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国学的天空》(新版) ▲ 华人世界备受推崇的国学导师、《百家讲坛》主讲人傅佩荣教授经典之作,全新修订,精细编校。哲学大家周国平等郑重推荐。 ▲ 人人能看懂的国学入门书:用孔、孟、老、庄的智慧解答当代人的心灵困惑;以孔孟精进入世,以老庄安顿身心。 ▲ 四位圣哲思想博大宏深,原典本义难以把握,傅佩荣教授凝聚数十年研究心得,融汇中西哲学,深入浅出解读《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四部经典。指引读者轻松领悟四位先哲思想精髓,找到立身处世的人生正路。 跟孔子立志于学、修养自我、积极进取; 跟孟子立身处世、锤炼人格、超越自我; 跟老子体悟智慧、化解迷执、学习管理; 跟庄子觉悟生命、涵养趣味、自在优游。 ▲ 本书分为四部二十二章上百小节,对四部经典进行原文解读。傅教授结合现实生活,分别从学习、自我修养、立身、阅世、识人、交友、管理、审美、处世等等方面引申阐发,包含了四位圣哲思想中所有重要的部分。 ▲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引,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从家庭出发,然后进入社会,因而必须设法实践人与人之间适当的关系。从整体来看,到更高的层次来看,跟“道”结合,做到屈伸自如,进退有度,“外化而内不化”。就会摆脱世上的许多烦恼和束缚,活得更为自在、潇洒和愉快。 ▲ 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性的价值必须由内而发,人道确立则万物亦得以安顿。 孟子认为“思诚者,人之道”,只要真诚,就可以体验自我要求的力量,走上人生正途,由此活出人格的尊严与伟大。 老子的修养方法是虚与静,以道为本源,由此孕生智慧,则人生的困境与虚无之感化解于无形。 庄子相信人的智慧在于明白“未始有物”,既然如此,在现实生活中,人生何必执着?何不逍遥自得,与道同游。 内容推荐 “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其中儒家与道家是重点。儒家的代表是孔子与孟子,道家是老子与庄子。 四位圣哲思想博大宏深,原典本义难以把握,傅佩荣教授凝聚数十年研究心得,融汇中西哲学,深入浅出解读《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四部经典。 本书分为四部二十二章上百小节,对四部经典进行原文解读。傅教授结合现实生活,分别从学习、自我修养、立身、阅世、识人、交友、管理、审美、处世等等方面引申阐发,包含了四位圣哲思想中所有重要的部分。 傅教授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引,每一个人都是从家庭出发,然后进入社会,因而必须设法实践人与人之间适当的关系。从整体来看,到更高的层次来看,跟“道”结合,做到屈伸自如,进退有度,“外化而内不化”,就会摆脱世上的许多烦恼和束缚,活得更为自在、潇洒和愉快。 目录 前言/001 第一部 孔子的真诚 第一章立志于学 1.孔子之学/002 2.珍惜时间/004 3.用心专注/007 4.把握时机/009 5.不厌不倦/011 6.老师帮不上忙/014 7.学生不争气/016 8.学生启发老师/018 第二章立志行仁 1.立志行仁/020 2.行仁与为善/022 3.六位仁者/024 4.立志求道/027 5.一以贯之/029 第三章自我修养 1.化解我执/032 2.欣赏曾点之志/035 3.困惑来自何处/038 4.“克己复礼”新解/040 5.心存敬畏/042 6.少说为妙/045 第四章孝敬父母 1.孝出于天性/048 2.敬爱父母/051 3.委婉沟通/053 4.孝与健康/055 5.法理与人情/057 6.孝与守礼/059 7.三年之丧/062 第五章结交良友 1.真诚相待/066 2.志趣相投/069 3.信义兼顾/071 4.益者三友/073 5.损者三友/075 6.孔子交友/078 第六章社会责任 1.淑世精神/082 2.社会责任/085 3.孔子想移民/087 4.名正言顺/089 5.上行下效/092 6.一言兴邦/094 第七章理解孔子 1.谁了解孔子/097 2.