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写一个因处于这个苦闷时代而心智不十分平衡的知识分子怎样用自我虐待的方式去求取继续生存”,是香港作家刘以鬯先生名闻遐迩的代表作之一。一九六二年十月十八日起连载于香港《星岛晚报》副刊,翌年三月三十日全文刊完。随后,香港海滨图书公司冯若行先生向作者表示,愿意为它出版单行本;同年十月,《酒徒》最初的图书版本在香港问世。
| 书名 | 酒徒(精)/刘以鬯经典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刘以鬯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酒徒》“写一个因处于这个苦闷时代而心智不十分平衡的知识分子怎样用自我虐待的方式去求取继续生存”,是香港作家刘以鬯先生名闻遐迩的代表作之一。一九六二年十月十八日起连载于香港《星岛晚报》副刊,翌年三月三十日全文刊完。随后,香港海滨图书公司冯若行先生向作者表示,愿意为它出版单行本;同年十月,《酒徒》最初的图书版本在香港问世。 内容推荐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商品经济盛行,文艺也高度商业化。一位艺术良心未泯的作家,挣扎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不愿典卖自我价值而不能,只好一面煮字疗饥,靠写文字垃圾求取生存,一面自责忏悔,借酒麻醉,沉沦为不能自拔的酒徒…… 刘以鬯著的《酒徒》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初,被誉为“中国首部意识流小说”,入选“20世纪现代小说经典名著百强”。 2004年引发香港导演王家卫拍摄电影《2046》。2011年由香港导演黄国兆拍摄成电影。 目录 作者简介 编者的话 序 酒徒 附录 我为什么写《酒徒》 ——在港大香港文化课上的发言 《酒徒》新版前记 小说技巧刍论(节录) 解剖《酒徒》(节录) 《酒徒》浅探 刘以鬯及其文学成就(节录) 《酒徒》的意义和技巧(节录) 香港小说与西方现代文学的关系(节录) 众人皆醉我独醒——评刘以鬯的 《酒徒》中的先知角色及其他 刘以鬯作品年表 试读章节 酒徒 我做了许多奇奇怪怪的梦。我梦见太空人在金星唱歌。我梦见扑克牌的“王”在手指舞厅①做黑暗的摸索。我梦见一群狗在抢啃骨头。我梦见林黛玉在工厂里做胶花。我梦见香港陆沉。我梦见她在我梦中做梦而又梦见我。 我梦见我中了马票 我将钢笔丢掉了然后穿着笔挺的西装走进湾仔一家手指舞厅将全场舞女都叫来坐台我用金钱购买倨傲 然后我买了一幢六层的新楼 自己住一层 其余的全部租出去 从此不需要再看二房东的嘴脸也不必担心业主加租 然后我坐着汽车去找赵之耀 赵之耀是一个吝啬的家伙 我贫穷时曾经向他恳借二十块钱他扁扁嘴将头偏过一边 现在我有钱了 我将钞票掷在他的脸上 然后我坐着汽车去找张丽丽 张丽丽是一个势利的女人 我贫穷时曾经向她求过爱她扁扁嘴将头偏过一边 现在我有钱了 我将钞票掷在她的脸上 然后我坐着汽车去找钱士甫 钱士甫是一家出版社的老板 我贫穷时曾经向他求售自己的小说他扁扁嘴将头偏过一边 现在我有钱了 我将钞票掷在他的脸上 然后我坐着汽车经过皇后道因为我喜欢别人用钦羡的目光注视我 然后我醒了 真正的清醒。头很痛。乜斜着眼珠子,发现那个熟睡中的女人并不美。不但不美,而且相当丑陋。她的头发很乱。有很多脱落的头发散在枕头上。她的眉毛长得很疏。用眉笔画的两条假眉,经过一夜的辗转反侧,各自短了一截。她的皮肤也相当粗糙,毛孔特别大。(昨天在那餐厅见到她时,她的皮肤似乎很白净很细嫩,现在完全不同了,究竟什么道理?也许因为那时的灯光太暗;也许因为那时她搽着太多的脂粉;也许那时我喝醉了;也许……总之,现在完全不同了。)她的鼻子有着西洋人的趣味,事实上,以她的整个脸相来看,只有鼻子长得美。她的嘴唇仍有唇膏的痕迹,仔细看起来,像极了罐头食物里的浸褪了色素的樱桃。但是,这些还不能算是最丑恶的。最丑恶的是:眼梢的鱼尾纹,隐隐约约的几条,不用香粉填塞,不能掩饰。她不再年轻,可能四十出头;但是在黝黯的灯光下,搽着太浓的脂粉,用醉眼去欣赏,她依旧是一朵盛开的鲜花。 