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苍苍的文明旅程
中文国际频道《文明之旅》栏目组的里程盘点,一时竟然让我沉吟语塞,“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当《文明之旅》的编导林康楠发给我27期节目整理出的文稿,我才想起当年栏目组的现场居然是没有设置外国嘉宾的,而主持人刘芳菲跟我打招呼的话题还是“女儿幼儿园毕业了吧?”
而今,我的女儿已经是个中学生了。在那间文明话题纵横千古的演播室里,我们究竟有过多少会心的碰撞呢?而不同嘉宾之间的谈笑风生,又引出过多少错愕和惊喜……
节序与流光
我们曾经一起过了好多个节日。至今,《文明之旅》节目组用五彩丝线缠绕的小粽子还挂在我的书橱把手上,旁边的香囊隐约还散发着不知今夕何夕的艾草香。当时节目中说到中西节庆差异的时候,我半开玩笑地讲:“西方的节日是天上下来的,是人对于神的致敬;中国人的节庆是地里长出来的,是农耕民族对土地法则的遵循。”后来我发现,关于节日,可真是检测不同文明基因的大关口。
中秋那期节目的记忆,真是“当时只道是平常”。我和芳菲习惯性地说着中秋明月与团圆的典故和诗词,忽然来自美国的莫大伟冒出一句:“我们英文里有lunar这个词,就是月亮。可lunatic是神经病,在月圆之夜看见月亮就变成狼人了,要吃人。”来自法国的朱力安也跟着说月亮属阴,而“阴森森”是个很负面的词。我们就着这个超出预期的话题越聊越深,说到了属阴的月亮节,民间也叫女儿节,素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风俗,还说到了射日的后羿与奔月的嫦娥,直到“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平衡。那天我几乎忘了这是在做节目,只觉得中西文明的撞击比学术研讨会上来得还要直接,也更加精彩。那次节目之后,我去看了整个《暮光》系列,甚至把《夜访吸血鬼》这样的老片子都翻出来重新看过,越看越觉得对西方月亮文化了解太少太少。其实,许多文明的典故都是生活里的约定俗成,讨论节庆时候讲出来的故事,才真是“百姓日用即为道”。在《文明之旅》谈过的那些节庆,哪一次不埋着缤纷的密码呢?
观念是行为的原乡
在《文明之旅》此起彼伏的诸多谈话碰撞之中,最容易达成共识的其实是基本常识。讨论“君子有三畏”的时候,我想起了一位民俗学家告诉我的故事:全球流传最广的童话原型不是浪漫的王子公主,也不是无敌的超人英雄,而是狼外婆和小红帽!在各种语言文本中,这个原型大同小异,基本上跨文化全覆盖。为什么呢?因为这就是禁忌教育,告诉儿童要知道自我保护,懂得害怕才不至于狂妄到随时捅娄子。在这样一个因为发达的科技而让人越来越无所畏惧的时代里,这个例子居然共识度最高。 难怪《曾国藩家书》里说:不与君子斗名,不与小人斗利,不与天地斗巧。懂了敬畏,就规避了风险,这才是赢得效率的最大前提。
有个道理说得好:人生如果只追求成功,那么只需要一个方向就够了,那就是向前再向前;如果想开阔眼界,就还需要向左右看看;如果希望增长智慧,那么一定要停下脚步回过头去,因为回望历史才使我们洞悉所有观念的由来。
每参与录制一期《文明之旅》,我都在崇山峻岭的苍茫之中做了一次宁静愉快的回望。
但愿人长久
关于节目,关于岁月,所有记忆中最鲜明深刻的还是关于人。当年,《文明之旅》清癯腼腆的年轻编导林康楠找到我的时候,还是个废寝忘食的单身汉。后来,我吃到了他的喜糖;再后来,康楠做父亲的那一天把儿子的照片发给了我。废寝忘食是一如既往的,但是康楠脸上多了一种柔和的光芒,录完节目送我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掏出手机,给我看看一天一个新模样的帅儿子。
第一次见到《文明之旅》节目外籍嘉宾、来自美国的莫大伟的时候,他还是一脸大胡子的艺术家范儿。几年问,我眼看着他越来越成为标准的中国姑爷,学会跟中国丈母娘妥协,也为跟孩子的沟通头疼。而另一位热情洋溢、来自非洲的外籍嘉宾捷盖,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只觉得风风火火,上来就表演中国武术。日子久了,才发现他是个拿得起绣花针的张飞,他的问候信息几乎没有漏掉过一个传统节日,而且有称谓、有落款,绝不群发,也是个靠谱儿的“中国通”。
每次上《文明之旅》之前,我都会因为可以和芳菲聊天而喜悦憧憬。这位冰雪聪明的姑娘,别人看见她的美貌,我更多看见她的独立与悟性。芳菲的爱读书是少见的,无论在飞机上还是高铁上,静静地抱着一本书是她的常态。最舒服的聊天前提是彼此懂得,无一处刻意逢迎,无一处不会心微笑。这条旅程已然踏破千山,而芳菲的悟性让她在千山之外还能遇见新鲜的文明和新鲜的好奇,成就着不同个性、不同领域的嘉宾。正所谓“两朵云,只有在同一高度相遇,才能生成雨”。
