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罗锅
这个故事是苇子沟新中国成立后好多年发生的。
苇子沟变成了县,有县就有县长。县长姓刘,是山东人,从山东参军后到东北,最后打到苇子沟。解放苇子沟时,队伍又继续向南进发,他留了下来。
当了县长的他,心理总惦念着山东老家益都的爹娘,还有一个罗锅的弟弟。
这样,他就回了老家一次,把爹娘和罗锅弟弟接到他任县长的这个县城。
到县城后,爹娘在家闲着,罗锅在街上开了个煎饼铺。
煎饼铺开张不久,罗锅的煎饼就在县城叫了响。
县城人全夸:“罗锅的煎饼摊得好,脆生,有嚼头!”
于是,罗锅在摊煎饼时,就更仔细精心。
县城小,早晚总能见个面,见上面就总要打招呼。县城人不知道罗锅叫啥名号,只知道他是刘县长的弟弟,于是见了面也就直呼:“刘罗锅,你好厂
刘罗锅也就回应:“不客气!”
刘罗锅的煎饼铺每天总有不少食客,这些食客来自各行各业,到一起免不了要谈一些关于本城的新闻、趣事等等方面的事情。因此,刘罗锅知道的事情也就绝不亚于当县长的哥哥。
一段日子,刘罗锅突然听说,县长的独生子,自己的侄儿在外竞做那些夺财霸女的事情,百姓们又不敢告此恶棍,因为他们知道刘县长就这么一个儿子。
闻听此言刘罗锅不信。后来,有几次他回家取磨碎的玉米面时,发现有几个女孩披头散发哭哭啼啼地从刘家大门跑出来。
这时,刘罗锅信了,确确实实信了。
他本想把此事对当县长的哥哥讲,可又怕哥哥气急生病,误了县上的大事,就没讲。
又有一段日子,刘罗锅总闷头“吧嗒……吧嗒……”抽那乌黑发亮的烟斗。
一日,刘罗锅没有去煎饼铺,哥哥嫂嫂去上班,爹娘去街上闲逛。
这时,侄儿从外回来,见屋里就叔一人,便要走。
刘罗锅喊住了他:“侄儿,别走,今天叔心闷着,陪叔喝两盅,咋样?”
侄儿就坐下陪他喝酒。喝了几盅后,侄儿突然心一阵绞痛,不一会儿全身就痉挛起来。
侄儿明白了咋回事,指着刘罗锅:“你好狠……呢厂
说完就倒下了。
刘罗锅也倒下了。
刘罗锅和他侄儿的鼻孔里有不是好色的血慢慢流出来……
后经法医鉴定,刘罗锅和他侄儿喝的酒掺有剧毒药品。 最后结案:刘罗锅,用毒药将亲侄儿害死。
后来,做县长的哥哥知道事情原委后,大惊,无言。
县长的公子死后,县城人都拍手称快,说:“刘罗锅行,真行!替民除了一害,只可惜搭了一条好人命。”
不久,县城的一些人就自发地在城郊树了一块墓碑,墓碑上刻有“除害英雄刘罗锅之墓”的字样,以寄哀思和缅怀。
神童
我是从去年夏天注意上那个男孩的。
注意上那个男孩是从我居住的这个城市的书店开始的。
双休或节假曰,如果没有特殊的事情需要去办,我总是要到书店逛一逛的。
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
去年夏天的一个双休曰,我在书店二楼的文学书架旁翻看卡尔维诺的小说集时,很安静的书海中忽然传来一阵低低的“哧哧”笑声,它吸引了我。
我顺着笑声看去,就见到了这个倚着书架的男孩。
男孩想必是被书中的某个情节,逗得无法遏制地笑着,双肩一耸一耸的。
我这样想着时,就又抬头去看那男孩。
男孩十二三岁的样子,个儿高,头发茂密浓黑。
夏天的阳光,从书店二楼的窗外照进来,直射在男孩的那张稚气的脸上。
男孩的脸便在阳光中,显现出金子般的光色来。
男孩停住笑后,我发现他拿出笔,在一张卡片上迅速地记着什么。
P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