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读章节 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听德鲁克说过“要在开始的时候预见到结果”。十几次?上百次?这是我每次开展一个项目时都会谨记的几条格言之一,因此,它也适用于写作本书。本书始于美国科罗拉多州阿斯彭市,。我时不时地会来这里思考、写作、寻找自我。这一次,我邀请了布雷特·伊士曼(Brett Eastman)这位极富创造力的思考者同行。正当我们俩讨论一件时下极为重要的事情时,我的妻子琳达(Linda)打断了我们,带来了一个我知道总有一天会到来的消息。 我挚爱的良师益友,彼得·德鲁克,病危了。 无情的事实如梦魇般冲击着我:他感到身体不适,随即被送到医院。家庭成员从世界各地飞来见他最后一面。大家讨论是否要拔掉维持他生命的管子。 我知道我必须做点什么,但是我有无数理由不想去做。德鲁克虽年事已高,却依然思维敏捷,我实在想象不出他现在的样子。我非常了解他,知道他不愿看到自己成为伤感绝望的对象,尤其是当他面对前来送别的人们,却再也无法以聪慧的言语保持自己尊严的时候。 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交通问题了,从偏远的阿斯彭市到哪儿都不容易,而德鲁克恪守的欧洲传统务实作风更令事情雪上加霜。寻找波莫那镇医院(Pomona County Hospital)的过程耗尽了我对洛杉矶市高速公路系统仅有的一点儿好感。而德鲁克似乎对所有事情都了如指掌。有一次他告诉我,一家不错的地方医院与著名的梅奥诊所或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医疗中心对你的治疗没什么区别。当得知他选择在这家医院度过自己生命最后的日子时,我只能报以会心的微笑。 我一直认为,在如此情形下,朋友之间如果还有未尽之言,那么这段友谊也就没什么开始的必要了。我们两人都不需要在临终的床前相互表达友爱或感谢。在彼此都感到如此窘迫的氛围中,我们又能够获得什么呢?然而,留在阿斯彭市的想法被琳达的一句话迅速打消了。 “你应该去。” 当然,她是正确的——她几乎总是正确的——当布雷特提出跟我一起去的时候,我还有点不太情愿地收拾着行李,他则在积极地打电话安排机票。在琳达开车送我们去阿斯彭市小小的皮特金县机场(Pitkin County Airport)的路上,我陷入了无以言表的悲痛和无与伦比的恐惧之中。除了琳达和耶稣,没有任何人比德鲁克的话语以及他列举的《圣经》中的事例对我的影响更为深远了。而这一次很可能就是我们有生之年最后一次见面。 布雷特想尽办法拼了几段航班,我们飞到了长滩(Long Beach)。我租了一辆车,他转机飞回加州橙县(Orange County)与家人团聚。因为足足飞了一天,累得够呛,我在Ⅰ-10号公路旁一家破旧的旅店住下,反锁了房间门,想睡上一觉。午夜高速公路的噪音不断敲打着我的门窗,一幕幕和德鲁克度过的美好时光与他弥留之际我们相对无语那可怕的情境在我脑海里交织在一起,令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当我走进他的房间,他孤零零一个人躺在床上,身上接满了电线和管子,监测着各项指标,维持着他的呼吸。我曾经见过德鲁克上百次,但这次截然不同。不再有曲径通幽的对谈,不再有醍醐灌顶的启发,不再有大道至简的洞察,我们只是默默相对。显然他非常虚弱,却睿智依旧、和蔼如常,令我感到不虚此行。通常,拜访他之前,我都会写一封长信给他,语无伦次地提出我关心的话题当作会面的议程。然而今天,我只想在这里陪陪他。 大约半小时后,他突然决定结束我们的交谈。 “嗯,你已经做完了这次来我这儿想做的事,那么,你请回吧。” 我曾经见过德鲁克上百次,但这次截然不同。(P6-9) 书评(媒体评论) 我热爱《德鲁克和我》一书。不论对我的人生而言,还是对许多其他人而言,我都无法找到比彼得·德鲁克和鲍勃·班福德能带来更大影响力的人。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富有启发性的互动都是我不愿错过的礼物! ——肯·布兰佳(Ken Blanchard)《一分钟经理人》(The One Minute Manager)与《卓越领导》(Leading at a Higher Level)联合作者 唯有鲍勃·班福德能以如此生动和真实的方式捕捉到彼得·德鲁克的思想精华,还有谁能像鲍勃·班福德这样与德鲁克亲密无间呢?鲍勃的书体现了纯粹的德鲁克精神。 ——弗朗西斯·赫塞尔本(Frances Hesselbein)弗朗西斯·赫塞尔本领导力学院总裁兼CEO 对于彼得·德鲁克和他管理理论的所有问题,我在班福德的著作《德鲁克和我》中找到了答案。本书旨在阐明适用于人类所有组织——商业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的一套运作正常、成效卓著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饭岛伸浩 日本东京山崎面包株式会社(Yamazaki Baking Co.)总裁兼CEO 《德鲁克和我》是一本极不寻常、鼓舞人心的书。