文明一次次带着疑问出发,是为了一次次更清晰地归来,在每一个不早不晚的当下,以缄默睿智的微笑,舒展一份气定神闲。27期节目,几乎可以换来一个编外员工的身份了,我与《文明之旅》的下一个话题与下一杯茶,也许就在不远的前方。而中文国际频道成立25周年,是整整四分之一个世纪,对于中国文化的历史而言很短,但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而言却已经很长。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在这25年间不断提升,而我有幸与这个面向全球的频道结缘,恰在最好的时候。
P134-139
25年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与时代同命运、与祖国共成长,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与一路陪伴的朋友风雨同舟,砥砺前行。本书,既为中文国际频道成立25周年而作,也为一路陪伴CCTV-4成长的节目嘉宾和海内外观众而作。
作为中国电视对外传播的主要平台,25年来CCTV-4经历了数次创新改版。在机遇和挑战中,CCTV-4以坚守“新闻+文化”定位为根基,以传承中华文明、服务全球华人为己任,在漫漫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25年来,CCTV-4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领航者,与海内外观众结下深厚情谊。它已经超越了大众媒体和观众的普通情感,而成为很多观众尤其是海外华人的一种生命情愫、精神寄托。
本书既承载着CCTV-4知名嘉宾、优秀主持人、业务团队25年来对于频道的深深感念,也囊括了25年来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海内外观众对于CCTV-4的炽热之情。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记录与CCTV-4的点滴往事;他们用真挚的语言,见证着中国改革开放新变化,见证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见证着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媒体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
本书从前期筹划到汇编成册,历时近一年时间。中央电视台分党组副书记、副台长魏地春在百忙之中欣然作序,频道总监李欣雁将自己对频道的感情倾注到本书前言中,频道其他领导也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支持。项目组精选文章,并经数轮修改完善,最终定稿。全书编写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几乎每一个嘉宾和观众的来稿,都经反复打磨修改;书中涉及20个栏目和3个大型活动,所有参与人员都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同时,人民出版社有关领导、责任编辑和设计印制部门同志高度重视,精益求精,力求打造一部精品纪念文集。书中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力求真实详尽地记录CCTV-4发展25年的点点滴滴,呈现中国电视对外传播发展的时代印记。
感谢25年来与CCTV-4朝夕相伴的电视人,感谢25年来给予CCTV-4鼎力相助的各界人士,感谢25年来对CCTV-4始终热爱的海内外观众!正是你们的真情、真心、真意,才让CCTV-4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新的征程中,CCTV-4将以更加创新的思维带给广大海内外观众更加精彩的节目,为海内外观众打造更为温馨的精神家园。
时光虽易逝,真情永长存!
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坚守频道定位 不断打造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有大事看四套
《中国新闻》
从外宣新军到华语旗舰
《海峡两岸》
这些年我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日子
把“冷板凳”坐热
《今日关注》
与祖国和军队同行——我与《今日关注》
漫步在人生里
《华人世界》
澳洲中文电视台和《华人世界》的四宗“最”
《今日亚洲》
“四海一体”看中文国际频道
《深度国际》
深度对话透视世界——参与《深度国际》制作感想
《中国舆论场》
《中国舆论场》:从“看”电视到“做”电视
《中国舆论场》:明辨是非凝聚共识
讲好中国故事
《国家记忆》
漂洋过海,花开万里
《记住乡愁》
打捞“乡愁”的团队
《国宝档案》
国宝档案现文明之光
记忆,再一次纪录
《走遍中国》
联手铸造“中国名片”
《远方的家》
行走在远方,亦苦亦乐亦珍惜
《文明之旅》
翠微苍苍的文明旅程
《中华之光》
《中华之光》中的每个人物都是一束光
《世界昕我说》
以辩明道,以论正言!
