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谦著的《中国近代大观》是一部近年来少见的断代史研究专著,观点独特,视角分明,读后让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全书结构清晰,思路简明,让近400多年来可歌可泣的纷繁历史事件、高山仰止的英豪人杰和令人唾弃的懦夫败类都跃然纸上,令人爱不释手。
为了追求历史的真实,全书的作者不唯上、不唯权、不唯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史学观,查阅了浩如烟海的资料,用包容的态度去芜存菁,去伪存真,笔砺十载,终成扛鼎之作,为中国历史研究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力谦著的《清龙盛衰(中国近代大观上中下)》为该丛书的其中一册。
《中国近代大观》由《清龙盛衰》《民国艰辛》《红色中国(上)》和《红色中国(下)》四个部分组成。李力谦著的《清龙盛衰》由问鼎中原、鸦片战争和太平军、洋务运动和中兴、瓜分危机、君主立宪和革命五部分组成,分为125章。
本书是登高远望的阶梯,以人物和时间为线索,勾勒出了一幅400年来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画卷。
第一章 努尔哈赤起兵
朱明兴 蒙元亡
明太祖朱元璋摧毁了元朝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汉人政权。
朱元璋的大将徐达,曾经率大军直捣蒙古的大都。他临行前奏问:“元都克,而其主北走。将追之乎?”
朱元璋答:“元运衰矣,行自澌灭,不烦穷兵。”
此后,元朝的统治虽然结束,但蒙古的实力犹存,“引弓之士,不下百万”。
明朝前期的全辽战略主要是防御蒙古。洪武年间曾5次用兵,永乐年间曾7次北征。
蒙古的实力被削弱后,开始分流,逐步衰落。
壬辰战争
在明朝初年,朝鲜被称为高丽。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高丽国大将李成桂废黜高丽恭让王,要自立;奏报明廷,请求更改国号。
明太祖朱元璋命:“仍古号,日朝鲜。”
明朝和高丽都不愿意看到建州女真崛起,曾几次联合攻剿建州。
明万历十年(1582年),丰臣秀吉杀死了织田信长,随即以大阪为基地,四处征战,逐渐结束了日本国内的诸侯混战局面,初步完成了统一。
1592年,丰臣秀吉进攻朝鲜,派16万人先后在釜山登陆,长驱直人,破开城,陷王京,占领平壤。
朝鲜国王宣祖向明朝皇帝告急。明朝认为,“唇亡则齿寒”,决定将在辽东的主力军队派往朝鲜抗击日军。
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日本退守本岛,战争结束。
日本的统治权落在了德川家康的手中。
这场战争中,朝鲜受到侵略,金瓯残破,八道尽失,国力大减。明朝尽管花费了数百万两银子的军费,但是在辽东地区出现了军事空虚。
努尔哈赤无后顾之忧,趁机用武力统一了海西女真扈伦四部,在满洲崛起。
17世纪初期,明朝转向全面对付女真,目的在于阻止努尔哈赤西进,保卫辽西地区。
努尔哈赤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生于1559年(明朝嘉靖三十八年),卒于1626年9月30日。他58岁登基,在位11年,享年68岁,庙号太祖,葬于辽宁省沈阳市清东陵。
努尔哈赤及后人开创的大清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辽阔、人口最多、物产最丰富、国力最强盛的一个国家。
努尔哈赤出生在明朝辽东建州左卫(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的一个女真小贵族家庭。他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的猛哥帖木儿。当时的建州女真分为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合称“建州三卫”。
明朝和朝鲜都不愿意看到建州三卫日益强大,便发兵进剿,“捣其巢穴,绝其种类”。女真的屯寨被焚毁,部民被血洗、杀戮。女真的右都督董山在到北京的朝贡归途中,被明军杀死。到了努尔哈赤的祖父昌安和父亲塔克世的时代,建州女真经过百年沧桑,已.绎元气大伤。
努尔哈赤的母亲喜塔拉氏是建州都督阿古的女儿,生有努尔哈赤、舒尔哈奇、雅尔哈奇三子和一女。努尔哈赤10岁的时候,生母去世。继母待他们三兄弟刻薄。兄弟们分家后分得的财产很少。
努尔哈赤从小就挖人参、采蘑菇、捡榛子、摘木耳、拾松子,拿到抚顺马市上卖,广泛地接触到了蒙古人、汉人等,还曾经到明朝辽东将领李成梁手下当仆从。
