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和一只麻雀过年/世情逐云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冯伟山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饭端上饭桌时,还是黝黑的地瓜面窝头和一碟咸咸的萝卜干,见我呆坐着没动,爹说:“趁热吃吧,你快快长大了,咱的好日子就到了。”

我不安地说:“爹,我把鸡蛋弄破了。”

爹呵呵一笑,说:“你一到我身边就猜到了,搪瓷缸的口沿上粘着一片鸡蛋壳呢。没事,晚上我给你弄点儿葱花炒了吃,本子、铅笔的事我再想办法。”

爹把粗糙的大手放在我的后脑勺上,轻轻拍了拍。我嗯了一声,一口把一个窝头啃去了一半。

这时,一只麻雀飞了进来,跌跌撞撞的,在低矮昏暗的屋子里盘旋了半圈,就一头扎在了饭桌上。爹把它放在手心里,满眼慈爱地看着,麻雀抖了抖翅膀,竟没有飞起来。爹说:“这鬼天气,它可能又冷又饿吧。唉,麻雀也可怜啊。”

我家没钱生炉子,屋里特别冷时,爹就找些干树枝烤火,连烟带火“噼里啪啦”烧起时,爹边咳嗽边和我说些高兴的事。说以后我们的日子会多么好,也说我娘长得多么俊,她在很远的大城市做工,我长大了,她就回来了。爹抽着劣质的自制旱烟,满脸的笑意。我依偎在他的身边,也是满脸的温暖。

爹把麻雀捧到我的被窝里,对我说:“让它暖一下,咱再给它喂点鸡蛋清吧。”我点了下头,赶忙把搪瓷缸端了过去。爹用火柴棒蘸着蛋清放在麻雀嘴边,它两眼半眯着,竞一动不动。爹就用手轻轻掰开它的嘴巴,再把蛋清一点点送到里面。看着麻雀无力的样子,爹说:“你去上学吧,让它睡一会儿。”

下午放学回来,我惊奇地发现麻雀站在我的枕头上四处张望呢。我大喊着:“爹,麻雀活过来了。”爹站在床边,笑呵呵地看着,好像面对的是自己亲生的孩子。爹说:“大毛,把那个鸡蛋给麻雀吃了吧,我看它和你像是兄弟俩呢。”我的心儿一紧,点了点头。

等一只鸡蛋喂完,麻雀就完全康复了。它很快活,在小屋里飞来飞去,有时还落在爹的头顶上唱歌呢。爹也高兴,就叫它二毛,还把它弄到天井里让它远飞,可二毛飞得再远也要回来。每次吃饭,它总飞到屋里,到饭桌上捡拾吃剩的饭粒,然后落在床头上欢叫。爹高兴得不行,说:“二毛真是我的孩子呀,多懂事。”

一天,我正在上课,一只麻雀飞进了教室,在我的身旁“叽叽喳喳”地叫着,还照着我的耳朵啄了一口。我惊异地抬头看时,却看到了麻雀那双黑亮的眼睛,水晶一样,似有泪花在闪。是二毛!我突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拉着刘老师的手就往家跑。跨进柴门,我一眼就看到了仰卧在天井里的爹。刘老师慌忙喊来几个邻居,赶着生产队的牛车尽快把爹送到了公社医院,经过医生的抢救,爹总算活了下来。医生说,亏了来得及时,再晚了就没救了。我啥也没说,心里却千遍万遍地喊着二毛的名字。

爹从医院回来后,对二毛更加疼爱了。在那个寒冷的冬天,爹满脸喜色,总说心里暖烘烘的。

眨眼,春节就到了。除夕守岁时,爹喝着自酿的白干,说:“大毛,咱爷俩过得是不容易,可这个冬天里遇上了二毛,咱爷仨不也天天快乐么?你好好学习,大了会有出息的。你娶媳妇那天,你娘会回来看咱们的。”我啥也没说,眼泪忍不住滚落下来。二毛静静地卧在我的手上抬头张望,也两眼晶亮。其实我啥都知道,我是爹捡来的孩子。爹把我抱回家时,除了那床裹身的小单被,就连我的生辰八字也不知道。

