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琪著的《遇上一个梦中情人/管家琪纯真年代系列》讲述了14个青春少男少女初次邂逅的故事,这些相遇有尴尬、失落、欣喜、伤心等等,但都成为纯真岁月中美好的回忆。书中对青春少女感情萌动的心理描画非常到位。这本书的主题是“故事的开始,那些令人难忘的邂逅”。
管家琪认为,每个人在经历青春期的时候,都有觉得很困惑的阶段,都会有很多的想法、心态。作家只有理解和尊重他们,才能成为青少年们的朋友。因此,在她的小说里,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在成长边缘挣扎的青少年,用真情赋予了最高的同情和关爱,书中没有一句教条的批评,也没有一丝的虚情假意,有的是一颗对青少年理解和尊重的心。
“你们是怎么认识的?”意味着“故事的开始”。管家琪著的《遇上一个梦中情人/管家琪纯真年代系列》收录了14个关于少男少女初次邂逅的故事,或惊喜,或叹息,或微笑,或流泪……每一个故事里,也许都会有你曾经的影子,那些纯真年代美好的相遇。
本来嘛,弄坏了人家的东西,就是应该赔的。
不过,虽然他说要赔,当时她还是半信半疑。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他就拿了一个东西——从盒子一看就知道这里头一定是一支钢笔——跑到她班上来找她。
“对不起,我是昨天不小心弄坏你钢笔的那个人,这里是一支新的钢笔,赔给你,对不起……”
把钢笔盒还给她之后,他马上就跑了。
她接过来一看——哼,果然不是有凯蒂猫的可爱钢笔,而是那种看起来很土、很笨重、很老气的钢笔。她一点也不喜欢。
有那么一秒钟,她真想叫住他,大声吼他:“喂!我不要这一支,我要和你摔坏的那支一模一样的,你快给我赔来!”可是,话到嘴边,还是又吞了回去。
看那家伙,一副笨头笨脑、很不灵光的样子,她猜他根本没注意昨天被他摔坏的钢笔上面有凯蒂猫的图案;再说——她忽然想到,万一人家家里很穷,恐怕赔不起什么好钢笔……
算了,还是自认倒霉吧。
她闷闷不乐地把那支丑得要命的钢笔塞回书包,打算带回家后,就让它一辈子待在抽屉深处,永不见天日。
没想到,晚上回家后,在把这支钢笔丢进抽屉之前,匆匆作“最后一瞥”的时候,她却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钢笔上竟然有一行小字,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那行小字清清楚楚地写着“永远爱你”。
啊?什么?什么呀!她一下子就脸红了,红得不得了!
怎么会这样?她反复思量,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
她愣愣地捧着钢笔,又研究了一会儿。奇怪,现在再看看,也不觉得它太丑,甚至——好像——好像还蛮朴拙,蛮典雅的嘛!
她也努力回想今天那个冒失鬼——他真的长得那么抱歉、那么不起眼吗?会不会是由于今天自己太生气了,所以就在无意识中丑化了他呢?最好是这样!而且,就算他的外表平凡一点又有什么关系。有一首歌不是这么唱的吗:“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连妈妈不是也常说“温柔的人最可爱”吗(其实这是妈妈在劝她“脾气不要太大”时所说的话)。
她东想西想了大半天,就连晚上睡觉做梦时都还在想个不停。
第二天早上,出门上学之前,她还一再想着,他一定会再来找她,她该做什么样的反应呢……一路上她都在考虑这个问题,直到都到了学校,她仍觉得还没有想好。
早自习时,他就来找她了。比她预期中还要快,还要等不及。 她脸红红地走出去。人家都说“一见钟情,再见倾心”,但是再见到他——唉,实在不能不承认,他确实是长得不怎么样!不过没关系,温柔的人最可爱,或许她可以试着不要那么计较外表……
没想到,他的脸居然比她更红!
“对不起,昨天的钢笔拿错了,我赔给你另外一支吧……”
原来,他家有好几支没用过的钢笔,他随手拿了一支,却糊里糊涂地把老爸当年送给老妈的“定情物”给拿来啦!
