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著的这本《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为纪念中国改革40周年而作的。当代中国改革40年来,我们的经济、政治、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功,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改革为什么能够成功,其背后的奥秘是什么?这是中国和世界人们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总结经验,深化改革的一个前提问题。
| 书名 | 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 作者 | 徐斌 |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徐斌著的这本《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为纪念中国改革40周年而作的。当代中国改革40年来,我们的经济、政治、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功,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改革为什么能够成功,其背后的奥秘是什么?这是中国和世界人们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总结经验,深化改革的一个前提问题。 内容简介 4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改革为什么能够成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总结改革成功的经验,创造出新的中国奇迹。 徐斌教授等学者从十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比如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让改革开放得以顺利推进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让改革之路越走越宽广的内生动力--以人民为中心,等等。这些学者一致认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开拓创新,中国的改革才能够成功。 徐斌著的这本《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而作,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宣传协同创新中心的阶段性成果。 目录 第一章 一个执政党:中国党 一、法律、党,究竟谁大? 二、让人民富起来的中国改革 三、下好改革一盘棋 第二章 一个品格: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一、让国家富起来的新理论 二、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三、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办 四、让国家强起来的新思想 第三章 一条思想路线:实事求是 一、一条红线:实事求是 二、实事求是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三、改革的硕果来自实事求是 四、改革开放无止境,实事求是不休止 第四章 一种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 一、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加强顶层设计 二、改革征程中的"摸着石头过河" 三、新时代的改革仍需"摸着石头过河" 第五章 一种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越是改革开放,越需要建立价值共识 二、凝心聚力的"公约数" 三、走出"普世价值"的迷雾 第六章 一种内生动力:每一个中国人凝聚而成的磅礴力量 一、改革的力量归根到底是每个人的力量 二、改革的伟力在于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三、"人民至上"让改革之路越走越宽广 四、新时代的改革要紧紧依靠每一个人 第七章 一种精神:勇于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精神 一、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二、改革从哪里突破? 三、以革命的精神将改革进行到底 第八章 一种价值立场:以人民为中心 一、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与改革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改革的价值立场 三、以人民为中心保证了中国改革的正当性与可行性 四、新时代的改革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第九章一条道路:扎根国情的中国道路 一、筚路蓝缕的求生之路 二、大国崛起的富强之路 三、走向复兴的圆梦之路 第十章 一种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一、人生活在制度之中 二、中国的制度改革解放了人 三、新时代,制度改革为人的美好生活创造了条件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人大、法律、党,究竟谁大? 我们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但又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同时特别强调,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那么,人大、法律、党,这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在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有的人非常纠结:这个问题到底是适用党的文件还是适用国家法律?是听领导指示还是遵守法律规定?法院是依法办案还是按领导要求办案?有人甚至提出了"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实际上,这是个伪问题,是个政治陷阱。 新华社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通过!"2018年3月11日15时52分,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大会主持人话音未落,人民大会堂内,雷鸣般的掌声已经响起。这掌声,是2900多名现场代表的由衷表达,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是对宪法修正案的高度认同,更是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无比自信。 追问"党大还是法大"实际上是把二者对立起来,是狭隘的洞穴之见,但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一些官员滥用职权,他们的做法反映出的问题是"权大还是法大"。习近平同志清楚地阐释了这个问题。他说,我们说不存在"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是把党作为一个执政整体而言的,是就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而言的,具体到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就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就不能以党自居,就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 对于党的领导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何谓最本质的特征?事物的特征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最根本的东西,失去了它,事物也就不存在了。 在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党开辟了中国道路,形成了中国理论,确立了中国制度,发展了中国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开拓、发展过程中,我们党始终是缔造者、开创者和领导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领导具有历史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它决定了其他基本特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其他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但党的领导是最本质的特征。离开了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就会荡然无存。 习近平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要有四梁八柱作支撑,党的领导是贯穿其中的骨架,党中央是顶梁柱。那么,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改革走向何方 21世纪,中国号巨轮正乘风破浪,驶向辉煌的未来。巨轮的船长正是中国共产党。