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念桃花源(苏东坡与陶渊明的灵魂对话)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美)比尔·波特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亮点展示

5b0fb6d9N0e6f9358.jpg

编辑推荐

 

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桃花源。它美丽、平和、超然物外、不入流俗,像一个美丽的梦。波特在这本书里,沿着苏东坡、陶渊明以及王安石、司马迁的足迹,去他们住过的地方,喝他们喝过的酒,念他们写的诗,去追寻桃花源的来处与去处,把这个梦境带入我们现实的生活之中。

  比尔·波特著的《一念桃花源(苏东坡与陶渊明的灵魂对话)》是一本美丽的小书,有作者流畅自然、明白如话的文字;有大量的彩色照片和手绘地图;有大量留白的精心设计;有仿古书的裸脊装订。

作者简介

比尔·波特(Bill Porter),字赤松,美国汉学家、作家和翻译家。

1970年,波特入哥伦比亚大学读人类学博士。有一天,他在纽约遇见了来自中国无锡的法师寿冶,并开始跟法师学习打坐。他觉得修行比上学好,于是就放弃继续念博士,带着仅有的两百多美元去台湾,开始了佛光山的寺院生活。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波特在中国进行了多次旅行,实地探访诗人、隐士和高僧的住地;在中美两国出版了一系列阐述中国文化的书籍,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代表作包括《空谷幽兰》《禅的行囊》及《寻人不遇》等。他还出版了佛学书籍《心经解读》和《六祖坛经解读》等,并将《寒山诗集》《石屋山居诗集》及王维、韦应物、柳宗元的诗作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

内容简介

 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以其对于中国文化的追寻而闻名。他的代表作《空谷幽兰》,就是深入名山寻访中国当今隐士的作品。而在《一念桃花源(苏东坡与陶渊明的灵魂对话)》中,他则试图追寻中国人心中千百年以来的理想世界——桃花源。

  在书中,波特踏着陶渊明与苏东坡的足迹,经扬州一路向南至惠州、雷州,直到天涯海角的儋州、琼州,再回溯到陶渊明的故里庐山。陶渊明、苏东坡、王安石等人遗留至今的遗迹、当时当地的处境、心态以及随之而生的诗歌、理想,在波特优美流畅、明白如话的文字中自然浮现,还有手绘的路线图、地图和实地拍摄的照片,一起把我们带入古代文人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古人的遭遇与恬淡自然的心态,返照自身,安放我们当下的心灵。就在我们身处的滚滚红尘之中,在我们心中,找到自己所属的世外桃源。

目录

前言 穿越时空的灵魂对话

第一章 把酒问天:扬州问渊明

第二章 不辞岭南:惠州尽和渊明

第三章 千里婵娟:寻雷州不遇

第四章 无雨无晴:放逐海南—儋州、琼州

第五章 飞鸿雪泥:驾鹤常州

第六章 身在此山:东林神会

第七章 大江东去:庐山尽拜渊明

附一 从眉州到扬州

附二 与君同行—主要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17年5月3日这天,我们从上海虹桥火车站出发,不仅车票在手,而且是有座的。我早年的旅行常常是先上火车,然后到列车长办公席前排队补座,我只求排队时间别太长,当然也希望能补到一张坐票。那时候的卧铺要高干才有资格坐。时代变了,今天火车准时出发了,真是今非昔比。

  这次不是我单独出行,我的朋友李昕和殷云跟我一起开始了苏东坡和陶诗的追溯之旅。李昕20世纪80年代从中国去加拿大读大学,在美国和加拿大学习和工作了近二十年后回到中国,在一家跨国公司做高管,之后转做投资和管理咨询,他也留些时间搞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五年前,李昕读了我的《空谷幽兰》之后,到汤森港的寒舍跟我喝茶,之后我们每年都在美国和中国会面。殷云曾经是专业游泳运动员,1988年大学毕业后移居深圳,通过股市和楼市投资而实现了财务自由。当市场一路高歌猛进时,她的兴趣却转向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回到教室学习中医和心理学。2012年,因阅读《禅的行囊》,她和我取得了联系,并尽可能地支持和参与我在中国的旅行,让我把更多的在中国寻幽探古的经历跟读者们分享。有这样两位朋友与我同行,安排旅行细节和专家访谈,我真的感到了退休的幸福。

  我们乘高铁先到常州,在苏东坡仙逝的地方献上我们的敬意。苏东坡11O0年北归中原,到了常州时病倒,次年故于此。我们在常州待的时间不长,在运河边敬杯酒,献上首诗就继续上路了。

  常州和扬州分别在长江的南北两侧。我们开车从镇江向北跨过润扬长江大桥前往扬州。在1957年建成第一座长江大桥之前,经大运河从常州纵跨扬子江到扬州是最快的途径。扬州是京杭大运河上的大都会,是北宋时期中国商业和文化中心,与都城汴梁的重要性可以相提并论。商贾来自四面八方,包括经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阿拉伯人。扬州为当时第一纳税城市,俨如今天上海的地位。苏东坡写和陶诗是在扬州做知州时开始的,然后在惠州决定“尽和陶诗”,在海南岛的儋州完成了所有的和陶诗。所以扬州、惠州和儋州就是我们这次寻访苏东坡和陶诗踪迹的旅行主线。

  过桥半小时后,我们到达扬州瘦西湖北岸的涵田汇金度假酒店。我们决定奢侈一番,住进这家五星级的酒店,但酒店星级不是我们选择它的原因。我们想在苏东坡过夜的山脚下留宿。这虽是个小细节,但我们就是要沿着一些小细节来追寻偶像诗人的踪迹。苏东坡1092年在扬州任知州六个月。在这里,苏东坡开启了和陶诗的篇章。

