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天书奇谭
苏陀大士道:“这部我将要讲说的《薄伽梵往世书》,乃至尊者之圣言化身。是毗耶娑天人——至尊者的化身之一,撰作了这部无上秘典。从韦陀诸经传以及史乘中汲取精华,毗耶娑撰成此书,然后传给他的儿子——叔伽天人。接着,叔伽天人向伟大的君王巴力克斯讲述了这部《薄伽梵往世书》,其时巴力克斯正趺坐于恒河岸边,等待死亡降临。
“这部《薄伽梵往世书》如同太阳一样光辉灿烂,升起于薄伽梵克利须那离去之后的黑暗中。生活在喀利纪,被无明之夜夺走视力的人们,将从这部无上秘典中获得启明。叔伽天人讲述之时,我也在场谛听。凭着上师的慈悲,我彻底参透了这部超然秘典的奥义。现在,我要让你听到我所听到和证悟到的一切。”
邵那伽真人问道:“苏陀大士啊,我等极为渴望听闻这部《薄伽梵往世书》。请问,毗耶娑如何,在何时,为何想要撰写这部圣典?
“虽然像疯子一样浪迹天涯,叔伽天人却是真正的觉者。象城之民如何对待他?巴力克斯又如何能够遇到他,使这部《薄伽梵往世书》显现世间?巴力克斯大帝是天下之共主,也是第一等的巴克提行者,为什么他要舍离一切,到恒河岸边,绝食待尽?这位君王正当壮年,甚至敌人都会跪倒在他的足下,进贡财宝,以求苟免。为什么他要舍离一切,包括自己的性命?君子不为私欲而生,即便巴力克斯大帝没有对尘世的贪恋,他怎么能抛弃形骸,使臣民失去庇护?”
苏陀大士答道:“现今是人祖毗华史梵陀治下的第二十八劫。在四面梵天的一天里,当这个劫出现之时,第二纪与第三纪换位。这个调整是由于薄伽梵克利须那的降世。就在第二纪的第三阶段,作为萨提耶筏蒂和大哲钵罗萨腊之子,毗耶娑出世。”
毗耶娑的隐修所位于桑耶柏罗莎,靠近巴答黎喀净修林,在喜马拉雅群山之中。一日,于莎拉斯筏底河洗沐之后,毗耶娑趺坐于河畔,其时正当日出。以觉者之法眼,毗耶娑预见喀利纪之劫难即将来临。深知此纪众生性情愚钝、浮躁,难以醒觉,毗耶娑乃陷入沉思。
在此之前,毗耶娑已将自古传承的韦陀圣典拣分为四,是为梨俱韦陀、三曼韦陀、夜柔韦陀、阿闼婆韦陀。毗耶娑传梨俱韦陀于钵罗真人,传三曼韦陀于羯弥尼,传夜柔韦陀于钵尚跋耶拿,传阿闼婆韦陀于安吉罗牟尼。他又撰诸往世书,传罗摩哈沙拿,亦即苏陀之父。此后,毗耶娑诸弟子传经于各自门弟子,如是韦陀法脉流传于世,并以师承世系相授受。接着,为了饶益钝根之人——妇孺、贱民以及失去名位者,毗耶娑撰作了人类第一部史诗《摩呵婆罗多》。
令毗耶娑感到不安的是,虽然自己殚精竭虑,力图利益众生,但内心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深思之际,他自忖:“我历经种种峻厉苦修,诚心崇拜韦陀、上师以及祭坛。此外,我持戒精进,撰《摩呵婆罗多》,广传正法。可是,即便有如许成就,我犹觉未获圆满。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正当毗耶娑感觉郁闷之时,他的上师那罗陀突然现身。毗耶娑立即起身顶礼,之后请那罗陀坐下,促膝论道。那罗陀神通超迈,早知弟子症结所在,乃微笑道:“钵罗萨腊之子啊,你一直在劝勉他人与自己的形骸认同,现在满意了吗?毫无疑问,你已然臻达圆满悟境。你所撰作的史诗《摩呵婆罗多》无与伦比,其中体现了精详的韦陀正法。你所撰作的《韦檀多经》,对非人格之梵的论述深邃细密。想想这些,你怎么还不心满意足?”
