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之门(当代名家精品珍藏)(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储福金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心之门》是作者储福金的一部人生小说,“味淡而意浓”,对人生主题进行了深层开掘。小说涉及的生活面极其广泛,既有普遍的日常琐事、家庭生活,又有社会的风云变幻和官场的钩心斗角;既有形而下的世俗场景,又有形而上的精神考问。而描写的人物更是包括了社会各个阶层,从青年男女、普通百姓到江湖神医、官僚政客,从新潮女郎、妓女暗娼到同性恋者和激进分子,作家都从主人公各自的生活漩涡中把他们凸现出来。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个典型,他们的生存状态和人格面貌融化在他们生活的环境中,从而使生活本身也被赋予了一种人性色彩。

内容推荐

储福金著的《心之门》是一部当代原创都市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塑造描写两个主人公陈菁与冯曾高,写出他们的人生与故事,反映出平凡世界里的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心理世界、情感纠葛等,展示出生活百态、人生诸相。心之门,会打开,也会锁上。作品留下许多人生的思索,发人深省。

目录

乾(序)

附录 朴素的穿透——评储福金长篇小说《心之门》 吴义勤

试读章节

陈菁遇见冯曾高的时候,有恍若隔世的感觉。

冯曾高坐在高台上。剧场的舞台中间放着一个讲台,一个老式的讲台。讲台高高的,朝前呈拱形。冯曾高坐在讲台后面。他看上去是坐着的。从后排看去,舞台不大,冯曾高显得高高的。他大概是坐了一张特高的凳子。他手里拿了一把扇子,很自在地摇动着。他讲话的时候,那把扇子打开来,又收起来。从话筒里传出来的声音,嗡嗡的,有点变声,一字一句却很清晰,那扇子打开收拢的声音,也很清晰。

一个亮着灯光的舞台上,一片空空荡荡之中搁着一个高讲台,一个高讲台后面坐着一个拿着一把扇子讲着话的人,陈菁恍惚觉得她见过这个场景,依稀在记忆的很深很远之处。台下是黑压压的人头,黑影连着的一片片,没有声音,静静的。似乎有着一点动静,那动静是无声的,一种呼吸吞吐与台上讲话声相应的感觉。于是,这眼前的场景就似乎升浮着,坐在台后的冯曾高越发显得高高地升浮起来,从话筒里传出的声音也有了一点从高处传来的味道。那把扇子虽然不是在需要用的季节里,但在他的手中,也显得自然自在,增添着升浮起来的感觉。

冯曾高。陈菁心中念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有一种熟悉的体味在回旋,升浮的意识沉落下来。她一连串地把这个名字念了好多遍,她就有了现实感。她看清他是坐在高台上,他在作气功的讲学。他正在讲着“气”,他讲一个古代的“气”字,就是无字下面四个点。他说四个点是火,是丹田之火,无是心,以丹田之火,燃动心之火、生命之火,这就是气,就是气功。他说的这些,陈菁是熟悉的,似乎和过去的一些关于冯曾高的印象连在了一起,却又远远地隔着什么。冯曾高,冯曾高,慢慢地她觉得这名字的意味,也离着她远远的,和眼前的一切一起升浮着。

一个秋天的季节,一个坐满观众的剧场里,一个靠后面的座位上,一个有点恍惚的凝神不定的女人。陈菁坐在那里,远远地望着前面舞台上的冯曾高,中间隔着一团团黑幢幢的人影。舞台的灯光集中成一片,一片灯光把舞台收拢了似的。后面的天幕是蓝色的,被灯光打得淡淡的。整个舞台看过去像一个镜框,一个有立体感的镜框。冯曾高就在那个镜框里,隔着远远的黑影在其间的距离,看那似乎升浮起来的镜框,就像隔着一个真实的尘世。