世界风云动荡,社会主义改革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在这个过程中,具体路线可能有摇摆,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正确方向的指南针和定盘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定国家改革发展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坚决维护和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国家政策、方针都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意志、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权力不能成为少数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某官员曾经质问记者:"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这句话表明他将党放在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因此他就丧失了基本的政治立场。 政治立场决定政治方向。人民的意愿、要求、根本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一致的。只有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才能够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改革的方略是要看人民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 (二)沿着什么路线改革 船长决定了巨轮的前进方向,但船长需要以一定的观念、思想设计航线,这就是思想领导。党的思想领导,就是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积极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主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舆论引导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主张变成全党全国人民的自觉行动;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开展科学文化教育、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全体人民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学习时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P3-5 序言 不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不断地进行总结:到了一个时间节点,应该进行全面的总结;到了一个重大历史节点,应该进行一次大的历史性总结。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已经到来、我们将要踏上新征程之际,我们需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特别是要研究中国改革开启、展开、深化的内在逻辑,挖掘其根本动力,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寻找新的支点。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英国在科学、教育、医疗、金融、体制等方面对世界文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美国在平民化的民主政治、鼓励创意、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登陆月球等方面,为20世纪的世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21世纪真的是中国的世纪吗?中国改革取得成功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已经从站起来、富起来进入了强起来的新时代。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中国陷入被分割的境地,中国人民惨遭涂炭。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顽强不屈、奋斗不止,但他们的斗争都失败了。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四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神州大地重开光明之门,燃起希望之火。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进行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共同观念。党的十一届j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它既是社会革命,也是人的革命。改革激发了人民的创造热情,使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改革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了!我们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历史潮流,把握时代大势,以全新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党通过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使中华民族进人了强起来的新时代。 我们要在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奋斗。 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我们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我们将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将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一个个美好的愿景将在一代代人的奋斗中变为现实! 后记 自从15年前完成博士论文《当代中国改革的人学分析》后,我就一直在深入思考关于改革的一些问题,比如,中国改革的动力到底是什么?这些动力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中国改革运行的逻辑是什么?解答这些问题的冲动是我动笔写这本书的最初动因。 本书是我和我的几位朋友共同完成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负责拟订了本书的写作提纲。书中各章节的作者分别是:第一章、第十章,徐斌(北京师范大学);第二章,冯楠楠(北京师范大学);第三章,吴林龙(北京师范大学);第四章,李红松(江西省委党校)、高峰(北京工业大学);第五章,邢国忠(北京师范大学);第六章、第九章,巩永丹(北京师范大学);第七章,李夏洁(北京师范大学);第八章,杨增岽(北京师范大学)。徐斌、巩永丹负责本书的统稿、修改工作,徐少敏、冯楠楠、李夏洁负责稿件的校对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虽然亲身经历了改革,但对改革的把握、学理化分析可能并不到位。欢迎各位读者对本书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一定会继续修订、完善本书。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张作珍先生和申作宏先生的大力支持,申作宏先生还为我们写这本书提供了具体的帮助。同时,我要感谢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刘新刚和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袁富民的支持。 徐斌 2018年3月27日 精彩书评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我们认真检视和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节点。该书立足新时代,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深邃的哲学思维透视中国改革,把握中国改革成功的逻辑,是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可读性和现实意义的理论读物。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哲学院院长,都立新 改革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方式。该书在新时代的时空背景下,全面阐释了中国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兼具深刻的理论性、透彻的解释力和强烈的现实性。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树荫 中国的改革开放举世瞩目,有不同的声音和叙事也在所难免。但是,只要不是以西方的现代化为衡量尺度,而是把改革开放视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方法和战略布局之统一,就是在讲述中国的故事。因此,人们尽可以有不同于本书所谈"十个一"的概括和叙述,但无法否认这本书是中国学者立足中国的实践所发出的中国声音。相信这本书会备受欢迎。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尤其是中青年学者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善莫大焉。这或许表明,由外籍人士支配中国故事讲述的格局开始扭转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侯惠勤 中国改革已然成功,活生生的现实就在眼前,每个人都能感受得到。中国改革为什么能够成功?此中的奥妙、经验、法宝,国人关注,世界亦好奇。讲述中国改革的道理,分享中国改革的智慧,传递中国改革的自信,徐斌教授等学者写的这本书做到了。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