P4-5

后记

已是深秋,窗外树叶渐老,鸿雁南飞,微风起,叶落雁呜,撒一地惆怅,一如我此时的心绪。小说要结集了,是好事,且破天荒第一次,一肚子的话却又不知从何说起。细细算来,文学这东西竟陪伴我三十年了,虽断断续续,却无时不在我的生活中。

爱好文学应该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从小就对书籍有着特殊的喜好,并且特别喜欢听人讲故事,上学期间,课本土的无数作家让我崇拜不已。究其原因,总觉得作家无所不能,文字里有一股无形的力量令人敬佩,让人追随,也就是从那时起,当一名作家成了我深埋心中的一个秘密。

1987年我初中毕业,对于学业实在提不起一点兴趣,就回家跟着父亲种田。父亲是个种田好手,属于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典型农民,每年都让土地不遗余力地奉献出足够的粮食和蔬菜,滋润着我们一家人的生活。那段时间枯燥乏味,却是我读书练笔的黄金时间,晚上经常一个人在房间里,备好一暖壶开水,喝着大碗茶,苦熬到深夜。19岁那年,我在本地的报纸上发表了处女作——一篇不足千字的小小说,让我兴奋不已,一张样报长时间地装在口袋里,碰到熟人就拿出来自我“宣传’一下,乐此不疲。此后,本地或外地的一些小报刊又相继发表了我数十篇文章,尽管是“豆腐决”,但那时文学氛围较浓,多少为我赢得了一点薄名,记得当时还有一位乡间的女子慕名前来让人提亲,虽被我婉拒,伤了她的心,但我一直感恩文学这条纽带,让我內心充满温暖,生活充满激情。前段日子,我无意间翻出一沓厚厚的书信,竟全是90年代初期我在天津作协《新作家》和吉林市《短篇小说》函授时的作业,编辑老师长达数页信纸的批改意见让我心怀敬意,浮想联翩,看着那些氤氳着书香的钢笔字,再次感受了20年前青葱岁月中我与文学的紧紧拥抱。文学于我,竟是如此亲切,

后来,个性使然,我离开父亲的田园王国,到处闯荡,在建筑工地干过小工,收过酒瓶,贩过青菜,后来买了农用三轮车贩小猪、苹果,去淄博的煤矿拉煤卖,也去离家五六十公里的羊口贩海鲜,再后来开出租车拉客,“非典”时曾在北京南四环的花卉市场销售花卉,做了数不清的小买卖。期间,我和形形色色的人打过无数交道,也经历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可谓经历丰富,算是为自己以后的创作积累了一点资源。再后来,娶妻生子,渐渐感到了生活的压力,文学竟不知不觉淡出了我的生活,此时的农村,一片空前的繁荣和浮躁,农闲之余,大多青壮年都沉浸在喝酒打牌的快乐之中。我也深陷其中,竟然持续八年只字未写。那段时光,现在想起应该算是荒唐和颓废吧,

记得2008年下半年的一天,我来到青州文学界前辈耿春元老师家中闲聊,说起业余生活的现状,耿老师吃惊不小,说我沉迷在酒局牌局中简直是浪费生命,应该重新读书写作,让自己的心沉下来,让生活更加充实。就是那天下午,我从浑浑噩噩中突然警醒,立马买了电脑,下决心重操文学旧业。八年后的第一篇作品是小小说《我会让你富起来》,耿老师很快就给我发在了《青州文学》上,还配发了编者按,重点推介,杂志尽管是一本县级內刊,但对我的鼓励可谓巨大,自此我的小小说飞到了全国各地的百余家报刊,几年下来竟然发表、转载、入书了数百篇次,有的还被一些省市选作高考模拟试题和阅读问答题。随着生活阅历的加深,又尝试短中篇创作,虽稚嫩,竟也零零碎碎发表了数十万字,这些字是一个初中毕业的农民在繁重的劳作之余,一个字一个字用键盘敲出来的,面对书房里到处堆放的样报样刊,內心却五味杂陈。些许年来,文学没能改变我的命运,就连基本的生活也没带来一丝的改善,除了搭钱搭工夫,唯有良善、正义和悲悯无时无刻不占据着我的內心,左右着我的大脑,让我变得执拗不堪。文学,这个被不少人视为“不务正业”的爱好,到底还要不要爱下去?这个想法,曾一度让我纠结。“夜深犬亦睡,室静吾自耕”,文学永远和寂寞相伴,是痴迷者心中的一盏灯,照亮自己,温暖自己,仅此而已。

