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本惊世骇俗的著作,《寂静的春天》自1962年问世以来便饱受争议。作者蕾切尔·卡森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一个虚构的乡村,可是,这个美丽的乡村像得了流行性瘟疫,欣欣向荣的生物开始枯萎,继而死亡,孩子生病,牲畜染疾,痛苦的农夫述说着他们遇到的灾祸,医生面对疾病束手无措。死神在这儿的每个角落游荡,在美丽的清晨再也听不到鸟儿歌唱……作者以严谨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和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对剧毒农药对于生态环境的危害提出了具有预见性的警告:人类有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儿,没有蜜蜂和蝴蝶的世界。本书就像是“旷野中的一声呐喊”,唤醒了人们环境的保护意识。
《寂静的春天》首次揭露了美国农业、商业为追逐眼前利益而滥用化学农药,严重破坏生态的事实。作者蕾切尔·卡森对此感到无比痛心,她不顾社会的攻击与诋毁,以一位学者的良知与无畏的精神,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亮了一盏明灯。
引言(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25周年纪念版简介)——美国前副总统 阿尔·戈尔
作者致谢
第一章 明天的寓言
第二章 忍耐的义务
第三章 死神的催命符
第四章 地表水和地下海
第五章 土壤的王国
第六章 地球的绿色斗篷
第七章 浩劫
第八章 再也听不到鸟儿歌唱
第九章 死亡之河
第十章 死亡之雨
第十一章 超越波吉亚家族的幻想
第十二章 人类的代价
第十三章 透过一扇狭小的窗户
第十四章 每四个中有一个
第十五章 大自然的反击
第十六章 崩溃声隆隆
第十七章 另一条出路
第四章 地表水和地下海
在我们拥有的自然资源中,作为最宝贵的资源,水已是“贵如油”,地球三分之二的表面都被大海覆盖,然而,我们虽然身处海洋的包围中,却感到缺水缺得心慌。这看似互相矛盾,实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要知道,虽然地球有汪洋大海,但水中含有大量的海盐,因而不适宜农业、工业以及人类日常使用,世界如此众多的人口正在经历或面临着水资源匮乏的问题,这对人类的生存是一种威胁。人类淡忘了自身的起源,又对生存需求采取漠视的态度,这样,水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一样成为人类不关痛痒的牺牲品。
杀虫剂是水污染的罪魁祸首,这已是我们的共识,但从整个环境污染的角度看,进入我们水系的污染源远不只是杀虫剂这么简单,有从反应堆、实验室和医院排出的放射性废物,有核爆炸的放射性散落物,有从城镇家庭中丢弃的废物,有工厂排出的化学废物等。现在,又有一种新的散落物加入污染行列,这就是化学喷剂,这种化学喷剂广泛用于农田、园林、森林和原野。许多化学物带来的伤害已远远超出辐射对人的伤杀力,因为在这些化学物之间还隐藏着极其危险的、鲜为人知的毒效。
自从化学家着手制造这种自然界前所未有的物质以来,水净化的问题便日益复杂起来,用水人到了没有退路的地步,危险步步逼近。20世纪40年代,合成化学药物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大量合成化学药的生产使排出的大量化学污染物每天都在浸染着国内的河流。这些污染物和家庭废弃物汇合流人同一水域时,净化厂平时用以测试它们的分析方法根本派不上用场,无法化验出它们的流向。大多数化学药物的稳定性很强,足以跟通常的污水处理过程抗衡,难以分解。更有甚者,它们的隐身功夫了得,我们根本认不出来。发生在河流里的污染更是玄而又玄,各种污染物的相互混合居然又产生了一种新物质,卫生工程师无计可施,绝望地称这种污物为“黏性物质”。麻省理工学院的罗尔夫·伊莱亚森教授在一次国会委员会上作证时认为,预测这些化学物质混合效应或识别混合而成的有机物质,在目前几乎不可能。伊莱亚森教授说:“我们根本不认识它们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是什么,这一切我们都一无所知。”