在我看来,两个人长达20多年的合作是命中注定的,其丰硕的成果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勇往直前,尝试对人们的生命造成积极的影响。我强烈建议你阅读本书,并且用心体会其中的要点。 ——约瑟夫·A.马恰列洛(Joseph A.Maciariello) 加利福尼亚州克莱蒙特市彼得·德鲁克-伊藤雅俊管理研究生院(Masatoshi I to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高级研究员兼荣誉教授 《德鲁克和我》不仅是一本难以多得的好书,它更从一个我们从未有过的亲密角度描绘了彼得·德鲁克:一位挚友和导师。它以这种方式向我们揭示了重要的组织经验教训,也提供了耐人寻味的人生经验教训。目前市面上有不少有关德鲁克的书籍,但这本是真正出类拔萃的。 ——瑞克·沃兹曼 (Rick Wartzman)德鲁克管理研究院执行董事,《时代周刊》网专栏作家 后记 变革的催化师 教会成长运动的魔力开始逐渐消失了。这么说不够严谨,但你明白我的意思。它一开始顺风顺水,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下滑。 1956年,唐纳德·麦加夫兰(Donald McGavran)出版著作《上帝之桥》(The Bridges of God),探讨了采取何种策略才能有效地达成使命。教会成长运动就此诞生,那些讨论和实践也变成了教会中的主流。 当时大多数教会都没有意识到,除了祈祷、唱诗和讲道之外,还需要讨论或者做更多的事情。现在可能难以想象,但在50年前我们确实不太谈论如何办好教会。这些改变很多都大有裨益。 2006年,我在麦加夫兰作品发表50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言。但我的演讲主题有点不太吉利:“教会成长运动的诞生、发展和消亡。”2006年的时候,很少有教会再提起教会成长专家了。他们会谈论——也会听取——重要教会和他们的牧师的建议。在很短时间内,教会成长专家的影响力就让位给了当地教会的牧师——那些重要的培养型教会和他们的牧师。 幕后的事情你也许不知道。你可能不知道这些培养型教会和他们的牧师如何变成了全世界教会学习的榜样——你可能也不知道这一切之所以会发生,在多大程度上是因为鲍勃·班福德这位默默无闻的得克萨斯慈善家和他的导师彼得·德鲁克。 班福德的财富来自于有线电视产业,之后他决定让自己的财富发挥更大的作用。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兴起了一大批培养型教会,从而在根本上取代了教会成长运动,也为福音派和其他教派重新绘制了愿景。 独特优势 在《重建美国新教》(Reinventing American Protestantism)一书中,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教授唐纳德·E.米勒(Donald E.Miller)写到加略山教会(Calvary Chapel)和葡萄园教会(the Vineyard)等新运动的兴起。这些运动对当今教会的影响无法估量。米勒解释道,他们确实重新创造了教会。即使你跟你的祖父母是同一个教派,然而你的教会可能看起来更像加略山教会而非你祖父母当年的教会。 随着教会成长运动的衰落,加略山教会和葡萄园教会等新思潮不断涌现。他们改变了教会敬拜和文化传播的方式。很快,其他教会也采用了这种全新的教会敬拜和文化传播的方式,并且开始加入了一种全新的培养领导力的方法。 在那段时间里,鲍勃·班福德决定去寻找教会领域所谓的“独特优势”并对其投资,希望能收获指数级的回报。事实证明,这项投资相当成功。 班福德运用从彼得·德鲁克那里学到领导力的实践原则,把一套全新的事工方法引入教会,令美国新教重获新生。 当然,德鲁克自己也对超大型教会很感兴趣。他曾经向《福布斯》杂志表示:“基督教的超大型教会肯定是美国社会近30年来最重要的社会现象。” …… 他们就是班福德所找寻的“独特优势岛屿”。他每找到一个“点”,就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他与其他“点”架起桥梁,让他们可以互相学习。他帮助这些人成长,帮助他们传播自己的故事。 最终的结果是,在更好的领导下,教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这所有的一切都因一个远离公众视野、甘愿在幕后忙碌的人。 归功于谁? 随着教会成长运动的衰败和现代教会的兴起,班福德成了一个关键的催化师,重塑着教会在新千年的影响力,自己却始终默默无闻。 2013年下半年,我在一场“领导力网络”和“人生下半场”的庆祝活动上发言。我做了一张图来阐述教会在某些领域的成长。之后,我把那张图用相框裱起来,送给班福德。为什么?因为作为一名宣教学家,我看得到他对这些成长趋势的影响。 据传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曾说过:“如果你把归功于谁的问题抛在脑后,你就能做出了不起的成就。”这就是鲍勃·班福德之道的缩影。他把从德鲁克那里学到的东西当作催化剂,善用他从有线电视行业赢得的财富,并未考虑过功劳归谁。 