经济在发展,文学却在生活中边缘化了,以前对作家无所不能的看法早就荡然无存,余下的除了苍白就是无力。这是不争的事实。不经意间,时光恍然滑过三十年。我没能成为作家,却成了一个文学的铁杆发烧友,日日发烧,年年发烧,独自享受着文学带来的孤寂和快乐。很多朋友问:文学是什么?文学有什么用?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就知道肚子里有话想说,不写憋得难受,写出来舒坦,还知道,文学已经渗入到我的骨髓中,这辈子真的无法割舍了。爱就一个字,深埋心中,无需解释,

这是一个很俗的时代,很多人争着出书的时代。我也未能免俗,想把这些零散的文字聚在一起,算是对这段时间里所写文字的总结和回顾。文字粗劣,也肤浅,但“丑媳妇终归要见公婆”的,就厚着脸皮见一见吧。

按照本地“惯例”,书的出版是要感谢很多人的,我也一样。首先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这么多年来一直默默地支持,才让我的文学之梦延续下来,感谢江苏淮安文学院的王往老师,拔冗为我的集子写序。这次书的出版,给了我无形的鼓励,让我不敢懈怠,继续前行。

再次感谢我的家人和师友。但愿与文学相伴一生,幸福一生。

2017年10月于深秋

目录

第一辑 人间真情

 和一只麻雀过年

 绝技

 墙上有个洞

 红被面

 最美妈妈

 挂在树上的电风扇

 二姑的爱情

 救命的乳名

 墙壁上的表格

 母亲的最爱

 妈妈的“情人”

 乡下的爹娘

 蹊跷的遗嘱

第二百零八封信

 温情

 一家亲

 儿子来电话

 花开两朵

 飘香的秋天

 旗手

 广全的乡村爱情

 老井

第二辑 世相万千

 一截火柴棒

 儿子和驴子

 顺便买个包

 楷模

 二十米的距离

 去山里转转

 头盔

 洗脚

 老实人大根

 二狗的名片

 好听的破碎声

 敬业

 故事

 二十年前的招聘

 牛肉拉面

 快乐着死去

 鸡祸

 绝症

 双簧

 上电视

 青龙镇上的失踪案

 讨债记

 种在墙上的黄豆

 别样的风景

 肇事的玉米

 螳螂和黄雀

 不是暗访

 传家宝

第三辑 人生百态

 傻局长

 许愿

 路边倒了一棵柳

 客厅里的雅好

 爸爸是傻瓜

 父亲的生日

 比穷

 书法家高飞

 三把火

 父亲的财富

 忐忑

 神医

第四辑 幽默天空

 彩礼

 瞧这顿饭吃得

 大美的乡村爱情游戏

 感谢二军

 文盲李二嫂

 一张假币

 四个指头的大款

 我想栽棵柿子树

 阳光下的抢劫

 书里的妙招

 身价百万的人

 预谋

 空城计

 一道历史题

 情人节的短信

第五辑 亦真亦幻

 和女人肚子签约

 两只羊的寓言

 司马光砸缸的唯一证人

 新编东郭先生和狼

 酒侃

 一只狗的自白

 后天性胆大

第六辑 往事如烟

 闲人冯其五

 奇医

 红围巾

 龙凤玉坠

 变法

 狐尾笔传奇

后记

序言

我与伟山相识,缘起小说。他初为小小说,后攻中短篇,与我创作历程相似,因此共同话题颇多。2016年春,我自豫入鲁,去青州拜会伟山。伟山居花木之乡,景色甚美。他自己也侍弄花木,庭前院后,繁茂锦烂。及至书房,更让我惊奇,四壁悬挂山水、书法作品,皆出自伟山手笔。多才多艺,余所不及,徒生艳羡。谈及生活,伟山道,他早年经商,后种花木,从未中断小说写作。伟山热心,除自身创作外,还关注当地文学发展,近年任《青州文学》主编,约稿、改稿、出刊、拉赞助,以苦为乐。临别,我以小诗赠之:

