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民国十七年的五月下旬,北京正当春夏之交,满城槐树俱已开花。这时节天气渐热,最易起大疫,民间忌讳最多。忌糊窗,忌搬家,不剃头,不晒床,都指望着到端午那天避了毒恶,才好整治。所以,老百姓都叫“恶五月”,一到这月份,一准得出点儿幺蛾子。
今年大暑未起,倒来了一阵大风。这风张牙舞爪,声势极大,裹挟着漫天的沙尘盖过潭柘寺,罩住香山,一路浩浩荡荡地往城里头疯灌,一连好几日不停歇。那可真是尘霾蔽日,触目皆黄。整个四九城跟放久了的老照片似的,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灰蒙蒙的城墙。街上走的都是灰蒙蒙的行人和骡马,搞得人心里也是灰蒙蒙的。
北京每年都刮沙尘,可多是在春天。而今年这风格外邪行,居然挑在了“恶五月”。老一辈儿的人说这风有来历,叫作“皇煞风”,专门克皇上的。崇祯爷上吊那年,北京刮过一次;袁世凯死那年,也刮过一次;再往后,宣统帝被冯玉祥撵出紫禁城那年,这风又来了。所以,今年“皇煞风”一起,又赶上恶五,北京的老人心里都犯嘀咕,恐怕……这又要改朝换代了吧?
黄克武手里抱着个宝蓝皮儿的包袱,顺着天坛根儿一路往西踉踉跄跄地跑去。在这样的大风天里顶风前行,饶是他十七八岁的精壮身子骨,都得弓着腰低眉敛气。稍微跑得快了点儿,一张嘴就是满口沙子,一喘气就一鼻子呛灰。可事急如火,黄克武哪里顾得上抱怨天气,他把毡帽帽檐拉得更低一些,脚下片刻不停。
他刚过虎坊桥,劲风忽起,比胭脂粉还细的黄土面儿洋洋洒洒地飘旋而起,顿时散成遮天蔽日的土雾。别说远处的前门塔檐和近处大栅栏的招牌,就是街对面拴的骡马,隔开几步都看不清楚。黄克武眯着眼睛只顾低头狂奔,没瞧见前头突然从土雾里冒出个人影,他收不住步子,“哎哟”一声与那位重重撞了个满怀。黄克武身上有功夫,往后退了几步,拿桩站稳了,对方却倒在地上。黄克武赶紧俯身去搀扶,刚一猫腰,不由得暗叫不好——那位身上穿的是蓝灰军装,头上扎着条脏兮兮的绷带,手里还拿着一杆辽十三式步枪,这是奉天兵!
奉天兵是张作霖带到关内的东北军,军纪很差,老百姓私下里都叫他们“胡子兵”。自从民国十七年年初南北再次开战以来,张大总统在山东、河南的战事一片糜烂,北伐军一路北上,北京城里的奉军伤兵越来越多。上头不管饷,这些伤兵手里除了一杆枪什么都没有,于是,三五成群,逢人就抢,见店就砸,警察都不怎么敢管。
黄克武不愿在这里多生事端,拱手匆匆说了声抱歉,转身想趁着沙尘天气溜走。不料那个奉天兵从地上爬起来,“哗啦”一声拉动枪栓,把手里的步枪对准黄克武,厉声喝道:“撞了老子还想走?”黄克武只得原地站住。那奉天兵一瘸一拐地过来,劈头先给黄克武一个大耳光:“小兔崽子!你眼睛让狗吃啦?”黄克武咬着牙,瞪着枪口一声不吭。奉天兵斜眼看见他身上的包袱,眼睛一亮,嘴里嚷着:“老子怀疑你是叛军的奸细,拿过来!开包检查!”说着伸手就要去拽。这包袱干系重大,黄克武哪肯让他碰,身子一旋,轻轻避了过去。
奉天兵大怒,骂了句“不识抬举”,抬枪就要扣动扳机。黄克武情急之下,上前半步,右手抓起他的枪管朝上抬,左手迅捷如电,一记手刀切他的脖颈。乓的一声枪响,子弹擦着黄克武头顶飞上半空,奉天兵软软地昏倒在地。
黄克武摸了摸脑袋,脸色煞白。自己若是慢了半步,恐怕已被莫名其妙地打死在街头。堂堂帝都,首善之地,什么时候已经乱到了这种地步?他怔怔呆了几秒,猛然想起还有要事在身,急忙丢开步枪,把包袱重新背紧,转身钻进漫天黄沙之中。过了不多时,几个影影绰绰的行人靠近,见奉天兵昏迷不醒,便一哄而上,把他衣服扒了个精光,连步枪都扛走了。
黄克武摆脱了奉天兵,一气跑过宣武门,直到储库营胡同东头的太原会馆门口才停下来。这段距离可不近,他觉得肺里头跟浇了一勺开水似的,辣心辣肺,不得不稍微停下来,双手扶着膝盖大口大口地喘气。他一抬头,看到一个戴着圆框眼镜的白净后生站在胡同口的歪脖老槐树下,显然已等候多时。(P2-3)