高台上的冯曾高继续讲着“气”,讲古代的“气”字,讲四点上的无,讲无,讲无我,从有我到无我,是一种境界,无的境界。冯曾高的话似乎总在重复着,重复的话正显示着一种气,显示着一种无的境界。坐在静静的剧场里的陈菁,也升浮在这无之间,没有身之外的感受,只有他的声音和他的名字,她就是这么听着他的话,看着镜框里的人影。其他的都变得是不真实的不确切的了。剧场之外不再是她熟悉的小县,她不是从小县下面的一个湖头乡的乡镇医院出来。那个医院里的一个小房间,她坐在那里。和旁边医院的屋子相比,那间小屋干净、白洁。小间门外的天井里,是一片到处踩得是泥的青砖地。前两天一直是秋风秋雨天,砖地之外的泥地里积着水。走向厕所的地方都是泥水路,墙上溅着泥水的污痕。院外是一个土坡,坡那边就是金黄色的田地,长着一片一片的稻子。从湖头乡到小县县城的一条公路就在稻田与土坡自留田的菜地之间,公路通向远远的前方。这个小县城也开始繁华起来,陈菁每一次来,都有一种新的不适应的感觉。一幢幢格式化的水泥楼房破坏着原有的宁静的感觉。早先的那些砖铺的地巷,那些砖墙的木结构的房子已快消失了。所剩的小巷在水泥楼房喧闹的映衬下,也越发显得破败,仿佛只有小乡镇的医院里的那种宁静才是永恒的。

P1-3

序言

记得看过这样一篇笔记体小说:有一个秀才赴京赶考,不中,心灰意冷地回家去。路在青州道上,正在道边树丛里歇息,就见一道人骑驴而来,在那边的空地上铺下一块布,席地而坐,随而从袖中拿出一个个装满菜肴的盘子来,又取出一瓶酒,自斟自酌着。饮了几杯,似觉意味不够,便从口中吐出一个女子来,那女子便在席上轻歌曼舞,看得道人高兴,上前搂了。那女子显出风情万种,两人鬼混一阵,道人倒头睡去了。那女子看着睡去的道人,独自饮了两盅酒,便偏过身去,也从口中吐出一个小男子来,卿卿我我,承受小男子百般逢迎,山盟海誓。那女子渐渐神迷意倦,也要睡去。就见小男子背过身去,一般有所吐焉。一刻,道人身子动了一动,女子立刻惊醒,一把抓过小男子吞进口中,而后道人醒来,吞了女子骑驴而去。秀才也起身去了。有所悟。

我构思写每一部作品时,都会在书桌前呆坐上好一段时间,原来是对着稿纸,现在是对着电脑屏幕。这段时间,有时是几小时,有时是几天,往往是神思恍惚,杂乱不定,往往会想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来,有时是童年的一个印象,有时是一个有过接触而早被遗忘的人。一时记起,牵着纷杂朦胧的背景,带出无数冷、兴、沉、悔等各般感触来。一年前的一天,我在书桌的电脑屏幕前,也不知坐了多长时间,心已有所动,感到就要把握着那表现的一点了,突然这么一篇古小说显了出来。于是这篇古小说也就融进了我的构思中。这类笔记小说我看得多了,我看书又从来是不求甚记,所以这篇古小说究竟怎么写的,究竟是长是短,究竟是什么题名,我都记不清了,似乎是《聊斋》故事,我并不想去查实。我只觉得记忆中的这么一篇东西,给了我一点东西,朦朦胧胧的,很有感觉,我就想保留着这种感觉,于是我就写动了小说《心之门》。写成了以后,我发现,这篇笔记体古小说的故事,已化成了我小说的结构,一种环扣式的结构。这种环扣结构脱胎而出,却显得前无古本了。

《心之门》我写了七环。我用七种笔法写,我写出了七种调子。有冷清的,有热烈的,有低沉的,有奔放的,有琐碎的,有幻象的,也有抒情的。一重重的心之门开开来,一重门套着一重门。那便是信仰之门、愿望之门、爱情之门、社会之门、成功之门、幻想之门、幸福之门,总起来便是一重人生之门。善恶、得失、同异、高低、成败、虚实、苦乐等各类含有哲理的人生滋味。从一重重门中出来,也就显得朦胧了,成了一种色彩,是我创作中的心的色彩。

以前我从来不在我作品前说点什么,我总觉得那是多说了的。现在我觉得已经说多了。但我心中有一种创造性的快乐的话忍不住要说出来。而我的快乐之中不知怎么又总会有一点说不清的淡淡的悲哀。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6: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