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名家双语阅读文库(范小青卷)》是《当代中国名家双语阅读文库》之一,精选范小青最具意义和价值的优秀短篇代表作,遴选英语为母语的汉学家或英语水平等同于母语的翻译家进行英文译介,并附评论及访谈,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凸显其文化性、时代性和趣味性。
| 书名 | 当代中国名家双语阅读文库(范小青卷) |
| 分类 | |
| 作者 | 范小青 |
| 出版社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名家双语阅读文库(范小青卷)》是《当代中国名家双语阅读文库》之一,精选范小青最具意义和价值的优秀短篇代表作,遴选英语为母语的汉学家或英语水平等同于母语的翻译家进行英文译介,并附评论及访谈,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凸显其文化性、时代性和趣味性。 内容推荐 《当代中国名家双语阅读文库(范小青卷)》汇集鲁敏《城乡简史》《生于黄昏或清晨》《梦幻快递》等作品以及对其的评论和访谈文章,再配以优秀学者翻译的英文译文,形成这本中英双语对照的图书。本书对于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有着重要意义。 目录 城乡简史 鹰扬巷 生于黄昏或清晨 我们都在服务区 梦幻快递 附录 评论 转型前后——阅读范小青/王尧 访谈 写作于我,更多的是享受过程中的创造、宁静和自由——范小青访谈录/杨昊成 试读章节 自清的家属特别兴奋,她等了许多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对于家里摆满了的书,她早就欲除它们而后快。在自清的决心将下未下、犹犹豫豫的这些日子里,她没有少费口舌,也没有少花心思,总之是变着法子说尽书的坏话。家里的其他大小事情,一概是她做主的,但唯一在书的问题上,自清不肯让步,所以她也只能以理服他,再以事实说话。她拿出一些毛料的衣服给他看,毛料衣服上有一些被虫子蛀的洞,这些虫子,就是从书里爬出来的,是银灰色的,大约有一厘米长短,细细的身子,滑起来又快又溜,像一道道细小的闪电,它们不怕樟脑,也不怕敌杀死,什么也不怕,有时候还成群结队大摇大摆地在地板上经过,好像是展示实力。后来自清的家属还看到报纸上有一个说法,一个家庭如果书太多,家庭里的人常年呼吸在书的空气里,对小孩子的身体不好,容易患呼吸道疾病,自清认为这种说法没有科学性,但也不敢拿孩子的身体来开玩笑。就这样,日积月累,家属的说服工作,终于见到了成效,自清说,好吧,该处理的,就处理掉,屋里也实在放不下了。 处理书的方法有许多种,卖掉,送给亲戚朋友,甚至扔掉。但扔掉是舍不得的,其中有许多书,自清当年是费了许多心思和精力才弄到手的。比如有一本薄薄的书,他是特意坐火车跑到浙江的一个小镇上去觅来的。这本书印数很少,又不是什么畅销书,专业性比较强,这么多年下来,自清从来没有在别的地方看到过它,现在它也和其他要被处理的书躺在了一起。自清看到了,又舍不得,又随手捡了回来。他的家属说,你这本也要捡回来那本也要捡回来,最后是一本也处理不掉的,家属的话说得不错,自清又将它丢回去,但心里有依依惜别隐隐疼痛的感觉。这些书曾经是他的宝贝,是他的精神支柱,一些年过去了,他竟要将它们扔掉?自清下不了这样的手。家属说,你舍不得扔掉,那就卖吧,多少也值一点钱。可是卖旧书是三钱不值两钱的,说是卖,几乎就是送,尤其现在新书的书价一翻再翻,卖旧书却仍然按斤论两,更显出旧书的贱,再加上收旧货的人可能还会克扣分量,还会用不标准的秤砣来坑蒙欺骗。一想到这些书像被捆扎了前往屠宰场的猪一样,而且还是被堵住了嘴不许嚎叫的猪,自清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过。