毗耶娑答道:“那罗陀,你所言不差。尽管成就斐然,我却并不满意。你的学识无量无边,我向你乞求,请你告诉我,我烦恼的原因。就像太阳,你可以在三界之内的任何地方遨游;就像空气,你可以穿透一切有情的内心。实际上,你与大我合而为一。因此,请点破我的缺失,给我指引。”
那罗陀单刀直入:“你没有正面传扬至尊者的超上荣光。任何不曾满足至尊者的学说,皆为无价值之学说。你高张法、利、欲乐、解脱,却没有正面讲说至尊者的荣耀,以及巴克提瑜伽——精诚洁净的奉爱之道。不论及至尊者荣耀的话语就像乌鸦的朝圣所。可是,讲述至尊者之名相、功业的文献,即便撰写不当,也受到伟大灵魂的欣赏。
“甚至不曾论述天道之人格性一面的所谓玄理,都无法寄托性情,何况追名逐利之举,其本性无常空苦。你用隔绝天人的手法论说大道,已然迷惑了世人。你与世浮沉,允许世人享受天上人间的欲乐,如此你鼓励他们用正法的名义,加剧心灵的疾患。你的所作所为给世人的精神救赎之路制造了巨大的障碍,所以你的事业必受谴责。
“你当引领世人走上纯粹奉爱之路,因为如是作为者,永无败坏,而不仁者却终将一无所获。即便一个初阶的巴克提行者,有时跌倒,却不会失落。他所养成的超然情味将在未来使他重返灵性之途,从跌倒处继续前行。
“毗耶娑啊,你当冥思至尊者的逍遥游戏。之后撰写一部别样的经典,对此做出详尽的叙述,让世人仅仅通过听闻这部经典,就能解脱于尘世的缠缚。得道之士早已确认,一切精进之举,诸如读经、举祭、布施,其究竟归趣即在唱赞、听闻至尊者的超上荣光。为了向你阐明精诚奉爱之妙境,我要告诉你我的人生历程。”P5-7
在古印度韦陀文献里,属于古史的作品有两类:一类被称为Itihasa,是以某个人物或王族为中心的史书,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罗摩衍那》和《摩呵婆罗多》;另一类被称为Purana,即往世书,所述史事非仅限于一人一族、一时一地,而是上溯于鸿蒙开辟,下及乎人伦化成,人神鬼怪、地狱天堂无所不包,神话玄理、政制礼法一体贯通,可谓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宇宙古史”。主要的往世书有十八部,其中尤以《薄伽梵往世书》(BhagavataPurana)为尊,而且流行最广,影响也最大,波及古印度的宗教、民俗、神学、哲学、文学、史学、美学、道德、伦理、教育、科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等各个领域。甚至可以说,印度人至今还生活在《薄伽梵往世书》所建构的神性世界里。
《薄伽梵往世书》又名《胜妙薄伽梵经》(Srimad Bhagavatam,直译《薄伽瓦谭》)或《摩诃往世书》(Maha Purana),共十二卷。据书中所说,其作者为毗耶娑天人,写作年代就在大约五千年前的《摩呵婆罗多》史事发生之后。实际上,《薄伽梵往世书》开篇就紧接《摩呵婆罗多》的历史场景,从《摩呵婆罗多》大英雄阿周那之被救、俱卢族老祖父毗史摩之临终开示,以及俱卢王朝唯一继承人巴力克斯之逃脱劫难,一直到薄伽梵克利须那隐迹升天,整部书以巴力克斯与叔伽天人的问答为线索,继续演绎《摩呵婆罗多》之史事,但主角已经从俱卢英雄转到了薄伽梵克利须那及其化身身上,中间穿插了与作为整体大梵、宇宙主神而存在的克利须那相关的一切:世界的创造、长养和毁灭,宇宙大我和天地身相,时间的循环更替,神话地理和神话天文,诸神仙圣之诞生及其与魔族的斗争,人类的繁衍教化及其命运,太阳和月亮王朝列王谱系,天人数论,瑜伽解脱,最后是克利须那本人及化身跟奉献者之间的种种逍遥游戏。
按照传统注疏,《薄伽梵往世书》涵摄十大主题:其一,Sarga,诸元素之创造,包括五大(地、水、火、风、空)、五唯(色、声、香、味、触)、五知根(眼、耳、鼻、舌、身)、五作根(手、足、口、肛、阴)、心根,皆为原因海毗湿努所化生;其二,visarga,第二重创造,由梵天开启三极气性之互动与运化;其三,sthanam,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宇宙之分层与星辰体系;其四,Poshanam,神人感应;其五,utayah,因果业报之生成;其六,Manvantara,世主(摩奴)更替,即宇宙时间之循环;其七,Isha-anukatha,薄伽梵克利须那及其诸化身之游戏;其八,Nirodha,宇宙劫毁与生灵之返归冥界;其九,Mukti,解脱通天之途;其十,Ashi·aya,宇宙大我或太一为天地万物之根源。
