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人生主动权:孙子兵法与人生战略》是一本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竞争战略理论相结合的著作,作者对《孙子兵法》研究多年,对《孙子兵法》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他又是一位有着市场营销与战略管理背景的老师,能把东西方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该书中有集中体现。比如,他把东方的的一些定性分析用公式、用模型进行定量分析,让人耳目一新。
作者是一位经历丰富的学者,他的“汤博士人生感悟”非常接地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他的演讲受到各类听众的热烈欢迎。
为了能让年轻的读者也能够喜欢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汤超义每次上讲台前都会在90后女儿面前“预演”,而女儿汤落雁,也成了他的“兼职”编辑,汤落雁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也加入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与看法,尤其是在语言上更为生动活泼。所以,这本书不仅是古代经典与现代管理学的碰撞,兵法智慧与人生战略的碰撞,还是60后与90后思想的碰撞。
《掌控人生主动权:孙子兵法与人生战略》是一本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竞争战略理论相结合的著作,作者用“航拍与探秘相呼应,兵法与人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用有趣、有干货、有深度的讲述,诠释《孙子兵法》的要义,并用以指导人生实践。作者对《孙子兵法》研究多年,对《孙子兵法》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他又是一位有着市场营销与战略管理背景的老师,能把东西方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该书中有集中体现。比如,他把东方的的一些定性分析用公式、用模型进行定量分析,让人耳目一新。
“致人而不致于人”,掌控主动权,是《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掌控人生主动权也是人生战略的核心思想。该思想的三大支柱是:“形、势、胜”,对于这三个抽象的概念,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一块石头搬上山顶”的形象比喻进行阐述,并从生活中感悟出怎样“聚形、运势、致胜”?聚形,积聚核心竞争力:“积:积累实力、隐:保存实力”;运势,最大化核心竞争力:“识势、造势、任势”;致胜:抓住战机,既胜更利。该研究的总体架构是:“航拍《孙子兵法》”“探秘《孙子兵法》”,“感悟《孙子兵法》”。汤超义博士的“人生战略思维模型”与“人生战略三部曲”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得益于《孙子兵法》。“精心、精诚、精进”是人生战略三个不可或缺的步骤。
3.哀兵必胜——化悲痛为力量
“聚形”的另一种能力:化悲痛为力量。
老子说:“抗兵相若,哀者胜”,两支旗鼓相当的军队交战,那支悲愤的部队更容易取胜。“哀兵必胜”就是:化悲痛为力量,用得好对人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分享我“哀兵必胜”的人生经历。
我1998年闯上海,漂泊三年后,机缘巧合来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我很喜欢这所学校、热爱这份事业,我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学校。一开始,我顺风顺水,但是,越往上阻力越大,压力越大。领导对我很好,但我隐隐感觉出了他们的一些遗憾:“Tom这个人确实不错,肯干、能干,可惜文化程度低了点。”当时,我们院领导都是业界精英、领军人物,比如,我们夏院长就是中国产业经济学的创始人。那时,我已经有两个本科、两个硕士学位,不过,在他们面前仍显文化程度低。还有,我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但是,在高校如果没有博士学位,连上讲台的资格都没有。有一次,争强好胜的我桌子一拍:“我,一定要考博士!”哎呀!这一拍把自己给拍个半死,我要考博士,必须越过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就是学校关。一位长者很关心我、心疼我,跟我说:“考太好的学校很辛苦,既难进又难出,考个一般的学校吧。”但是,我坚持要考名校,我要读上海财经大学。上海财大的考题又很难,尤其是《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题目比清华、北大的还难。这也是应该的,毕竟它是中国财经领域第一学府。
第二座大山,就是对手关。我是六零后,我的竞争者都是七零后、八零后。有一哥们比我小二十多岁,硕博连读。有一年他就把我干掉了,成了我师兄,按年龄我可以做他叔叔,我就是这样一次次从汤叔叔变成汤师弟。还有,考博士不是达标性考试而是竞争性考试,不仅自己优秀,而且还要比对手更优秀,我辛辛苦苦考了90分,没用,别人考91分,结束了!欢迎下次再来。我的竞争对手还有一个特点,他们大多是来自高校的老师,有非常好的理论基础、有充裕的时间,他们的单位甚至可以放他们两三年假到财大来复习迎考、潜心学习。
第三座大山,就是工作关。我热爱我的事业,不愿辞职,在职学习难度更大。当时我服务的EMBA、EMPAcc项目,学员层次非常高,两个项目在国内、国际的影响都很大,EMBA项目还曾在英国《金融时报》排名中跻身全球二十强。学员们对我也非常好,经常搞活动,大家都很热情,我经常赶场子,有时一个晚上连喝三顿,每天回到家里就想倒头睡觉。
这种状况怎么考博士啊?所以,我第一次考试惨败。人在遇到困难、受到挫折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常常是给自己找借口。我安慰自己:不读啦!博士有什么好读的?我已经可以了:在有钱人里面我是有文化的;在文化人里面我是有钱的。就这样晃晃悠悠又过了一年。
后来,一个事件改变了我。我的父亲年事已高,他不愿意跟我来上海,但又想我,于是就在老家待半年、上海待半年。后来他年纪大了、走不动了,就在老家待着,他生病了我就赶回去,看到小儿子回来很开心,病就好多了,我就返回上海。过一段时间又不行了,我又回去,他又好多了。最后一次分别时,我隐隐约约感觉到我们再也不能见面了,我在他床前长跪不起。他说:“你走吧!我对孝顺的理解和他人不一样,守着父母是孝顺,光宗耀祖更是孝顺,不要影响你,赶紧回去上班,赶紧回去复习,好好工作、好好读书,考上博士,家祭勿忘告乃翁,就是孝顺。”他还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父子一场是缘分,缘分终究是要尽的,我已经很满足、很感恩了!不要难过,过好自己。”
我哭着离开父亲,回到上海,二十天不到,父亲不行了,等我赶到老家,父亲已经离开。我非常难过:我是一个不孝之子,没能为父亲送终;我非常自责:父亲那么希望我能考上博士,如果临终之前看到我的博士录取通知书,那该多好啊!