算了算了,他说,卖它干什么,还是送送人吧。可是谁要这些书呢,自清的小舅子说,我一张光盘就抵你十个书屋了,我要书干什么?也有一个和他一样喜欢书的人,看着也眼馋,家里也有地方,他倒是想要了,但他的老婆跟自清的家属不和,说,我们家不见得穷得要拣人家丢掉的破烂。结果自清忍痛割爱的这些书,竟然没个去处。 正好这时候,政府发动大家向贫困地区的学校捐赠书籍或其他物资,自清清理出来的书,正好有了去处,捆扎了几麻袋,专门雇了一辆人力车,拖到扶贫办公室去,领回了一张荣誉证书。 P28-32 序言 如今的大学生还读书吗?当然。可是他们又都读些什么呢?上网,看短信,深陷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那大海般的巨量信息中。他们看似阅读广泛,可他们所读和热爱阅读的东西,大都纯粹是垃圾。他们什么都懂一点,可懂的那点东西却缺少实质的深度与广度。他们整天手机不离手,对周围的一切置若罔闻。小小的一部机器已然进入教室,取代教科书,成为最吸引眼球、最引人注目的玩物,令教师们绝望地目瞪口呆。“反正教科书也充斥了不地道的文字”,我回忆起多年前曾就中国的大学教育问起过先师JessieChambers,她就这么说过,当时令我大感意外。 所以,如今的大学生似乎更喜欢来自新媒体的碎片化阅读,严肃文学因此令人悲哀地受到轻视或藐视,被遗忘在图书馆的书架上,满是尘埃,仅成为少数书生的精神食粮。而论及英语学习,情况同样令人沮丧。中国学生不再阅读严肃文学,他们学到的是满口“kindof”的莫名其妙的一堆“废话”、网络用语、流行歌曲和夸张的耸肩行为。他们常常自以为英文流利,完全不知真正掌握一门外语必须建立在大量阅读各种优秀文学作品的基础之上。 说起课外阅读,我想起十一年前我和我太太在纽约看望她的表妹时所见到的情形。她表妹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Franklin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本科生;女儿Shelly刚小学毕业。Shelly当时正激动地等待着毕业典礼的到来,次日我们全都参加了她的毕业典礼。出于好奇,我随手翻阅了Shelly所看的书。我看到她的书桌上散乱堆放着莎士比亚、弥尔顿、马克·吐温、海明威等人的书,当然还有一册《哈利·波特》。我问Shelly:“你在读这些书?”“看着玩。”小姑娘随口答道。一个小学生,课外在阅读莎士比亚、弥尔顿、马克·吐温、海明威!而且是“看着玩”!我们的大学生们在看什么书?多年来,这件事一直如铅块一样压在我的心头。 或者拿美国学生来比较不太合适?那好,咱们来看一下战时中国西南联大的本科生用的教材《大学一年级英文教本》的内容。注意了,这可是西南联大所有大一学生的必读教材,并非英文专业的学生所专有。该书由出生于夏威夷的哈佛大学教育硕士陈福田教授编写,总共遴选了43篇文章,几乎全都出自大家之手,具有浓郁的人文博雅气息,与时下风行大学课堂的所谓“实用英语”“商务英语”“法律英语”“文秘英语”等教材内容大相径庭:《贫瘠的春天》(赛珍珠)、《负重的牲口》(毛姆)、《河之歌》(毛姆)、《妹妹的出生》(邓惜华)、《论烤猪》(查尔斯·兰姆)、《乐观看中国》(胡适)、《生活的目的》(林语堂)、《圣山》(高兹沃斯·洛斯·狄金森)、《花事记忆》(诺拉·沃恩)、《致青年》(安德烈·莫洛亚)、《一对啄木鸟》(佚名)、《红蚂蚁大战黑蚂蚁》(梭罗)、《论自由》(伍德罗·威尔逊)、《何为科学?》(里拉·雷姆森)、《对生活的持久满足》(查尔斯·艾略特)、《妄想的病人》(哲罗姆·K。哲罗姆)、《泄密的心》(埃德加·爱伦·坡)、《孤儿寡母》(华盛顿·欧文)、《呼噜王》(佚名)、《通识教育》(托马斯·亨利·赫胥黎)、《民主社会中教育之功用》(查尔斯·W。