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生命:如何关爱孩子的精神生命》作者三可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长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大量生活中的实例,去分析、观察、剖析现实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总结和提炼出父母和其他关爱孩子的人应该如何正确的关爱孩子的精神生命,使更多的孩子能获得健康、向上的精神生命。
| 书名 | 生命中的生命(如何关爱孩子的精神生命) |
| 分类 | |
| 作者 | 三可 |
| 出版社 | 四川美术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生命中的生命:如何关爱孩子的精神生命》作者三可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长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大量生活中的实例,去分析、观察、剖析现实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总结和提炼出父母和其他关爱孩子的人应该如何正确的关爱孩子的精神生命,使更多的孩子能获得健康、向上的精神生命。 内容推荐 给您提供一条特殊、有效的引导、帮助孩子走向幸福和快乐的路径和一些激发孩子奋发向上的方法。 三可著的《生命中的生命:如何关爱孩子的精神生命》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模式将家庭教育的具体做法归结为:在正确关爱孩子精神生命的思想指导下,父母或其他关爱孩子的人如何与孩子相处,在相处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有形或无形的正确影响和引导,使孩子获得健康、向上的精神生命。要实现这个目的,父母和其他关爱孩子的人必须放下架子把孩子看成是独立的,与自己完全平等的人,不要居高临下的去指导他们,更不要随随便便就指责、批评他们,要站到孩子的角度上多倾听、多肯定、多鼓励他们,走进孩子的心灵和他们找到共鸣,做孩子真正的朋友。这样,父母或其他关爱他们的人对他们的爱他们会懂得,父母们的辛劳和苦衷他们会体谅,父母们的希望和期盼他们会铭记在心,并能够化为鼓舞自己的动力。总之,教育者通过对孩子精神生命的正确关爱实施精神生命的教育,从而鼓舞起孩子的精神生命,使其健康、向上。健康、向上的精神生命会给孩子带来无穷的、积极向上的力量,使孩子的人生充满着无穷的幸福和快乐。 目录 第一章 无形生命的呼唤 一、当孩子降临的时候 二、当孩子哭的时候 三、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 四、当孩子提问的时候 五、当孩子要钱的时候 六、当孩子说谎的时候 七、当孩子向你倾诉的时候 八、当孩子生病的时候 第二章 脆弱生命的支撑 一、关于爱 二、关于亲情和友情 三、关于思想、观念 四、关于知识 五、关于意志 第三章 扭曲生命的避免 一、学会接纳与包容 二、学会面对挫折 三、给孩子自由 四、给孩子和谐 五、给孩子机会 第四章 无奈生命的自豪 一、不因为孩子生命的弱小 二、不因为我们的贫穷或富有 三、不因为我们的困惑 四、不因为我们处境的好坏 五、不因为我们地位的高低 第五章 鼓舞起来的生命 一、充满自信和希望的无臂青年 二、逆境焕发的力量 三、磨难和爱的鼓舞 四、“馒头神”的故事 五、健康、向上的精神生命所带的…… 试读章节 二、当孩子哭的时候 您知道在孩子哭的背后,他们的精神生命在呼唤着什么吗? 孩子从降生时的第一声啼哭开始到他们成年,总会有数不清的哭。哭是人的一种生理行为,而这种行为发生在孩子身上往往意味着孩子有很多要求需要父母去理解、去懂得、去满足,或者暴露出孩子成长中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应采取相应的方法去解决。 我们从实践中发现,孩子的精神生命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双重性,当父母和其他关心孩子的人对孩子进行了正确而及时的关爱后,孩子的精神生命很容易就会朝着充分健康的方向发展,否则,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例如:当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渴望着父母的怀抱,渴望着和父母亲热时,如果得到了及时的拥抱和亲切的关怀,他们的身心就会感到愉悦和舒畅,精神生命才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否则,他们就会感到烦躁、不安,甚至产生焦虑与恐惧。