她睡得很酣,常常在迷糊意识中牵动嘴角。我无法断定她梦见了什么;但是我断定她在做梦。当她转身时,她舒了一口气,很腥,很臭,使我只想作呕。(如果不是因为喝多了几杯,我是绝对不会跟她睡在一起的。)我一骨碌翻身下床,洗脸刷牙,穿衣服,将昨天下午从报馆领来的稿费分一半塞在她的手袋里。我的稿费并不多,但是我竞如此的慷慨。我是常常在清醒时怜悯自己的;现在我却觉得她比我更可怜。我将半个月的劳力塞在她的手袋里,因为此刻我已清醒。离开酒店,第一个念头便是喝酒。我走进士多买了一瓶威士忌,回到家里,不敢喝。我还要为两家报馆写连载的武侠小说。P5-7 序言 《酒徒》“写一个因处于这个苦闷时代而心智不十分平衡的知识分子怎样用自我虐待的方式去求取继续生存”(见《序》),是香港作家刘以鬯先生名闻遐迩的代表作之一。一九六二年十月十八日起连载于香港《星岛晚报》副刊,翌年三月三十日全文刊完。随后,香港海滨图书公司冯若行先生向作者表示,愿意为它出版单行本;同年十月,《酒徒》最初的图书版本在香港问世。 一九七九年三月和一九八五年九月,台北远景出版事业公司和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先后首次在两地重排印行。 此外,一九九三年四月和二〇〇三年七月,另有香港的金石图书贸易有限公司版和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版(作者修订版)分别重排印行;二〇〇〇年七月,有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重排版印行;二〇一五年十月,有台北行人文化实验室(行人股份有限公司)重排加注版印行。这个加注版有《新版前记》和《序》:前者沿用二〇〇三年获益版的《(酒徒)新版序》,并在文末加写一段话如下:“二〇一五年八月,黄劲辉导演拍摄我的纪录片《1918》接近尾声,片长约两个小时。全赖他四方筹募资金,制作长达六年,十分严谨。电影在台湾公映前,行人出版社支持《酒徒》在台湾再度出版,并提供严谨注释,希望让台湾读者更容易理解一九七〇年代的香港作品。注解审订得到香港学者萧欣浩、宋子江等义务协助,我衷心感谢他们的帮助。”后者重用一九六三年《酒徒》香港海滨图书初版的《序》。 《酒徒》各种中文版于各地多次再版的现象,在香港小说出版史上实属罕见。 二〇一四年《酒徒》由韩国学者、釜山大学中文系金惠俊教授译成韩文,并于韩国京畿道坡州市创评出版社付梓。 《酒徒》出版后,评论家或誉之为“一部具有创意的小说”,“中国第一部意识流小说,自‘五四’以来,穆时英以后,心理小说上的一次新的转机,一种大胆的尝试,一个创新的实验”;或归之为“文人小说”;或指之为“一本关于小说的小说”①……再次彰显了它的与众不同。一九九九年,《酒徒》入选《亚洲周刊》举办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二〇〇〇年,又入选《香港笔荟》举办的“二十世纪香港小说经典名著百强”。要欣赏或研究香港现代长篇小说的成就,不能避开或忽略这部经典。为了让内地广大读者更方便阅读,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作者商定重新出版这部小说。 这次新版的《酒徒》正文采用的是二〇〇三年七月香港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推出的作者修订版。其中有些词语需要说明,还有部分外国人、地、书、电影的名称与内地通用译法有异,编者与出版社编辑特提供严谨注释,扫除了阅读的障碍。 编者在此基础上,改正了一些手民之误,并增加作者手迹照、相片;在小说正文后附录一篇作者一九九三年的发言稿《我为什么写(酒徒)》和八篇评论的节录或全文(部分评论文章的引文摘自初版本,与这次新版本的相关内容不统一,不再逐一注明),希望有助于读者的深入阅读和欣赏。关于《酒徒》的评论很多,迄今每年都有新作,其中也不乏新意,编者只列出《酒徒》问世后二十五年间部分评论的见解,时间和篇幅有限,自然谈不上求全,仅在举隅而已。 二〇一五年二月九日初稿 二〇一八年二月二十八日定稿于香港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