各种化学药物的使用目的在于控制昆虫、啮齿类动物或杂草蔓延,但这正好给有机污染的生成火上加油,其中有些是有意用于水体以消除植物、昆虫幼虫或人类嫌弃的杂鱼。有些污染物是因为给森林喷洒药物而致,喷药可以使一个州二三百英亩的土地免受虫灾的侵袭,但随之而来的又是另一种灾难,飞机喷药直接降到了河流中,或者通过茂密的树木华盖滴落到土壤里,然后,雨水又使它们混入渗流水慢慢流向大海,这个运动过程虽然缓慢,但最终的结果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施用于农田除灭昆虫或啮齿动物的农药,约有数百万磅借用雨水之力离开地面,形成世界水体中的残毒。
无论是在小溪中,在河流中,甚至在公共饮水的地方,到处可以看到这些化学物的痕迹。例如,科研人员将宾夕法尼亚州一个果园中取来的饮用水样用在鱼身上做实验,发现水中有相当成分的药物含量,实验仅仅过了4小时,所有的鱼都死了。从一片喷洒过农药的棉田中流过的溪水,即便经过净化工厂的处理,仍然可以让鱼类死于非命。亚拉巴马州田纳西河汇集了15条支流,由于田野里使用过毒杀酚(一种氯化烃),那些流经的河流无一幸免,都成了染毒的水流,15条支流中的鱼全部死亡,而其中有两条支流是供给城市的水源。在使用杀虫剂一个星期后,水中毒性依然不减,在河下游的水箱里的金鱼中,每天都可以看见有翻着白肚浮在水面的死鱼。
这些污染大多无影无形,不易察觉,直到有成百上千的鱼儿死亡后,我们才会发现隐形杀手的存在,而在更多的情况下,它们都可以成功地隐匿身形。负责水质检查的化学家懒得做这些无用功,没有做定期检测,因为他们根本拿不出清除残物的办法。不管桌面上有没有书面报告,杀虫剂的存在是铁板钉钉的事实。杀虫剂与广泛施用于地表的其他药物一起汇人支流众多的河流,流向大海,进入了国内所有的主要河流,且正在侵入全部水系。
杀虫剂的污染已经普遍侵入我国的水环境,如果有人对这一事实持怀疑态度,他应该研读一下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在1960年印发的一份报告。这个部门曾做过一项研究,了解鱼类是否能像温血动物那样可以在体内组织中贮存残毒。他们从西部森林地区取回了第一批样品,那个地区曾大面积地喷洒过DDT,控制肆虐云杉的毛毛虫。果然不出所料,检测发现,所有的鱼体内都含有DDT。后来,研究人员再次到距离喷药地区以外约30英里的一条偏僻的小河湾取样进行对比,检测结果耐人寻味且意义重大,这个小河湾处于第一批取样处的上游,中间隔着一处高高的瀑布。据了解,这个地方并未喷洒过农药,然而还是在鱼体内发现了DDT。那么,化学物质到底是从隐匿的地下水流到遥远的河湾的呢,还是借助被农药污染的空气空降到河流上来的呢?在另一次对比调查中,在一个产卵区的鱼类组织中也发现了DDT,而这个地区的水都出自一口深井,这片地区没有喷洒过农药。看来,这里的水污染只有一个可能性,即与地下水有关。
P45-47
1907年5月27日,蕾切尔·卡森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的阿勒格尼河畔一户普通农户家中,用今天的话说,她是典型的草根家庭出身。但草根家庭的出身并没有影响她成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一位献身环保的先驱人物。她被誉为“环保的普罗米修斯”,她的“犹如旷野中一声呐喊”的著作《寂静的春天》被誉为“环保主义的奠基石”。
卡森的家乡有美丽的河畔和森林。她的母亲是一个温柔而具有博爱情怀的人,对野生动物、植物非常关心,经常带着她到四周的林子里散步,观赏美丽的树林和美丽的鸟儿,这对卡森热爱大自然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她的母亲很迷恋大海,常常读一些关于海的诗句给她听,诗句中那涌动的洁白浪花和振翅飞翔的海鸥,像汹涌的波涛在她的头脑中翻腾,令她沉醉。
卡森在母亲的影响下十分热爱大自然,尤其酷爱鸟类。卡森性格沉静,喜欢读书写诗,她的文学天赋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现出来了。在《寂静的春天》第一章里,她以优美的文笔为这部深刻的环保之作描绘了一幅极富文学魅力的美丽画卷:
……生活在这里的所有生物都与周围的环境相处融洽,在城镇的周边,欣欣向荣的农场比比皆是,星罗棋布的田野生机盎然,连绵不断的果园终年香飘万里。春天,繁花似锦,烂漫的山花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像轻柔的云朵飘荡;秋天,橡树、枫树和白桦树进射出火焰般炫目的光辉,透过松林的绿色蔓萝,闪耀着五彩斑斓的色彩。在小山上,可以听到狐狸欢乐的叫声,小鹿悄无声息地游走在田间,它们轻捷的身影在笼罩着秋天的晨雾中若隐若现。
卡森中学毕业后,进入宾夕法尼亚州女子学院主修英国文学。二年级的时候,一门生物学课唤醒了她对大自然强烈的好奇心,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契机,卡森决定转修动物学。1929年,卡森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动物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她在霍普金斯大学和马里兰大学教了几年动物学,并继续在马萨诸塞州的伍德豪海洋生物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1929年的美国股灾引发了美国经济大萧条。这期间,卡森受雇于美国渔业局并为《巴尔的摩太阳报》撰写科学史文章,同时还发表了与海洋生物相关的专题文章。1932年,她的父亲不幸去世,家境陷于贫寒。为了赡养母亲,她只得放弃攻读博士学位。1936年,经过严格的筛选,卡森被聘为美国渔业局的海洋生物学家,这对当时妇女在行政部门工作会受到歧视是一个挑战。她在美国渔业与野生动物管理委员会工作了15年,并在这个机构中被擢升为《巴尔的摩太阳报》的主编。
1949年,卡森有关海洋生物的著作《在海风的吹拂下》出版了,但影响甚微,反应寥寥。1951年,她又写下《我们周围的海洋》,书稿完成后,出版颇费周折,一连被15家出版社拒绝。但这本书最终在1952年出版了,出版后反响强烈,引起轰动,被翻译成32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同年,该书获得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图书奖和伯洛兹自然科学图书奖。卡森一夜之间声名鹊起。之后,她辞去政府机构的工作,开始了她的职业写作生涯。1955年,她的著作《海的边缘》问世。“海洋三部曲”成为人们眼中公认的海洋传记,她也因此成为著名的海洋环保科普作家。
20世纪50年代,美国联邦农业部计划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来杀灭昆虫、真菌和其他危害作物生长的生物。这些杀虫剂对环境的危害甚于DDT(化学名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1957年,由于大量使用杀虫剂,德克斯堡地区的大批野生动物死亡;在纽约长岛的东部地区为了扑灭一种飞蛾,人们不计后果地大面积喷洒DDT和柴油混合物;而南方各州为了扑灭火蚁,大开杀戒,许多野生生物成为杀虫剂的牺牲品。1959年,对小红莓疯狂地喷洒杀虫剂终于激起了全国性的反抗,美国农业部迫于压力,不得不宣布在这一年的感恩节旺季禁止小红莓上市销售。马萨诸塞州鸟类保护区的一位林业管理员给卡森写了一封信,控诉DDT的喷洒给林区鸟类造成的灾难,林区鸟类濒临灭绝,希望她利用威望让政府对杀虫剂造成的生物灾难进行调查。卡森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唤起民众的沉醒意识,于是她打算写文章,诉诸媒体,公开报道,但媒体没有兴趣合作。作为一位鸟类爱好者,早在1945年,卡森就对DDT之类的杀虫剂的使用有了警觉,特别是DDT对鸟类的危害,“湖中的芦苇正在枯萎,鸟儿也不再歌唱”(约翰·济慈)。于是,她决定写一本书。她说:“我知道得越多,恐惧就愈甚。作为一位自然主义者,所有我认为最重要的事物都在面临着威胁,我一定要写一本书。这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1962年6月,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出版了,这是对农业科学家和政府决策的公开宣战。她号召人们转变观念,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平衡,敬畏生命。《寂静的春天》宣扬的观点得到人们的广泛赞同,出版当年即销售了50万册,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使得公众的环保意识空前高涨。