处理完父亲的后事回到了上海,我把父亲的遗像放在书桌前,每当夜深人静,我困得眼皮都粘在一起、想打退堂鼓的时候,我就凝视着他老人家的眼睛,他也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我的眼泪哗啦哗啦地直流。我冲进卫生问,洗一把脸,擦干眼泪,重新坐下来读书!我考了三年、共四次才考进上海财大,我又咬紧牙关、锲而不舍奋斗了三年,终于在46岁“高龄”的时候,成为了汤博士!
哀兵必胜!如果具备一种能够化悲痛为力量的能力和智慧,将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4.运气后面常人不知道的秘密
“聚形”还有一个重要智慧: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力争战时达到《孙子兵法》中“以镒称铢、以破投卵”的效果。
有些人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人微言轻”,为自己不好好干、不好好说找了一个看似合情合理的借口:我干得好有什么用,领导又看不见;我讲得好有什么用,别人又不听。
“人微”,不是我的错。每个伟人都是从胚胎长大,每棵大树都是从小苗长成,这个过程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跳跃。但是,“言轻”就是我的责任。
我和大家分享我们EMBA校友“运气”的故事。这位校友现在已经是省部级干部了。那时,她是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一天,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到这个县视察。开座谈会的时候,省里陪同人员、市县几套班子把会议室坐得满满的。这位校友也出席了,巧的是,那天县委宣传部长重病不能出席,就由我们校友汇报,一个副科级干部当然是坐在最后面了。主持人对她说:“请您代表县委宣传部发言,时间三分钟。”她用“电梯营销法”,一分钟不到发言就吸引了省委领导。领导马上说:“这位小同志讲得很好,来来来,坐到前面来说。”紧接着,她又讲了两分钟。领导连声说:“好好好!非常好!”又侧身对当地的领导说:“这样的年轻人要重用啊!”领导离开不久,她就被提拔了。她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进步。
她的故事至今还被当地老百姓津津乐道,人们最大的、共同的感慨就是:“这姐们运气真好啊!如果那天宣传部长在,就没她什么事了。”一般人常常是盯着别人的“运气”,看到的是表面现象。
那姐们仅仅是运气吗?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没有对工作深入透彻的了解,没有精湛的表达技巧,机会来到面前她也抓不住。所以,“人微”不是我的错,“言轻”就是我的责任。
单位一大,见一把手不容易,好在每到一个时期都要搞路线教育,开民主生活会。到了这个时候,领导通常要下基层和员工交流、了解情况。我曾批评一个朋友,他在跟领导汇报的时候,讲了半天,领导都不知道他要说什么,而且说的都是人民日报社论的话。领导比你知道得多,你有必要重复吗?机会难得啊!为什么不在很短的时间、在30秒之内,吸引领导的注意、得到领导的重视呢?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训练,要有自己闪亮的观点,要有冲击力,才可能吸引领导。即使机会没到,你也要做好准备,一旦机会降临,成功非你莫属。
P57-60
从2008年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与超义结缘,迄今近十年,最让我佩服的一点,是他的“精一”精神,本书就是最好的例证。这是他在《孙子兵法》、竞争战略和人生实践的交汇处,精心耕耘、潜心研究十多年的成果。
拜读本书,感受到超义广博的知识与深厚的底蕴。他融汇兵家、儒家、道家、佛家、易经等经典,再加上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细致体悟,灵活、深入而独到地解读了《孙子兵法》的精髓,同时也展现了各家的智慧结晶。因此,本书不仅有助于企业战略的思考与拟定,也可以指导我们的日常决策与生活行践。
除了内容之外,超义在书中也提到,本书乃是由他讲述、他的爱女记录,可以说是“一对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文化的父女的对话与碰撞”。这点让我十分感动,也体现了传承的真义。更重要的,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本书穿梭古今、活用经典,不仅采用了适合时下、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援引紧贴生活与职场生态的生动实例,同时也穿插丰富的历史故事与文学典故。因此,本书相当容易理解,可读性甚高,读者不妨细细品味。
