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和人类拥有很多共同的特点。我们都生性好奇,我们的面部表情丰富,我们的身体构造也很类似——都有两只胳胡尊、两条腿、十个手指头和十个脚指头。猴子能够跟人类一样灵活地运用双手,可以捡起并抓牢食物,然后将食物送到嘴里。
正是因为猴子、猩猩和我们人类之间的这些相似之处,所以都被称作灵长类动物。但我们人类与猴子、猩猩之间也存在诸多不同,因此分别属于不同的物种。所有的人类都属于同一物种,但是猴子的世界里却有超过200个物种。
首先,从大的分类看,猴子主要划分为旧大陆猴(原产于非洲和亚洲)和新大陆猴(原产于美洲)。它们最早都生活在热带地区,包括热带雨林、草木茂密的草原以及开阔的稀树草原。
分辨新大陆猴和旧大陆猴的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它们的鼻子和尾巴。如果一种猴子长着宽宽的鼻子,鼻孔分别朝向左右两边;还长着可以灵活卷曲的尾巴,可以像手一样将身体悬挂在树枝上,那么这种猴子就是新大陆猴。而如果一只猴子鼻子比较狭窄,两个小鼻孔贴得很近,尾巴短小且不能卷曲,臀部有粗硬皮肤结成的硬块——就好像天然的坐垫一样,那么这样的猴子就是旧大陆猴。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旧大陆猴。
有很多故事都讲述了旧大陆猴与人类的和谐共处。猴子除了在很多文化中被奉为神圣之物,它们有时候还凭借着出众的能力,成了农民们的好帮手。
在印度尼西亚,南方豚尾猕猴会在收获季节为人类提供帮助。它们会爬上椰子树,将成熟的椰子摘下来,扔给在树下等着的人们。当然,只有雌性猴子和年轻的雄性猴子能做这项工作,成年的雄性猴子攻击l生太强,不适合做这一工作。
在非洲南部国家纳米比亚,曾经有一只雌性狒狒充当了羊倌,为人类放羊。这只雌性狒狒名叫哈拉,当羊群们走到牧场吃草,它就会紧随其后。它会用自己掌握的在猴群生活的行为方式,来确保所有的山羊都待在羊群里不掉队。当一天的放牧结束,它会将整个羊群一只不落地赶回羊圈。山羊幼崽并不会跟随羊群外出吃草,而是一直待在羊圈中。因此,当羊群傍晚回到羊圈时,哈拉都能分辨出哪只山羊幼崽和哪只母羊是一家人,并会将每一只小羊崽都抱给它们的母亲喂奶。后来,哈拉有了“接班人”,当这个新“羊倌”看到有的母羊在牧场上生下小羊羔,它就会把小羊羔夹在胳膊下面,把它从牧场带回到羊圈里去。
在某些地区,人们长期以来就对猴子怀有崇敬之情。然而,对猴子的敬重也给人类自身带来了大麻烦。猴子会肆意盗取粮食、破坏人类办公和居住的房屋,甚至伤及人类。在印度的一个城镇,当地居民不堪其扰,将一整货车的叶猴用火车运输到了数站之外的另一个地方。现在,人们已经不经常将猴子作为私有财产收养,但会允许其待在公共场所。 毗邻西班牙南面的直布罗陀,是英国的海外属地,这里的猴子泛滥成灾,已经到了必须加以管控的程度。早在公元700年之前,直布罗陀的土地上就生活着地中海猕猴。这种猴子原产于北非地区,与直布罗陀地区仅隔一条直布罗陀海峡。曾有这么一种有趣的传说,当直布罗陀的最后一只地中海猕猴消失,英国将会失去位于地中海入口处的直布罗陀这一要塞之地。因此,英国人自19世纪中叶以来就专门制定命令,对地中海猕猴采取了保护措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这里的猴子数量只剩下4只时,温斯顿·丘吉尔立刻命令英国士兵捕捉地中海猕猴,运送到了直布罗陀。如今,在直布罗陀,地中海猕猴的数量大概有40只,分成了两个猴群。对此,英国政府很高兴,直布罗陀的城镇很高兴,地中海猕猴们对此也很满意。P18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