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潮骚/青鸟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日)三岛由纪夫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三岛由纪夫著的《潮骚/青鸟文库》是一个渔歌式的朴素纯真的故事,如风情画般浮现在日本的一个小岛歌岛上。

海岛的自然景色很美,海岛上的人和人情更美,那是一种充满生命力健康自然的美,新治和初江,故事里的男女主人公,在这样的环境下萌发产生的爱情,也是那样纯真自然动人。

19岁的穷苦渔民新治,出海打鱼归来,在海岸的劳动妇女中看见了初江。晚霞,海风,女孩的秀发和肌肤,在劳动的妇女中只有她——歌岛富商宫田照吉寄养在外地的掌上明珠初江分外光彩,新治柔情漫溢,渐生爱慕之情。两人幽会的事情传到了村子里,父亲斥责了女儿,他俩不能再见面了,不久,有一次出海,遇到暴风雨,新治临危不惧跳入海中营救了遇难的小渔船,打动了初江父亲的心,因而同意了他俩的亲事。

内容推荐

三岛由纪夫著的《潮骚/青鸟文库》是作者的青春文学代表作。

民风淳朴的海岛,满天星光的海滩。坚强勇敢的年轻渔夫,纯情健美的富家少女,两情相悦,一见钟情。没有忸怩作态的风骚,没有故弄玄虚的斯文,一切浑然天就,水到渠成。通篇讴歌青春之美、生存之美。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试读章节

西北向的季风,不断从海湾口凛然吹来,砭人肌肤,人们很难在这里悠然赏景。

八代神社祭祀的是绵津神。对于这位海神的信仰,是从渔民生活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渔民们总是祈求海上风平浪静。每次从海难中脱险,他们都向八代神社献上谢神钱。

八代神社有六十六面宝贝铜镜。其中既有八世纪的葡萄镜,又有整个日本才有十五六面的六朝时代铜镜的复制品。镜子背面雕刻的小鹿和松鼠,在遥遥古昔从波斯森林出发,经过漫漫陆路和迢迢海路,绕了地球半圈才来到这座小岛定居下来。

另一处最漂亮的景点是岛上东山顶附近的灯塔。

灯塔矗立的悬崖下面,伊良湖水道的海流呼啸不止。有风之日,这道伊势海和太平洋的狭窄海门卷起数个巨大的漩涡。隔着水道,渥美半岛的头部紧逼而来。那乱石遍地的荒凉海滩,立着伊良湖崎小小的无人灯塔。

从歌岛灯塔,可以望到太平洋的一角。在西风劲吹的拂晓时分,有时可以隔着东北面的渥美湾望见群山远处的富士。

每当出入名古屋、四日市的轮船从海湾内外星罗棋布的无数渔船中间穿行通过伊良湖水道的时候,灯塔便透过望远镜最先认出轮船的船号。

镜头之中,闪进三井集团一艘一干九百吨的“十胜”号货轮,两名身穿工作服的船员一边原地踏步一边交谈。

不久,泰里斯曼号英国轮船驶进港来。在上甲板做投圈游戏的船员身影渺小而真切地映入眼帘。

灯塔员俯在值班室桌子上,在过港船舶报表上填写船号、信号符号、通过时间和方向。然后用电文进行联系,以便港口货主迅速作好准备。

黄昏时分,由于夕阳被东山挡住,灯塔四周便阴暗下来。海上光朗朗的天空,老鹰盘旋飞舞。它像试飞似的在高空交替扇动双翅,看似俯冲之时,却在空中急速后退,就势滑翔。

天快黑下来时,一个青年渔民手里提着一条大比目鱼,走出村口,沿着通往灯塔的山路急急赶去。

他前年从新制中学毕业出来,才十八岁。高高的个头,壮实的体魄,唯有脸上的稚气与年龄相符。皮肤晒得不能再黑,鼻子端庄,嘴唇带有细小的裂纹,体现出小岛居民的特色。黑黑的眼睛十分清澈,但这是与海打交道的人从大海得来的赐物,绝非睿智的表露。他上学时的成绩糟得一塌糊涂。

他今天一整天都没脱去出海的作业服——死去的父亲留下的长裤和质量粗劣的夹克衫。

小伙子穿过四下沉寂的小学校园,走上水车旁的坡路。接着登上石级,来到八代神社后面。暮云四合,神社院子里的桃花影影绰绰。从这里去灯塔,用不上十分钟即可到达。

山路崎岖不平,不熟悉的人白天都难免跌跤,但小伙子这双腿,闭上眼睛也能在松根和岩石中稳步前行。甚至像现在这样边走路边沉思也不在话下。

刚才还有一缕残照的时候,载着小伙子的太平号返回歌岛港。他每天都同船主和一位同伴乘这只机动小船出海打鱼。船回来后,他把鱼移交到协会的船上,将渔船靠上海滩,便提起这条准备送到塔长家的比目鱼,先沿内滩往自家赶去。暮色苍茫中的沙滩仍一片嘈杂,回荡着众多渔船靠岸的呼喊声。

一个从未见过的少女,把一副称之为“算盘”的结实的木框立在沙地上,身体靠在上面歇息。这木框是在卷扬机拽船时垫在船底下一点点使船向上移行的工具。看样子少女已结束作业,正在小憩。

