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阿姨有很多,每个人的故事也都不一样。周袁红编著的《家政阿姨口述实录》特别筛选出30位具有代表性的阿姨,从阿姨的精神面貌、生活状态以及心路历程做了一个系统的介绍,旨在向广大的社会各界展示家政员工的真实状态,让家政员工走进大众视线,并引起大部分人的关注,让大家了解生活在中国农村底层家庭的真实情况,促进家政员工相关政策的建立,保障家政工的权益,同时对雇主及潜在雇主起到指导作用,推动社会的快速进步。
| 书名 | 家政阿姨口述实录 |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
| 作者 |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家政阿姨有很多,每个人的故事也都不一样。周袁红编著的《家政阿姨口述实录》特别筛选出30位具有代表性的阿姨,从阿姨的精神面貌、生活状态以及心路历程做了一个系统的介绍,旨在向广大的社会各界展示家政员工的真实状态,让家政员工走进大众视线,并引起大部分人的关注,让大家了解生活在中国农村底层家庭的真实情况,促进家政员工相关政策的建立,保障家政工的权益,同时对雇主及潜在雇主起到指导作用,推动社会的快速进步。 内容推荐 目前我国家政工从业人员数量达到2800万人左右。央视记者出身,品牌家政“阿姨来了”创始人周袁红至今与众多家政阿姨打交道十余年.对阿姨喜怒哀乐知之甚深。《家政阿姨口述实录》是周袁红对30位阿姨的深度访谈之后形成的口述实录。 纵览30位阿姨基本信息(包括户籍、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家庭状况、入行时间)、工作历程、亲子关系与未来展望四个方面口述实录,将关于“阿姨”的零碎的感性认识拼成一副较为完整的认知图像,理解“阿姨”是谁,并且尊重与善待她们的劳动。 目录 庞清珍:孩子,是我最骄傲的勋章 没能多陪伴孩子,是我的终生遗憾 选择做育儿,是因为我真的喜欢孩子 我只把我能想到的、做到的,全部做好 刘术静:把爱留给女儿,把愧疚留在心中 一把锈死的锁,差点把我的一辈子锁在家里 一场婚姻,支撑我度过了难熬的时光 几个巴掌,让女儿离开了我两年 因为家政,我的女儿又变成了我的女儿 刘奕宁:背负母亲的影子,走自己的路 关于童年时候的爸爸妈妈,我的脑海一片空白 人生,一辈子,我不想就这样 不想和妈妈一样,但还是成为了她 陈素琴:劳动完成梦想,舞蹈点亮人生 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灵魂落魄 那些我曾经无法坚持的瞬间,终变成我日后路上的榜样 不服输,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高建华:因为努力,所以幸运 生活给了我一副拐杖,我便用它勇闯天下 不做金钱的奴隶 上天很公平,它会眷顾每一个努力的人 李运兰:会动手,才会成功 赌博,让原本幸福的家支离破碎 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成功,不需要付出 做家政的经历,是我一生的财富 刘慧侠:把实践经验转化为工作能力 走出大山,不愿被农村生活束缚手脚 待人以善者,善亦所趋 经验,是生活永远的老师 任冬梅:用充满阳光的心来感受多姿的生活 丈夫突然离世,留给我的只剩支离破碎的家 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不羡慕任何人,只求安稳过我的小日子 孙希芬:把责任扛在肩上 明明是他背叛婚姻,却让我变得一贫如洗 生活很苦,但除了坚强我别无选择 李玉秋:一人养家供子,五年尽显芳华 突如其来的下岗和母亲的瘫痪,摧毁了我原本的生活 “阿姨来了”,点燃了我的第二次生命 涅槃重生,才能破茧成蝶 王桂琴:残缺的手撑起完整的家,走遍大江南北终于回归初心 贫穷,没有限制我的想象力,但却限制了我的自由 两段失败的婚姻,没有击垮我,反而让我学会爱自己 做家政,是我生命的重大转折 如果有来生,我一定要走自己想走的路 高桂菊:陪客户走过最难的路,伴父亲守护最初的家 我的出生,要感谢那一场令人唏嘘的地震 家政,给了我自己想要的生活 那个患有癌症的女人,是我毕生的榜样 康彦梅:从事业女强人到家政阿姨的转变 渴望爱情,却被现实狠狠抽了耳光 一夜之间,我变得一贫如洗 放下包袱,重新书写人生 姚素霞:苦难可以承担,唯有梦想不愿辜负 