朝至青州城。晓日碧海升。急赴农家院。蜂蝶正闹春。新茶壶中沸。时蔬灶上烹。谈笑文章事,古今共一樽。诗虽不工,却表我谢忱之意,示我欣悦心迹。

及至秋天,我又与伟山相聚于青岛,参加“第二届华语中短篇小说笔会”,论及小说,伟山说他正苦读苦思,要在中短篇小说方面一施身手。我相信他定会有所成就,原因是他有极好的文学悟性,加之前期的小小说创作所积累的文字经验。笔会后,伟山来信,说要将小小说精选一批,出集纪念,嘱我写序。我虽不才,但须遵命,一为文学同道,我深喜其文;二为兄弟之情,深喜其人。

伟山的小小说取材宽泛,或传奇,或现实,或乡村,或都市,给人的感觉是他目光敏锐,思维灵活,在哪儿都能发现故事,再小的故事都能找出颇有意义的內核,挖掘出文学价值。故事作为小说精神载体,编排的过程显示出作者的智慧,架构情节的能力。伟山的小小说大多有这样的“巧思”。如,冯其五为了帮助穷苦人,用鸽子去啄食卢守财的粮食,“鸽子们每次装满了嗉囊飞回来,冯其五就让它们喝一种用生石灰浸成的水,鸽子喝后就会反胃,把嗉囊里的粮食全部吐出来。攒多了,就分给村里的穷光蛋们吃,竟度过了饥荒。”(《闲人冯其五》)再如,《一截火柴棒》中的女人和县城里的男同学私奔,走时没拿土身份证,男人知道她还回来,就往锁芯里悄悄插了一截火柴棒。女人回到家,自然无法开门,当她看到从田里回来的男人,“居然黑了瘦了,裤管挽得老高,腿肚子上沾满了泥土,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天生的质朴。她这才想起自己已经很久没去责任田看看了,那么大的一片田地可都是他一个人在侍弄呢。她脸上一阵发热,把脑袋凑到门口的玻璃上使劲瞅里面墙上的挂钟。她瞅了好久,也静静地想了好久,终于说:‘不去镇上了,出山的客车已经走了。’”就这样挽留了一个家。

诸如这类的“点子”,在伟山小小说中,随处可见。小小说因其短,要想产生阅读快感,是要爆发力的。足够的铺垫之后,那个“点子”就是炸药,恰到好处地轰响,自然有威力。这虽然仍属于技术层面的手段,但的确具有智慧含量,体现出文学的想象力。  智慧之外,体现小说价值的当是作者的才情,也就是文学素养,语言功底。伟山的小小说语言亦庄亦谐,凝练质朴。我的体会是,这得力于他的白描手法。

我们看《儿子和驴子》申的几句:“毛驴毛色黑亮,眼睛里时常汪着水,很惹人疼。一次,卢六昏倒在地,小毛驴竟守了他一天一夜,还不断引颈嘶鸣,把路人引来,救了他的命。渐渐地,卢六把毛驴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喂它最好的饲料,有了心事也偷偷说给它听,从不舍得戳它一指头。小毛驴似乎很知情,对卢六越发乖巧温顺了。”没有什么烘托渲染,淡淡叙说,简笔勾勒,便情愫尽现。

“父亲是个教师,退休后闲着没事,衬里有婚丧嫁娶的,就都来请他帮忙,写点儿请帖、挽联什么的,有时也在场面上讲几句话。父亲很乐意,他一肚子的才华,又得到了发挥。再后来,有邻里吵架的、婆媳不和的,也都来请他调和。父亲有求必应,每次都把事情办得很圆满,他渐渐成了村里的大能人。”(《快乐着死去》)仿佛聊天,将故事娓娓道来;

云淡风轻,但是准确、妥帖,有韵律,有关感,潜藏着“大能人”身上即将发生的故事,不忘小说是叙事文体这一特征。

让我真正喜欢伟山小小说的是:字里行间的良善之心,怜惜之情!我想,这是比智慧和才情更重要的文学因子。对自然、生命、生活的爱,才是文学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文学存在的理由。我们看沈从文、汪曾祺、苏童、白先勇、马尔克斯、福克纳这些作家,除了才情和智慧外,最能打动我们的是作品中展现的情怀,那种“仁者爱人”的良善之心,对生命与自然发自内心的怜惜与挚爱。无意将伟山的作品与这些名家媲美,我只是体会到,无论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还是一个作家,他的身上和作品里都具有这种良善品质,有对人对物的怜惜情怀。

