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中期,蒙哥马利家族出现了一位因经商而发了大财的富豪——塞缪尔·蒙哥马利。塞缪尔·蒙哥马利在福伊尔湖畔购买了大量农田,并在上面建造了自己亲手设计的规模宏伟的庄园——新公园。塞缪尔·蒙哥马利去世后,庄园由长子塞缪尔·卢·蒙哥马利继承。作为一个非常虔诚的基督徒,小塞缪尔将“新公园”的房子改作修道院,布道讲学,到他去世时,家财几乎散尽,只剩下一点不动产。小塞缪尔的长子也无力重振家业,在去世前将“新公园”的产业全部抵押了出去,欠下了一笔巨额债务。随后,小塞缪尔的次子、蒙哥马利元帅的祖父罗伯特·蒙哥马利继承了家产。
罗伯特·蒙哥马利生于1809年,14岁进入阿迪斯康军校学习,1828年从学校毕业。毕业后,他怀揣300英镑和父亲的推荐信,在英属印度殖民地总督阿扎莫加那里谋了份工作。他工作勤奋,深得阿扎莫加喜欢,先后负责过殖民当局的司法、行政、财务、教育等事务。几年后,他和阿扎莫加的妹妹弗朗西丝·托马森结婚。可惜造化弄人,弗朗西丝生了3个孩子后,在32岁那年不幸去世。痛失爱妻的罗伯特·蒙哥马利心灰意冷,便带着3个孩子回英国散心。回国不久,他遇到了美丽善良的艾伦·兰伯特,两人很快定了终身。
回到印度后,罗伯特·蒙哥马利成了旁遮普省会拉合尔的都督。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时,他兵不血刃地解除了英军中印度士兵的武装,使德里免于被起义军占领。这一丰功伟绩让他大受赏识,他由此青云直上,担任了印度旁遮普省的副省长。
艾伦·兰伯特一共生了4个儿子,由于大儿子在20岁去世,次子亨利·赫沁生·蒙哥马利(即伯纳德·劳·蒙哥马利的父亲)成了家庭事业的继承人。1865年,罗伯特·蒙哥马利退休。
亨利·赫沁生·蒙哥马利于1847年10月3日出生,幼年时被送到伦敦神学院学习,年龄稍大后又进入哈罗公学读书,直到17岁才返回印度。1866年,亨利遵照父亲的意愿考入剑桥大学,攻读神学。大学毕业后,他先后担任两所基督教堂的副牧师,深受伦敦法学院院长沃恩博士的信任。后来,经沃恩博士推荐,亨利进入威斯敏斯特圣玛格丽特修道院,成为新任院长弗雷德里克·威廉·法勒的副牧师。
法勒是当时英国非常出名的人物,是一名出色的作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但仕途不顺,直到领受圣职13年后,才成为圣玛格丽特修道院院长。他一心想要改革教育,决意把圣玛格丽特修道院打造成英国的一流学府。不过,他虽然在很多方面是一位大家,但在为人处世上却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常将账务弄得乱七八糟。为了管理好账务,他将此事交给细心的亨利。亨利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很快便把账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为了感谢亨利,法勒院长常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 法勒有5个女儿,个个天真活泼,都很喜欢亨利这个大哥哥。自此,亨利成了法勒家的常客,并对法勒的三女儿莫德产生了好感。1878年,3l岁的亨利向年仅13岁的莫德表明了爱意,而莫德也早已钟情亨利,于是两人私下交往起来。这事很快便被法勒的妻子察觉,并告知了法勒。亨利知道后忐忑不安,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法勒。没想到法勒痛快地答应了他们的婚事,并私下给他们订了婚。由于莫德年纪还小,法勒要求他们保密,等到莫德年满16岁再对外宣布,并正式结婚。
1879年,亨利成为伦敦郊区肯宁顿圣马克教堂的牧师。他就任后将教区分为3个部分,由3个副牧师管理。在他的努力下,教区会众大大增加,每到周日都会有近千人来做礼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亨利时常去看望未婚妻莫德。
P2-3
威灵顿的继承人
“如果战争是以我们最宝贵的东西为代价,那战争还有什么意义呢?”英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如是说。这种反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在迄今为止,这次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性战争中,英国虽然只有37万人牺牲(约为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部分工业城市被摧毁,但是却因此成为损失最为惨重的国家之一——经过四五百年殖民战争而建立的日不落帝国在“二战”中被摧毁,世界霸主沦为二流国家。
从这一点来看,英国确实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日不落帝国在走向没落的过程中,在与法西斯的较量中,依旧展现出其独有的风采,涌现出无数战将,他们在亚欧非等战场上与法西斯鏖战,英勇不屈,不仅建功立业,还捍卫了目不落帝国的尊严,并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英国陆军出现了8位元帅,而蒙哥马利便是其中之一。
1887年11月17日,蒙哥马利出生在伦敦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迫于生计,他在童年时跟随父母长期在澳大利亚生活。这段生活经历造就了他孤僻、叛逆的性格,也培养了他的观察力和意志力。1901年,14岁的蒙哥马利正式步入学堂,但文化成绩并不理想。出于种种考虑,他决定投身军旅,并于1907年考入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第二年又加入皇家沃里克郡团,担任少尉排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蒙哥马利以普通士兵的身份在法国、比利时参加战斗,身负重伤,但也获得了保家卫国的勋章。战争结束后,他进入坎伯利参谋学院深造,并且成为坎伯利参谋学院的主任教官。
1937年,蒙哥马利调任第9步兵旅旅长,之后又任驻巴勒斯坦第8师师长,因立下战功而荣升少将。1939年8月,他被调回国内,成为“钢铁师”第3师的师长。
在希特勒的铁蹄横扫西欧之际,蒙哥马利率第3师随同英国远征军横跨英吉利海峡,进入法国,北上抗击德军。后来,他奉命调回国内,负责沿海地区的防卫工作。
蒙哥马利在工作中尽职尽责,甚至因为工作上的事情而顶撞上司。所幸当时正值用人之际,而且蒙哥马利得到了丘吉尔的赏识,由此得以继续施展军事才华。