投奔丈夫,来到北京 那些艰难的日子,终教我成长 不劳而获,真的是痴人说梦 如果没有走出这座大山,我依旧是面朝黄土背朝天 郭力心:对自己要求得更高,才会变得更好 凡事尽最大努力,不求结果,顺其自然 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哪 永远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多,而不是做得太多 高远俊:忍耐可以承受的委屈,守护不可触碰的底线 破镜不能重圆,因为那道疤盖不住抹不掉 困住自己的,往往是那一只不敢向前迈步的脚 尽量沟通,满足雇主对我的工作需求 王艳:为自己的女儿走进家政,对他人的宝宝奉献青春 因为赌气,我毁了自己的前半生 来到北京,用爱填补遗憾 愿将我的一生奉献,只为你们安好 王宝莲:执著做事,感恩待人 被迫辍学,是我的终身遗憾 在“阿姨来了”,接受正规的育婴和早教培训 不把负面情绪带给别人,是对别人的尊重 文俊艳:端正态度,常怀感恩之心 背负着无奈,我离开了老家 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给所有人看 学会自行减压,去释放心中的“魔鬼” 辛红:以知足常乐的心态从事家政 乐观开朗,是我的生活信条 知足努力,是我的工作信仰 徐秀平:瘦弱的身躯,背负家庭的重任 那些无法言说的痛,我只能自己咬牙承担 纵然生活压得我无法喘息,我依然会顽强对抗 万般的无奈和委屈,都化作为我努力的力量 杨凤宇:平凡家政,百味人生 普通的人生,也有专属的小确幸 始于偶然,陷入其中 心怀感恩,不忘初衷 贾慧凤:生活即是奔波苦,病痛方知世间情 那些艰苦又难熬的岁月,终叫人怀念 因为一条招工信息,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我感受了人间真情 有梦想就要坚持,万一实现了呢? 海云(鲍玉娟):海阔凭鱼跃,云舒自在飞 早年丧母,中年失业,但生活从来没能将我打倒 曾经的磨难,练出了今天的我 冲破尘埃的岁月,我从不觉得遗憾 魏晶晶:胸中常怀大志,内心仍系家人 纵然前途坎坷万分,我依然心向阳光 跪着干活,站着接钱 不能光做思想上的巨人,而要做行动上的巨人 朱晓兰:我是家政阿姨,更是家政妈妈 爷爷家的那扇大门,是我记忆深处的一道光 我骄傲,因为我是这里的一员 经济独立,是女人最美的样子 刘桂新:性格的转变,即是命运的转折 三段婚姻,都让我遇见了爱情里最初的美好模样 第一段婚姻:因车祸结束 第二段婚姻:因观念不同结束 第三段婚姻:平平淡淡也是情 一次偶然的遇见,一次命运的转折 所有事情的终点,一定都是美好的 潘祝英:任何时候,上天都不会亏待努力的人 丈夫走了,我的天塌了 家政工作,打开了我生活的另一扇窗 黑暗总会过去,我期待未来的光明 聂海兰:那些不堪回首的岁月,叫做过去 从小,我就爱干家务活 我曾经无比向往的婚姻,竟成了我的噩梦 将来有一天,你会感谢如此拼命的自己 所有的童话故事,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刘丽凤:在工作中找到了归属感 15岁的一个决定,那一场命中注定的纠缠 工作给予的归属感,温暖了我孤独的心 学习,永远是一件幸福的事 “阿姨”是谁? 后记 试读章节 没能多陪伴孩子,是我的终生遗憾 我叫庞清珍,来自甘肃礼县,今年41岁。我出生在农村,爸爸妈妈也都是农民,家里一共五个孩子,姐妹四个,一个弟弟,我排行老三。 小时候虽然家里条件不太好,但在我爸爸的坚持下,我们家五个孩子还都上了学。在我们那个年代,思想观念较落后,跟我同龄的人基本都没怎么上过学,不少人认为女孩子上学没什么用。也正是由于这种落后的思想,我上学比较晚,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15岁了。初中的时候,因为家里实在负担不起上学的费用,为了让弟弟妹妹上学,我就辍学了。按照当时的教育水平来说,其实我的成绩挺好的,后来听爸爸说,如果当时供我上学,那妹妹肯定就没有机会上学了。不过现在也挺好,弟弟和妹妹都读了大学,弟弟学的是汽车修理,妹妹学的是医学,一个在山东,一个在兰州。 辍学之后,我就在家里务农,帮妈妈千农活。 19岁的时候,通过亲戚的介绍,我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他人不错,长得很帅气,个子也挺高的。几年后我们结婚了。结婚以后我们的生活也挺好的,在几个姐妹里面,我们算是模范夫妻,数我们是最恩爱的。