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笔下,诸多清趣:可以品春韭秋菘、观世间芳菲,亦可享琴瑟之乐、赏四时风物。撷为小品,则烟霞满纸,充满人间情味。工作生活之余若择一二美文阅读,如餐后精巧的点心,怡情养性,通晓古今。读小品,体味文字间的清闲雅致,字里行间的山水花鸟,写意人生。
曹亚瑟主编的这本《吾心似秋月--禅语小品赏读》即可满足你此精神需求。
| 书名 | 吾心似秋月--禅语小品赏读/闲雅小品丛书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南北,李艳敏注评 |
| 出版社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古人笔下,诸多清趣:可以品春韭秋菘、观世间芳菲,亦可享琴瑟之乐、赏四时风物。撷为小品,则烟霞满纸,充满人间情味。工作生活之余若择一二美文阅读,如餐后精巧的点心,怡情养性,通晓古今。读小品,体味文字间的清闲雅致,字里行间的山水花鸟,写意人生。 曹亚瑟主编的这本《吾心似秋月--禅语小品赏读》即可满足你此精神需求。 内容推荐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便逐渐中国化了,而禅宗就是中国化的佛教,禅语小品就是来传达禅宗的旨趣思想和佛学智慧的小品文。曹亚瑟主编的这本《吾心似秋月--禅语小品赏读》以历史上的禅宗典籍为基础,旁及禅宗居士的著作,以及宋明笔记中所记录的一些禅语。所选禅宗语录一般选自《五灯会元》、《六祖坛经》、《碧岩录》等。 目录 卷一 拈花微笑 释普济 拈花微笑 不问有言,不问无言 持钵去 迦叶不曾舞 昨日定,今日不定 十四无记 也须问过 瞿汝稷 断臂安心 释普济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佛性平等 南宗北宗,都是禅宗 白云散处 有佛有魔 破灶堕 法 海 惟求作佛 大慧宗杲 哪个是正眼 卷二 风吹幡动 法 海 仁者心动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不落阶级 南能北秀 圜悟克勤 好雪片片 释普济 婆子烧庵 圜悟克勤 麻三斤 镜清啐啄 日日是好日 晦岩智昭 巴陵三句 圜悟克勤 一指头禅 某甲不会 张拙有无 释慧然 临济四喝 卷三 向上一路 圜悟克勤 向上一路,千圣不传 瞿汝稷 不是诗人莫献诗 释普济 寻思去 老婆心切 临济栽松 野狐禅 赜藏主 磨砖成镜 一口吸尽西江水 即心是佛 释普济 衣荷食松 梅子熟也 还我核子来 赜藏主 适来哭,如今笑 超师之见 斩草伐木 巍巍堂堂 掩耳而去 临济普化 三圣瞎驴 释普济 我子天然 卷四 丹霞烧佛 释普济 丹霞烧佛 南泉斩猫 苍天苍天 路遇翁童 丹霞卧桥 圜悟克勤 吃了么 释普济 随处住山去 石上栽花 枯荣都从他 月下披云啸一声 瞿汝稷 文忠膝屈 释普济 智常锄蛇 智常圆相 芥子纳须弥 卷五庭前柏树子 释普济 香严击竹 瞿汝稷 行者唾佛 释普济 婆子点心 德山焚稿 德山挟复子 呵佛骂祖 释慧然 逢着便杀 佛法无用功处 释守坚 一棒打杀 释普济 闲名在世 佛是甚么义 瞿汝稷 吃茶去 狗子佛性 庭前柏树子 圜悟克勤 一切声是佛声 试读章节 不问有言,不问无言释普济 世尊因有外道①问:“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良久②。外道赞叹曰:“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人。”乃作礼而去。阿难③白佛:“外道得何道理,称赞而去?”世尊曰:“如世良马,见鞭影而行。” 《五灯会元》卷一 【注释】 ①外道:佛学术语。音译作底体迦。又作外教、外法、外学。指佛教以外的一切其他宗教或教团。与儒家所谓“异端”一语相当。梵语之原义系指神圣而应受尊敬之隐遁者,初为佛教称其他教派之语,意为正说者、苦行者;对此而自称内道,称佛教经典为内典,称佛教以外之经典为外典。至后世,渐附加异见、邪说之义,外道遂成为侮蔑排斥之贬称,意为真理以外之邪法者。《三论玄义》卷上载:“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 ②世尊良久:这里是指世尊(佛陀)良久不语或沉默的意思。 ③阿难: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全称阿难陀。意译为欢喜、喜庆、无染。系佛陀之堂弟,出家后二十余年间为佛陀之常随弟子,善记忆,对于佛陀之说法多能朗朗记诵,故被誉为“多闻第一”。阿难于佛陀生前未能开悟,佛陀入灭时悲而恸哭;后受摩诃迦叶教诫,发愤用功而开悟。于首次经典结集会中被选为诵出经文者,对于经法之传持,功绩极大。 【赏读】 这段公案在中国禅宗历史上有过不小的影响,很有点与“拈花微笑”异曲同工之处。但是,这则公案比之“拈花微笑”,却令人更加难以琢磨把握。 那么,这则公案到底说了些什么呢?如果用现代语言翻译,其大意如此:一天,有个佛教僧团之外的修行者问世尊:“不问有言,不问无言。”这位佛教之外修行的“外道”,以“不问”为问,然后就静静地在那里等着世尊的回答。然而,“良久”过去了,世尊却一语不发。于是,这位“外道”就不由得赞叹起来:“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就是说,世尊啊您真是慈悲,一下子就拨开了我面前的迷雾疑云,让我能够进入其中。接着,就起身礼拜,然后离去了。他走了,但随侍在世尊身边的阿难,却开始向世尊发问了:“世尊啊,那个外道从您这里得到了什么道理,就满口称赞着离去了?”世尊对阿难说:“他呀,就像世间的良马一样,见到鞭影就知道该怎么奔赴前面的路途了。” 这样的翻译解说,对于一般的读者,大概也就可以交代过去了。但对于那些个“别有用心”的人,却有着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对于“外道”所提问的那个“不问有言,不问无言”的“不问”之问,被有意地绕了过去,原封不动地留在原处。为什么呢?我思索多日,琢磨再三,也不能真正把握其真实含义。若是仅仅从字面去解读,“不问”就是不问,而“有言”或“无言”,也就是“有言语”或“没有言语”。但,将整个公案故事联系起来,又明明不是这个意思了。那到底是怎么一个意思呢?近年颇为流行的胡兰成解读《碧岩录》而成的《禅是一枝花》,里面也有这则公案。但胡氏也很聪明很小心地避开了这个问题,只是在“良久”和“良马”上“哥哥”“七姐”地饶舌了一番,也就滑溜了过去。如此,就让我们引一则佛门中禅僧的公案,看是否会有些消息透露出来: 浮山法远禅师住在会圣岩。一天晚上,他得一梦,梦见自己养了一只青色的鹰。醒来后觉得是一个吉兆。果然,次日晨,义青禅师就来了。浮山一见非常高兴,便请他在会圣岩住下,并建议他参外道问佛“不问有言,不问无言”这个公案。 义青将这个公案一参,就是三年。 一日,浮山问他:“还记得我教你参的公案吗?说说看。” 义青正要开口答话,浮山一把就将他的嘴给掩上了。 义青当即豁然而悟,倒身礼拜。 浮山见他礼拜,便问道:“你悟到什么玄妙的禅机了吗?” 义青道:“就是有也得全部吐掉。” 说到这里,我想我不应该继续饶舌了。“不问”而问也好,“有言”“无言”也罢,都是自家灶前的柴禾,烧不烧得着,全看自家的本事,千万别指望他人来给你点火煮饭。 P7-9 序言 胡兰成撰《禅是一枝花》,走的是一条绕行的取巧路线。这本解读《碧岩录》的书,初名《碧岩录新语》,但在大陆出版简体版时,改成了现名。这本书近年颇为流行。甚至超过了胡兰成的其他书。这里面的缘故,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缘于人们对于禅文化以及禅门公案本身的兴趣。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唯一可以与欧美文化等西方文化相融不悖的思想体系,并且在文学艺术等领域,更是犹如山泉溪水,常流常新,给欧美思想文化界输入了一股清新的东方之风,而且绝无过时过气之忧。再者,《碧岩录》中的百则公案,皆是从浩如烟海的各种灯录中拣选出来的。又有雪窦重显、圜悟克勤等诸多大德善知识的评颂提倡,自是格局宏伟,气象不俗。依此,《碧岩录》也就素有“宗门第一书”的美誉。胡兰成解读此“第一书”,无论解读文字本身如何,都已经占了一个很大的先机。但这样的先机,也给胡兰成设置了一道长长的无法逾越的堤防障碍,让他不能继续沿着《碧岩录》中的敷衍路线继续踢踏。要想有所传达,就只好另辟蹊径了。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禅是一枝花》的样子,用台湾作家薛仁明的话说,就是“满书的哥哥姐姐”,“杜撰”并且“胡诌”。