《孙子兵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名誉海外的战略学“教科书”。我个人在20世纪80年代首创、近年来在学术界与企业界都引领风潮的动态竞争(Competitive Dynamics)理论,其中许多重要观念就是以《孙子兵法》的“知彼知己”、曲求:“以迂为直”“避实击虚”“能因敌变化而取胜”等思想为基础,然后结合企业的实务与案例及西方的系统化知识与工具,建构而成的。超义在书中尝试将《孙子兵法》与“sw0T分析”“五力竞争模型”等西方管理框架对接,并提出“人生环线理论”“开水理论”“价值匹配理论”“环境竞争度和内部竞争度相关关系”等概念,也令人玩味、值得深思。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致人而不致于人”(掌控主动权),目标是“全”“全胜”,这也是我近年来致力推动“王道”战略的原因之一。事实上,“王道”战略就是期望企业师法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与老子的“不争之争”“无为而无不为”,不仅尽量避免在商场上采取割喉式竞争,更要致力于事业成就与人文关怀的平衡,兼顾企业个体与社会总体的需要,追求整体的统合与长期的发展,达到孙子所说“必以全争于天下”的境界。我相信,这是中国企业在后全球化时代能够胜出、赢得尊敬的关键,也是中国企业家可以对全人类做出的最大贡献。如此,也是唐人杜牧对《孙子兵法》评语“用仁义、使机权”的具体发挥与展现。
超义有强烈的使命感,多年来默默耕耘,致力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因此,个人乐于为他作序。期许并祝福超义未来持之以恒,“知止守正”“不忘初心”,以龙马精神实现他的理想!
陈明哲
龙马精神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很想跟大家分享下去,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该给大家说再见了。
临别之前,我送大家四个字“龙马精神”。这是先父84岁时留给我的。
什么是“龙马精神”?我问过度娘,查过谷歌,看过了很多解释,但,没有一个让我满意的答案。当时,自己年轻气盛,也没有问父亲想和我说什么。后来,他老人家过世了,我就把这幅字裱起来挂在我的办公室,每天睹物思人,看到它就仿佛看到父亲的音容笑貌。有一天,我站在这幅字下面端详,突然,灵光乍现,就像禅宗的顿悟,我顿时就知道父亲要说什么了。
什么是龙?龙是中华文化的图腾,似有似无,绝大部分人都没看到过,就算看到,也是“神龙现首不现尾”,虚无缥缈,似有似无;什么是马?马就在我们身边,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做牛做马。我突然明白:龙,代表远大崇高的理想;马,代表脚踏实地的精神。没有远大崇高的理想,我们走不远;没有脚踏实地的精神,我们走不到。所以,既要有龙的理想又要有马的精神,我们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的顶点。龙,也代表战略目标;马,也代表战略执行。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执行,我们才能夺取全面的胜利,才能“致人而不致于人”,才能掌控人生的主动权。
2017年我53岁了,我还有理想。个人理想常常是隐私,本来不好乱说的。我为什么要把理想公诸于众?目的是希望大家来监督我,不断地促使我前进。
我的理想是:在未来的岁月,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而奋斗终身!直至我一息尚存!
这个目标远不远大?非常远大!难不难?非常难!这就是龙的目标,怎样实现?我必须要有马的精神,脚踏实地,认真实施,我有两种传播的方式:第一,我珍惜每一次演讲的机会,就算是一小时、半小时的课我都认真准备。我就像打磨艺术品一样打磨我的课程,我的PPT一直在修改,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反复演练,我要将最好的东西呈现给大家,要引发公众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兴趣,要让听众的眼睛发直,让听众不低头看手机,我把每一次上课都当做演出,我把每一个讲台都当做道场。说不定在座的就有那么一两位知音,在未来的岁月里和我一起传播,谁知道呢?万一遇到了呢?
第二,我和女儿一直坚持把我们的“对话”记录下来:60后老汤和90后小汤,一对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文化的父女对话与碰撞。我们努力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尽量用90后、00后的语言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我在女儿创办的微信公众号“舶兰书院”里开了一个“栏目”叫“汤博士人生感悟系列”,“十天一期,逢五必发、个人原创”。我已经写了120多篇,坚持了1200多天,阅读量越来越大,我还会继续坚持写下去,请大家督促我。
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传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华优秀文化一定会在祖国大地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