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彼此牵挂。 23岁那年,我独自一人来到北京,那个时候我已经有了孩子。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我又没有充足的奶水喂孩子,孩子得吃奶粉,婆婆身体也不是很好,我的小叔子还要上学,婆婆总说用面糊喂孩子,可我不同意,我觉得没有营养,所以我就自己出来挣钱。也是因为这样,现在每次提到孩子,我心里就会很愧疚,觉得没能在他们身边陪他们长大,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选择做育儿,是因为我真的喜欢孩子 刚来北京的时候,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照顾孩子。可能是自己的孩子不在身边的缘故,我把遗憾都弥补在了照顾雇主的孩子身上。我的第一个雇主对我很好,他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师,我每天负责接送孩子上下学,另外还给他的姑姑做饭,其余时间我都用来学习。那时,雇主教我使用电脑,教我打字。在那里我一共做了有五六年的时间,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直到现在,我们也依然保持联系。 大概2008年、2009年的时候,这个雇主帮我写了推荐信,让我对比几家周围的家政公司,我选择来到了“阿姨来了”公司。在别人眼里,可能做育儿相比其他要赚得多一些,可是在我的心里,我是因为真心喜欢孩子才选择这份工作,这是我的初衷。我的学历不高,所以我一直不断地学习,虽然很辛苦,但是我认为这很值得。在“阿姨来了”这个公司,我接受了一些正规培训,还考了月嫂证,虽然后面我没去从事月嫂这个行业,但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尤其是带孩子的经验我非常丰富,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我都知道。 我只把我能想到的、做到的,全部做好 做育儿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考虑过雇主好坏的问题,我认为只要我诚心诚意为他们服务,认认真真为他们服务,对他们的孩子甚至比对我自己的孩子还要尽心尽力,只要我的付出能被肯定,我能得到他们的信任,我就觉得值了。我也从来没羡慕过雇主的生活,我觉得雇主的生活跟我没有关系,包括雇主家所有的东西也跟我没有关系。比如一些名贵的东西,我不知道,更不会去了解,我只把我能做到的,全部做好就可以了。 2016年,我遇到了一个一开始不怎么友善的雇主。 那个雇主,即孩子妈得了产后忧郁,姥姥处于更年期,这两个人把我夹在中间,我只干了一个月,我就感觉快要把我逼疯了。在这家工作的时候,孩子妈每天无时无刻不在挑我的毛病,就连水杯位置放哪,都会干涉我,让我觉得我没有一件事是做好的,一无是处,我的付出也根本都得不到肯定。再后来,这位雇主去公司找我的经纪人谈,说还想让我回去。在我走后,她家八个月换了十个阿姨,都不满意,对我是唯一一个还算满意的。在经纪人的劝说下,我又继续回去了。 到了她家之后,孩子妈才告诉我她得了产后抑郁症,每天跟她妈妈和丈夫发脾气。她还跟我道了歉,后来我们又聊了很多,她说其实对我是很认可的。大概千了十个月,到我的女儿考大学,我就没在她家千了。 对于家政这个行业来说,可能我会一直做到做不了吧。不过如果以后出现另外一份与照顾孩子相关的职业,我也有可能会选择另一个,因为我觉得这能给我带来更多的快乐,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感觉。 在北京这么多年,我觉得自己应该能算半个北京人,每次回家的时候也会被乡亲们说是北京人回来了。我想长期留在北京,如果儿子、闺女、丈夫都在北京的话,就有家的感觉了。不过目前我还没有这个能力,如果真的想在北京安个家,至少还要奋斗十年吧。 在北京我也没闲着,跟着雇主把著名景点都逛过了,故宫啊,长城啊。近两年,如果有时间的话,我想带着闺女、儿子出国玩玩。也想着要带着父母,但是父母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对于以后的生活,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够过得好,开心快乐,我有能力时多帮帮父母就可以了。 