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密尔顿对美国的影响,比绝大多数美国总统都要深远。
他设计了能让美国平稳运转的整套机制,包括预算体系、长期债务体系、税务体系、中央银行、海关系统。他的政治遗产,包括“工业建国之路”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等,在此后的美国历史中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汉密尔顿的人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他是一个私生子,10岁时父亲离家出走,两年后母亲去世,却依靠自学和毅力成为华盛顿的左右手、美国国运的缔造者。
罗恩·彻诺著的《汉密尔顿传(精)》讲述了汉密尔顿是如何从西印度群岛的一个贫困孤儿,崛起成为美国国运一个重要缔造者,这本传记也同时详细地记录了汉密尔顿是如何死于一场与政敌的决斗。
汉密尔顿对美国的影响,比绝大多数美国总统都要深远。
汉密尔顿是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美国《宪法》之父、美国首任财政部长、美国中央银行之父、美国货币之父、美国财政系统之父、美国国家信用体系之父、美国联邦制之父、美国两党制之父、美国税务之父、美国常备军之父,主要由他执笔的《联邦党人文集》是美国宪法精神的经典诠释。
汉密尔顿设计了能让美国平稳运转的整套机制,包括预算体系、长期债务体系、税务体系、中央银行、海关系统。他的政治遗产,包括“工业建国之路”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等,在此后的美国历史中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罗恩·彻诺著的《汉密尔顿传(精)》既是一篇有关个人成长的传奇,更勾勒出美国这个年轻的共和国从出生到蹒跚学步的一幅全景图。
根据詹姆斯·汉密尔顿在1737年与理查德·阿兰签订的契约,在此后的四年学徒期中,从法律上讲,詹姆斯“既是理查德的学徒,又是他的仆人”。为了能够签订这个合同,约翰·汉密尔顿向理查德支付了45英镑,这样,詹姆斯·汉密尔顿就可以被引荐进入纺织业了。根据这个合同,詹姆斯·汉密尔顿可以获得由理查德免费提供的食宿和服装,但是却因此丧失了固定的假期和周末的休息时间。约翰·汉密尔顿一定以为,他这么做可以帮助自己这个未经世事的弟弟从事一份有前途的职业。亚麻工业在那个时代确实是一个利润丰厚的行业,然而,在其起步阶段,它却是一桩令人绝望的烧钱买卖。所以,当他的学徒契约到期之后,詹姆斯·汉密尔顿决定到西印度群岛去碰碰运气。
在那个时代,有许多欧洲的贵族青年聚集在西印度群岛,他们都幻想着能够通过开办甘蔗种植园或者做商人而一夜暴富,然后他们就可以满载而归,荣归故里,买房置地,在大肆挥霍中度过余生。在格拉斯哥的乡下,就遍布着许多在这场赌博中交好运的家伙的豪宅。整船整船的西印度群岛蔗糖被运到格拉斯哥的蒸馏厂用作酿造白兰地的原料。除了参与蔗糖贸易,勤劳的苏格兰人还开设了许多商店,为西印度群岛的那些种植园提供必要的物资,同时也替这些种植园推销他们的产品。一位历史学家赞叹道:“在这些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欧洲和美洲的各种商品,五金器具、布料、服装、鞋帽以及其他诸如此类的商品。”在加勒比海诸岛中,同格拉斯哥联系最紧密的,莫过于圣基茨岛。这个岛上有超过一半的原始土地的所有权证被发放给了来自苏格兰的移民。
