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迟和布莱恩·温斯顿主编的“纪录与方法”丛书汇集了西方纪录片理论著述中富洞见、具影响力的文章。王迟的介绍性文字,在这些著述与当下中国导演和观众的经验之间建立起高度的相关性。考虑到包括官方制作与独立制作同时在内的中国纪录片的活跃发展态势,以及在本地正在进行的对其理论化的努力,可以说这套丛书来得恰逢其时。
直接电影与纪录片史上的其他电影形式一样,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影像形式创造,既是理念的表达,也是形态的呈现,同时也是纪录片历史道路上的一个标识。影视批评的功能是,扫描一路上的标识,反思其得失进退,为纪录片发展提供意见和参考,指出趋势和方向。《直接电影:反思与批判》正是这样的纪录片批评理论专辑。
直接电影直接涉及我们对纪录片概念的基本理解。从理论上说,反思、批判直接电影霸权是建设当代纪录片理论的逻辑起点。历史地看,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西方学者正是在反思、批判直接电影霸权的过程中确立了当代西方纪录片理论的基本格局。本辑收录了有关这一话题的若干重要文章。
美国导演弗雷德里克·怀斯曼(Frederick Wiseman)与直接电影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无论中西方,很多人都视其为直接电影的核心代表。此外,在20世纪90年代,怀斯曼对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也施加了独特的影响。有鉴于此,王迟、布莱恩·温斯顿主编的《直接电影:反思与批判》选择他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
序言:西方的直接电影与中国的纪实主义
上编
理论视野:反思直接电影
“这种主客观之争全都是胡扯”——关于直接电影的另一种修辞
直接电影之外——安东尼奥与70年代新纪录片
纪录片、现实主义和女性电影
直接电影中作为一种风格的现实主义——对影片《党内初选》的批判性考察
纪实不是真实
素材的含义与直接电影霸权
关于非虚构的真实
现实主义、哲学和纪录片
下编
个案研究:弗雷德里克·怀斯曼
怀斯曼的纪录片——理论与结构
持摄影机的怀斯曼
怀斯曼IDFA谈自己50年的创作方法
尼克·弗特采访怀斯曼——《动物园》、影片创作和社会变革
罗伊·列文采访怀斯曼
“谜中谜之谜”——怀斯曼与公共电视
论“怀斯曼神话”——对中国90年代纪录片史的重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