《寂静的春天》像一把锋利的匕首,无情地刺穿了唯利是图的化学工业者的要害之处。在这本书出版之前,利益集团意识到他们的利润将在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中受到损害,于是对卡森进行了空前的诋毁和攻击,包括人身攻击。卡森一生未婚,她的姐姐在1937年去世后,她领养了姐姐的两个儿子。一位美国官员公开对她进行性别侮辱:“一个无儿无女的老处女凭什么如此关心遗传学问题?”她用优美的文笔写下的充满学术性和科学性的论著,也成为攻击她的理由,认为她在“煽情”;以孟山都为首的一些化学公司自恃有农业部撑腰,带头攻击她是“精神失常的女人”,没有资格写这样的书。为了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杀虫剂生产贸易组织全国农业化学品联合会不惜耗资5万美元,举行大型的公关活动来诋毁卡森的形象。他们雇佣一些丧失良知的文人去污蔑歪曲卡森的观点,宣称卡森的观点是“彻头彻尾的错误”;一些新闻媒体也昧着良心站到了化学公司一边,评论卡森的观点“有许多可怕的一般化和不实之处”。
卡森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毫不畏惧,以坚定的信念沉着应对。在著名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拍摄的纪录片中,她以确凿的证据和无懈可击的阐述,维护了自己的观点,重申滥用农药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强调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迫切性。
这场争论引起了肯尼迪总统科学顾问的重视,人们要求总统派人调查此事,尽快拿出一份有关杀虫剂危害生态环境的权威报告。论战在激烈地博弈,卡森在顽强地抗争着。不久,总统的科学顾问委员会公布了杀虫剂问题的报告,以确凿的事实证明了卡森的论断——化学物质确实对大自然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而且人们还在不计后果地大量使用着。政府接受了卡森的“生命是相互联系”的观点,她的努力和不懈斗争取得了胜利,很快,许多杀虫剂的生产、销售及使用都受到了严格的控制乃至禁用。
《寂静的春天》出版几个月后,她的健康状况趋于恶化。1964年4月14日,卡森被乳腺癌夺去了生命,时年56岁。她虽然没有看到她所付出的努力对今后的环保事业产生的影响和积极作用,但“她的声音永远不会沉寂,她惊醒的是整个世界”。卡森播下的新行动主义的种子,已经深深根植于广大民众的心里。“如果我们不那么疑神疑鬼,不那么蛮横傲慢,而是尝试着适应地球,并以感恩之心对待它,我们就会获得更好的生存机会。”(E.B.怀特)今天,人类在她逝世后的2l世纪,一直念念不忘她在环保事业中做出的杰出贡献。1980年,美国政府追授她“总统自由奖章”,这是美国普通公民的最高荣誉。
2000年,美国著名刊物《时代》杂志在第12期(即20世纪最后一期)上,把蕾切尔·卡森评为本世纪最有影响的100名人物之一;《区兹堡杂志》评选卡森为“世纪匹兹堡人”之一,赞扬她是现代环境运动之母;在纽约大学新闻学院评选的本世纪100篇新闻作品中,她的旷世佳作《寂静的春天》名列第二。蕾切尔·卡森对环保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开创性的观点,对改善环境、实现自然平衡的不懈努力,促成了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的建立和“世界地球日”的设立。
“当我们把目光聚集于宇宙中的自然奇观,事物越清晰,我们破坏自然的冲动就会越少。”这是卡森的警世名言,警示我们要永远珍惜自然,敬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