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要去历险--中国万里长城(学生版)/读者文摘精华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我要去历险--中国万里长城(学生版)”是《读者文摘精华》丛书中的一本,作者吕长青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万里长城的修筑历史、构造特点、流传几千年的长城文化以及长城的现状与未来。几千年来,中华儿女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本书让读者在了解长城历史的同时,领略到修筑长城时凝聚的无尽智慧,感受到守卫长城将士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更让读者欣赏到令中华儿女引以为豪的长城文化。长城不仅是建筑的实物,更是代表中华民族脊梁的精神载体,引领我们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遨游、前行。

内容推荐

常言道:不到长城非好汉!那么你对长城知道多少呢?它有多长?历经多少朝代?有多少关?绵延万里是怎么建造的?它凝结了多少传奇故事?吕长青主编的《我要去历险--中国万里长城(学生版)》将带你感受长城的万里长,了解长城的千年史。

目录

第一章 巨龙——中华民族的骄傲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长城一中华民族的脊梁

 第一位记录长城的史学家

 古代西方人与长城

 关于长城的地图解密

 长城探险第一人

 从太空看长城

 世人心中的万里长城

 追根溯源话长城

第二章 屏障——坚持不懈筑长城

 什么是长城?

 史书话长城

 烽火戏诸侯

 齐国长城

 魏国筑城史

 赵武灵王筑长城

 中山筑长城

 易水长城

 楚国方城

 秦昭王长城

第三章 创举——始皇筑万里长城

 话说始皇帝

 修长城是为了抵御谁?

 始皇帝拆建长城

 始皇帝修长城

 血泪筑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

 世人纷说功与过

第四章 修建——后世从未停止过

 汉武帝的河西长城

 争先筑长城的南北朝

 修而不建的隋文帝

 大唐时期的长城

 金长城

 长城的有缘帝王——成吉思汗

 戚继光修长城

 南方长城

 明代九边重镇

 众志成城话清长城

第五章 智慧——砌筑宏伟长城

 防御的高墙

 长城的宇墙和障墙

 长城的垛口

 长城的射孔和望孔

 长城上的“关”“口”“峪”

 与时俱进的长城

 长城的后勤保障

 长城修筑的工具和智慧

第六章 关口——构思奇妙守家园

 长城的防守和管理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冀北雁门黄崖关

 门掩山河居庸关

 兵家必争紫荆关

 万里长城第九关

 半卷红旗雁门关

 抗日圣地平型关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长城=国界?

第七章 防御——战时方显巨龙威

 军事需要筑长城

 居庸关前败蒙古军

 山海关保卫战

 古北口失守

 安达与明修兵和解

 抗战中的唯一进攻战

 少数民族筑长城

 停止修筑

第八章 丰碑——长城文化万古传

 丝绸之路的开辟者

 玉门关(凉州词)

 阳关(送元二使安西)

 萧关(使至塞上)

 玉门关的由来

 冰道运石

 山海关媳妇楼

 罗城印模砖

 赤木口的传说

第九章 命运——科学保护守巨龙

 长城现状

 自然之手

 人为破坏

 交通之祸

 旅游之殇

 长城普查的必要性

 法制护长城

 申遗对长城的意义

 长城未来的思考

试读章节

长城——中华民族的脊梁

自万里长城被世人知晓之日起,这座蜿蜒盘旋在中华大地的巨龙就成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和标志。几千年过去了,中华民族虽然经历了无数的打击和创伤,但依然团结一致、无法被割裂,就是因为在每一位中华民族儿女心中有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万里长城。

作为军事攻防工事,长城更多地被当作国防、军事和国家安全与巩固的象征。唐朝时期,有位名叫姚合的诗人曾写过一首诗,诗名为《宋邢郎中赴太原》,其中有这么两句——“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我们注意到,在这句话中“长城”二字并非是指我们认为的万里长城,而是指保卫国家的“军队”,这句话的整体意思是说:如果将领能得到好的参谋辅佐,那么他所带领的军队一定是坚不可摧的。

