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了研究相对薄弱、但又非常重要的唐代武官选任制度作为研究对象,从选题上,应该说是很有见地的。作者不仅全面、熟练地掌握了传统文献史料,而且在新史料尤其是在石刻的发掘上下了很深的功夫,大大丰富了学界对于唐代武举的认识。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行文规范,通顺,提出了不少很有学术价值的看法,使这个课题的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了一步,是一部较全面系统论述唐代武官选任制度的学术水平较高的专著。
| 书名 | 唐代武官选任制度初探/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 作者 | 刘琴丽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选取了研究相对薄弱、但又非常重要的唐代武官选任制度作为研究对象,从选题上,应该说是很有见地的。作者不仅全面、熟练地掌握了传统文献史料,而且在新史料尤其是在石刻的发掘上下了很深的功夫,大大丰富了学界对于唐代武举的认识。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行文规范,通顺,提出了不少很有学术价值的看法,使这个课题的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了一步,是一部较全面系统论述唐代武官选任制度的学术水平较高的专著。 目录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概念界定 三 唐代以前的武官选任概况 四 唐代武官选任的时代背景 五 研究综述 六 文章內容 七 研究方法及难点突破 第一章 唐代武官的铨选 第一节 安史之乱以前的武官铨选 一 铨选机构及官员 二 铨选对象 三 铨选时间 四 南曹磨勘 五 铨试內容 六 注拟、过官及殿庭谢恩 第二节 安史之乱以后武官铨选制度的演进 一 兵部铨选职能的继续弱化 二 地方藩帅有权选任本镇武职军将 三 扩军中尉等北衙禁军统兵宦官有权选任属下军将 四 中书门下的武官选任权力 五 墨敕授官 第二章 军功入仕 第一节 墓志所见唐代的勋官入仕 一 勋官入仕者获取勋官的现状及社会构成 二 勋官的放选时间 三 勋官的释褐官品及官职 四 勋官的仕途前景 第二节 直接军功入仕 一 军功奖赏的制度规定 二 军功入仕者的实际授官状况及仕途前景 三 军功滥授现象 第三章 门荫入仕——以卫官为中心 第一节 唐代卫官述论 一 卫官的类别和配置部门 二 卫官的考课与简选 三 卫官入仕为武官的情况 四 卫官系统內部的迁转 五 卫官制度的衰落 第二节 千牛入仕 一 千牛的入仕率极高 二 千牛入仕一般循吏部选 三 千牛的释褐官品 四 千牛的释褐官职 五 千牛的仕途前景 第三节 墓志所见唐折冲府卫官 一 充任情况 二 入仕情况及在官僚群体中的角色地位 三 余论 第四章 科举入仕 第一节 唐代武举 一 制度概述 二 及第人物与授官情况 三 结论 第二节 唐代的制举武科 一 及第人物 二 结论 第五章 唐代中后期方镇使府武职僚佐的辟署制 第一节 辟署方式及对象 一 辟署方式 二 辟署对象 第二节 方镇使府武职僚佐的官职奏荐及迁转 一 方镇使府武职僚佐的官职奏请 二 方镇使府武职僚佐的迁转 第三节 方镇使府武职僚佐的社会构成和地域分布 一 使府武职僚佐的社会构成 二 使府武职僚佐的地域分布 第六章 其他选任方式 第一节 来朝蕃客授官 一 来朝蕃客授官的历史原因 二 授官机构和授官制度 三 来朝蕃客授官的方式 第二节 唐代宦官的武官授予 一 宦官授予武官的历史原因 二 宦官授予武官的历史现状 第三节 其他选任方式 一 由文转武 二 荐举 三 投诚 四 卫士、白丁、官健因年劳或才能授官 五 征召入仕 六 以亲戚授官 七 特例选官 结语 附录 附表1 唐代千牛入仕表 附表2 唐折冲府卫官充任表 附表3 唐代制举武科科目及登科表 附表4 唐代中后期方镇使府武职僚佐任职表(780—907) 参考文献 后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