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与联合国的六年(一位联合国实习生非洲和平研究者和世界公民的思考)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作者 孟文婷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我与联合国的六年(一位联合国实习生非洲和平研究者和世界公民的思考)》作者孟文婷从联合国实习生、研究者和世界公民三个视角,展现了自己六年来的联合国故事。作为一个联合国实习生,作者带你游览联合国纽约总部,透视总部工作的日常,剖析最新的联合国实习征聘对策等。作为研究者和世界公民,作者关注到可持续发展计划、联合国维和行动、妇女与安全、地理空间信息管理等时下热议的话题。全书内容新颖有趣,语言生动活泼,力求深入浅出。

内容推荐

孟文婷著的《我与联合国的六年(一位联合国实习生非洲和平研究者和世界公民的思考)》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小书,从实习生、研究者和世界公民三个视角讲述了作者六年的联合国故事。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立志去国际组织工作,作为同龄人,作者分享了自己的一点经验和思考,希望能启发更多青年人融入到对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的贡献中去。书中介绍了联合国系统、纽约总部的工作日常、应聘和面试技巧等内部观察,还探讨了中国参与维和行动、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等时下热议的话题,插入了联合国“高大上”外事活动的小花絮,也有名人访谈的曝光。内容新颖有趣,语言生动活泼,力求深入浅出。

目录

序一 中国新一代联合国研究者的成长

序二 非洲和平的未来在青年一代

自序 我与联合国的六年

PREFACE

仰慕崇拜

作为一个联合国实习生

 终于“混进”联合国了

 初来乍到

 联合国家族

推介技能:“文山会海”理头绪

 我为联合国招聘

 应对“联合国特色”面试

推介书籍:《高校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入门》

 探秘总部大楼

 荣幸为盛事服务

冷静慎思

作为一个联合国与和平研究者

 三个联合国?

 和平行动:一项政治使命

推介机构: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

 南苏丹:“独”易“立”难

 铸剑为犁,建设和平

 跻身“联合国研究圈”

推介成果:联合国研究丛书

彼此成就

作为一个世界公民

 成长为世界公民

 他为她

推介散文诗:战争、和平、女人、权力之诗

 为世界服务

 从MDG到SDG:中国方案

 联合国里的中国人

 燕园情怀,兼怀天下

试读章节

终于“混进”联合国了

多年的梦想,经过持续努力,正在逐步接近。2015年4月4日,我作为哥伦比亚大学的访问学者飞往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驻地,这让我兴奋激动,浮想联翩。到纽约的第6天,应朋友之邀,我迫不及待地要去联合国总部看看——在联合国问题上关注了这么多年,终于可以近距离观察一下它到底是什么样子。之前,一直在哥大附近办理开学注册等事宜,所以这是我第一次坐地铁“进城”。4月初的纽约还很冷,那天早上又逢下雨。我从42街中央车站地铁站下来,出了地铁口还走反了方向……原本一刻钟的路程,我用了一个钟头,脸上分不清雨水还是汗水了,终于在不远处看到了联合国总部大楼。由于那天下雨雾气重,联合国跟过去在照片上看到的亮丽活泼的样子不同,显得很沧桑而沉静。这让我想起,联合国在二战的废墟上建立起来,那时的世界百废待兴,也许就是这个样子。

到了联合国总部在47街的入口,中国常驻团的朋友也刚到那里,他用他的工作证才能带我参观总部里面。见了面,我们寒暄几句,就一起快步走进总部大门。这个我关注了多年的国际组织,今天就可以身临其境了,我真是既兴奋又紧张。不能免俗,到了总部,首先去参观大会堂、安理会、经社会等几个会议厅,还在联合国食堂蹭了饭。当然,我开启了边走边拍模式,常驻团的朋友很友善地全程充当摄影师。有一张照片,我印象很深刻。在安理会会议厅旁边有个小型新闻发布台,是安理会轮值主席在开会当天中午发布媒体简报的地方。我也装模作样,在栏杆外摆拍了一张(见图2)。同时,我也陷入了思考,联合国的人是在栏杆里发言,而我现在还站在栏杆外,怎么能够跨进去看看里面什么样呢,联合国内部到底是如何运转的呢。

我对联合国的长期关注和研究大部分是在理论和书本上进行的,要成为真正的研究者,必须要进入其内部,要有自己的亲身体验,而申请实习应该是一个比较容易的路径。于是,我去联合国官方网站查找,按照要求在Inspira系统里填写了申请;又去联合国附属机构的网站找,发邮件投简历,都迟迟未见回复。后来,我咨询了几位在联合国工作的年轻朋友,他们多是通过实习留下来的。他们说,当时申请实习周期确实很长,申请后等了好几个月甚至半年,都快把申请实习这事忘了,某天突然又收到联合国实习录用的邮件。看来,我只能等待。