作为一个苏格兰领主的儿子,詹姆斯·汉密尔顿初到圣基茨岛的时候一定因为其家庭背景而引人注目,不过,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在商业上的成功而让自己的声名更进一步。在西印度群岛,一个没有多少资金的人想通过从事蔗糖贸易或者为当地种植园提供日常用品的买卖而发财简直是天方夜谭。种植园主们通常要求贸易商人先付钱买下他们生产的蔗糖,而不会考虑这些蔗糖能否被安全运到欧洲或是能否被如数卖出去这样的问题。这种模式意味着贸易经销商需要承担巨大的商业风险,并且还要支付相应的关税。一个极小的计算上的疏忽或者一笔延迟交付的货款都会导致经销商面临灭顶之灾。詹姆斯·汉密尔顿显然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很快就在蔗糖贸易上赔了本,不得不一次次地依靠他哥哥和哥哥在格拉斯哥的那些朋友来摆脱困境。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后来颇为圆滑地为自己的父亲开脱道:“在他刚来圣基茨岛的时候,他是具备了一个商人应有的能力的,只是他过于慷慨和宽容,以至于最终陷入了穷困境地。”显然,在谈到自己这位一事无成的父亲时,汉密尔顿更多的是原谅与同情,而非轻蔑的嘲讽,“他确实过于自大与懒惰,但是他的人品无可挑剔,自始至终,他都是一个绅士”。汉密尔顿从他的父亲身上继承了自大与傲慢(当然没有继承他父亲的懒惰),而他后来所体现出的天才般的工作能力,实际上也是他对自己父亲的无声评价。
詹姆斯·汉密尔顿并没有意识到,他的大哥约翰其实悄悄地扮演着自己担保人的角色,因为约翰总是劝告詹姆斯的债主隐藏自己的这一身份。在1749年约翰·汉密尔顿写的一封信中,他提醒弟弟的债权人说:“我的弟弟并不知道我在为他担保。”从约翰·汉密尔顿写给别人的信中,人们发现詹姆斯·汉密尔顿和自己家族的关系并不密切,甚至可以说很疏远。约翰在一封写给自己生意上的伙伴的信中写道:“母亲最后一次收到詹姆斯的信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在那封信里,詹姆斯提到他欠了一些债务,不过那些债务还没有到期……”或许是为自己总是把事情搞糟而感到难为情,詹姆斯看起来并没有向自己的家人讲太多自己生意上遇到的麻烦。
P20-21
年纪最大的独立战争遗孀
在19世纪50年代早期的日子里,当人们走过白宫附近H大街的那一片房子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会想到那位坐在窗边收拾花草的老寡妇,是最后一位尚健在的与美国早年建国的光辉岁月有所瓜葛的人。就是在五十年前,在新泽西州威霍肯镇的一块可以俯瞰哈得孙河的隐蔽的岩壁上,当时的美利坚合众国副总统小亚伦·伯尔(Aaron Burr Jr.)向她的丈夫,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射出了致命的一枪,用卑鄙的手段除掉了这个在他看来是自己前程最大障碍的人。当时汉密尔顿才49岁。这位妻子从此被迫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抚养七个儿女,比她的丈夫整整多活了半个世纪,几乎挨到了南北战争的前夜。对这个中年丧夫的寡妇来说,真不知道命运对她到底是仁慈还是残酷。
伊丽莎白·斯凯勒·汉密尔顿(Elizabeth Schuyler Hamilton,又被称为艾丽萨·汉密尔顿)虽已眼盲耳聋,但直到去世时依然保持着高贵与典雅的气度。这个坚忍的女人从未自怨自艾过。她那温和的性格、乐观的精神、虔诚的宗教信仰以及荷兰人特有的坚韧,支撑着她独自面对异乎寻常的不幸命运。甚至在她90岁的时候,这个坚强的女人在做祷告的时候依旧十分虔诚地双膝跪地。她身上裹着披肩,头戴一顶反映着那个时代美国人俭朴生活的镶着白色花边的帽子,衣领浆得硬硬的,穿一件黑色的斜纹布外套,这种外套是寡妇们在社交场合的典型装束。她那曾经让乔治·华盛顿将军(George Washington)属下一位年轻军官一往情深的双眸,在一副金边眼镜后面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讲述着一段拒绝向过去屈服的记忆。
