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小子马鸣加”系列是作家创作的描写小学生活故事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大头儿子”长大了,成长为了小眼睛小个子的小学生马鸣加。他聪明淘气、天真敏感、鲁莽仗义。为了塑造好马鸣加的形象,作家深入小学校园,细致入微地观察、感受入学阶段的儿童心理和生活,最终以母爱的关怀、细腻的笔触,绘声绘色地讲述了“马鸣加”们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童趣盎然,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也完美地刻画出这个时期孩子必须直面的心理冲突、生理变化等成长之“痛”,展现出真实的童心和完整的童年。郑春华著的《实验小学的实验品》是该系列之一。
郑春华著的《实验小学的实验品》包括《越来越胖》《神秘的大侦探》《实验小学的实验品》等十个故事。在《实验小学的实验品》中,马鸣加和丁转转期待已久的轨道赛车比试被一群男生破坏了。他们俩的新车被撞坏了,还被嘲笑是“普通小学的普通生”。没法忍!马鸣加一冲动就扑过去,和对方打作一团。又打架闯祸了,这次,马鸣加会受到什么惩罚呢?
…………
阴阳膝盖
马鸣加刚出生的时候,右腿膝盖上有一个绿豆般大小的深色胎记,后来马鸣加一天天长大了,胎记也跟着长大起来。等到马鸣加上一年级的时候。膝盖上的胎记已经长成鸡蛋般大小。夏天穿短裤的时候,胎记就像一块没洗干净的泥巴露在外面。
“看,马鸣加的腿!”
“这胎记上以后会长毛的!”
同学们常常看着马鸣加的腿这么议论。有一次老师上课的时候,竞指着马鸣加的胎记让他去厕所洗干净,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马鸣加脸都红了。
而让马鸣加更恼火的是有一次,庄纯纯竞笑话马鸣加的膝盖是半黑半白的“阴阳膝盖”。就在同学们一遍遍重复说着“阴阳膝盖”的时候,马鸣加突然把庄纯纯扑倒在地上,然后“哇啦哇啦”大叫:“快来扒裤子!庄纯纯的胎记是长在屁股上的!”吓得庄纯纯魂飞魄散,以为马鸣加真要扒他的裤子呢!从此以后,庄纯纯再也没有说过“阴阳膝盖”这四个字,哪怕其他同学说他也不说,绝不说!因为说了会有被扒裤子的危险。
为了在同学中间彻底消灭掉“阴阳膝盖”的比喻,马鸣加开始用各种颜色的彩笔,把胎记勾画成各种各样有趣的东西。比如他饿的时候,就把胎记勾画成一只肥嘟嘟的烤鹅的样子;比如他无聊的时候,就把胎记勾画成两个小孩在吐舌头的样子;比如他写字写累的时候,就把胎记勾画成一只大手的样子……
有一次班级要开展小队竞赛活动.在活动之前每个小队的成员要集体站在讲台前发表小队竞赛口号。当猎犬小队走上去站在讲台前的时候,全班同学看着马鸣加都忽然大笑起来。马鸣加不知道原因,他的队员们也不知道,大家一起昂首挺胸,大声说着竞赛口号:“猎犬小队!团结小队!猎犬小队!机智小队!猎犬小队!胜利小队!”
可无论他们多么大声,还是没有同学们的笑声大,好像猎犬小队的队员们一下子都成了马戏团的小丑一样。当猎犬小队的队员们很迷惑地回到座位上的时候,马鸣加一低头,这才发现膝盖上的胎记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被自己勾画成了一个大骷髅!难怪同学们要哈哈大笑了。
笑就笑吧!可后来大家竞把“猎犬小队”改成了“骷髅小队”,这太过分了吧!可这还没完,没过几天,“骷髅小队”又继续被改成了“灭亡小队”。
“骷髅是死掉的人,死掉就是灭亡嘛!”
“灭亡了还参加什么竞赛呀!”
猎犬小队的队员们真是气死了:都是马鸣加害的!都是马鸣加的胎记害的!
在这件事情之前,早已经有同学常常以各种方式笑话马鸣加的胎记,马鸣加从来没有真的生过气,也没有因此不喜欢自己的这块胎记。可这次因为自己的胎记影响了小队竞赛,这让马鸣加心里很难过,觉得很对不起小队的队员们。
马鸣加开始有些讨厌这块胎记了,可剥不掉擦不掉洗不掉,怎么办呢?P1-7
“非常小子马鸣加”
十周年纪念版·序
在我心中,“马鸣加”的故事就是长大了的“大头儿子”的故事,因为这两个人物的生活原型都是我的儿子,其中大部分故事的灵感也是我在陪伴儿子成长的过程中获得的。
2007年至2008年,我在《一年级的马鸣加》的基础上,创作出版了一整套“非常小子马鸣加”。随后“马鸣加”的故事就陆续走进许多小学生的生活,因为在他们的语文书里、学校的推荐书目中以及校园剧里,马鸣加俨然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伙伴之一。
为什么?我想这是因为马呜加既不是三好学生,也不是大队长,发生在马呜加身上的故事也会在绝大多数小学生的成长中发生。无论这些故事在成人眼里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而在童年时代这些故事却是最真实的、最自然的,也是最灿烂的。
当然,当上三好学生和大队长是值得骄傲的,但这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争取到或得到的。而勇气、责任感和善良却是童年时代最美好、最珍贵的品质,如果不具备这些品质,我们的未来能美好到哪里去呢?!
希望我们的“马鸣加”们,不要输在真正的起跑线上。
全书趣味横生,看似热闹之作,却有能让成人回到童年、儿童找到共鸣的艺术感染力。
——第八届全国儿童文学奖获奖评语
马鸣加的许多故事,无不是最平凡的故事,但又无不是最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有成长中的喜,也有成长中的忧,还有成长中的痛。但读了马鸣加的每一篇故事,都让我们的心宁静而自由,以便真切地感受,深入地思考。
——金波(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儿童诗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郑春华笔下人物的思维方式、心理活动、说话语调等,自然、不做作,与儿童有着天然的默契感。她似乎生来就有这种把握儿童世界的能力,总是能很准确并且很自然地进入童年的状态。
——孙建江(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