另一方面,如果父母不加分析地对孩子过分地依赖通通给予满足的话,孩子的精神生命就会朝着胆小、离不开父母、娇弱、难以独立的方向发展。 如何对待孩子的哭,是对父母和其他关爱孩子的人如何正确关爱孩子精神生命的一种考验。孩子的哭不会无缘无故。婴儿时期的孩子,由于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因此他们的各种要求基本上是用哭来表达。他们饿了要哭,瞌睡来了要哭,不高兴时要哭,需要抱时要哭,需要别人陪时也要哭,身体不舒服了更要哭……总之,哭的理由、哭的原因很多,然而一些父母和其他关爱孩子的人由于缺乏对孩子精神生命的了解,他们往往一听到自己孩子的哭声就由衷地产生心痛的感觉,也有一些父母在疼爱孩子的同时感到烦躁和不安。他们通常的做法是迅速地将孩子抱起来,又是抖、又是拍、又是摇、又是哄,恨不得将孩子含到嘴里,装进心里,用自己整个的身心让孩子无比的舒心、无比的安逸。一时间,只有看到孩子的愉悦和笑他们才会放心。 然而,在另一面,家长们对于孩子的精神生命却很少或根本就不考虑。这时,孩子的精神生命在暗暗的发出呼唤:关爱我不能这样无原则地过分疼爱我,我会忘了坚强,忘了忍性,忘了独立,不知道关心、体贴别人,变得娇气、脆弱,变得经不起一点风雨…… 你看,我们邻居家的小男孩游游,今年四岁多,他高兴的时候会唱歌、朗诵诗、讲故事,还会跟着奶奶做一点家务活。但他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爱哭。四年多来,只要他在家,几乎每天都要听到他哭很多次。他们是一家五口,游游的爸妈工作很忙,每天几乎是早晨游游还没有睡醒就出门了,晚上他们回来的时候儿子已经睡了。爷爷也经常出去干活,因此,每天带游游、陪伴游游的主要就是奶奶。游游睡醒时,只要看不到奶奶他立即就开始哭,听到哭声奶奶就会不顾一切地迅速来到游游的身旁,用亲切、温暖的语言安慰他,逗他开心。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奶奶咧着嘴说:“宝贝,你醒了?你看我拿的是什么?……你是想起床呢?还是要……”奶奶还会用一些尽量让游游高兴、开心的动作去安抚他,为他做各种事。 游游经常是穿衣服要哭、刷牙要哭、吃东西要哭、玩的时候也要哭、去幼儿园更要哭,总之,只要有一点不顺心就会大哭。而且,只要大哭起来就特难止住,必须哭很长时间才能慢慢停歇。一般情况下,游游和奶奶说话大部分都带着哭腔。 有时,游游的爷爷和爸爸妈妈都在家,爸爸听着儿子哭声不断,就放开粗大的嗓门吼儿子:“不要哭,动辄就哭,像什么男子汉!”这时,奶奶怕孙子挨揍,通常会说:“游游听话,到奶奶这里来。”爷爷会说:“小孩子嘛,懂什么事,不用这样认真吧!”游游的妈妈呢?这时很想把儿子叫到身旁,用关心和讲道理去疏导和引导他,可儿子常常都会离她远远的,更不愿听她的。 多么可怜的孩子啊!多么可悲的家长们啊!大人们都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可就是没有人认真考虑大家给孩子这样的环境,大人们的这些做法是否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呢?这个家到底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呢?大人们熟视无睹,孩子在表面的幸福掩盖下,他的精神生命已经明显的营养不良了。他在奶奶无原则的宠爱中已经明显地表现出很娇气、脆弱,不会体谅他人,胆小、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等问题。奶奶只顾满足自己的爱心,不知也不考虑这些爱的背后还会有害。爷爷基本不管孙子的事,但凭着自己的经验和对孙子自然的爱,很多时候都会加入奶奶的行列中。 最应该对游游的成长和未来负责任的爸妈,因为要工作、要开创事业,好似真的无能为力。因为他们有和其他千千万万年轻父母—样的依赖老人的理由。但如果深入思考,如果他们是真正负责任的父母,试想,假如没有父母在,自己就不能要孩子了吗?不可能吧!办法肯定会有。只要确实重视孩子的教育和培养,真正负起责任来,那么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地挤时间、抓机会带自己的孩子;会多用先进的思想、理念和方法去影响、引导自己的孩子;会发挥自己作为家里的主角作用,多影响、劝导、帮助老一辈尽量改变那些不利于孙子健康成长的做法等等。