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片万物有灵的美妙诗境,诉说那些触碰生命的动人传奇。
茅盾文学获奖作家张炜经典短篇名作。
《山地一夜》收录了《造琴学琴》、《访师寻友记》、《穿越》、《独眼歌手》、《战争童年》、《山药架》、《生命的力量》、《夫人送我三个碟子》、《盲女闪婆》等短篇小说。
| 书名 | 山地一夜/张炜文学名篇少年读本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张炜 |
| 出版社 | 明天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走进一片万物有灵的美妙诗境,诉说那些触碰生命的动人传奇。 茅盾文学获奖作家张炜经典短篇名作。 《山地一夜》收录了《造琴学琴》、《访师寻友记》、《穿越》、《独眼歌手》、《战争童年》、《山药架》、《生命的力量》、《夫人送我三个碟子》、《盲女闪婆》等短篇小说。 内容推荐 《山地一夜》是继“张炜文学名篇少年读本”推出的《童年的马》《天蓝色的木屐》《海边的雪之后又一精美读本。张炜先生的短篇小说是一片广袤无垠丰富绚丽的世界,在这一篇篇空灵清丽、意境深远的短篇小说中,小读者能体味到一种难以诉说的感动,一种包裹着神秘的灵动,那无边无际的原野,那跳跃着篝火的暗夜,那些在田野地里穿梭的少男少女,那神秘的没有尽头的森林,那无数的淹没在绿色大地里的野物……在这片生机勃勃的世界里,万物有灵。作家用纯净的笔触凝视天地,书写斑斓壮阔的自然奇观和生命诗情,为小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意、芬芳心灵的文学世界。 目录 造琴学琴 访师寻友记 穿越 独眼歌手 战争童年 山药架 老斑鸠 夜海 生命的力量 夫人送我三个碟子 山地一夜 盲女闪婆 农民诗人 王血 四故事 试读章节 造琴学琴 在学校里,我最羡慕的是那些拥有一把琴的人。他们拉小提琴、二胡、手风琴,弹拨三弦、打扬琴。琴是公家的,可是谁占了哪一个琴,那个琴差不多就成了他的了。他们都是老师或高年级的学生。琴是最神秘的东西,上面的弦发出的各种美好声音让我不解。琴比收音机还要古怪。 有了一个琴并且会使用,多么好!那样我就可以进学校宣传队,去拥军、去下乡、去让别人眼馋了。 我想买一个琴,什么琴都行。可是问了一下,贵得吓人。我明白我一辈子也不会有琴了。 绝望中听说林场里有个赶车人造了一把琴,我就跑去看了。一打听,事情不实。因为赶车的人有把二胡,不过不是他造的,是他家老辈人造的,传到他手里,已经很旧了。他多少会拉一点,赶着车也拉,拉很短的曲子。 我也要造一个琴。 赶车人40多岁,没有老婆,叫老玉,是个挺好的人,就是爱打儿童。小孩子一缠他就发火,而且打人没轻重。他拉琴时闭着眼,有人一喊,他睁开眼,骂别人,用沙子扬人的眼。听说以前曾有个地方请他加入过宣传队,因为会拉琴的人手少。老玉去了几趟就跑回来了,说一起拉没意思。其实是他不合格。 我去找他求教,比如筒子怎么弄,钮子怎么弄,还有弓子——胡琴多么简单!主要是三四样东西拴上弦就行了。我怎么不能造一个?老玉说:“小孩芽芽还想造琴?”我气得慌,不过不想惹他,就说:“工人阶级帮帮我吧。”他骂我,边骂边把琴从被套子里面拖出来——原来平常他都是把琴藏了。他敲打琴筒,说这是用香椿树根做成的,杆儿是枣木做成的,钮子是槐木做成的。我问别的木头不行吗?他又骂我,说不行! 要造琴,先得找这些木料。 林场很大,可哪里有那么大的香椿树根?就是有,也不合得割了大树呀!至于枣木槐木,比起香椿树根也就不算难弄了。我愁得一天到晚在林子里转,想狠下心偷伐一棵椿树。看林子的老头盯上了我,暗地里跟着我。 没有那么大的香椿树!我差不多哀求老玉了,说:“凑合点吧,用梧桐不行吗?听人说梧桐做成东西也扩音!” 老玉说:“再来犟嘴不教你了!”我只得重新去找。 又找了很久。我愁坏了。有一段日子我有些灰心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说南边有个小村,那儿有一个老太太,她家院墙外边有一棵大香椿树。告诉我这个消息的人说:“去看看吧,也不知那棵树死没死。” 我赶紧去小村里,一路上在心里念叨,那棵大树啊,快死了吧,死了我好挖下树根用呀——我的话如果老太太听见了,一准会骂我。 到了小村一问,真巧,那棵树早就伐了,大树根子老大老大,正堆在一边准备当柴烧!我高兴极了,一蹦三跳地找到老太太,说明了来意。我提出花钱买这个大树根子。老太太生气地说:“送你送你,你也是为了学本领搞宣传哪!”我取走了树根,给老人鞠了个躬。 老玉帮我用斧子修理了树根子,修成一个大疙瘩。我说怎么挖得成筒子?找场里的木匠吗?他说那不行——木匠做四方东西行,做圆的就不行了,这得找旋木头的旋成圆筒才行。 我想起学校里的二胡就有六棱筒的。老玉指指自己的胡琴说:“那不是圆的吗?圆的才好!” 我问:“到哪儿去旋呢?”老玉甩甩头说:“‘九里涧,两头旋’。”我知道九里涧是个地方名儿。“那里专门旋木头,你去吧。”我费了好大劲儿才打听出哪里是九里涧,找到了旋木头的地方。 那个开旋床机器的师傅看了看我,摘下眼镜擦擦又戴上,说:“弄胡琴?”我点点头。