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城中村及其发展与走向
第一节 农村及农村类型化考察
一 农村的界定
二 农村的分类
第二节 城中村的产生、变迁与终结
一 城中村的产生与变迁
(一)城中村的形成
(二)城中村的发展变迁
(三)城中村的类型
二 城中村的性质与特征
(一)城中村的性质
(二)城中村的特征
三 城中村的改造与终结
(一)城中村改造的“计划”与时机
(二)城中村改造的意义
(三)改造的基本做法
(四)城中村改造面临的问题
(五)城中村的终结
第三节 城中村管理与自治
一 城中村的管理与自治现状
二 城中村管理与自治研究述评
第二章 城中村村民自治的“生态”环境
第一节 独特的区域位置及影响
一 居住空间明显分离
二 过密空间与过疏关系
三 外来人口的权利缺失
第二节 产业结构及其影响
一 产业结构非农化
二 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
三 “非正规就业”问题突出
第三节 体制“夹缝”及其影响
一 管理体制双重化
二 改造规划碎片化
三 社区设立迟延化
四 村(居)民自治制度不对接
第四节 城乡文化及其影响
一 农民市民化发展缓慢
二 文化与心理隔离难消除
三 多元文化影响村民自治
第三章 地方政府治理的理论借鉴与实践举要
第一节 地方政府治理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地方政府治理中的“地方”指称
二 “地方治理”与“地方政府治理”
三 “地方政府改革”与“地方政府创新”
四 “地方政府治理”的内涵与价值
第二节 地方政府治理的理论基础
一 国家与社会关系说
(一)西方理论界国家与社会关系认识
(二)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认识
(三)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发展主导框架
(四)国家与社会关系格局中的地方政府治理
二 多中心治理理论
(一)含义和基本假设
(二)打破单中心的传统权威模式
(三)构建“多中心”的地方政府治理结构
三 “第三条道路”理论
(一)发展新型的、民主治理模式
(二)国家、市场和公民协同治理
(三)政府与社区自治的合作治理
四 社群主义思想
(一)社群主义思想的基本主张
(二)社群主义思想的治理价值
五 社会资本理论
(一)社会资本理论的相关逻辑
(二)社会资本理论的治理价值
第三节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举要
一 省直管县的“扁平化治理”模式
二 民众的“参与式治理”模式
三 社会组织的“协同治理模式”
四 企业的“合作治理”模式
五 “组为基础,三级联动”的基层社会管理机制
六 “政社互动”的管理模式
第四章 地方政府城中村管理的一般考察
第五章 地方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断裂
第六章 基层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衔接互动
第七章 基层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衔接互动的实践考察
第八章 政府管理与村社自治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