《和一只麻雀过年》这篇,无疑是具有经典品质的小小说作品,原因就是它除了文字优美,构思精巧之外,具有仁者情怀。“我”跌破了一个鸡蛋,让全家的油盐开支成了泡影,爹不但没抱怨我,还说“晚上我给你弄点儿葱花炒了吃”,可是一只受伤的麻雀飞了进来,“爹把它放在手心里,满眼慈爱地看着,麻雀抖了抖翅膀,竟没有飞起来。爹说:‘这鬼天气,它可能又冷又饿吧。唉,麻雀也可怜啊。’……爹把麻雀捧到我的被窝里,说:‘让它暖一下,咱再给它喂点鸡蛋清吧。’我点了下头,赶忙把搪瓷缸端了过去。爹用火柴棒蘸着蛋清放在麻雀嘴边,它两眼半眯着,竟一动不动。爹就用手轻轻掰开它的嘴巴,再把蛋清一点点送到里面。……下午放学回来,我惊奇地发现麻雀站在我的枕头上四处张望呢。我大喊着:‘爹,麻雀活过来了。’爹站在床边,笑呵呵地看着,好像面对的是自己亲生的孩子。爹说:‘大毛,把那个鸡蛋给麻雀吃了吧,我看它和你像是兄弟俩呢。’我的心儿一紧,点了点头。等一只鸡蛋喂完,麻雀就完全康复了。它很快活,在小屋里飞来飞去,有时还落在爹的头顶上唱歌呢。”一个平凡的老汉,也许他不能识文断字,也不知道什么叫仁者爱人,可是却将一只小鸟看成是人类的兄弟,让人动容!而当父亲发病后,是麻雀去学校提醒“我”,父亲得以及时抢救。“除夕守岁时,爹喝着自酿的白干,说:‘大毛,咱爷俩过得是不容易,可这个冬天里遇上了二毛……’二毛静静地卧在我的手上抬头张望,也两眼晶亮。其实我啥也知道,我是爹捡来的孩子……”小说在此进一步升华,情感的冲击力如同风暴,我们无法不被打动。和一只麻雀过年,就是与爱相伴,与生命相伴。文学,说到底,无非就是表现人类的孤独,为这份孤独注入爱的力量,给人以抚慰。

伟山的作品中,像这样具有情怀的文字不胜枚举,如《绝技》申的卢憨为了让痴呆的老母亲开心,常年坚持倒立“表演”,此举尤为感人。行笔至此,抬头看窗外,秋日已深,雁群南飞,略有怅惘,不知何日再见伟山,把酒言欢,共话小说?想到以他之悟性、情怀与勤奋,定能在小小说之后,于中短篇上大有作为,怅惘顷刻消散矣。是为序。

王往

2017。10。14

第一辑人间真情

内容推荐

冯伟山著的《和一只麻雀过年/世情逐云系列》收录了作者发表在各文学期刊上的小小说作品.或传奇,或现实,或乡村,或都市。故事作为小说精神载体,编排的过程显示出作者的智慧和构建情节的能力。

编辑推荐

冯伟山著的《和一只麻雀过年/世情逐云系列》是一部小说集,作品中的故事发生地基本都以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卢村”为背景,写尽了当地底层人物的酸甜苦辣。本书所选小小说题材多变,涉及亲情、爱情、家庭、传奇等多个方面:《和一只麻雀过年》《绝技》《墙上有个洞》《红被面》《最美妈妈》等篇用文学的语言,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对读者正确了解社会有很好的引导、启发作用,一定程度地增加读者去阅读原文的兴趣。作者冯伟山展示了许许多多或美或丑、或善或恶的人物形象,个性凸出,爱憎分明,对于更好的了解社会,向善远恶,大有裨益。同时本书中的每一篇作品,都能给读者带来阅读的享受和某种的启迪,适合大众读者的阅读。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0:3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