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内斯特·海明威著的《老人与海(精)》蕴含了勇敢、直率、坚定的自强自立的精神。人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战胜。
张爱玲、索尔·贝娄等著名作家眼中“伟大的作家”和“伟大的作品”。
1953年获普利策奖,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58年拍成电影。
名家译本,精装修订版。
课外读物首选,一生必读的经典名作。
| 书名 | 老人与海(精)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美)欧内斯特·海明威 |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欧内斯特·海明威著的《老人与海(精)》蕴含了勇敢、直率、坚定的自强自立的精神。人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战胜。 张爱玲、索尔·贝娄等著名作家眼中“伟大的作家”和“伟大的作品”。 1953年获普利策奖,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58年拍成电影。 名家译本,精装修订版。 课外读物首选,一生必读的经典名作。 内容推荐 欧内斯特·海明威著的《老人与海(精)》讲述的是一位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依然充满斗志。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鱼。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在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的种种困境下,依然顽强地和大鱼搏斗。经过两天两夜后,他终于杀死大鱼。但拴在船边的大鱼陆续遭到很多鲨鱼攻击。老渔夫又一个个杀死了鲨鱼,终于只剩下了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架。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现在我要想一想拖拽的事情了,他心想。有危险也有好处。假如它使劲儿拉,桨做的拖拽又很管用,船儿一下子变得很重,我就有可能陪了好多钓索又丢了鱼。船儿轻延长了双方的痛苦,却是我的安全保障:它的速度能达到多快,至今还没显露出来呢。不管接下来事情会怎样,我得把鲯鳅的肚肠掏出来,别让它坏掉,再吃点儿它的肉,添些力气。 我先歇上一个多钟头,感觉到它安安稳稳的,然后挪动回船尾去干这活儿,再做个决定加不加拖拽。这段时间我可以看看它的动静,看有没有变化的表示。用桨做拖拽是个好计策,但现在已经到了谨慎行事的时候。这鱼儿依旧汉子得很,我看见钓钩挂在它嘴角上,它却紧闭着嘴不张开。钓钩的酷刑算不上什么。饥饿的酷刑,再加上它对抗的是它不理解的对手,这才是最重要的。歇着吧,老头儿,让它去干活儿,下一回轮到你的时候再说。 他歇了一阵儿,自己估摸有两个钟头。月亮要到很晚才升上来,现在他没有办法判断时间。他也并没有真得到休息,只相对而言松快了一点而已。他的肩膀依然一直承受着鱼儿的拉力,但他将左手放在船头的舷边上,将对抗鱼儿的重负越来越多地托付给了小帆船本身。 假如把钓索系在船上,事情会变得多么简单哟,他心想。但鱼儿只要稍微一晃,就能将它挣断。我必须用身体垫着,缓冲钓索上的压力,并且时时刻刻准备着双手将钓索放出去。 “可你还未曾睡过觉呢,老家伙。”他大声说,“已经有半天一夜,再加今天一个白天,你没睡过觉了。你得想个办法,趁着它安静平稳,稍稍睡上一会儿。你要是一直不睡,脑子会糊涂的。” 我脑子够清楚的,他心想。太清楚啦。我像我的星星兄弟们一样清楚。但我仍旧得睡。星星睡觉,月亮和太阳也睡觉,就连海洋有时也睡觉,在没有湾流、波平风静的日子里。 别忘了睡觉,他心想。强迫自己睡,想出一个简单又稳妥的办法来处置钓索。现在回船尾去吧,把鲯鳅收拾停当。假如一定要睡,装上桨当拖拽就太危险啦。 他对自己说:我也可以这样一直不睡。不过那太危险啦。 他双手双膝着地,开始挪动回船尾去,小心翼翼地,避免猛一拽惊动了鱼儿。兴许它正半睡半醒着,他心想。可他不想让它歇。它得一直拖着船,直到死去。 回到船尾后他转了个身,好用左手攥住紧绷绷勒在肩膀上的钓索,腾出右手将小刀抽出鞘来。这会儿星光明亮,他看鲯鳅看得很清楚。他将刀身攮入鱼头,将它从船尾拖了出来。他一只脚踩住鱼,一刀从肛门下去,直剖到下颚的尖端。然后他放下刀子,右手伸进去将肚肠掏得干干净净,把鳃也全部去除。他感觉到鱼胃在手里沉甸甸、滑溜溜的,便将它剖了开来。