只要有心,办法一定会有很多。如果能这样,孩子不仅物质生命能得到很好的关爱和呵护,精神生命也能得到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健康。 好好重视孩子精神生命的呼唤,多用心关爱他们的精神生命吧!不能等孩子—天天地长大出了问题后再来感叹、懊悔或把原因归罪于孩子! 关爱孩子的精神生命,其实就是透过孩子物质生命的种种表象去发现孩子精神生命的各种需求,去满足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精神需要。 下面,我们再多从几个方面看一看在孩子哭的背后,他们的精神生命到底在呼唤着什么? 当幼小的孩子饿了,哭的时候,他们的精神生命在说:“请及时供给我身体所需的食物,但不要娇惯我的偏好,更不要照顾我不利于健康成长的习惯。否则,我很可能会形成偏食等不好习惯。” 当孩子跌倒了哭的时候,他们的精神生命在说:“假若你们大惊小怪地保护我,我会变本加厉地大哭,觉得委屈,以后会害怕跌倒,变得胆小。如果你们平静地对待我的跌倒,对我的勇敢进行及时的鼓励,我逐渐就会变得坚强。” 当孩子感到委屈、挫折、受打击等而哭的时候,他们的精神生命在说:“请爸爸妈妈和其他关爱我们的人站在我们的角度,设身处地地理解我们,帮助我们,给予我们力量。否则,我们很可能会沮丧、沉沦甚至是自暴自弃。” 总之,在孩子哭的时候,他们精神生命的各种要求需要父母和其他关爱他们的人去体察、感悟,寻找合适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关爱。 P11-14 序言 抓住孩子生命中的生命,即孩子的精神生命,进行正确的关爱,使其健康成长。健康的精神生命自然会放射出无穷无尽的正能量,从而使孩子不断取得成功,获得幸福和快乐,这是抓根本和关键的家庭教育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等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只要你留意就会知道,我国在很多方面与世界很多发达国家相比,不仅是竞争力不足。很多人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也明显落后,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原因何在?追根究底,是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进入了严重的误区,用了很多错误的方法所致。 请看现实中的很多家长,他们要么要养家糊口、忙事业,没时间、没精力:要么让孩子顺其自然生长。或者感叹:“我们的父母根本不懂什么家庭教育,不是也一样过来了吗?”在种种借口和陈旧观念的指导下不重视家庭教育,他们对孩子除了文化知识学习以外的事情关心甚少。很多家长甚至没有家庭教育的意识,他们在孩子的面前无所顾忌、任意的表现,经常给孩子传递很多负面的、消极的信息,孩子常常生活在充满不良影响的环境中:有的家长看起来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但他们主要重视的是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孩子思想、观念、情感、意志、良好习惯、道德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培养:还有很流行的观点认为:孩子的教育本来就应该由各种专业机构负责,家长的责任主要是抓经济收入,提供好的经济条件,让孩子去接受尽可能好的教育就行了。至于家庭教育嘛,那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家长又不是教育专家,没必要学习,没必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那上面。 正是因为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进入了这些误区,才导致了他们从思想、观念,到言行、举止都采取很多错误的方法去教育培养自己的孩子,在有形和无形中伤害着他们的孩子,破坏着孩子美好的天性,把孩子往消极、负面的方向引导,甚至推向危险、灾难的境地。 更可悲的是,由于这些家长自己不重视家庭教育,等到问题出来了他们才知着急、上火、后悔,但往往已于事无补。最后孩子被伤、被毁,给家庭造成难以愈合甚至无法愈合的创伤,给国家和民族的兴旺造成严重的影响。 