故事3 窗口的风景
第一次看到他,是在他家的窗户里。
他就住在她家对面的公寓,也是在三楼。他经常出现的那个窗子——应该说他经常出现的那个房间吧,差不多就在她房间的对面。她猜那一定是他的房间,因为她看得到有一个直立式的CD架,还有两张电影海报,感觉上就像他们这个年纪的人的房间。从她视线所及的地方,可以看出他的房间好像还蛮整洁的,和她哥哥的房间完全不同。原来男生的房间也不一定就是猪窝或垃圾堆。
“整洁”,这应该就是他的风格,其实她平常在社区里买便当、买饮料,或是上学、放学,走来走去的时候,也曾经见过他,只是没讲过话而已。(P8-11)
写不完的成长
管家琪
曾经听过一种说法,说会成为儿童文学作家的无非是两类人,一类是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因此在长大之后仍忍不住想要用文字来重温童年的美好;另一类则是拥有悲惨的童年,所以才会借由创作一方面重新审视童年的苦难,另一方面也在想象中建构自己无缘拥有但渴望拥有的童年。尽管我的童年在物质生活上跟“悲惨”这个词儿完全沾不上边,但如果真要二选一,我想我应该还是属于后者,因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否定和压抑,而一直要等到我长大,明白了很多事以后,我才会知道那些“苦难”其实还真不是我的错,就像电影《心灵捕手》中,罗宾·威廉姆斯所饰演的心理医生对年轻的马特·达蒙一再说的:“那不怪你,那不是你的错……”
我想,无怪乎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二十多年以来,成长一直是我最喜欢琢磨的主题,而且每次在写小说的时候,或许因为小说的本质还是比较写实的,是建立在真实基础之上的想象,因此我心目中第一个读者往往是年少的自己,那个饱受挑剔和责难、脑门被牢牢贴上“没出息”“没人要”等等负面标签、一路挣扎着长大的小女生。如果可以让两个时空的自己对话,我真想抱抱那个小时候的自己,然后告诉她:撑着点儿,爸爸妈妈总算给了你一个好性格,凡事总能朝好的一面看,这种人格特质是一笔莫大的财富,只要你不放弃自己,保持努力,未来一定会愈来愈好的。
这也让我想起不久前有一回在学校里做讲座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用字条跟我说了一些生活上的困扰,还问:“为什么爸爸妈妈都不懂得反思?”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当时我是这么说的:“爸爸妈妈也是普通人,也有他们的局限,我们要多包容,毕竟绝大多数的家长还是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来抚养我们,就凭这一点,我们应该对爸爸妈妈心怀感恩,尽量从善意的角度来理解他们。至于如果对爸爸妈妈有什么意见,不妨先保留,等将来长大,回头再想想,或许那个时候会有不同的体会,如果到那个时候你还是不认同,那至少你可以决定自己不要再照做。”我的意思是就算原生家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随着我们慢慢长大,应该有能力超脱出来,不要老是拿“都是以前怎样怎样”来作为对现状不满的借口。
回家后跟两个儿子谈起这个事,我说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按那个小朋友所描述的情况,我也觉得他爸爸妈妈的做法不妥,可是我不能跟着一起大骂他的家长啊,这样对小朋友来说也没有什么益处,只好勉力鼓励他一番。听我说完以后,两个儿子的反应不大一样(他们都二十多岁了),小儿子说本来就不是每个大人都有反思的能力,小孩子对家长就不要期望太高了;大儿子则觉得我的回答废话太多,他说:“你只要跟他说,这个世界就是要靠年轻人来开创的!”
哎哟,我觉得他们的回答都很棒。是啊,反思确实是一种能力,还真不是理所当然每个人都有,而世界确实也是要靠年轻人来开创的,同时生活也是由我们自己来建设的。我觉得所谓的成长,就是既能够客观理性地接受现状,又能不断努力去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那种人。成长是永无止境的,所以才会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说法啊。
回头再来说说我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是一本故事书,随着年纪慢慢增加,我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了,但不管怎么样,我都由衷庆幸自已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这是天生的,就凭这一点,我也该好好感谢爸爸妈妈。而且可能就是因为我的性格比较阳光吧,我从初中开始就有一种体会,那就是再糟糕的事,一旦把自己抽离出来,以看故事般来讲述,不仅可以大大缓解自己的痛苦,很多时候居然还会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喜剧效果,否则为什么明明是很要命的事,可是当我讲给同学们听的时候,大家都会哈哈大笑呢?
我也就是从这样的经验中,很早就学会了什么叫作苦中作乐。我也发现同样的事情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感受竟然会有那么大的不同。这些体会在我写故事的时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很多人都问,时代变化得这么快,一个儿童文学作家要怎么来理解现在的孩子?其实我一直不觉得这会是问题,毕竟对作家而言,自己的成长过程就是最宝贵的创作财富,每一个成年人又不是天生就是大人,都是从孩子慢慢长成的呀。我觉得只要我们心中那个孩子还在,就不会妨碍我们跟孩子们交流,因为不管时代怎么变化,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内心的情感需求,比方说需要大人的尊重、关爱、支持和陪伴,都是一样的。
在我的小说里,有很多我自己的成长经验,也有很多孩子们告诉我的成长故事,以及我从报纸杂志所报道的真人真事中所体会到的成长的滋味。总之,成长是一个写不完的主题。
那些令人难忘的邂逅
管家琪
不只一次,在演讲的时候,很多对写作有兴趣的朋友都曾经问过我一个相同的问题——
“大家都说写作应该植根于真实的生活,可是我的生活很平淡,该怎么办?”
是啊,大多数人的生活乍看之下,其实都是很平淡的,可是我总相信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若仔细挖掘,一定还是有动人的一面。
而任何异性感情关系,哪怕是后来竟发展成可怕的或恼人的关系,若回首前尘,一定也都还是会有动人的片段、美丽的篇章。那些令人忍不住会再三回味、恋恋不舍的情节,往往就发生在两人邂逅的时候。
“你们是怎么认识的?”每当碰到一对夫妻、一对情侣、一对异性朋友,很多入常常都会这么问。
“你们是怎么认识的?”意味着“故事的开始”。不管故事后来的发展如何,在故事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动人的。
这本书里一共收录了十四个故事,都是少男少女的故事,而且都着重在邂逅。邂逅——我真觉得光是这两个字感觉上就挺美的呢!
之所以会有些哕唆的还特别标明“故事1”、“故事2”……是因为每一篇故事的主人翁都没有名字,都仅用“她”和“他”来代表,因此怕有些粗心大意的读者一不小心,会误以为这十四个故事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套一句一个文友所说的话,就是“错把包子当成饺子给吃了”!那可就不好了啊。
我想,纯真岁月会那么令人怀念,就在于每一个人——不管是多么世故的人,多么厉害的人,多么讨厌的人,多么可恶的人——也都有过这么一段“还没受到什么污染”的纯真岁月,而且,不管你愿不愿意,纯真岁月永远是一去不复返,消逝之后,只能偶尔偷偷地怀念一番。
写这些少男少女邂逅的故事,也是我怀念自己年少纯真岁月的一种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