你也许并不知道班福德是谁,但是他可能已经影响了你和你的教会。更重要的是,他被挑选为天下巨变的催化师——对他在这一领域的热情和投入,我深表感谢。 艾德·史特泽(Ed Stetzer)博士 生命之路研究机构(Lifeway Smdy)总裁 www.edstetzer.com 目录 《德鲁克和我》一书饱受赞誉 中文版推荐序一 陈驯 中文版推荐序二 王欣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你请回吧 第二章 乱世旁观者 第三章 初见德鲁克 第四章 问题背后的问题 第五章 非凡的平凡 第六章 德鲁克的三个教诲 第七章 从商业成功到人生意义 第八章 谋划人生下半场 第九章 德鲁克与传道人 第十章 要么做大,要么回家 第十一章 有目的的创新 第十二章 精神导师和朋友 第十三章 信仰的问题 第十四章 拯救社会 跋 变革的催化师 更多德鲁克和班福德的朋友和读者的洞见 致谢 关于作者 序言 本书篇幅虽短,但内容精致,是由彼得·德鲁克最钟爱的学生之一鲍勃·班福德所著。书中讲述了作者结交德鲁克的往事,从大师的言传身教中直接学习的心得,以及运用所学改善他人生活的实践。本书遣词造句极为用心,让我们窥见了一个真正伟大的老师如何通过一个真正了不起的学生影响世界的秘密。班福德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还原了德鲁克的一段真实生活,与此同时,也以非常深刻的方式分享出德鲁克最重要的经验教训和观察洞见。 彼得·德鲁克是一位多产的天才作家。他以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洞见发表了数百篇文章、出版了30多本著作,累计上万页文献。思维缜密的领导者都知道自己必须对德鲁克的见解有所了解,然而,浩如烟海的文献带来了一个现实问题:从哪里开始?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德鲁克?如果你尚未进入德鲁克思想的广阔海洋,这本书可以作为绝佳的起点;如果你已经阅读过德鲁克的著作,本书则会为你增添一个独特的视角;如果你已开始思考,若能以彼得·德鲁克作为自己的老师和教练,这本回忆录将带给你罕见的、真实的体验。 思维缜密的领导者都知道自己必须对德鲁克的见解有所了解,然而,浩如烟海的文献带来了一个现实问题:从哪里开始?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德鲁克?如果你尚未进入德鲁克思想的广阔海洋,这本书可以作为绝佳的起点。 我非常享受阅读班福德笔下这些动人的往事;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德鲁克的教导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之中,有三个主要的元素。第一,他会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要思考什么。德鲁克会在定期会谈之前让班福德写一封长信,借此促使他努力思考自己面对的挑战都有哪些。另外,德鲁克总会在指导开始的时候先提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并不急于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德鲁克教学的最伟大之处在于并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出富有挑战性的正确的问题。他要求班福德独立思考。因为德鲁克的教学方式类似于苏格拉底,所以他从学生那里学习到的丝毫不少于学生从他那里学到的,而这正是他持续不断自我提升的秘密。最伟大的教师始于虚怀若谷,深信只有先向自己的学生学习,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服务。 第二,德鲁克改变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思维,还有他们的人生;又进而通过这些学生改变了更多人的人生。想象一下,假如学生像发射出去的箭头,在时间和空间中前行;即使你只能让他的轨迹发生微小的改变,经年累月之后,这个小小的变化也将使其与之前的轨迹相去甚远。再想象一下,如果这个箭头又改变了其他成百上千个箭头的轨迹,那么这位教师便能借由乘数效应在世界范围内施展自己的影响力。这正是德鲁克的为师之道。他帮杰出的学生设定锐意进取的目标,从而改变他们的人生。正如他激发班福德把自己的下半生过得比前半生更有意义,从而彻底打消了班福德有关退休的想法。德鲁克建议班福德“把美国基督教蕴藏的能量激发出来”——这可不是一个小任务——正是因此,班福德走上了一段探索之路,成就了其一生中最具创造力和生产力的年华。 第三,德鲁克在“对的学生”身上能得到很高的“运气收益”。 我一直都对好运气很感兴趣,想知道好运气(或者没有好运气)在那些取得非凡成就的人身上发挥着什么作用。结果却是,当我们不厌其烦地给好运气下定义、找定量的时候,通过调查却发现,表现最好的领导者和他们所在的公司并没有比业绩稍逊的公司更走运,他们没有多一些好运气或者少一些坏运气,也没有更好的运势或者更猛的运势。