谁歧视女性/100 3.谁在收肉干/102 4.为何挑剔食物/104 5.谁的耳朵顺了/107 6.谁说孔子不幽默/109 7.孔子知不知“死”/112 8.孔子有无信仰/114 第二部 孟子的向善 第一章人性向善 1.人性向善/118 2.善是什么/123 3.心之四端/125 4.人禽之辨/127 5.三种快乐/130 第二章人格之美 1.修养六境/133 2.浩然之气/137 3.三种勇敢/139 4.四种圣人/142 第三章人我之间 1.勇于自省/147 2.做人处世/149 3.五种不孝/151 4.易子而教/153 5.以德论交/156 6.守经达权/158 第四章仁政理想 1.一曝十寒/161 2.缘木求鱼/164 3.与民共享/166 4.见牛未见羊/169 5.不可忽视环境/172 6.事半功倍/174 第五章自我超越 1.豪杰之士/177 2.效法尧舜/179 3.与古人为友/182 4.有为者亦若是/184 5.天降大任/186 6.孟子之乐/188 第三部 老子的智慧 第一章老子的道 1.儒道之别/192 2.《老子》第一章/195 3.道是什么/198 4.道与自然/201 5.道生万物/203 6.悟道之法/206 7.自足于道/208 第二章圣人之道 1.自我反省/211 2.被褐怀玉/213 3.不为物役/215 4.内在觉悟/217 5.处下居后/219 6.为而不争/221 第三章治国之道 1.四种统治/224 2.若烹小鲜/226 3.小国寡民/229 4.反战思想/231 5.民不畏死/234 第四章立身之道 1.化解执着/238 2.自己做主/241 3.消除烦恼/243 4.以德报怨/245 5.和光同尘/247 6.老子三宝/249 第五章阅世之道 1.相对价值/255 2.祸福相生/258 3.慎始慎终/260 4.功成身退/262 5.上善若水/264 6.天地不仁/266 第四部 庄子的逍遥 第一章转化生命 1.未始有物/270 2.大鹏展翅/273 3.太仓稊米/276 4.螳螂捕蝉/279 5.鼓盆而歌/281 第二章修炼方法 1.浑沌之死/285 2.心如死灰/288 3.忘适之适/290 4.天人合一/293 5.不死不生/295 第三章审美情操 1.粘蝉老人/298 2.庖丁解牛/301 3.桓公读书/303 4.谁是美女/305 5.自以为美/308 第四章处世态度 1.孝的六种境界/311 2.算命不如修养/313 3.材与不材之间/316 4.从容的风度/318 5.虚己以游世/321 6.外化而内不化/323 第五章与道相通 1.鱼快乐吗/325 2.彼此相忘/327 3.朝三暮四/330 4.每下愈况/332 5.庄周梦蝶/335 书评(媒体评论) “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但是不论你如何分类,都会把儒家与道家列为重点。儒家的代表是孔子与孟子,道家呢?自然是老子与庄子了。这四位古人最主要的身份是哲学家。哲学家的文章有三点特色,就是: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譬如,孔子一再回答学生问“仁”,孟子多次说明“心之四端”,老子对“道”加以描述,庄子由各种角度形容“游”与“化”,这些概念都是他们各自的心得,用以掌握生命的真实本质。 比如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性的价值必须由内而发,人道确立则万物亦得以安顿。 孟子认为“思诚者,人之道”,只要真诚,就可以体验自我要求的力量,走上人生正途,由此活出人格的尊严与伟大。 老子的修养方法是虚与静,以道为本源,由此孕生智慧,则人生的困境与虚无之感化解于无形。 庄子相信人的智慧在于明白“未始有物”,既然如此,在现实生活中,人生何必执着?何不逍遥自得,与道同游。 国学对现代人的意义,不就是要归结为“价值观”的塑造与补强吗?简单说来,学习儒家与道家之后,如果在言行上没有任何改变,那就不能算是学过了。 ——傅佩荣 傅先生对于国学真有心得,而且善于简洁清晰地表达。我很欣赏傅先生眼界和心胸的开阔,他在讲课中做到了两个打通:其一,打通各个领域;其二,打通中西哲学。作为一个有着活泼心智的爱智者,他能在课堂上产生一个磁场,把思想的乐趣传递给每一个人。 ——周国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