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在湖边散步,背对夕阳看远处芦苇丛,见芦苇丛边缘的一根芦苇有情况,我判断是鱼在吃芦苇,驻足细看,正是我十分熟悉的草鱼拉草的动作。晚上,忍不住翻看了当年的钓鱼笔记。
2005年7月30日,星期五,云厚,看不见贺兰山。沙湖,与陈、倪、钟四人。
鱼索饵还是很勤的。我狩猎的地方在鸟笼正西偏南一点。有几次提空。有几次浮子沉下去约十几秒又浮上来,有一次见叶饵已被食至下钩处,只剩小半截苇叶,清晰的咬痕。下雨,雨不大,风很大。远处,高苇墙西面传来陈君兴奋的声音,“上鱼啦!”这应该是他生平钓到的第一条大草鱼。这种钓法只上大草鱼。
见30米左右有诱苇动,划船逆风缓缓靠近,看来是风声苇声帮了忙,鱼仍在吃苇子,伸竿递饵,稍许,浮子下沉,吃透了,抬竿中鱼!窜劲太猛,双手几乎抓不住竿子,船被牵动,鱼窜向苇墙,十分危急,必须把它牵向开阔水域。不能过于用力,把握住竿的弹性是关键。小船开始原地摆动,为保持住控鱼动作,我只好坐在船上转动身体,两脚时而在前舱,时而在后舱,一会儿面对船头,一会儿面对船尾。鱼给我力,我带动船,而船转动又使我不断转动方向,恶性循环,愈演愈烈,左转右转,几个360度是有了,十分辛苦,有放弃的念头。好在约十分钟后,鱼被慢慢牵动,又一会儿,鱼头露出水面,见水底干净,周边环境许可,手套已戴好,便果断采取“快速后缩竿抓绳法”控住鱼,之后右手扣腮,毛巾垫手提抱上船来。大家伙,20斤以上没问题。
游弋,巡视。看水流缓急,感觉风在荡汉口内外轻微地变化,观察不同苇丛与光线的关系。听,听有没会让人心颤动的“呼啦”与“泼剌”声,前者是水中精灵在大快朵颐,后者是蒲间尤物在嬉闹游戏。有时,斜靠船帮眯会儿眼睛,累了,假寐也有的。
在一处水口,见苇丛水流风向极佳,打一根诱苇,片刻即有鱼食之。拔船靠近没有惊鱼,伸竿良久,终于耐到浮子没入水中,抬竿感到十分沉重。有了上一条鱼的辛苦,心q-稍微有点发怵,抓一把芦苇坐在屁股下.以固定船,准备持久战对付这条鱼,鱼大力向外冲去,我挺住竿,觉得有把握,却突然间没了手感,像是断线了,再看时,从竿梢红线连接处拉脱了,干干净净一个光秃秃的梢头,十分遗憾,心想或许可能另一只钩碰巧挂在苇根上,四下寻找,无果。
2004年6月26日,星期六,气温报得很高,但实际感觉没那么热。大西湖,与钟、郑、倪、魏君。
上午9点左右,见苇墙转向处有鱼索饵苇,靠近之后苇子却没了动静。又见顺着苇墙再前面有鱼索苇,慢慢逼近,递竿,浮子沉没,约十几秒提竿中鱼,很重,冲力极大,左窜右窜,时沉时浮,大物盘旋于竿线之下,没并明白什么在“嘎嘎”作响,船被牵动,但我始终掌控着它,除稍感吃力之外,并没发现身体异常,待伸抄获鱼后,才感到胳膊剧痛,无力将鱼提上船,大口喘气并咳嗽。我的气管炎似乎与呼吸的速率及强度有关,刺激之后咳或痰,鼻炎也类似,运动或热冷交替后有鼻涕。看着抄网中的大鱼,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喝了些水,才有力气把它提到船舱里。鱼也大口一张一张喘气,用双脚轻踩鱼身,取钩,入护。
十二点左右。在荡汉内见苇丛有状况,估计了一下距离,反其向拨船轻靠对面苇墙,见鱼头伸出水面索苇叶,伸竿便见晃动,随后下沉,吃透了!起竿便有,从荡内一直遛到荡口外,恰有一游船靠近驶过,船上有人眼尖,大呼:该是多大的鱼呀!是鱼吗?
两条鱼各20斤上下。事后发现抄网柄已弯曲,第一节不能退回。胳膊严重扭伤,右背扩肌和右手腕扭伤。
傍晚上岸,四条大草鱼引得码头上一片啧啧之声,尾随至车旁还惊叹不已。“啧啧,你看看人家,这么大的家伙!”一位女士对身旁的男士如是说。
我的钓鱼笔记记了几十年,现在,经常喜欢翻开看看。P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