胃里面有两条飞鱼,挺新鲜的,而且很硬。他把两条小鱼并排放下,将鱼肚肠和鱼鳃扔出了船尾。那一坨东西沉下去时,在水里留下了一缕磷光。这会儿在星光下,鲯鳅凉冰冰的,呈现出一种麻风病人似的灰白。老头儿用右脚踩住鱼头,剥去它一侧的皮;然后将它翻过来,剥去另一侧的皮;最后从鱼头到鱼尾,将两侧的鱼肉全割了下来。 他让鲯鳅的残骸从舷边滑下水去,眼睛望着,看它有没有在水里打转。只有它慢慢沉下去时一路留下的磷光。于是他扭过头来,将两条飞鱼夹在长长的两片鱼肉中间,又将刀子插回鞘里。他慢慢地挪动回船头。钓索上的分量压得他脊背弯下来,收拾好的鱼拿在他的右手里。(P77-80) 序言 我相信至少有一部分青少年读者知道海明威。 因为他是个大作家。有一种说法: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20世纪美国三位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另外两位是威廉·福克纳和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他还是个传奇的人物:他喜欢去非洲狩猎;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红十字会救护车司机,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参加二战和西班牙内战,有时亲自参加战斗;他的外观给人硬朗的印象,但他年轻时在精神上属于“迷惘的一代”,晚年在身体上遭受多种病痛,最后不堪折磨而饮弹自尽。 他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有《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最后却因为一部中篇小说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它就是《老人与海》。 这部小说自身也是一个传奇。它的主人公桑地亚哥的原型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是海明威的救命恩人,后成为海明威的挚友,2002年以104岁的高龄去世。这部小说是海明威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1952年出版,1953年获普利策奖,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58年拍成电影,1986年作为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之一,48小时内售出530万本,销量排名第一。 可以想象,这样一部小说的评价文章汗牛充栋,互联网上你可以搜索到许多。因此,在于我,确实没有必要再重复别人的话;在于你,我的建议是,你先自己把这部小说读完,在心里面或者纸上归纳出你自己的感觉、印象、发现和想法,然后再适当看一下别人的评论。 很可能别人的评论中有不少你没想到的高明见解,也可能你有些见解是别人没想到的,更可能你和别人有许多共同的见解。不管怎样,有自己的想法很重要,因为无论高明与否,那是你自己的。你自己读,自己想,然后再去了解别人的想法,这样一个读书方法既可以使你的视野和思路得到拓展,又不至于让自己的大脑变成一个存储故事、知识和他人见解的电脑硬盘。 这个故事不长容量却很大,不过并不复杂,所以我不应该在这儿介绍故事情节,正如我不应该在你看一部好电影之前透露剧情一样。 我应该做的一件事情是:说一说读这部小说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 二是我没有将原文中称呼动物的he译作“他”。我曾试过。但译了不到三分之一后,发觉实在难以为继。中英文表达有差别,读起来总是觉得不畅,此其一。容易引起指称的混淆,整体上、语气上都很难处理好,此其二。只得作罢。老人视天地万物为兄弟姊妹,用he来称呼,是因为老人的年老和孤独,也是因为他的生活一直与大海和天空一体,更因为他是个特别倔强的老头儿。与其说他是个硬汉,不如说他是个很特别很倔强的老头儿。我个人觉得。小说中天性、灵性、个性与情味儿远重于“硬”味儿。 一部真正的好小说,不但故事好,而且叙述得好,文字好,独到。《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好的一部小说。我尽力译得准,译得恰到好处,希望做到换一字或加一字或减一字都会有所逊色。开个玩笑,如果有人想从这个译本“翻译”出一个新的译本来,那就必须进行改头换面,那就肯定会大有损失。 希望你读了这个译本以后不会觉得失望。 张炽恒 于南通 2014年7月17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