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顺庆主编的《中外文化与文论(第37辑)》为比较文学与文化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集,收录论文数十篇,以文化理论为主要研究工具,以中西方文化交流为研究对象,论及中国当代作家作品在西方的传播等具体问题。收录论文作者为国内各大高校及研究机构专业研究人员及在读博士研究生。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书名 |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37辑) |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 作者 | 钱中文主编 |
| 出版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曹顺庆主编的《中外文化与文论(第37辑)》为比较文学与文化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集,收录论文数十篇,以文化理论为主要研究工具,以中西方文化交流为研究对象,论及中国当代作家作品在西方的传播等具体问题。收录论文作者为国内各大高校及研究机构专业研究人员及在读博士研究生。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目录 一、回顾与前瞻:四川省比较文学研究笔谈(曹顺庆会长主持) 成良臣:好样的,我们的学会(学会回眸) 陈俐:回顾与前瞻笔谈 邓经武:我与比较文学 段峰: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 冯学全:进入、认知和收获、记忆 胡志红: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我成长的摇篮 林广泽:不忘初心,再铸辉煌 毛克强:伴我成长的学术殿堂 唐小林:从“世界性”到“地方性”:比较文学的翻转 王晓路:新与旧,热与冷一一比较文学的两组关系 谢梅:传播学研究的新视角:变异学的启示 徐行言:学会往事 徐其超:不平凡的学术之旅一一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行将走近而立跨向不惑感言 张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郑剑平:寄语四川比较文学研究 支宇:学术创新与话语累叠——我在四川比较文学群体的生命瞬间与学术感受 邹涛:以四川大学为龙头的四川省比较文学研究发展回眸 二、中国20世纪文论的知识考古(曹顺庆教授主持) 知识合法性、数字人文与20世纪中国文论的知识考古 当代中国文论“专业主义”知识生产的范例——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三版) 间接遵从主义文艺学知识生产:霍松林《文艺学概论》(1957) 文艺学知识生产的民族传统身份与“生活感”:《文艺家的新生活》(1934) 准现代性文艺学知识生产:马宗霍《文学概论》(1925) 三、中西文学意义论比较研究(吴兴明教授主持) 比较研究:现象学意义论与中国诗学的品鉴论 解释学中的作者问题:论列奥·施特劳斯的文本解释观 新历史主义批评的文学意义观 梅洛-庞蒂论“言说的语词”:语言的表现性生命 四、表现主义诗学研究(徐行言教授主持) 表现主义的精神革命 论表现主义诗学的架构 表现主义的幽灵:沉默的尖叫与艺术表现力 反抗、理想与革命:德国表现主义文学的 社会关怀与政治热忱 让心灵颤抖!表现主义时代的总体 艺术作品观 五、少数族裔文学批评研究(阿库乌雾教授主持) 平等·正义·爱——世界少数族裔文学宣言 共生·共谋·共荣——“世界少数族裔文学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 阿库乌雾和谢尔曼·阿莱克西诗歌主题的现代转换探究 跨越太平洋的诗缘——马克·本德尔中国民族民间文学译介述评 盖茨与黑人文学形式论的历史生成语境研究 美国黑人女权主义诗学与黑人女性书写一体化建构辨析 六、生态批评与跨文化研究(胡志红教授主持) 生态批评与跨文化研究——比较文学视野 从生态哲学到生态文艺的理论建构——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史》的一种阐释 身体的还乡——生态批评视域下的中国当代艺术 写作的女性与女性的写作——以弗吉尼亚·伍尔芙为例 伯明翰学派“成人教育”文化政治透视 影像生产与自我认同——新历史主义批评视野下中国当代电影的建国叙事 比较文学跨学科视域下郭沫若诗歌的音乐美研究 论麦克尤恩小说的反乌托邦叙事 媒介奇观的审美之维——联结日常生活与媒介拟像的“震惊”美学 七、比较文化视域中的诗学与美学(毛克强教授主持) 中西文化比较视域中的唐君毅文学理想 秉笔直书与微言大义:中西古典学比较研究札记 反模仿:布莱恩·理查森“非自然叙述”论 利玛窦与儒家:保罗·鲁尔的阐释视角 忧郁的多幅面孔——弗洛伊德与本雅明忧郁理论比较研究 英语世界杜十娘形象的“稳定、还原与变异”——兼论比较文学“变异学”的新转向 百年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综述 Whither East-West ComparatiVe Literature? One Recent Answer from China 中国动画电影中英雄角色分析及启示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