2015年6月9日23点32分,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一家四兄妹在家里同时服下农药(敌敌畏)痛苦地死去。这件事不仅令人震惊,而且只要是有良知、有爱心、有情感的父母无不感到心痛和惋惜。 到底是什么杀死了这四兄妹呢?据报道,这四兄妹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祖辈已经过世,平时就靠大的照顾小的。最大的男孩仅13岁,最小的妹妹只有5岁。虽然父母时常寄钱给他们,他们又属于当地的低保户,吃穿有基本的保证,但是,他们终归是一群孩子呀! 几兄妹长年累月见不到爸爸妈妈,他们除了生活上要自己料理外,还要养猪、干家务,大的孩子要上学读书。对他们来说,父母那暖心的爱是何物,他们不知道。在他们小小的心里,感受到的是每天冷酷而沉重的生活,他们看不到也想不到这世界的美好在哪里,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在哪里。 与此同时,他们的父母还在固执地想:“我们只要努力地工作,按时给他们寄钱,他们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悲呀!实在太可悲! 虽然这是一个典型的个案,但据不完全统计,到2016年底,我国还有留守儿童约6100万,其中1000万儿童终年见不到父母,260万儿童一年接不到父母一个电话,885万儿童的父母一年只和他们联系一两次,三个月联系一次的有1519万儿童。这是多么可怕的数据啊!无数人被这些实实在在的调查数据震惊了。然而,更可怕、更严重的情况是那些被父母打着“要拼事业、要工作挣钱、要社交应酬、要……”的漂亮借口,理所当然地冷落、忽视甚至根本不管的孩子,尽管他们的父母在身旁,然而他们在情感上的需求、心灵上的渴望、精神生命上的煎熬与痛苦和农村留守儿童没有两样。这些孩子所处的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反差、情感的失落、精神的扭曲等等比农村留守儿童更严重,这就是更多的城市“隐形留守儿童”。而这部分家庭和孩子的数量是无法统计的,一些父母只知道生孩子,却不知道自己基本的责任。 还有更多的父母,看起来他们不像留守儿童的父母那样,他们似乎很尽职尽责,而且对孩子投入了无限的关怀和全身心的爱。然而,由于他们很少了解和学习先进、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没有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他们那无限的关怀和全身心的爱没有起到好的作用,甚至起到反作用。随着他们孩子的不断长大,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断从孩子的身上显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又成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拦路虎和危险物! 那么,作为父母及其他关爱孩子的人到底应该怎样才能做好家庭教育呢?这就是《生命中的生命——如何关爱孩子的精神生命》一书,要给大家解答的问题,这也是我和妻子经过近三十年对古今中外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研究、探索和反复实践、归纳、总结后提炼出的重要成果之一。 做好家庭教育并不难,也并不像一些人认为的家长们都应该成为教育专家、学者才能教育培养好孩子。因为大家都知道。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抓住它的根本和关键,一条线一条线地理清,一层一层地深入,再复杂的事情也不是难事,何况家庭教育是我们每位家长和其他关爱孩子的人很容易上心、投入和理解的事情。 可能有朋友会说家庭教育没有定式,不可能用某一种方法就能教育好孩子。是的,非常正确。所以,这本书要教给大家的就是一系列没有固定模式,更忌僵化、死板,主要是抓灵魂的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路径和基本法则。路径对了,基本方法有了,只要您是真心重视孩子的教育,并愿意为之努力付出,您只需用适当的时间、精力去发挥您的活力,尽情激发孩子的灵性与悟性,很快,您的孩子和您的家庭都会得到福音,同时也会给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带来福音! 三可 2017年5月17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