然而,他们的确收获了更高的“运气收益”。他们正视每次运势,不论是好运气还是坏运气,都能认清形势、抓住机会,因此就能比其他人从中收获更多。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不是好运气是否终将眷顾我们,而是在运势来到之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这与彼得·德鲁克有什么关系呢?不如按这个思路想想:对于一位老师而言,最重要的运势就是有一位伟大的学生拜于门下;在意外发现命运给自己带来了一位伟大的学生之后,一位伟大的老师就在这个学生身上投入十倍的精力。彼得·德鲁克意识到,专心教导鲍勃·班福德的收益将远远高于教导一批资质平庸的学生。 德鲁克的影响力不仅源自于其思想,更源自于他的整个思维方式和他作为一位教师的力量。他的思想根植于经验,而非基于纯粹的理论研究;他通过寻找事实,并在这些事实、证据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究本质。有一次,我问德鲁克他做咨询的目的是什么,他说道:“啊,那就是我的实验室呀!”他不愿意只是坐在那里构想一些宏伟思想,而是希望以其真知灼见实实在在地影响到他人的人生。德鲁克关注切实的成果,同时他也进一步地将自己的教学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超越了“如何做事”的范畴。“他把我的注意力从日常经营的烦琐细节上转移开,转而关注个性、愿景和责任等更宽广的领域。”班福德在书中写道。德鲁克认为“管理”——以及它的近亲“领导力”——是一种自由艺术, 而非技术官僚的把戏。 德鲁克的影响力不仅源自于其思想,更源自于他的整个思维方式和他作为一位教师的力量。 我相信,德鲁克孜孜不倦地为一个充满挑战而又极其重要的问题寻找答案:什么样的原则和措施才能让社会生产率更高,同时更加人性化?鲍勃·班福德曾跟我说过,他认为彼得·德鲁克对自由战胜极权主义(totalitarianism)所做出的贡献丝毫不逊于包括温斯顿·丘吉尔在内的任何人。起初,班福德极端的言论让我感到困惑,而后我开始明白并认可他很可能是正确的。为了与暴政抗争,让一个自由的社会能在最佳状态下运行,我们必须让业绩突出、运营顺畅的组织机构遍布全社会;而这些独立自主的机构有赖于卓越管理。这就是经典的“德鲁克二元性特征”,把大和小、实践和理念、微观和宏观整合起来:一方面,他为管理者找寻着“解决之道”;另一方面,他构建起整个人类社会的、最重要的长远问题的“解决之道”。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德鲁克在他全部的工作中都倾注了对个人最大程度的同情心和关爱,这正是造就这位伟大老师的基石。我坚信,德鲁克的核心思想在根本上是正确的,也坚信他关于社会的洞见在过去和将来都会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然而,有一点我认为彼得·德鲁克错了,至少不全对。当鲍勃·班福德问德鲁克应该做些什么来传承他的思想时,德鲁克不耐烦地把话题转移开了:“我的思想遗产就是我的作品。”确实如此,但并不完整。在我看来,还有一笔同等重要的思想遗产,可能体现在他的学生以及他们对世界的影响上。如果德鲁克不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教师,如果他只是抱着打字机隐居深山,我相信他的影响力将会大打折扣。如此来看,鲍勃·班福德所著的这本《德鲁克和我》正是见证德鲁克思想遗产的最好礼物。 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 于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 2013年4月8日 内容推荐 彼得·德鲁克是一位多产的大师,他一生中写过上百篇论文和超过30本著作,其中充满了精妙的评论和深刻的洞察。这些庞大的文献给那些想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德鲁克思想的管理者带来了一个现实难题:从哪里开始?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德鲁克? 如果你尚未进入德鲁克思想的广阔海洋,鲍勃·班福德著的《德鲁克和我》可以作为起点;如果你已经阅读过德鲁克的著作,本书则会为你增添一个独特的视角;如果你已开始思考,若能以彼得·德鲁克作为自己的老师和教练,这本回忆录将带给你罕见的、真实的体验。 编辑推荐 在《德鲁克和我》一书中,鲍勃·班福德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描述了彼得·德鲁克的人生——一个坚守信仰的人、一个商业上的精神导师,以及一个朋友。在这个过程中,他启发我们谨记,在完成工作、处理家庭关系、善待友情的同时,都会留下了一笔财富,永远改变着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