  我们到扬州时就开始下雨,且淅淅沥沥下了一整夜。第二天早晨,雨稍小一点,我们开车到蜀冈山上。刚停车,雨也停了。我看到旁边有位出家人,便上前问路,正巧他就是我们要见的圣万法师。“这就是缘分”,法师说。能修方丈正在日本弘法,嘱托知客圣万接待好我们。圣万知道我们是来拜谒苏东坡遗迹时,就带我们径直往平山堂和谷林堂走去。(P16-19)

序言

带一点诗情上路

  我是比尔·波特的重度粉丝。读他的第一本书是《禅的行囊》,然后一发而不可收地读了《空谷幽兰》《黄河之旅》《寻人不遇》《彩云之南》,还有现在这本《一念桃花源》。对我而言,最吸引人的并不是书里的文化常识,而是一个旅行者的态度。如何旅行,其实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和学问修养。在这一点上,比尔·波特堪称知行合一的禅者。

  老头儿年纪不小了,那时候旅行舟车劳顿,也没人照顾,每到一处经常腰酸背疼。比尔·波特最喜欢的两件事:盲人按摩和泡热水澡。他毫不掩饰自己对于舒适感觉的追求。每每遇到一个好的盲人按摩店,文字中就透漏出非常的喜悦,有一种夫复何求的感觉。一个人不远万里从美国飞到中国的穷乡僻壤,不为了追求文化上的震撼,而为一趟舒适的盲人按摩欢喜赞叹。这就是沉浸式生活的状态。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那些需要不断照顾的腰椎颈椎背部肌肉,就是生活的真意所在。如果一个旅行者忽略了这些,专门写名山大川人物感慨,就失却了感受当下的真诚禅意。

  比尔·波特游记中出现的人也都颇有趣味。有时候在中国的旅游景点行走,难免会遇到些颇有心机的小设计。比如临时涨价的出租车或者态度不好的守门人。我们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都难免动气争执。比尔·波特化解这一切最有效的方式是幽默感和文字。当他把自己所遇到的一切都变成幽默的文字时,不但自己不会生气,连读者都会忍不住莞尔一笑。真可谓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比尔·波特的幽默不是马克·吐温式的讽刺和挖苦,而是总有一种看透人生人性的慈悲态度在。从美国到中国,哪个升斗小民不是为了养家糊口尽心竭力呢?苏东坡、陶渊明也是因为有了人间烟火气,才能被大家喜欢了这么多年。

  原以为比尔·波特年纪大了,应该能在美国踏踏实实收中国稿费养老过日子了。没想到这个老了皮囊的“年轻人”又上路了!他离不开中国,因为只有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山水哲学,才能治愈他的内心。每一个漂泊者都有一个漂泊的理由,比尔·波特的理由,是和解。

  樊登

后记

如果你自己结缘此书,说明你的好奇之心驱使着你从苏东坡和陶渊明诗中得到灵感。如果你获赠此书,那么这位贵人希望跟你分享一程穿越时空的精神旅行。

  当今的人们大都沉迷于把事业做得高大上并乐此不疲,我也不曾例外。而在几年前,我存攀职场阶梯的旅途中遇见了比尔·波特的书《空谷幽兰》,并有缘跟比尔结友。比尔通过存中国的访古探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一种所需甚少而快乐的生活方式。他本人在美国也远离都市的喧嚣,过着陶渊明式的乡居生活。

  我不是在鼓动大家去做“在云中,在松下,在尘廛外,靠着月光、芋头过活”的隐士。但在追求事业卓越的同时,以好奇之心探寻日常生活中的美,读书、写作、灵修,或学件乐器、练习绘画,可以营造心里的桃花源。天有晴雨、人有顺逆。比尔在本书里描述的苏东坡能落能起、随遇而安的洒脱处世态度,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效法的。修心养性有益于己,也感染他人。

  比尔没有经纪人和商业运作团队,但有众多渎者朋友们的热心支持。我们感谢殷云、包凡一、陈敏、刘利、韩宗佳等朋友对旅行安排和素材搜集的诸多帮助,也有幸得到苏陶后裔们及各地苏陶协会的热情接待,让我们融入了苏陶大家庭。中信出版社的张亚男和周雨老师慧眼识珠,将我们此次的诗与远方之旅与大家分享。此书也得到樊登、俞敏洪、蒋方舟和胡德夫等老师们的推荐及读者们的热情鼓励,我和比尔在此向各位举杯致谢。

  比尔把翻译比喻为与原作者的随乐起舞。我很高兴能与比尔同行,并把这个“舞曲”以中文版的形式旱现给大家。译作的过程既让我复习了中文写作,又新学了多首苏陶古诗,并结交了一些新朋友,实在受益匪浅。如果此书能让你忙里偷闲,体会一下苏东坡洒脱飘逸的诗境,做一回陶渊明大隐于市之梦,我就再得意不过了。

  李昕

  2017年11月7日,岘港

书评(媒体评论)

比尔·波特是一个美国人,但他又比许多中国人更深入地抵达了传统中华文化的核心。那里不仅有远去的诗歌和田园,还有闪亮的人格与风骨。

  ——蒋方舟

  比尔·波特在《一念桃花源》中用酒和诗跟千年前的诗人对话,把读者带到久远的年代前的桃花源般的诗境里。

  ——胡德夫

  让我们随比尔·波特的《一念桃花源》,在田园诗歌中找到我们心里的桃花源。

  ——俞敏洪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