艾略特)、《教育的目的》(罗素)、《民主的力量》(沃尔特·李普曼)、《技术文明》(查尔斯·奥斯丁·比尔德)、《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威廉·詹姆斯)、《自由与约束》(阿伯特·劳伦斯·洛维尔)、《民族生命力的解放》(伍德罗·威尔逊)、《习惯》(威廉·詹姆斯)、《经典之所以为经典》(阿诺德·本涅特)、《时代变迁》(约翰·高尔斯华绥)、《加利波利战役》(约翰·梅斯菲尔德)、《半英里》(T。O。比奇克罗夫特)、《长长的阴影》(约翰·汉普森)、《萨梯跳舞的田野》(邓萨尼勋爵)、《人人想当别人》(塞缪尔·麦考德·克罗瑟斯)、《哲学家》(毛姆)、《俾斯麦》(埃米尔·路德维希)、《希特勒之谜》(斯蒂芬·H。罗伯茨)、《英国外交政策》(约翰·根室)、《美国人对自由之热爱》(埃德蒙·伯克)、《什么是大学?》(约翰·亨利·纽曼)、《通识学院的理论》(亚历山大·米克尔约翰)、《英语学习的自我培养》(乔治·赫伯特·帕玛)。而这还仅仅是大学一年级学生的阅读材料。试想一下,经过四年对人文材料这种螺旋式不断上升的精研细读,学生们会变成什么样? …… 仅此一点——如果我可以这么说的话,就足以使本文库成为对于翻译感兴趣的读者的一个很好的阅读材料。读者们也许会对我的话抱有怀疑,但我绝不是自吹自擂。作为《中华人文》和本双语文库的主编,我对这两份出版物中的每一篇文章的每一个字都仔细拜读、研究过,所以我对本文库的鼓吹不是基于初步的印象,而是肺腑之言。事实上,编辑这些材料对我自己而言,也是一个了解两种语言以及全面提升自己的极好机会。 文学评论家吴义勤、学者及翻译家许钧、作家苏童都从他们各自不同的视角出发,对本文库的出版表示了强有力的支持。三位都是他们各自领域的重要人物,他们的意见更增加了本文库的权威性。 《当代中国名家双语阅读文库》是开放性的,它会不断地出下去。它以五位作家为一辑,每位作家为一卷,每卷包括五个短篇并附有一篇评论和一篇访谈,其中个别卷会略有变化。为了本文库的出版,各方面的人员做出了很多努力或给予了很大支持,其中包括我们杰出的翻译家、作家、评论家,《中华人文》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领导、编辑等,可以说这是一次令人快乐又组织有序的大合唱。 是为序。 杨昊成 2017年12月16日 书评(媒体评论) 《当代中国名家双语阅读文库》为中国当代文学名家提供了长期系统的对外文化交流平台,汇集了一批当代国内著名的文学大家,为深入传播中国当代优秀文学作品提供了重要支撑和载体,呈现了当代中国文学发展历程的缩影与动态。 我很高兴看到有能集中展示中国当代文学风貌、价值及发展成就的文库出现,该文库必将极大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此外,我也很高兴看到在图书附录中增加了评论和采访文章,它们有利于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化地深入了解所选作家及其作品。 ——吴义勤 《当代中国名家双语阅读文库》的特别之处在于邀请母语为英语的汉学家、职业翻译家或长期生活在国外、英语水平等同于中文水平的专业双语学者进行英译,这就确保了语言文字的纯正地道以及在海外的可接受性。 就文化而言,翻译可以传承、丰富我们的文化;就个人而言,一个人的翻译能力越强,感知世界的能力就越强,对世界的认知也就越透彻。所以,我认为该文库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可以大力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还在于可以作为国内翻译专业的重要学习资料,进一步推动和提高我国的外译水平,从而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许钧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