长城作为牢不可摧的屏障,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被人广泛接受了。南朝宋时期,大将檀道济跟随高祖南征北战为统一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受到将士们的拥护和爱戴,但他也因功高震主受到朝廷的猜忌。因此皇上命令廷尉网罗罪名加害于他以及他的家人。他在被抓时曾愤怒地扔掉头巾大声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意思是说除掉自己其实是皇上再一次毁掉了自己的万里长城。后来的成语“自毁长城”就是来源于此。由此可见,作为安全的屏障和国家统一的象征,长城在当时已经深入人们心中了。

唐朝时期,太宗一向以英武、善于用兵著称。当时有人告诉太宗说为了防御外敌,我们可以效仿前朝加固、修筑长城。太宗听后不以为然地说:“想要防备外敌入侵,修固长城有什么用,还不如选好良将守卫边疆放心呢。”唐朝诗人韩翊曾用“万里长城家,一生唯报国”来称赞突厥人将军哥舒仆射,可见在当时的唐朝把国防、将军当成长城的同义词已经深入人心。

和无数的人类遗址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初修筑长城的军事功能已经逐步弱化,甚至不复存在了,但是它具有的文化和精神却在不断增强着。一方面长城的存在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也向人类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和雄伟气魄。近代中国的历史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一部屈辱的历史,然而正是在这一段屈辱历史中,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才真正被中国人民接受。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每一位中国人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个中国的近邻来到中国完全是为了吞并中国,奴役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在生死存亡面前,中华民族的好儿女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喊出了“誓与长城共存亡”的怒吼;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面前,象征国防和民族统一的长城,又提升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在这首家喻户晓的《义勇军进行曲》中,长城的概念又被赋予了民族精神方面的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非常重视国防和军队建设,把经受过血与火的洗礼的解放军看作国家的捍卫者、共和国安全稳定的基石和保障。新时期,这样一支人民军队在国防和国家安全方面像长城一样傲然挺立,实际上比起真正的长城更加坚不可摧,因此中国人民解放军被人们称为“钢铁长城”。

中国的万里长城虽然经历了两干多年的岁月洗礼,但由于中华民族在历代的传承中都无法忘记长城的历史使命,积极修整长城,于是直到今天,这座东方巨龙依然顽强而又精神抖擞地屹立着。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座这么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并且能激发整个民族激情的象征性建筑了。两干多年前,长城就是为了军事作用而存在的,然而进入现代的信息化社会之后,长城的文化作用和象征意义更加凸显。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长城已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是整个地球村和平的代表、文明的标杆,相信人类会从这一凝结了古代中国人民血泪和智慧的文化遗产中受益无穷。

第一位记录长城的史学家

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就如同精神烙印深深地烙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然而很多人有这样的疑惑:长城的修筑横跨两干多年,难道是有人专门记录这些情况吗?如果有,历史上第一位把长城记录在册的人是谁?

P4-6

序言

常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好奇是孩子的天性,玩耍是孩子生活中的重头戏,而旅游历险则正好满足了孩子好奇与玩耍的双重需求。到世界各地游历探险,去名山大川极目四望或许是每个孩子的心愿。然而,现实要求孩子们必须在校读书,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领略山水风情、看遍名山古迹,无法身临其境地去体会、思考。为此我们推出“读者文摘精华学生版·我要去历险”这套书,以满足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好奇之心、求知之欲。

古埃及金字塔、玛雅古迹、中国万里长城、亚马孙热带雨林、夏威夷、撒哈拉沙漠……这些地方或有悠久的文明历史,或有优美的地理风光,或有独特的人情风物,吸引着热爱探索的人们的目光。这套书将这些地方囊括起来,呈现在大家面前,对青少年读者开阔视野、培养兴趣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万里长城”是这套书中的一本,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万里长城的修筑历史、构造特点、流传几千年的长城文化以及长城的现状与未来。几千年来,中华儿女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本书让读者在了解长城历史的同时,领略到修筑长城时凝聚的无尽智慧,感受到守卫长城将士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更让读者欣赏到令中华儿女引以为豪的长城文化。长城不仅是建筑的实物,更是代表中华民族脊梁的精神载体,引领我们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遨游、前行。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2:4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