在这栋艾丽萨·汉密尔顿夫人和她的女儿合住的房子的前厅里,充满着对她来说已经远去的婚姻生活的回忆。当有客人来访的时候,这位身材矮小却腰杆笔直的白发老人就会拄着拐杖,艰难地从那镶着由她亲自设计的花边的黑色沙发上站起来,带着客人回顾这段历史。首先映入客人眼帘的是一幅出自吉尔伯特·斯图亚特(Gilbert Stuart)之手的华盛顿画像。接着,艾丽萨会自豪地带着客人欣赏一个被精心放置在客厅中央桌子下的银制葡萄酒冰桶。这个葡萄酒冰桶是乔治·华盛顿送给艾丽萨的礼物。对于艾丽萨来说,这件珍贵的礼物有着特殊的含义。在她的丈夫被人陷害,卷进美国历史上第一起性丑闻的时候,华盛顿用这件礼物暗示了他的立场。接下来,艾丽萨会让客人欣赏一尊古典主义风格的大理石半身像。这座雕像是意大利雕塑家朱塞佩·塞拉其(Giuseppe Ceracchi)在汉密尔顿政治生涯的顶点——担任美国首任财政部长时雕刻完成的。汉密尔顿被雕塑家描绘成了一位肩披宽袍的高贵的古罗马参议员。雕像中的他神采奕奕,眉宇间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淡淡的微笑照亮了整个脸庞。这正是艾丽萨心中的那个汉密尔顿的形象:热情洋溢、充满希望、永远年轻。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尊半身像。”一位年轻的访客回忆道, “因为那位老夫人在带着我们参观她的房子时,总是会在那半身像前停下脚步,拄着她的拐杖,凝视着,凝视着,就好像她永远也看不够一样。”
艾丽萨会让少数的客人看那些对她来说异常珍贵的、她丈夫留下的手稿:汉密尔顿早年所写的赞美诗,汉密尔顿在圣·克罗伊岛度过的那段穷困潦倒的少年时代时所写的一些信件……在她提到汉密尔顿的时候,她就经常会变得很忧郁,流露出马上想和“她的汉密尔顿”重新团聚的神态。一位访客回忆道:“我记得有一天晚上,她显得很忧伤,看起来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当客人们在客厅等她的时候,她却一个人坐在壁炉边玩西洋双陆棋。一盘棋下罢,她便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就好像睡着了一样,许久之后,屋里的寂静被她的呢喃自语打破‘我真的很累,日子太久了,我好想他’。”
艾丽萨·汉密尔顿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了一项对她而言无比神圣的事业中:拯救她丈夫那被无数谣言谤语所玷污的声誉。因为,在汉密尔顿死后的很多年里,托马斯·杰斐逊(Thomas.Jefferson)、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和汉密尔顿的其他政敌对这位已经永远不可能再为自己申辩的人的中伤,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为了保存她亡夫的遗物,艾丽萨雇用了将近30名助手来整理汉密尔顿生前留下来的堆积如山的文件材料。然而,由于艾丽萨实在过于内敛和谦逊,她所做的工作完全是基于对亡夫的敬爱,以至于在她保留了汉密尔顿留下的每一篇文字的时候,却没有保存下她自己的信件。这无疑是一大憾事,然而,艾丽萨的工作仍然是不朽的。她投入自己的一生来做这件事的精神支柱,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够有一本百科全书般的权威传记问世,以捍卫她亲爱的汉密尔顿在共和国先贤祠中的地位。对这本书的长久等待足以让人发狂,在一个又一个的传记作家半途而废或者皓首穷经却依然无所作为之后,自然而然地,这巨大的责任就落到了艾丽萨的四子——约翰·丘奇·汉密尔顿(John Church Hamilton)的肩上。最终,他将他父亲的事迹整理出了一部7卷本的“浩大的”传记。可惜的是,在这件原本应是送给艾丽萨的最好的礼物最终完成之前,她却先走了一步。在1854年11月9日,艾丽萨.汉密尔顿离开了人世,享年97岁。
……
汉密尔顿担任财政部长期间所展现出的巨大才华,使他一生中的其他角色黯然失色:小职员、大学生、青年诗人、随笔作家、炮兵上尉、华盛顿的战时副官、战场上的英雄、国会议员、废奴主义者、纽约银行的创始人、州议员、制宪会议成员、纽约州宪法批准大会会员、演说家、律师、雄辩者、教育家、《纽约晚报》的庇护者、外交政策理论家、陆军少将……毫无疑问,是他直接促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治党派——联邦党(Federalists)的诞生,并且充当了该党的重要智囊。在华盛顿和亚当斯执政时期的连续4届总统选举中,他都发挥了关键作用。在这16年中,美国的政治架构经他之手确立,当时的所有重大事件,背后也都有他的影子。