我又想尝试联络推荐实习的机会。我在上海联合国研究会兼职工作了2年有余,其间举办大型国际会议,邀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政治部的官员,我询问研究会秘书长张贵洪老师,请他帮我推荐,老师当即表示愿意帮忙,邮件也发了,不过,需要等待。

联合国实习需要等,那就再试试其他能进入联合国的途径。我之前关注过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的互动方式,联合国会邀请有经社理事会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组织派代表到联合国参加活动。在一次会议上,我结识了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的负责人,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在2014年获得了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咨商地位,可以派代表常驻、自由出入联合国。我给基金会的秘书长去信,询问是否可以委任我做基金会驻联合国代表或志愿者,这样我就可以申请联合国通行证,参加总部的会议、活动,我会定期向北京汇报工作。我的提议得到了基金会的同意,但是具体的审批流程需要等待。

冬去春来,我感觉等得花儿都开了,转眼到了5月份。学校放假了,联合国的实习还没结果,于是我去波多黎各的阳光沙滩玩了两周。回来之后,常驻团的朋友说联合国有一个好玩的活动邀请我参加,我欣然答应,而这次活动后来竟成了我所有联合国故事的起点。

P17-20

序言

中国新一代联合国研究者的成长

初识文婷,大约是七年前。在我给本科生授课的课堂上,一个有点像洋娃娃的小女生经常表露出对联合国的好奇。后来她参加了带有知识竞赛性质的课外学术小组,几个同学一起努力,凭借对联合国问题的一份调研成果,获得了北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还在《世界知识》杂志上图文并茂地推出报告的简写版。

作为指导教师,我亲眼目睹这个稚嫩但富有想象力的学生如何进步:从提出一些困惑,到听从建议,认真收集材料,设计小而有新意的研究课题,直至反复修改形成文章。说真的,让学生做研究的过程本身,比见到的任何文字成果更有趣。它不单意味着一份作品的完成、获奖或发表,而是把学子的一时灵感化为持续的读书写作,把年轻人的疑问兴趣变成用心的探索发现。

文婷之后到联合国总部实习,有心积累了大量新鲜素材,为此后的著述做了准备;再后来回到北大深造读博,有不少新的努力和进展,比如接受有关国际组织实习与入职手册的编写任务,参加国家社科基金有关联合国问题的课题,协助我为《国际政治研究》杂志专栏“中国维和学”组稿等等。看到助教文婷在课堂上为学弟、学妹讲授联合国的新动向,阅读她新近完成的中国学界对联合国研究的长篇综述,作为前辈学人和老师的我不禁赞叹。

文婷的进步,是中国新一代联合国研究者崛起的某种缩影。这一代研究者的外语水平和“翻墙”技术比前辈好,有更多的机会出国考察研究对象,多样的学术交流机会和丰富的文献资料加快了与世界前沿水平的对接;更重要的是国家比从前富有和开放,中国与国际社会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与联合国相关的各项事业均呈现不错前景。我想,只要目标坚定且坚持不懈,假以时日这辈学人定有更大成就。

手边的这本小书,算是孟文婷的第一部个人作品,虽不完美却新鲜有趣,我乐意把它推荐给读者。

王逸舟

2017年8月底于北大寓所

书评(媒体评论)

文婷的进步,是中国新一代联合国研究者幅起的某种缩影。这一代研究者有更多样的学术交流机会和丰富的文献资料,加快了与世界前沿水平的对接;重要的是国家比从前富有和开放,与联合国相关的各项事业均呈现不错前景。这本小书算是孟文婷的第一部个人作品,虽不完美却新鲜有趣,我乐意把它推荐给读者。

——王逸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文婷博士对于南苏丹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为这个年轻国家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衷心地希望,在我与文婷友谊长存的同时,中国与南苏丹两国关系也能绵延不断。

——阿万·瑞艾克,前南苏丹共和国总统办公室内阁

文婷博士好学善思且文笔精妙,我很高兴看到她的联合国专著出版,预祝她更上层楼,也期待更多的朋友投身中国的联合国研究事业。

——王学贤,前驻南非大使,前常驻联合国副代表

这本书记录了孟文婷同学在联合国机构工作、对联合国问题思考的六年之缘,更表达了成为一个世界公民、为世界服务的使命和情怀。她让我看到了新一代联合国研究者成长的坚定步伐和新时代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美好前景。

——张贵洪,复旦大学,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

文婷与联合国的六年,是中国大国地位日益凸显的六年,是中国青年国际使命感日益增强的六年。愿更多年轻人在本书中收获感悟与启发,从知识的海洋跃起,在人类文明的天空翱翔,从这里走向世界。

——张莉鑫,北京大学,学生就业中心主任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3: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