故事结束了,历史却刚刚开始。
讲讲书中一些人物和物品在故事结束后的命运吧——
毓彭因东陵盗掘案发,被溥仪罢黜出宗室,名字也从爱新觉罗宗谱中删除。甚至在伪满洲国时期,他都被排斥在外。他一直靠变卖祖产生活,靠子侄辈接济度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病逝于京郊铁家坟。
吴郁文顺利地从京师警察厅调走,充任中央宪兵教导总队上校总队副。抗战开始以后,他叛变投敌,担任北京特别市公署警察局侦缉总队副、天津警察局特高科科长等职务,为汉奸伪政权效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郁文知道自己杀害李大钊,必为政府不容,改名吴博斋,但最终仍被缉拿归案。但此时他已身患重病,因此被判决死刑但不执行,很快病死狱中。
王绍义盗掘东陵未果,反被孙殿英伏击,带领残兵流窜于遵化附近的山林之中。抗战即将结束时,东陵再度无人管理,王绍义贪心又起,纠集了一批匪徒,再赴东陵。这次无人阻挠,他先盗定陵,又盗慈安定东陵,用盗出来的财宝贿赂当地政要,动员了数百人继续盗陵,宣称这是一场革命行动,连续又盗了康熙景陵、景陵妃园、裕陵妃园、惠陵等,东陵为之一空。
此事被北平的军统负责人马汉三侦知,立刻汇报给戴笠。戴笠立刻作出指示,展开宣传攻势,造谣说中共指使盗陵云云,舆论哗然。中共立刻成立专案组,将参与者全部抓捕,只有张尽忠、王绍义侥幸逃脱。张尽忠在唐山很快被军统抓获,王绍义却逃入深山,凭着“恶诸葛”的狡黠一直逍遥法外。一直到五年之后,中共专案组才在遵化附近王绍义的情妇家里抓到他。一九五一年三月二十一日,在东陵马兰峪举办公审大会,王绍义被枪决,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在此期间,东陵又遭到了数次盗墓,均是王绍义曾经的部下和同伙想去捡漏。
截止到一九四九年,东陵除顺治孝陵之外,全部被盗,无一幸免。
孙殿英因盗掘东陵而被调查,走投无路,向第六军团总指挥徐源泉求救,徐源泉教了他一个花钱消灾之计。孙殿英便用盗陵所得财宝贿赂政府要员,上下疏通,比如何应钦、宋美龄、孔祥熙、宋霭龄等人,均收到贿赂。很快,北平军事法庭东陵案正式开庭,谭温江拒不承认盗掘一事,宣称那些财宝系剿灭马福田、王绍义匪帮所得。国民党高层态度暖昧,此案一审数月不决。很快中原大战一起,孙殿英率军奔赴战场,成为诸方拉拢的筹码之一。东陵盗案不了了之。
但此案影响太大,有识之士痛感盗墓风行,尤其国外打着考古旗号的盗掘现象极为严重,呼吁立法禁止,促成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文物保护法令,如《古物保存法》(一九三○年)、《古物保存法实施细则》(一九三一年)、《暂定古物之范围及种类大纲》(一九三五年)、《采掘古物规则》(一九三五年)、《外国学术团体或私人参加采掘古物规则》(一九三五年)、《古物出国护照规则》(一九三五年)等,对防止中国文物外流起到了一定作用。
孙殿英此后逍遥法外,在各大军阀之间继续辗转。抗战爆发后,他担任察冀游击总司令,对日作战。一九四三年于河南被日军俘虏,遂投靠汪精卫,任豫北剿共军总司令。抗战胜利后,孙殿英又投靠蒋介石,积极反共。一九四七年解放军于汤阴战役中将其俘虏,关入改造营,同年因多年吸食鸦片罹患烟后痢,很快病死。
孙殿英自产的鹰牌烟土,对中国烟土影响颇大。一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南亚金三角出产的毒品,包装上都有烟标“飞鹰抓地球”,此即鹰牌之余迹。
