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帝国的归宿(元朝卷)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王严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王严著的《帝国的归宿(元朝卷)》是一本关于元朝历史的通俗读物。

一本书写尽一个王朝的流离命运!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学界的新成果融会贯通,以普通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和推广,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科学普及工作。这一点在本书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内容推荐

历史学最大的社会意义在于知兴替、明得失。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曾产生过诸多王朝,其兴衰过程历来为世人所关注,多少年来引发了无数讨论与思考,是历史学爱好者永恒的话题。帝国的归宿系列丛书正是基于以上认识,组织了一批具有深厚学养的一线中青年学者撰稿,以正确的史观、翔实的资料、生动的文字,对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的兴衰展开分析与阐释,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并引发进一步思考。

王严著的《帝国的归宿(元朝卷)》为丛书之元朝卷,围绕元朝的灭亡过程展开,讲述帝国迟暮之全过程。

目录

第一章 生不逢时

第二章 非战之罪

第三章 泥足巨人

第四章 西北望

第五章 法灭尽

第六章 文宗之乱

第七章 权臣

第八章 挽歌

第九章 黄河

第十章 海贼王方国珍

第十一章 只眼石人刘福通

第十二章 若有神助张士诚

第十三章 人样子徐寿辉

第十四章 离心离德陈友谅

第十五章 知其不可而为之

第十六章 朱元璋

第十七章 北伐

第十八章 捕鱼儿海

尾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生不逢时

忽必烈在1271年依据《周易》:“大哉乾元。”定国号大元,到元顺帝仓皇逃出大都为止的1368年。终其一朝,历时98年,传五世十一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朱元璋起兵北伐之际在《谕中原檄》中说:“古云:‘胡虏无百年之运’,验之今日,信乎不谬!”

然而,浩荡之风起于青萍之末,如果我们真的把蒙元帝国看作是一个世界性的帝国,没有忘记其横跨欧亚的国土,各色人等的群臣,我们在审视其灭亡之时就要有一个更庞大的视角。我们先放下诸如民族、宗教、政治等这些老生常谈的热点,让我们从一个更宏大的角度来观看一下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蓝色的星球。

公元14世纪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上,每一个角落里都充斥着死亡和混乱,寒冷,饥荒,战乱,屠杀……

遥远的欧洲,英国和法国爆发了著名的百年战争。法国圣女贞德即将受到圣母的感召,以十四岁少女的身份走上她的战场。

欧亚大陆之交,奥斯曼帝国和拜占庭帝国也大打出手。血色的残月很快笼罩在拜占庭这座号称的不落之城。

非洲大陆上,萨拉丁创建的阿尤布王朝被马穆鲁克王朝所取代。阿拉伯的雄狮,终于也成为别人的猎物。

美洲大地上,阿兹特克人被几个邻国赶到了特诺奇蒂特兰城。他们的战神威济洛波特利徒然地在空中发出怒吼。

至于占据世界版图最大的亚洲大陆,那就打得更是不可开交了。距离中国版图最近的日本四岛上,后醍醐天皇消灭了镰仓幕府,日本开始了他们的南北朝征战。

不过在这个世纪里,最让人震惊的就是那不可一世的蒙元帝国的崩塌。那些昔日纵马驰骋的蒙古勇士们被人纵马追逐、哀号、哭泣,在隆隆的战鼓声中远遁,最后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草原上,只留下马头琴的哀诉和牧人的传说。

这个世纪,没有人认为是世界的末日,但是却终结了庞大的蒙古帝国,没有人认为是最后的审判,因为无论信仰如何都走向了死亡。受压迫的举起了刀,受奴役的举起了剑。

这是审判的世纪。

这是清算的世纪。

这也是寒冷的世纪。

春有鲜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对于古人而言一年四季的轮回似乎就是对气候的全部认知。庄子在他的书中嘲笑过人生的短暂如白驹过隙,气候的变迁对于我们来说似乎是夏虫不可语言冰的遥远。

实际上地球在一个更长的时间纬度上是有着更宏观的四季。地球以数百年为单位,冷热交替,经历着更漫长的四季,我们所能察觉的只是这大四季中自己短短的一生。

竺可桢先生在其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中指出,3000年前至今,温度波动明显,周期约400~800年,气温波动幅度约1~2摄氏度。如果我们用这个气温波动的时间曲线去填充中国历史,就会发现王朝更迭背后的另一种规律。在工业革命之前,靠天吃饭的农业最依赖天气,天气的变化导致农业的丰歉,而农业的丰歉直接影响国家的稳定。而寒冷的天气也是游牧民族不断南下掠夺甚至是定居的重要推手。