P2-4 序言 所改变的和所呵护的 干了十年的家政,突然杀回了我的老本行。在选择家政创业之前,我的老本行是记者,服务于央视《商界名家》,采访的对象为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知名企业家,像柳传志,早年我采访过他,现在他是我们的客户;像黄宏生,我因采访他而成为他的助理;像李汉生,因采访而结识,在我现在的创业中也给我许多帮助。采访,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江湖上的一些传闻,我因采访而见证。创业后,一些媒体开始采访我。从采访者到被采访者,起初还真不太适应。有时候我因脾气急,恨不得指导一些年轻的媒体采访者该怎样做好采访。现在看起来,你该知道我是多么爱记者这个行当。 2007年,因为我自己的需要,有幸接触到了家政这个行业。这次接触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家政行业让我看到了机会,同时也看到了许多需要改变的。在这个行业中,我看到了弱势女性通过家政职业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同时也可能获得心灵上的成长。在这个行业里,我可以为职业女性提供放心的家政服务,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在这个行业里,我看到了生意里的公益,公益里的生意,是值得为此奉献余生的事业。 在创业之初,有人问我:“你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你们跟其他家政公司的差别在哪里?”我被问得张口结舌。那人告诉我,家政行业给人的感觉比较简单,一个中央电视台记者出身的人做家政,这本身就是差异化、竞争力。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显然就不是那么轻松了,一个中央电视台记者做家政,如果做出的家政还没任何改变,那将情何以堪?我做家政伊始着眼改变,我要让家政与原来的家政不一样,这么多年的努力,就是为了“不一样”。为了这“不一样”,我提出了“家政改变中国、我们改变家政”的理念,因为国再大,也是由一家一户组成的,如果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家政改变每一个家庭,每个家庭的改变就是整个国家的改变。这样就使平凡的保姆行业与伟大的中国梦有了连接,有了这样的理念的支撑,才使家政琐碎繁复的工作闪耀着光彩。我以此来激励员工和自己不忘初心。 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教授潘守永曾半开玩笑地问:“盗墓人和考古学家有啥区别?”我们回答的自然合不上潘教授心中要义。潘教授认为,盗墓人就是为了盗墓里的物品,而考古,虽然也要挖墓,但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差别,而这一点也正是我来做家政的意义,如果我们只是为了挣钱,那这件事情就不好玩儿了,也违背了我的初衷。如果我们是说包含着一个宏大的叙事理念,一个壮阔而深情的格局,那么我们这件事情呢就有了神圣感与使命感。这也是我们这十年不堕其志的原因。家政阿姨口述实录这件事就是从盗墓人到考古外在形式了。 在这样信念的鼓励下,前前后后,大致用了三个周末的时间,我和30位阿姨逐一进行了深度访谈。 顾城用“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一经典诗句为20世纪80年代知识分子代言。我怎么为做家政的阿姨代言呢?《诗经》上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这一代家政阿姨大抵是:“投我以命运之痛,我报之以歌。” 我作为一个在北京工作、生活多年的外地人,深知离家的孤单以及投身北京的不易。我想让所有需要工作、需要帮助的农村妇女有一个可以栖息的家,一个可以得到技能培训和全面提升的平台。我发现,每个来到这里的阿姨,身上都背负着各自的责任,每个人的背后都承载着或多或少的心痛的故事。有的人曾被命运抛弃,有的人曾被婚姻伤害,有的人曾去鬼门关转了一圈…… 当我亲耳听见每个阿姨讲述她们身上的故事,亲眼看见她们回忆往事时脸上的痛苦,触动颇深,在心疼她们过往的同时,我想我应该为了她们去做点什么。