乾隆九龙宝剑作为东陵至宝之一,先为孙殿英所得,后献给戴笠,请他转交蒋介石。当时戴笠不在北平,因此这把宝剑暂时保管在北平情报站站长马汉三处。不知为何,马汉三却将九龙宝剑私藏家中,并未上缴。到了一九四○年,马汉三在北平被日军俘虏,他为求活命,把此剑主动献给大名鼎鼎的日本女间谍川岛芳子。川岛芳子本名金壁辉,系宗社党巨魁肃亲王爱新觉罗·善耆之女,后被日人收养,改名川岛芳子,是清宗室与日本合力培养的代表人物。
川岛芳子对这把宝剑爱不释手,珍藏家中。抗战胜利后,她被军统捕获,马汉三趁机闯入其家中,拿走九龙宝剑。在审讯中,川岛芳子交代出此剑下落,戴笠大怒,召来马汉三问话。马汉三连忙把宝剑交回,又送了大量贿赂,此事才算揭过。
一九四六年三月十七日,戴笠携带此剑从青岛飞南京,要亲自面交给蒋介石。不料飞机在江宁岱山撞山坠毁,戴笠和其他机组人员全数死亡。军统干将沈醉亲自带队赶到现场,在当地农民手里找回了九龙宝剑。可惜这把宝剑在飞机失事中被烧得面目全非,剑鞘、剑柄被完全焚毁,只遗留下一截乌黑的剑身。蒋介石指示把戴笠遗骸葬于灵谷寺无梁殿西侧池塘边,沈醉还把九龙宝剑残余部分一并放入棺椁陪葬。为恐人报复,戴笠墓用水泥浇铸,十分结实。
到了一九五一年,南京各界强烈要求移走戴笠墓。于是在灵谷寺派出所的监督下,东山头村数名村民将戴笠墓重新扒开。据目击者称,棺中除戴笠遗骸外,只有左轮手枪一把、皮鞋后跟一个以及一片锈蚀得不成样子的狭长铁片儿,依稀可见宝剑形状。这些陪葬物品被当场倾倒进无梁殿池塘中,从此再无踪迹。
陕西乾陵在故事发生后不久,也曾遭遇盗掘。国民党军孙连仲部效仿孙殿英,宣称要进行军事演习,派了一个师的兵力,试图盗掘乾陵。但他们用了火炮、炸药以及人力挖掘等办法,却始终未能找到乾陵墓门。后来忽然天降大雨,数日不停,军中传言武则天动怒,士兵们不敢再动手。孙连仲生怕引起各界不满,只得撤军。
一九五八年,国家重修西安至兰州公路,修至乾县。十一月二十七日,当地农民前往梁山采集石料,在梁山北峰东南坡炸出一个大洞,洞中青石以铁柱相连,阴气森森。农民立刻向上级汇报,层层汇报,一直上达中央。经专家认定,农民们无意中炸开的,正是乾陵墓门。一九六○年,陕西省成立乾陵发掘委员会,对乾陵地宫墓道进行挖掘整理,并向中央打报告,申请打开地宫,继续发掘。
但是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很快做出批示,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叫停了乾陵挖掘工作。在此之后,国务院又向全国文管单位发文,强调“全国帝王陵墓先不要挖”。自清末以来的大规模陵墓挖掘活动,至此告一段落。
至今乾陵地宫仍旧完好无损,成为唐十八陵中唯一一个未被确认有被盗痕迹的陵寝。不过在一份乾陵墓道考古报告中提及,有考古学家在墓道附近八十米处挖出一处陪葬墓,此墓已经坍塌,没有任何陪葬品,只有盗洞一个以及十具男女骸骨,皆民国装束。女尸头向墙内盗洞,半伸手臂,其用意为何,至今众说纷纭。
马伯庸著的《古董局中局(3掠宝清单新版)》讲述了东陵之中,慈禧陵寝埋藏着国宝无数。
一九二八年,军阀混战,诸方势力将贪婪的目光投向这座宝库。
此时,有一个人毅然挺身而出,想要力挽狂澜。不是为了慈禧,也不是为了名利,只是为了家国理想,更是为了一个生死托付的约定……
一群乱世奸佞布下的重重圈套,一种绝境中不改初心的坚持。
鉴宝、造假、做局、破局,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古董冒险小说。
看原著,追大剧,玩游戏,一样不落!
马伯庸著的《古董局中局(3掠宝清单新版)》全新修订版,新增作者序言,随书赠送同名手游独家赠品及影视明信片,“掠宝清单”版,更有机会获得主演签名实体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