传播优秀文化
《中国文艺》
向经典致敬
《中华情》
《中华情》,一次美好的邂逅
《中华医药》
《中华医药》与我的中医本心
《外国人在中国》
我和CCTV-4的中国缘
《城市1对1》
传递城市的狂野魅力
从旅行中感知文化的力量
《快乐汉语》
遇上了会甲骨文的老外——《快乐汉语》录制拾趣
《体育在线》
十年相伴,一路同行
《中秋晚会》
万水千山总是情
根在中国
侨胞回国发展的指路明灯
一叶直抵心灵的文化轻舟——CCTV-4与华人华侨
乡心新岁切春晚共此时
养分雨露,系梦同行——祝贺CCTV-4开播25周年
中国力量,引领我不断前行
26年艰苦岁月的精神支柱
CCTV-4记录发展
祖国和我,我和祖国
CCTV-4:我海外生活的良师益友
海内存知己天涯共此时
精神家园
与你结缘,随你同行
我的亲人
一路有你
你是我生命中的“奥斯卡”
“工科男”如何炼成“文学青年”
中文国际频道与我
是你给我的工作插上腾飞的翅膀
共同走过的日子
观众俱乐部筑起我们共同的“梦”
新时代新潮流——让我们从“新”看电视
后记
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魏地黍
在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理念、中国道路、中国方案的全球吸引力逐渐增强,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世界也越来越需要更多了解中国故事,听到中国声音。这对于诞生之初“对外”基因就融入血液的CCTV-4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
1992年10月,中央电视台创办国际频道(CCTV-4),成为中国电视发展史上影响深远的标志性事件。从1992年到2017年,25年来频道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变迁和辉煌成就。秉承“传承中华文明服务全球华人”的宗旨,CCTV-4一直致力于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通过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成就,弘扬中国精神。频道在对外介绍中国,引导国际舆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频道创办20年时,曾出版过一本纪念文集《我们一起走过》,以频道员工视角,通过梳理回顾频道20年的发展足迹,总结了经验,明晰了下一步的发展思路。25周年之际,以《传承中华文明服务全球华人》这本书作为生日贺礼,通过各栏目知名嘉宾和海外观众的视角,描绘出频道的发展图卷。频道从20年到25年中间的这五年,正好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进行历史性变革和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极不平凡的五年。CCTV-4这支通过声画讲述中国故事的专职队伍,到中国故事的发生现场,去看、去听、去感知,海外观众通过“镜头里”的故事亲切感受着中国发展进程,通过频道延续着与中国跨越时空的情谊。
长期以来,CCTV-4紧扣自身“新闻+文化”角色定位,紧跟时代步伐,围绕讲好中国故事不断进行探索。《中国新闻》《海峡两岸》《今日关注》《中国舆论场》《国家记忆》《华人世界》《远方的家》《走遍中国》等一批有影响的品牌栏目,将中国的发展成就具化为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通过一段段节目视频传递给海内外观众;“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世界听我说——全球华人辩论大会”等颇具特色的品牌活动,有效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通过改版创新创优,进一步突出亚、欧、美三版节目的差异化编排,以达到精准化传播的目的;新媒体端与电视端的融合传播初获成效,人气与影响力与日俱增。
25年来,频道团结了一大批忠实观众。很多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把CCTV-4视为与祖国密切相连的情感纽带,对CCTV-4拥有很深厚的感情,并且这种情结正在新生代华人华侨中传承。2017年4月,来自海外9个国家的16位观众,自发自费策划了一次重回CCTV-4的探亲之旅,他们亲切地称这是“回娘家”。还有很多外国观众通过CCTV-4开始了解中国并热爱中国,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因为CCTV-4而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帮助频道在海外宣讲和传播中国故事的志愿者。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目标开启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如何在新时代找准自身位置、争取更大作为,是每一个电视外宣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CCTV-4作为中央电视台对外传播的重要阵地,更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阔步前行,坚守频道定位和宗旨,坚定文化自信,通过真实、客观地报道中国,讲述中国故事,提升中国声音和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坚持合作共赢,通过加强与国际知名华文媒体的协作,相互借力,进一步增强频道中国特色与国际表达;积极探索“互联网+电视外宣”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移动化、社交化等融合传播方式吸引更多年轻受众,进一步扩大频道的传播力、影响力。
对人生而言,25岁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志向与情怀;对CCTV-4来说,25岁要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决心与勇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CCTV-4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频道将秉持初心,砥砺前行,锐意进取,以“积跬步以致千里,汇细涓以成江河”的心态踏实用心做好每一条新闻、每一个节目、每一帧画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017年12月于北京
(魏地春系中央电视台分党组副书记、副台长)
李欣雁主编的《传承中华文明服务全球华人(CCTV-4成立25周年纪念文集)》呈现了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25年精彩变迁,展现了中国华语电视对外传播光辉历程,讲述了镜头背后有温度的中国故事。
蓝天野、鲍国安、汪明荃、于丹、郎朗、邱毅、杜文龙等23位著名嘉宾20位海外观众代表3位CCTV-4主持人倾情讲述与CCTV-4鲜为人知的暖心故事。
李欣雁主编的《传承中华文明服务全球华人》是中文国际频道成立25周年纪念文集。本书依托CCTV-4特有的名人嘉宾和海外观众资源,通过知名嘉宾、CCTV-4海外观众以及频道领导、主持人、制片人等视角,共同讲述25年来作为我国外宣旗舰的CCTV-4与时代同行的精彩历程,呈现了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CCTV-4的风采与使命:传承中华文明、服务全球华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全书分为五部分。前三部分,主要是收录CCTV-4目前在播的20个栏目和三个大型活动(《中华之光》、《世界听我说》、《中秋晚会》)名人嘉宾、主持人、制片人,如鲁健、李红、任志宏、蓝天野、鲍国安、于丹、邹市明等撰写的文章,呈现了CCTV-4的精彩风貌和辉煌历程。第四部分、第五部分则收录了20篇海外观众文章,讲述了海外观众与CCTV-4之间不太被解外界所了解的一些故事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