗人和表演家的历史亦复如此,她绝不是不息的创造者。在歌德敬畏地称之为“上帝神秘的作坊”的历史里,平淡无奇、无足轻重之事多如牛毛。这里,玄妙莫测、令人难忘的时刻至为罕见,此种情形,在艺术上、生活中也是随处皆然。她往往仅仅作为编年史家,漠然而不懈地罗列一个个事实,一环又一环地套上那纵贯数千年的巨大链条。因为绷紧链条也要有准备的时间,真正的事件均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向来是: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闪耀的时刻。

倘若艺术界出现一位天才,此人必千载不朽;倘若出现这样一个决定命运的历史性时刻,这一时刻必将影响数十年乃至数百年。此时,无比丰富的事件集中在极短的时间里发生,一如整个太空的电聚集于避雷针的尖端。平素缓慢地或先后或平行发生的事件,凝聚到决定一切的唯一的瞬间:唯一的一声“行”,唯一的一声“不”,不早不迟,使这一时刻长留史册,它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于全人类的命运。

一个影响至为深远的决定系于唯一的一个日期、唯一的一个小时,常常还只系于唯一的一分钟,这样一些戏剧性的时刻、命运攸关的时刻,在个人的生活上、在历史的演进中,都是极为罕见的。这里,我试图描述极不同的时代、极不同的地域的若干星光闪耀的时刻,我之所以这样称呼它们,乃是因为它们有如星辰放射光芒,而且亘古不变,照亮空幻的暗夜。对书中描述的事件与人物心理的真实性,绝无一处企图借笔者的臆想予以冲淡或加强,因为历史在她完美塑造的那些玄妙的瞬间,是无须他人辅助的。历史是真正的诗人、戏剧家,任何一个作家都别想超越她。

(潘子立 译)

后记

(一)

茨威格是我国读者颇为熟悉的德语作家。他出生于奥匈帝国一个犹太富商家庭,少有文才,十六岁前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后进入维也纳大学攻读德国和法国文学,一九。三年获博士学位。

茨威格一生著作繁富,举凡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游记、文论、传记等等,均有作品问世,并翻译文学名著。但使他蜚声世界文坛的成就主要是中短篇小说和传记。

他的小说以细腻而深刻的心理刻画名世,文笔清新、优美,深受读者喜爱与评论家称许。《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其代表作,其他如《夜色朦胧》《象棋的故事》等都是足以体现其创作风格的重要作品。其传记代表作当推论述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记巨著《三大师传》;此外,《罗曼·罗兰》《三作家传》(卡萨诺瓦、司汤达和托尔斯泰)、《精神疗法》等都是他留给后人的重要精神财富。

茨威格一生执著追求创作艺术精品,他曾说过:“如果我写了一千页,一再修改之后,八百页扔进了纸篓,只留下二百页精华,我也绝无怨言。”因此,他的作品既经受得住苛刻的批评家挑剔目光的反复审视,又拥有数以千百万计的热心读者。世人公认,茨威格是二十世纪德语中短篇小说三大名家之一。

一九三三年希特勒上台,维也纳政治环境恶化,茨威格遂于一九三四年移居伦敦。一九三八年希特勒兼并奥地利后,茨威格便入英国籍,不久赴美,旋于一九四〇年经纽约前往巴西。这个时期他创作的《象棋的故事》,尖锐地揭露和抨击法西斯的罪行及其严重恶果。这是茨威格直面严酷现实、具有强烈时代感和批判意义的上乘佳作,不仅脍炙人口,而且表明了他的思想和创作上升到了一个新质的阶段。

茨威格很明白自己属于“过去的时代”。这从他的长篇自传的标题《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录》也能看出端倪。在法西斯势力甚嚣尘上的日子里,他看不到人类战胜法西斯的希望。他绝望了。一九四二年二月二十三日,他偕夫人在巴西的寓所服毒自杀,留下一纸遗书,其中写道:“与我操同一种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洲也已自我毁灭……由于长年浪迹天涯,无家可归,我的力量已经消耗殆尽。所以,我认为还不如及时不失尊严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为好。我向我所有的朋友们致意。愿他们经过这漫漫长夜还能看到旭日东升!而我这个过于性急的人要先他们而去了!”