我要帮助她们重拾自信,让她们重生,变得开朗和快乐。 家政阿姨有很多,每个人的故事也都不一样。本书特别筛选出30位具有代表性的阿姨,从阿姨的精神面貌、生活状态以及心路历程做了一个系统的介绍,旨在向广大的社会各界展示家政员工的真实状态,让家政员工走进大众视线,并引起大部分人的关注,让大家了解生活在中国农村妇女家庭的真实情况,促进家政员工相关政策的建立,保障家政工的权益,同时对雇主及潜在雇主起到指导作用,推动社会的快速进步。 同时,为了将家政阿姨的真实生活展现出来,我和我的团队还准备了同期的宣传报道和纪录片等,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对家政阿姨的高度关注,并对阿姨们给予生活及精神上的关心和帮助。 最后,我以虔诚的心,真挚地希望看到这本书的您,能够摒弃偏见,对家政阿姨示以尊重。她们与你我一样,都是在从事一份职业,一份靠自己劳动取得报酬的工作,虽然她们的学历和背景可能没有那么好,至少她们是靠自己在生活。这就值得任何人的尊重和敬仰,不是吗? 周袁红 2017年年底写于北京 后记 在与这30位阅姨面对面的接触过程中,我大多教时间都在扮演一个倾听者。 或许是他们被命运捉弄的太累了,也或许是他们的苦痛没有人能理解,所以,当他们面对我,把心底积压很久的秘密说出来时,我的心里无比震撼。 看到他们面对命运作出的斗争和反抗,我除了佩服他们的勇气,欣赏他们的坚持,更多的是心疼。作为一个女人,他们所经历的过去,虽然我做不到对每个人都感同身受,但我或多或少能明白其中滋味。 我一直都在想,我能不能做点什么,为了他们做些什么。 现在,“阿姨来了”能提供给他们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他们把这里叫作“家”,但我知道,单靠我一个人的力量,这个家的温度还远远不够。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温暖与关怀。阿姨来了从2007年成立到2017年的今天,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个年头,从最开始每个阿姨向我吐苦水,哭诉心里的不满和抱怨,到现在,每个阿姨笑着跟我说谢谢,跟我分享他们与雇主之间的感情,我很欣慰,也很开心,我知道我的这步模没走错。 踏上这条路,我就知道这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我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中国还有千千万万个生活在艰苦环境下的农村妇女,我想要让女性们看到,虽然生活有时候可能真的很残酷,你可以抱怨命运的不公,但是我希望你能看到有这样的一个大家庭,有这样一群好姐妹,他们也曾经绝望,但他们也是靠自己的力量站了起来。我还想让女性们知道,在面对家庭纷争也好,天灾人祸也罢,这个世界上,除了你自己,真的没有人可以救赎你。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帮助不同阶层女性的平等沟通、包容互惠,带领弱势女性通过家政职业改善家庭经济状况,获得心灵成长与职业提升,为职业女性提供放心的家庭服务,解除后顾之忧。倾听了这些阿姨的口述,我感到身上的担子还很重,路还很长,正需要我坚韧前行。 我也希望,当这本书问世的时候,当有更多的人看到这个群体的时候,不是一笑而过,更不是带着鄙卖和嫌弃。我希望看到这本书的您,能够推己及人,因为这里每一位阿姨都值得我们用平等甚至更高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他们并不卑微,也并不比任何人差,相反,我认为他们比任何人都更加高尚。 他们可以放下身段去做别人不看好甚至带有偏见的工作,他们可以为了照料好别人的孩子租家庭,而放弃自己的孩子和家庭;她们哪怕是在不惑之年,也可以为了做好工作而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所以,在这里,我要对我的阿姨们真诚地说声,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周袁红 2018年春节,写于书稿完成之时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