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基督受洗图
1472-1473,木板上油彩与蛋彩
176.9×151.2厘米
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藏
让老师不敢再画画的学生
达芬奇十七岁时到佛罗伦萨,进入画家韦罗基奥的工作室做学徒。学徒的工作是帮助老师调颜料、制作画板、洗笔,也做石雕或铸铜的助手。
一四七二年,达芬奇二十岁的时候,他的老师韦罗基奥画了这张《耶稣基督受洗图》,并要求达芬奇在画面左下角添加两名天使。这两名天使就成了达芬奇传世最早的绘画作品。
《耶稣基督受洗图》是基督教艺术史上常见的题材之一。
依据《圣经》记载,比耶稣年长的“施洗约翰”(St.John the Baptist),苦修传道,在约旦河边用河水为人洗礼。信徒受洗,表示洗净罪恶。
有一天,耶稣也来到河边,要求受洗。
施洗约翰看着耶稣,说:“你在天国是比我大的。”
耶稣回答:“我的时间还没有来临。”
约翰就遵照仪式,舀起河水,从耶稣头上淋下,为耶稣施洗礼。
这时,天空出现了上帝的手,也出现了代表圣灵的鸽子。
耶稣在圣灵之光笼罩下,双手合掌,低头祈祷。下身围了一块条纹红布,站立在水中,清澈的水没过足踝。
韦罗基奥画的耶稣和手持长柄十字架的施洗约翰,代表了文艺复兴早期的人体风格,身体轮廓比较僵直,有一点像雕像。
达芬奇在左下角画的两名天使,像俊美的青少年,焕发着精神上的典雅优美,开创了文艺复兴全盛时代人物画的新风格。
两名天使,一名正面,双手交握胸前。另一名背面,头部转向右边,脸孔朝上,呼应着右上角的施洗约翰,使画面出现对角线的平衡结构。
天使的蓝色衣袍,处理出非常细致的光影,转折的衣纹下,表现出背部、腰带、臀部、大腿、膝盖内弯,以及小腿的身体变化,是最早把衣纹光影与人体解剖结合得如此完美的作品。
天使的金色鬈发轻轻飘扬,悠远望向不可知处的梦幻般的眼神,增加了画面宗教的神秘感与庄严感。
达芬奇初试啼声,一鸣惊人,使老师韦罗基奥自叹弗如,民间因此传说,韦罗基奥从此再也不画画了,表示达芬奇已经“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施洗约翰舀起河水,为耶稣施洗礼。
青年达芬奇在老师韦罗基奥的《耶稣基督受洗图》里画了两名天使,青出于蓝,据说,韦罗基奥因此再也不画画了。 天使报喜图
1475,木板上油彩与蛋彩
98.4×217.2厘米
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藏
天使告知圣母玛利亚以圣灵受孕
《天使报喜图》是基督教最重要的传统图像之一。在西方文字中常以大写字母开头写成Annunciation。有人翻译成“受胎告知”或“圣灵受孕”。
根据《圣经》的记载,人类始祖亚当与夏娃偷吃了禁果,犯了原罪,被逐出伊甸园。他们的子孙也都世世代代会承袭始祖原罪。
基督教因此有“洗礼”(Baptism)仪式,用水清洗原罪。
但是“原罪”太重,水清洗不干净,上帝因此派遣他的独子耶稣降生人间,以钉十字架的血为人类赎罪。
耶稣降生人间,要借圣母玛利亚的处女之身。(P14-19)
关于达芬奇密码
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在短短的时间销售了三千多万册,翻译成世界各种不同的语言,也连带地使达芬奇变成了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达芬奇密码》是一本成功的商业通俗小说。
他从达芬奇一生多姿多彩的创作活动撷取一小部分元素,加以渲染演绎,达到了行销策略上空前的成功。
《达芬奇密码》或许使达芬奇知名度更高了,但是,达芬奇广阔而深邃的创作领域,是否被了解得更多一点?也许很难定论。
关于《达芬奇密码》这本读起来很“过瘾”的小说,其中有关达芬奇个人生活的史实,或有关宗教历史的史实,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争议。丹·布朗的小说,只是用了简单武断的“渲染”,快速地下了结论,对畅销小说的行销策略而言,或许不必苛责,但在学术严谨的领域,当然会引起许多学者的抨击。
历史小说应当忠实于历史,还是可以凭作者主观任意捏造情节?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本来就存在着矛盾。
不可否认,《达芬奇密码》就一本通俗小说而言,是蛮好看的,尤其在前半部,充满悬疑推理的安排,使读者很容易读下去。下半部作者掉在自己解释推理的逻辑里,不可自拔,像一部拍坏的好莱坞电影。
《达芬奇密码》,有趣,好看,引人入胜,但当然谈不上“深度”。
年轻一代的朋友,如果借这本书入门,引发了兴趣,可以对达芬奇这个人一生的创造产生更多深入的探究,那么,《达芬奇密码》这本小说就有了一定的贡献。
达芬奇一生专注于自己的研究与创作,达芬奇一生不曾有过商业上的成功,达芬奇一生不曾计较被太多人了解,他在自己创造的领域,很寂寞,很孤独,但是,我想:他有他的快乐与满足,他有在巨大孤独中的自负。
阅读《达芬奇密码》时,我觉得丹·布朗少掉了一点这种孤独,小说写得太热闹,人物也就失去了深度。
这本《蒋勋谈达芬奇忧伤的微笑》,记录了一些我对达芬奇世界的另一种领悟,看完丹·布朗小说的热闹,愿意回到达芬奇创作领域,领悟一下他的孤独和沉思的朋友,或许可以在这本书里有不同的感受。
蒋勋
二○○六年一月三十日写于缅甸
一个美丽的国度
达芬奇,一位集赞誉与争议于一身的天才画家,更是一位横跨生物、天文、科学、建筑、机械等领域的发明奇才。《蒋勋谈达芬奇(忧伤的微笑)(精)》着重介绍了达芬奇超前的艺术和发明,他凭借着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展现了在发明和艺术创作过程中充满想象力的一面。达芬奇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完美楷模,也是极具现代性的艺术大师。
蒋勋先生是五百年后出现的达芬奇的“知音”,从一幅幅画作、手稿里所隐藏的禁忌手势与谜样微笑中,破解瑰丽神秘的“达芬奇密码”,并从历史与科学、理性与感性、圣洁与沉沦等不同面向,解开达芬奇的一生,引导读者深入一场前所未有的探索之旅。
《蒋勋谈达芬奇(忧伤的微笑)(精)》是美学大师蒋勋先生的经典作品——“蒋勋艺术美学”系列之一。蒋勋谈达芬奇,大师笔下的大师!
蒋勋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到《施洗者圣约翰》,从隐藏的手势与谜样微笑中,破解达芬奇之美,重现生命的自由与渴望,宽和与悲悯。
达芬奇一生专注于自己的研究与创作,达芬奇一生不曾有过商业上的成功,达芬奇一生不曾计较被太多人了解。他在自己创造的领域,很寂寞,很孤独;但是,他有他的快乐与满足,他有在巨大孤独中的自负。
精装典藏,复活经典。全彩四色印刷,精选达芬奇百余幅经典作品;附达芬奇重要作品列表及收藏博物馆。为读者提供更赏心悦目的阅读体验,领悟达芬奇的孤独与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