努尔哈赤会说蒙古语,略通汉语,喜欢《三国演义》。
“十三副遗甲”起兵
明万历年间,建州三卫的女真族分为建州五部和长白山三部。当时,实力最强的王杲,曾率兵进攻明朝辽东首府辽阳,杀死指挥王国栋。
P3-4
《中国近代大观》是一部近年来少见的断代史研究专著,观点独特,视角分明,读后让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世界各国的历史,特别是欧美等大国的历史,被学者们研究得很透彻。有意义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各种影响,都被梳理得很详尽和准确。这是不争的事实。欧关,包括日本和苏联的汉学很发达,对中国历史研究得很深很细,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难道外国人更懂得中国?非也。
但一说到中国的历史,特别是近代历史,杂乱无章更是不争的现实。一部38年的民国史海峡两岸学者都在各唱各调,无法统一认识。史学家、研究者百花齐放,见仁见智。为什么?一是中国尚未统一;二是阶级斗争尚未完结;三是不同政治集团之间的分歧仍然存在等等,等等。
中国的母亲河——长江从源头沱沱河起绵延6300多公里,沿途汇集了成千上万的河流,流到长江口已经没有一杯真正意义上纯正的沱沱河水。中华民族也是如此!
1644年,多尔衮20万八旗铁骑横扫中原,朗朗乾坤成了大清朝的天下。华夏母亲包容了满族这个桀骜不驯的悍儿,使其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
数百年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高歌猛进,气冲霄汉,震古烁今的不朽业绩,造就了历经苦难和屈辱的古老中国再度崛起,中国站起来了,这就是历史!
为什么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仍然存在?为什么中华文化数千年薪火相传,繁荣昌盛?答案只有两个字:包容。
通读此书,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尽管近代中国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层出不穷,内部战争、反侵略战争哀鸿遍野、血流成河,中国传统和西方文明在哲学、伦理、教育以及宗教精神、政治等方面激烈碰撞;但是泱泱中华依然用她的博大胸襟包容了一切,在变革中发展,在苦难中成长,使百川归海,汇集成了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正如作者所说的,历史比梦幻更精彩!
《中国近代大观》全书结构清晰,思路简明,让近400多年来可歌可泣的纷繁历史事件、高山仰止的英豪人杰和令人唾弃的懦夫败类都跃然纸上,令人爱不释手。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会因为写史者的好恶而改变它的轨迹。真实是历史的生命,也是史学家追求的终极目标。一部万古流芳的正史,就是让事实说话。写史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太史公写《史记》曾呕心沥血,数度血溅粉墙。为了追求历史的真实,《中国近代大观》的作者不唯上、不唯权、不唯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史学观,查阅了浩如烟海的资料,用包容的态度去芜存菁,去伪存真,笔砺十载,终成扛鼎之作,为中国历史研究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还原了历史,包容了一切,离实现中国梦还远吗?
读《中国近代大观》有感,并欣然为序。
李永和
2017年2月5日
这是一本传世之作。
——周明
1640年城破,血雨腥风,崇祯皇帝自缢在煤山,北京成了李自成大顺军的天下。随着吴三桂引领清兵入关,北京又成了大清王朝的国都。1840年至今的170余年间,中西文明碰撞,天翻地覆,是古老的中华民族最闹腾的一个时期,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故事万万千。这本书博采众长,为我们开辟了一条读懂近、现代中国的时光隧道……
——李钢林
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
——杨珍
大作煌煌,数百万字,涵盖整史,花费不少精力,具有相当的可读性。
——郭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