不过,胡兰成虽然“真真假假”,但却又“信手拈来、天花乱坠”得“一片风曰洒然、笑语晏晏”,甚至是“神完气足”。在这里,我也不能不为胡兰成的这份才情和机智而动容。 老实说,对于胡兰成的书,我除了这本《禅是一枝花》外,其他的一本没读过。不是他写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我有一个毛病。就是但凡流行起来大家趋之若鹜的东西,我就会条件反射似的悄然避开。前些年,大概是因了张爱玲在大陆的热闹流行,出版商受了人们无聊以及窥私癖的蛊惑,连带着把胡兰成的一些书也给热炒了起来。之前在读者视野中几不存在的《今生今世》《山河岁月》《禅是一枝花》《今日何日兮》等,也就蜂拥着摆上了各大书店的显目位置。 我读他的这本敷衍之作,也是缘于一个偶然因素。去年某日,我在大理古城的洋人街闲逛,看到路边一家书店,就步入看看。胡兰成的这本书,摆在一个角落里,倒是安静。我就抽出来看,见他自序中有几句话甚是有理,就买了。胡兰成在自序中说:“胡适写中古中国哲学史,着重在禅,这是他的过人的见识。胡适不懂得禅的公案,但他对禅僧的历史的考证,则极是有益。”又说:“我们不可因为禅的典故有些不实,就来贬低禅的思想。”这些,我更是很赞同的。胡适对于禅宗历史的考据,在20世纪上半叶,文章一出,就惊天动地,一下颠覆了人们对于佛教特别是禅宗很多神圣传说的认知,也惹得当时的一些老和尚强烈反对,视胡适为妖孽,诅咒他下阿鼻地狱。但胡适没有下阿鼻地狱,还是教书写文章,活得好好的。可见他没有打妄语说假话,更无攻击贬毁古人的恶意。他的考据文章,有理有据,不是几声咒骂就可以打倒的。我一向敬重胡适先生,不但做学问认真,而且做人也不含糊。即便后来到了台湾,也并不仰当权者的鼻息而生活,依然是我行我素,保持着一个书生的正直秉性和气质,该说什么就还是毫不回避。 …… 中国大陆也在20世纪末开始了各种禅宗灯录的出版和研究,以及禅宗公案的流行,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所谓“热潮”。但是,对于流行的东西,我认为都是不能长寿的。从佛的角度去观照,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而流行是风,风又是最不能持久的。所以一个人若要安身立命,最不能为的,就是追风。因为追风的结果,就是当风消失时,追随者便被抛弃了。 我的佛缘,始于20世纪的90年代初。一个偶然机会,一位诗友带我去了一家佛教寺院吃斋饭,并得到一个法号叫作“元阳”。又是一个偶然机会,一个诗友到我家中做客,走时将一本小册子忘到了沙发上。这本小册子叫作《禅宗公案100篇》,里面所引公案,大多是日本禅宗方面的。这本小册子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世界的另外一面,也看到了人生可以选择的另外路径。特别是在诗歌的写作方面,对我的启发是革命性的。我当时正陷入各种现代主义悲观绝望的泥潭中不能自拔。禅,准确一点说是禅门的那些有着鲜活思想的公案,让我看到了蓝天白云,绿风香草。 我是这些依然生机盎然的中华宝贵财富的受益者,禅宗及这些公案故事让我渐渐地抛弃了悲观厌世的沮丧,而将愉悦的微笑迎回了心头和脸上。这便是《六祖坛经》里面“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的一个现代注解。所有的困苦和烦恼,都由心生。心念一转,立即可以转魔成佛。 在禅的引领之下,我的诗歌写作走上了“现代禅诗探索”之路。或可慰藉的是,经过将近20年的努力,现代禅诗在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一个有着明确方向性的诗歌流派,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中一条清新的溪流,给这个日渐浮躁和荒凉的诗歌园地,灌溉出了些许的新绿和希望。 也由此,我同样希望禅的种子能够散播到更多浮躁、迷茫、苦痛、沮丧甚至绝望的现代人心灵中,让在现实重压之下的有缘者的生命能够洞开一扇智慧之窗,迎来新鲜的空气,让沉沦日久的心能够重新升起如一枚朝阳。 南北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