1940年夏,意大利法西斯调集军队挥师北非,企图趁着大英帝国无暇他顾,攻占其在非洲的殖民地。在频遭英军夹击、溃退千里的情况下,意大利法西斯请求希特勒派军支援。于是,希特勒派出心腹爱将隆美尔前去北非作战。在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攻击下,英军屡战屡败,败报频传。关键时刻,蒙哥马利被派往非洲作战。
战争期间,蒙哥马利总是戴着有将军和装甲兵两个帽徽的特殊军帽,亲临前线指挥,与士兵们并肩作战。他的以身作则大大鼓舞了全体官兵,加上他那稳扎稳打的作战风格,英军第8集团军于1942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在北非阿拉曼地区打败了德军“沙漠之狐”隆美尔。经此一役,原本没有什么声望的蒙哥马利一下子名声大噪,不仅成为大英帝国妇孺皆知的名将,更成了大英帝国的英雄,在军事界有了“沙漠之鼠”的美誉。阿拉曼战役后,他被提升为上将,并封为爵士。
1943年7月,蒙哥马利率英军第8集团军成功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1944-年6月,他协助艾森豪威尔成功指挥了诺曼底登陆战役,并于9月晋升为陆军元帅。
1945年春,蒙哥马利指挥第21集团军群横渡莱茵河,进入德国本土,之后又向波罗的海进发。同年5月,他代表盟军接受了驻荷兰、德国西北部和丹麦的150万德军的投降。
蒙哥马利以其优秀的军事才能,在“二战”中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书写了自己的精彩人生。英国首相丘吉尔这样评价他:“他从埃及经的黎波里、突尼斯、西西里和南意大利,经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直达波罗的海和易北河,旌旗所指,战无不胜,未尝有丝毫失误。”
“二战”结束后,蒙哥马利先后担任驻德英国占领军司令和盟军对德管制委员会英方代表、大英帝国总参谋长、西欧联盟各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委员会常任主席、北约最高司令部副总司令。1958年,他结束自己50余年的军旅生涯,宣告退休,成为英国历史上服役最久的将领。1976年3月25日,蒙哥马利在英格兰汉普郡奥尔顿逝世,享年89岁。时至今日,他在世界军事领域依然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威望,后人为了纪念他为战争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称他为”威灵顿的继承人”。
本书在考证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既介绍了蒙哥马利的军事和历史功绩,还涉及其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恋爱婚姻等内容。书中既肯定了他的优点,也不掩饰他的缺点及犯过的错误,力求使读者对他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并通过其成长经历有所获益。
本书在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李华伟、林中华、李华军、范高峰、林学华、张慧丹、林春姣、丁艳丽、刘艳、李小美、林华亮、陈聪、曹阳、李伟、曹驰、庞欢、刘艳、张丽荣、李本国、林晓桂、李泽民、龚四国、周新发、林红姣、林望姣、李少雄、陈志、向丽、杨城、曹茜、杨卫国、孔志明、叶超华、康艳、罗斌、赵志远、汪建明、翟晓斐、林承谟、曹雪、林运兰、曹建强、陈娟、许伟、曹琨、曹霞、丁艳丽、金泽灿、林葳、梁晓丹、赵生香、丁彦彬、李雄杰、张培玉、邵鑫、朱成兰、王晓玉、常志强、李友仙、蒋永红、张宏洲、李华军、张红平、李丽芬、林丽娟、李伏安、丁一、刘屹松、林喆远、张恒、周宣、辛大念、孟凡君、陈艳、兰豪、陈胜、吴露、陈艳威、任勤超、张杨玲、陈怡祥、赵艳霞、王甫东、王智利、沈剑锋等不少同仁的支持和帮助,在此特表示深切的谢意!
“二战”期间,蒙哥马利戴着饰有将军和装甲兵两种帽徽的军帽驰骋沙场,他这样做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让前方将士知道,他们的总指挥并不是只会躲在指挥部里发号施令,而是时刻与他们在一起。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蒙哥马利在战斗中总能纵观全局、稳扎稳打,善于把战略需要与战术紧密联系起来,亲自制定总体作战计划。指挥作战时,他总是临危不惧,遇事不慌,对于种种复杂的情况都能应付自如。他以成功掩护敦刻尔克大撤退而闻名于世,部署与指挥了阿拉曼战役、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等战役,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58年,蒙哥马利结束了长达50余年的军旅生涯,宣告退休,成为英国历史上服役时间最长的将领,不愧被誉为“威灵顿的继承人”。
金泽灿著的《蒙哥马利全传(1887-1976)(精)》在大量考证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不仅着重讲述了蒙哥马利的军事指挥才能与历史功绩,还对他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恋爱婚姻以及弱点与不足,全给予了客观的阐述。给读者展现了一位真实全面的蒙哥马利。
英国陆军元帅、军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他以成功掩护敦刻尔克大撤退而一战成名,阿拉曼战役、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三大杰作。一个半世纪以来,英国军队中还没有一个人能像蒙哥马利那样精通军事,战功卓著。蒙哥马利虽也有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但我们完全有理由承认,他不愧为世人皆知的英雄,威灵顿的继承人。在2002年BBC(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活动中,蒙哥马利被入选并排名第88位。
本书为金泽灿著的《蒙哥马利全传(1887-1976)(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