由于世界观的局限,茨威格看不到反法西斯斗争尽管尚处于困难阶段,但正在艰难而扎实地一步步走向胜利。他的死是一个悲剧,一位极为看重人类美好的精神财富并为增添这种财富作出巨大贡献的正直的资产阶级作家的悲剧。茨威格去世后,巴西总统下令为他举行隆重的国葬,全国为他致哀一周。作为在异国去世的作家,这是难得一见的至高殊荣。

和茨威格的某些大部头著作相比,《人类群星闪耀时》不过是一本小书。作者为这本小书立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副标题:十二篇历史人物画像。这是有别于历来习见的文学体裁的另一种文学样式。它不是小说,却有如小说一般扣人心弦,令人开卷便不忍释手;它不是传记,却有传记的真实性;它不是报告文学,却能予人以报告文学的现场感。拿破仑、列宁、歌德、托尔斯泰……仅仅想到能有幸一窥世界史上这些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伟人名家传奇一生中极具戏剧性的插曲,便足以令人怦然心跳;加以作者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述史实,指点评说,清词丽句与深刻的人生哲理交相辉映,予人以极大的文学享受,无怪乎此书面市之后,一时“洛阳纸贵”,当年德国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册,不读不快,足见文学巨匠大手笔的非凡魅力。前言中所说“一个影响至为深远的决定系于唯一的一个日期、唯一的一个小时,常常还只系于唯一的一分钟”等语,窃以为不妨视为一家之言,不必深究。因为我们知道,历史的发展自有其必然性,作者也曾说,“真正的事件均有待于发展”,在偶然性的表象下面,存在着构成重大事件的因素积累,绝非纯系偶然。

自知学识才力有限,唯恐对不起原作者和读者,虽兢兢业业,不敢草率从事,但错失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尚祈海内外专家学者与读者诸君不吝批评指正。(潘子立)

(二)

在这本《人类群星闪耀时》增补本中,除原先的十二篇,又补上两篇:《西塞罗之死》和描写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梦的破灭》。这两篇收在德国茨威格研究者K.帕克编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其书内封副标题为“十四篇历史人物画像”。这两篇译文即根据费舍尔出版社一九九七年版译出。

西塞罗一篇是作者在一九三九年末完成的。在这一年的十月十一日,他在致罗曼·罗兰的信中写道:“我写了一篇历史人物画像,像我在我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一样,写的是西塞罗之死,他是第一个被一个独裁者虐杀的人道主义者。……他是我们的人,为我们的理想而死,死于一个与我们一样残忍的时代。”而写威尔逊的那篇亦在这一时间完成,他在一九三九年十月二十一日致罗曼·罗兰的信中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可怜的威尔逊,聪明睿智的梦想者,我要试着有一天把他的悲剧的形象描绘出来,连同他所有的错误,尽管如此,连同他美好的信仰。”这两篇于一九四。年被译成英文发表,随后收入纽约Cassell出版社的《命运攸关的时刻》(The Tideof fortune),估计出版者为保留“十二”这个数字(德文的“十二”另有一个词Dutzent,即一打之意),删掉此前德文版一直保留的《历史瞬间》和《逃向上帝》。此后的德文版,将西塞罗和威尔逊两篇删掉,仍恢复原先的篇目,一直到二十世纪末。

茨威格在世时,一九二七年八月岛屿出版社出版的《人类群星闪耀时》里只有他用这种历史人物画像(Historische Miniature)的形式写出的五篇:《滑铁卢决定胜负的一瞬》《玛里恩巴德哀歌》《黄金国的发现》《壮丽的瞬间》《南极争夺战》。茨威格逝世后,一九四三年费舍尔出版社在斯德哥尔摩出版扩充版,由十二篇历史人物画像组成的《人类群星闪耀时》。此书第一版的问世受到了读者极大的欢迎,这种被批评家称为“新颖的叙事一戏剧性的体裁,形式新颖,选材得当,迎合读者的心理需求和阅读的兴趣。它理所当然得到读者的褒奖和喜爱”。仅过一年的时间,就重印了七版,印数达十三万册。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八。年问印了四十版,售出多达六十九万四千册。

关于西塞罗和威尔逊两篇的标题,在K.帕克编的德文版《人类群星闪耀时》中,西塞罗一文题为《西塞罗》。我据茨威格在一九三九年十月十一日致罗曼·罗兰的信中提出“西塞罗之死”,于是就用作标题;而威尔逊一文,帕克标题为《威尔逊放弃了》,我仔细通阅了全书篇目的标题格式,把这篇定为《梦的破灭》,副标题为《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

这短短的后记主要是对增补的两篇做些说明,并简略介绍《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出版情况。

(高中甫)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8: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