她额头渗出汗珠,两颊通红欲燃。尽管西来的冷风吹得很紧,她仍迎风扬起干活干得发热的脸,不无惬意地任风吹拂自己的头发。她上身穿着棉坎肩,下面是条裤裙,手上戴着脏乎乎的手套。健康的肤色与其他女子并无不同,但眉清目秀,娴静典雅。少女凝眸注视西边海上的天空。那里阴云叠积,其间印出一点红色的夕晖。(P2-5)

序言

生存之美与“毁灭之美”(代译序)

通观日本近现代作家,不难看出两个特点。一是不大关心社会和政治,并自视为清高之举,导致“私小说”盛行;二是不少人硬是不想活着而情愿自杀,其中包括一代才子芥川龙之介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而自杀本身也大多出于难以摆上桌面的一己之因,因而往往使世人为之掬一把同情之泪或发出一片不胜惋惜的唏嘘。但凡事总有例外。

说起这种例外,大凡年纪稍长之人,大概还会记得上个世纪60年代最后一年(佐藤执政时期)在东瀛京城上演的一场血淋淋的闹剧——一个头缠写有“七生报国”字样的白布、身着仿佛拿破仑时代遗物的戎装的汉子,领着三个同样装束的男士,堂而皇之地冲入自卫队东部方面总监部,把个总监大人绑得结结实实,又打伤几名试图搭救长官的士兵,在阳台上面对院子里集合起来的自卫队员发表了一通充满军国主义火药味的讲演之后,大喊“天皇万岁”而切腹自杀。场面之凄绝十分了得。

此君便是一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的战后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尽管人们对其生前势如天风海涛的文学才华无不刮目相看,但对其此般死法则大多认为是一种倒行逆施的畸形表演,是时代错误,是对民主主义的反动,是作家品质的极度退化造成的歇斯底里。在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人甚至视谈论三岛事件为一种禁忌。彼邦尚且如此,我国更不必说。不妨认为,提起三岛由纪夫,不少国人印象中只是个狂热鼓吹复活军国主义的反动分子,而并不清楚他同时也是曾一度睥睨日本文坛的著名作家。其《丰饶之海》四部曲(《春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往日似曾作为批判军国主义的反面教材翻译过并内部发行过,而尚未正式将其作为作家介绍给一般读者。经过二十年的翻云覆雨,历史毕竟进入了冷静审视的岁月。今天,我们可以不必一味受制于批判意识,亦不必迷惑于其头上一度有过的耀眼光环,而尽可理性地面对其作品本身。从字里行间窥视作家内在的心态,跟踪其艺术历程的轨迹,体悟其中沉淀的日本传统美学的风韵与情致。

这里谈他的两篇小说。《潮骚》为中篇,《金阁寺》算是长篇。其实三岛是个多产作家,15岁开始写诗,16岁发表小说,至45岁自杀,倒也勤奋得可以,作品接踵而出,全集达35卷之多。

三岛受日本古典文学和近代浪漫派影响较深,崇尚艺术至上主义和唯美主义,把个“美”字喜欢得如醉如痴。如果说《金阁寺》集中体现了其所钟爱的“毁灭之美”,《潮骚》则讴歌的是生存之美。同样是美,却分属相距辽远的两极。一边跃动着炼狱之火,一边流溢着“伊甸园”之光;一边是精雕细刻的人工极致,一边是阳光海滩的原始芳香;一边憧憬着金阁寺在熊熊大火中焚毁的瞬间辉煌,一边在少女健美丰盈的胴体上寄托着玫瑰色的梦乡。  ……

顺便提一下,作者似乎把主人公的纵火动机归因于这段禅语,显然有欠公道。佛家向以慈悲为怀,这段禅语无非是要人摈除我执,以求进入物我两忘、了无滞碍的天马行空式的妙境。不过我想,三岛毕竟是一代文豪,不至于不解个中真谛,只不过引用时别有用心罢了。当然,日本战后随着西方形形色色的思潮蜂拥而至,原有的价值观大多土崩瓦解,不少人陷入迷惘困惑和精神危机之中。因此对三岛的逆反意识,恐怕也不宜仅仅以“反动”二字完全蔽之无余。

最后,还是要介绍作家的简况。三岛由纪夫,本名平冈公威,1925年生于东京一官僚家庭(父亲为农林省水产局长),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后入大藏省银行局供职,不到一年便辞职从事专业创作。1968年组织右翼团体“盾之会”,自任队长,鼓吹复活军国主义,1970年剖腹自杀。此人少年得志,中学时代即开始创作。艺术上崇尚唯美主义,作品力求辞藻华丽,工于古典笔法。主要作品有《爱的饥渴》《禁色》《假面具的自白》《金阁寺》《忧国》《丰饶之海》,剧本《火宅》《鹿鸣馆》,戏剧集《近代能乐集》等。三岛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是日本现代作家中作品被翻译到海外最多的人,甚至被外国誉为“日本最伟大的小说家”“国际天才”。从这个意义上,将其作品介绍给我国读者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林少华

二〇〇九年六月二十三日修改于窥海斋

时青岛半街黄杏栀子飘香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3: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