如果说,《薄伽梵歌》是对宇宙、神、人共融共存之道的义理阐说,那么《薄伽梵往世书》就是宇宙、神、人共同上演的气势恢宏、弥纶天地的创世史诗、化育赞歌,可以用《庄子·天下》篇的一句话来形容它:
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
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
但遗感的是,这样一部伟大的东方圣典,一千多年来居然从未译介到中国。其实,根据我个人的研究,《薄伽梵往世书》与华夏的上古神话传说乃至天人学说有甚深的渊源,比如“太一生水”之于原因海毗湿努,昆仑神话之于须弥山,北极北斗崇拜之于“豚鱼轮”。《山海经》《天问》《易经》之类奇书尤其可以从往世书中得到破解的线索(具体考证参见拙著《文明的基因》,东方出版社2014年版)。前辈学人苏雪林先生就从《天问》中读出了“搅拌乳海”故事。我相信,这部书的译介将打开中国神话学、考古学以及比较文学、比较哲学、比较文化学等研究领域的新天地。
由于原作篇幅过于冗长,又是诗歌体,实在不利于一般读者进行阅读理解,所以本书参考数种梵、英版本,采用了章回体故事述说的方式,对原作进行了一定的提炼和压缩,以使全书有通畅良好的阅读感,但原则是保持叙事的完整和对原作的忠实。如此,整部浩瀚的《薄伽梵往世书》十二卷便可在短时间内尽收眼底,一览无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虽然在几年前出过一套《薄伽梵往世书》的译本,但因为是按原文逐颂翻译,又有大段的评注,因此篇幅过长、书价过高,非一般初学可以承受,并且对梵文的翻译也不是按照中国传统的梵典翻译方式,故而常常失于雅驯,令人殊觉遗憾。此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这套书迄今只译出前九卷,未能首尾涵盖,使读者无法尽窥全豹。本书之出版,希望能弥补以上缺憾。当然,读过本书,愿意深入考索的研究者,也可以再看全译本。
“神话学文库”总序
神话是文学和文化的源头,也是人类群体的梦。
神话学是研究神话的新兴边缘学科,近一个世纪以来,获得了长足发展,并与哲学、文学、美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宗教学、心理学、精神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形成了密切的互动关系。当代思想家中精研神话学知识的学者,如詹姆斯·乔治·弗雷泽、爱德华·泰勒、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恩斯特·卡西尔、克劳德·列维一斯特劳斯、罗兰·巴特、约瑟夫-坎贝尔等,都对20世纪以来的世界人文学术产生了巨大影响,其研究著述给现代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迪。
进入2l世纪,自然资源逐渐枯竭,环境危机日益加剧,人类生活和思想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转型。在全球知识精英寻求转变发展方式的探索中,对文化资本的认识和开发正在形成一种国际新潮流。作为文化资本的神话思维和神话题材,成为当今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产业共同关注的热点。经过《指环王》《哈利·波特》《达·芬奇密码》《纳尼亚传奇》《阿凡达》等一系列新神话作品的“洗礼”,越来越多的当代作家、编剧和导演意识到神话原型的巨大文化号召力和影响力。我们从学术上给这一方兴未艾的创作潮流起名叫“新神话主义”,将其思想背景概括为全球“文化寻根运动”。目前,“新神话主义”和“文化寻根运动”已经成为当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影响到文学艺术、影视、动漫、网络游戏、主题公园、品牌策划、物语营销等各个方面。现代人终于重新发现:在前现代乃至原始时代所产生的神话,原来就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文化之根和精神本源,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特遗产。可以预期的是,神话在未来社会中还将发挥日益明显的积极作用。大体上讲,在学术价值之外,神话有两大方面的社会作用:
一是让精神紧张、心灵困顿的现代人重新体验灵性的召唤和幻想飞扬的奇妙乐趣;二是为符号经济时代的到来提供深层的文化资本矿藏。
前一方面的作用,可由约瑟夫·坎贝尔一部书的名字精辟概括——“我们赖以生存的神话”(Myths to Live by);后一方面的作用,可以套用布迪厄的一个书名,称为“文化炼金术”。
在21世纪迎接神话复兴大潮,首先需要了解世界范围神话学的发展及优秀成果,参悟神话资源在新的知识经济浪潮中所起到的重要符号催化剂作用。在这方面,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学内容并没有提供及时的系统知识。本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神话学的初衷,以及引进神话学著述,拓展中国神话研究视野和领域,传承学术精品,积累丰富的文化成果之目标,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神话学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神话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共同编辑出版“神话学文库”。
本文库内容包括:译介国际著名神话学研究成果(包括修订再版者);推出中国神话学研究的新成果。尤其注重具有跨学科视角的前沿性神话学探索,希望给过去一个世纪中大体局限在民间文学范畴的中国神话研究带来变革和拓展,鼓励将神话作为思想资源和文化的原型编码,促进研究格局的转变,即从寻找和界定“中国神话”,到重新认识和解读“神话中国”的学术范式转变。同时让文献记载之外的材料,如考古文物的图像叙事和民间活态神话传承等,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库的编辑出版得到编委会同人的鼎力协助,也得到上述机构的大力支持,谨在此鸣谢。
是为序。
在古印度韦陀文献里,属于古史的作品有两类:一类是以某个人物或王族为中心的史书,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罗摩衍那》和《摩呵婆罗多》;另一类即往世书,所述史事从鸿蒙开辟到人伦化成,人神鬼怪、地狱天堂无所不包,可谓百科全书式的“宇宙古史”。主要的往世书有十八部,其中尤以《薄伽梵往世书》为尊,而且流行最广,影响也最大。毗耶娑天人著的这本《薄伽梵往世书(上下)》共十二卷,相传为古印度大哲毗耶娑天人所撰。由于原作篇幅过长,又是诗歌体,不方便一般读者阅读理解,译者参考数种梵、英版本,对原作进行了一定的提炼和压缩,采用章回体形式进行述说。
毗耶娑天人著的这本《薄伽梵往世书(上下)》是最受爱戴也是最丰富多彩的古印度圣典之一。这部由一万四千多梵语偈颂组成的作品是诸《往世书》中最突出的一部,其语言和诗性表达精美绝伦,其叙述结构连贯一致,其内容神奇浩大,其义理精深奥妙,其神话汪洋恣肆于六合之外、探本溯源于天地之先,可谓是古代梵语作品之翘楚。《薄伽梵往世书》开篇紧接古印度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的历史场景,从《摩诃婆罗多》大英雄阿周那之被救,一直到薄伽梵克利须那隐迹升天,整部书以巴力克斯与叔伽天人的问答为线索,继续演绎《摩诃婆罗多》之史事,但主角已经从俱卢英雄转到了薄伽梵克利须那及其化身身上,中间穿插了与作为整体大梵、宇宙主神而存在的克利须那相关的一切:世界的创造、维系和毁灭、宇宙大我和天地身相、时间的循环更替、神话地理和神话天文、诸神仙圣之诞生及其与魔族的斗争、人类的繁衍教化及其命运、太阳和月亮王朝列王谱系、天人数论、瑜伽解脱、最后是克利须那本人及化身与其虔信者之间的种种神圣游戏(Li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