早几代的传记作家所能依赖的主要是汉密尔顿留下来的汗牛充栋的著作。在1961年到1987年,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的哈罗德·C.希莱特(Harold C.Syrett)和他带领的了不起的编辑队伍整理出版了一部多达27卷的汉密尔顿个人与政治论文集。小朱利乌斯·戈贝尔(Julius Goebel,Jr.)和他的团队又在这已经不堪重负的书架上增加了5卷汉密尔顿所著的有关法律和商业的文集,让整套文集加起来超过了2.2万页。这些全面细致的汉密尔顿文集已经不仅仅是汉密尔顿生前作品的毫无遗漏的汇编了,它是学者的大餐,除了汉密尔顿个人的作品,还添加了丰富的专家评论和汉密尔顿时代的报纸摘要、信件和日记。还没有哪个传记作家能够完全消化如此的饕餮盛宴。我在准备这本书的时候,除了阅读以上的文献外,还大量阅读了已经公开的档案文件,以及将近50篇尚未公之于众的珍贵的汉密尔顿的作品。为了将汉密尔顿的青年时代整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我还阅读了苏格兰、英格兰、丹麦和加勒比海上八个群岛的有关记录,更不用说大量的国内文献了。我希望,经过我的手描绘出的汉密尔顿一生的画像,将是栩栩如生的,即便对那些已经熟读汉密尔顿时代文献的人来说,亦能让他们惊羡不己。
这是一个回顾汉密尔顿——这个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先知的一生的好机会。如果说杰斐逊极大地丰富了政治民主的观念的话,汉密尔顿则对经济机会有更敏感的嗅觉。汉密尔顿是未来——我们现在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信使。我们已经抛弃了那混合着温情脉脉的关于平均地权的动听宣传与冷冰冰真实存在的蓄奴制的杰斐逊式民主,生活在一个贸易、工业、股票市场和银行业高度繁荣的汉密尔顿所设想的世界(坚定的废奴主义也是他的经济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对未来联邦政府的形态和权力的设想上,汉密尔顿也是无可置疑的预言家。在杰斐逊和麦迪逊鼓吹“立法权”是民意最完美的表达的时候,汉密尔顿却赞成建立一个有活力的执行机构、独立的司法体系以及专业化的武装力量——中央银行和完善的金融体系。现在的我们毋庸置疑的是汉密尔顿所设想的那个美国的继承人,对他的这一遗产的批判,在许多方面,就是对现代社会的批判。
我被汉密尔顿的故事深深吸引。汉密尔顿的命运是局外人成为内部人的典型故事,没有人比汉密尔顿更能体现美国梦了。
——音乐剧《汉密尔顿》制作人林·曼努尔·米兰达
罗恩·彻诺的汉密尔顿传记精彩、全面、出色,有关汉密尔顿的传记虽然很多,但是彻诺的传记是至今为止我渎过的尤为全面又令人信服的。
——卡斯帕·温伯格,美国前国防部长,福布斯董事长
没有人能像罗恩·彻诺那样完美地捕捉到了汉密尔顿人物的复杂性。
——《纽约时报》
事实上,如果没有汉密尔顿的政治和金融战略,美国可能不会从早期建国时期幸存下来。
——《出版人周刊》
正如罗恩·彻诺在这部精彩的传汜所指出的,汉密尔顿是早期美国政治的奇迹男孩。
——《经济学人》
这本书是那种稀世之作之一:既受到大众欢迎,也受到学者们的喜爱。
——史蒂芬·普雷瑟,美国西北大学历史教授
这部备受赞誉的传记激发了屡获殊荣的嘻哈音乐剧,挽救了一位长期被指责诋毁的美国国父的名声。
——《卫报》
罗恩·彻诺生动地描述了美国的这位建国之父。对建造现代美国而言,汉密尔顿的影响比其他人都要深远。一部精彩的传记。
——《华盛顿邮报》
罗恩·彻诺的书实在太引人注目了,因为他能客观地看待汉密尔顿的思想和行为。彻诺笔下的汉密尔顿总是在行动中,总是在追求一个不能达成的目标,被心中消极思想所困恼。
——《纽约时报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