在蒙古帝国崛起的时代,突如其来的严寒拯救了欧洲。在12~13世纪,中亚草原上的气候相对温暖,水源充足,牧场丰盛,人口和畜群数量都大大增加,一支可怕的军事力量在这片草原上崛起了——蒙古人相信,光荣的士兵,不能老死在故乡,征伐成为必然选择。

124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领15万大军西征。蒙古帝国逐鹿欧洲的序幕由此拉开。蒙古军将基辅、波兰、德国联军一一击败,继而越过多瑙河,大举向西推进。西征的蒙古大军让整个欧洲陷入了惊恐和战栗,被西方人称为“上帝之鞭”。(P1-4)

序言

钱穆先生说到中华文化的三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二是不间断,三是记载详密。环顾全球,恐怕没有哪个民族如中华民族这样重视历史。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历史最为完备的国家。

学习历史的意义何在?我理解应该有三个层次:第一,了解我们的先人是如何生活、如何思考的;第二,了解我们的民族是如何发展、繁衍至今的;第三,从中摸索出一些规律,以推动和促进我们当下的生活。很多人在学生时代或多或少对历史都有一点恐惧心理,枯燥的时间地点,乏味的典章制度,为了应付各种考试,不得不死记硬背。但是,当我们积累了一些社会经验,增长了一些人生阅历之后,却会发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历史的影子在摇曳,那感觉似是而又非、真切而又恍惚,今天好像是昨天的重现,但却又与昨天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这一切,驱动着你想去探寻,是什么造成了昨与今之间的同与不同,是什么导致了今与昨之进步与反动。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前辈学者阐释学习历史的态度时,特别指出,对于本国历史应该持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应该有一种理解之同情。只有满怀温情与敬意、抱着理解之同情,才能同时摒弃妄自菲薄与狂妄自大,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我们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并从中有所收获。

新中国成立以前,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普罗大众的历史知识主要来自两种通俗文艺形式——评书和戏剧。义务教育普及的今天,历史仍然是大众读物乃至大众娱乐的重要内容。充斥银幕的热播剧、各大图书排行榜上的畅销书,许多都是以历史为题材。另外,学者皓首穷经的研究成果,则很少有人问津。冷静一想,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我们大陆,即便在今日之美国、日本以及中国的台湾、香港,也无不如此。在世界华人社会里,是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还是金庸的《鹿鼎记》发行量大?同是“三国”,读《三国志》的有几人,《三国演义》却是家喻户晓。小说《三国演义》《鹿鼎记》乃至电视剧《三国演义》《鹿鼎记》等对培养青少年历史兴趣的功能不容忽视。回想我们这一代历史学者,有多少人是因为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而喜欢上历史并走上专业研究道路,又有多少人一开始就是捧读《史记》《资治通鉴》的?显然是前者。

因此,不必鄙视大众读物,不必轻视大众读物乃至影视作品对于唤起人们对历史、对历史学产生兴趣的作用。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大众读物、影视作品粗制滥造,闹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造成了不良影响。

《帝国的归宿》丛书出版在即,中国华侨出版社的年轻朋友嘱我为这套通俗历史读物写一篇序言。丛书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作为选题宗旨,详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的兴亡过程。粗读全稿,与一般历史读物相比似乎并无特别之处。细读之下,却感受到了其中的与众不同。丛书作者都是在科研、教育一线的青年史学工作者,他们秉持史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带着一份学术的尊严,投身大众读物创作,其热情与严谨洋溢于字里行间。全稿宏大叙事与历史细节并重,在正确的史学理论之下,从史料出发,切实做到了言必有据。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不少作者将学界的新成果融会贯通,以普通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和推广,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普及工作。这一点在丛书的唐朝卷、元朝卷、明朝卷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相信,这套丛书能够在众多大众历史读物中脱颖而出,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

是为序。

方志远 丁酉秋九月望日

书评(媒体评论)

丛书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作为宗旨,详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的兴亡过程。全稿宏大叙事与历史细节并重,在正确的史学理论之下,从史料出发,切实做到了言必有据。相信这套丛书能够在众多大众历史读物中脱颖而出,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

——方志远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4: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