他再不问了,哧哧咔咔旋起来。先削掉多余的木边,接下来摇着小铁柄儿往前推,小心极了。他甚至在木筒上旋了几道花纹。工人叔叔真好啊!真了不起啊! 我付了钱——他只要一元钱! 离开时我又回车间看了看那个师傅。他问:“胡琴钮子呢?”我说没有。他说:“那也得旋。”我说:“我找了槐木再来。”他说好。 第二天,我就找了两块槐木,去旋了钮子来。 这些天我兴奋极了。我几乎天天要找老玉。老玉还是常常骂我。不过我离不开他了。他赶车,我就跟上。我想跟他先学一点怎样拉琴的知识,等我自己的琴造好了,再正经学习。我常在夜里想,有一天,我要突然从老师或高年级同学手里接过琴来,拉一段好听的曲子!让他们发呆去吧!P1-5 序言 在深邃茂密的书林中,怎样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心灵绿荫?这是许多读者发出的询问。踏上滑腻的青苔小径,穿越和辨析,仰望或低徊,随手留下一道道刻记……这里捧出的一本短篇故事集,便是我最新的发现和惊喜。 写下这些故事的张炜先生,是当代最优秀多产的作家之一。他著作等身,几年前出版的文集就有48卷之多。他的作品丰富而迷人,一些长篇小说如《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独药师》等,在文坛反响强烈,已成为当代文学史上最为瞩目的杰作。凡杰出作家一定富有童心:张炜曾为孩子们写下了《半岛哈里哈气》《少年与海》《寻找鱼王》《狮子崖》等作品,它们童趣逼人,璀璨烂漫,一出版即成为少年朋友的最爱,曾获得“中国好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50余种奖项。 回望自己的阅读史,感到最幸运的事件之一,就是认识了张炜这样一个“自然之子”、一位热衷于书写大自然的作家。多少年来,张炜笔下神奇的自然,以及游荡其中的聪慧的少年、顽皮的动物,无不让人沉醉入迷!这些故事曾深深地打动和激励过我,引我进入深长的回忆——儿时渠畔、夏夜星光、林花迷离、野物喧腾……眼前一片簇新,鲜活撩人。作为他的忠实读者,我获得过太多的感动和滋养。我甚至觉得:少年不读张炜,将会是人生的一大缺失和遗憾。这次有机会选评“张炜文学名篇少年读本”,正好可以向少年朋友们交出心中的珍藏,这于我是自豪而欣慰的一件事情。 作家张炜经历丰富,他自少年就在野地里奔走,与各种动植物感情深笃,因而笔下常常写到它们。这样的故事特别适合少年阅读。他的讲述绘声绘色,他的歌吟流畅动情,会让你见识最真切的自然、最真实的动物,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传奇人生。这些特点在他全部的作品中都有鲜明的体现。 本书自然也不例外,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体现少年心灵成长的故事,二是启迪少年的人生哲理故事,三是脍炙人口的民间传奇。 少年故事大多取材于作家早年的经历,有传记色彩而较少虚构,几乎等于纪实。这些流浪和奔走的经历一旦从记忆深处打捞上来,便不可避免地浸润了作家的情感,深深地感染着读者。这些故事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现在读来却毫无过时之感,相反,让人感觉格外亲切和新奇。在这方面,小说《造琴学琴》有着特别的意义。谁能想到,在过去的年代,一个少年能亲手造出一把琴?为了学琴,经历的曲折更是一言难尽。对于今天的你,这样的一段经历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与此类似的是《访师寻友记》。这是作家早年的亲历,也是他最初的写作史,蕴藏的能量与意义都是巨大的。对于源头的追溯,可以不断地唤醒写作的激情,让一个成功者时时警醒。今天与过去相比,变化已经太多,这不由得让人自问:我也曾有过如此充沛的激情和类似的经历吗? 如果说上面两篇主要是怀念与激励,那么《穿越》和《独眼歌手》的主旨,则给予我们新的提示:前者讲述的是几个孩子的一次冒险,是令人窒息的经历,想来令人后怕;后者记录了一个同学的惨痛遭遇,让人疼惜不已。两篇作品在另一个向度上对少年的成长寄予了关怀,读时心上揪紧,读后久久难忘。 《战争童年》是作家的早期习作,记述了一个林中男孩的战争岁月。当时作家那只握笔的手还是稚嫩的,但展现的才华却已不容置疑。作品对于林中盛景的描绘、对于劳动和游戏的记叙,尤其显得出手不凡。读完此作,也许可以从中感悟到写作的快乐。 有一些故事同属于成年和少年。比如《山药架》和《老斑鸠》,都写到了艰难岁月的抗争和拼搏,给人留下了特别的感触。《夜海》《夫人送我三个碟子》,穿插了刻骨铭心的童年记忆、往事与现实的纠缠,思索不断升华,足以启迪人生。《生命的力量》宛如动人的诗章,那饱满的想象与激情的倾诉,读来让人为之动容。 还有《山地一夜》的特异,《盲女闪婆》和《农民诗人》的传奇,《王血》的浓彩重墨……这些形色各异的篇章,都堪称行吟诗人的一次次精心酿造,能够让人一次次陷入深长的沉醉。 让我们一起打开这本色彩斑斓的书吧。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