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幻大师奖”于2012年创办,前身为“高校幻想类社团联合征文”,其初衷是为团结全国各类科幻群体,发现和培养更多科幻文学作家,实现优秀科幻IP的发掘与落地。经过5年的发展,评委和作者群体都日趋专业,目前“未来科幻大师奖组委会”评委包括刘慈欣、王晋康、吴岩等国内一线专业作者,也已经为科幻文学界输出了不少新鲜血液。
未来科幻大师奖组委会编写的《临界点(2 2016未来科幻大师奖精选集)》是科幻短篇小说合集,内含《数据人生》《捕捉时光》《东郊记忆》等“未来科幻大师奖”第五届全国征文获奖短篇十三篇。
撒哈拉沙漠中央建起一条神秘的铁路,太空望远镜静静地观测着地球毁灭前的最后时光,雷雨夜的酒吧里另一个自己犯下不可能的案件……这里是幻想与科技的临界点,也是孕育着炙热宇宙的奇点,下一秒———你我熟知的世界就此改变!
未来科幻大师奖组委会编写的《临界点(2 2016未来科幻大师奖精选集)》是科幻短篇小说合集,内含《数据人生》《捕捉时光》《东郊记忆》等“未来科幻大师奖”第五届全国征文获奖短篇十三篇。
叶茂戴着一副深棕色的墨镜,曼哈顿岛上车水马龙,在第五大道的人流中,他的衣着毫不起眼。下午三点钟,太阳幽灵般有气无力地飘在天幕上,天空泛着灰白,云端似乎织满了一层厚重的蛛网。
真是浪费。叶茂抬头望了望那个臃肿的白色光球,暗自思忖。
人类对太阳的利用效率,还赶不上那些卑微的树木。石油,煤炭,天然气,难以置信,进入文明社会已经几千年了,他们还在靠那些二叠纪蕨类植物储存的能量维持文明的运转。
他们自以为摆脱了茹毛饮血的原始阶段,但实际上,焚烧化石燃料与靠木头取暖,并没什么本质区别。
叶茂在帝国大厦前停下脚步。
该有个人站出来,教教这些猴子高级点儿的用火方式了。
冯扬为能够坐在这间会议室里感到自豪。他环顾四周,会议桌边都是些常在媒体上出现的面孔,有些已经老迈,有些则正当壮年,但他们身上都散发着一种相近的气质——自信,以及睿智。那是顶尖的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这些人的公司缔造了现代文明。
会议室尽头的墙上,一幅肖像俯瞰着新时代金融界的统治者们,油画上胖乎乎的面孔除了威严之外,还带着几分说不出的诙谐、滑稽。冯扬认出那正是摩根财团——也就是这次会议主办方——的缔造者,约翰·皮尔庞特·摩根。
吱呀一声,门开了,冯扬朝门口望去,刹那间他以为一头穿着西服的海象挤进了会议室。汤普森·摩根继承了祖先老皮尔庞特韵肥胖,某种程度上,他那张拥有双层下巴的圆脸已成为了美国当代经济的象征。一个戴墨镜的瘦高年轻人跟在他身后。
“欢迎大家。”汤普森关上门,向客人们展示出他一贯的热情笑容。但冯扬注意到,与往常相比,他今天的笑容不大自然。“各位,请允许我向你们介绍叶茂先生。”汤普森侧过身子,向那位年轻人伸出手。
几十道目光齐刷刷地聚在这个年轻人身上。“叶先生,请摘下墨镜好吗?我习惯坦诚相见。”冯扬身旁一个蓝眼睛的法国人不满地说道。“请原谅,”叶茂微微欠身,“由于身体原因,我在白天不能摘掉墨镜。”
法国人咕哝了几声,没再说什么。
汤普森开了:“叶茂先生,请到桌子前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计划。”不知为何,他似乎很紧张,肉乎乎的脑门上渗出了一片汗珠。
“各位,不论你们听到什么,让叶茂把话说完,我保证他的头脑和我本人一样清醒。”汤普森掏出手绢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水。 “多谢,摩根先生。”叶茂简短地说道。接着他转向众人:“各位都知道,商业的基本原则是顾客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顾客的真正需求何在?这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它的答案随着时代前进不断变化——但毋庸置疑,人的某些根本需求是不会消失的,作为一种生物,人的第一需要永远是生存。为了活着,我们得进食、呼吸、晒太阳,因此,我不知各位想没想过——贩卖阳光是否有利可图?”
叶茂说这话时,午后的阳光正暖洋洋地洒落在每一个人肩头。他话音落下后,大家面面相觑,许久无人开口。
“哈,哈,”法国人首先发出了冰冷的笑声,眼神里却毫无笑意,“我万里迢迢从巴黎赶到纽约,听到的就是这个蹩脚的笑话?“丹尼斯先生,我理解您的反应,但请听我说完。’’叶茂平静地说道,“既然阳光、窄气和水是人类维生所不可或缺的,那么为什么几千年来,从未有人叫卖明媚的阳光或新鲜的空气呢?原因很简单,大自然慷慨无私地向我们免费提供这些,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能垄断阳光的供应,出售阳光便毫无意义。想想看,假如我们给太阳装上一个开关,让它像电灯一样能随时亮起、熄灭,将会怎么样?”
众人沉默了一会儿。答案显而易见。“那我们就可以渔利,而且是暴利。农业离不开阳光,天哪……”冯扬低声惊叹道,“阳光将变成一种昂贵的商品……”他脑中浮现出东北、中原和江南的千里沃野,五分之一的人类靠这些土地上生长的食粮糊口,要是有一个公司能指挥太阳升起落下,那么……有求于他们的将是整个国家!
“说下去。”丹尼斯似乎也被这个主意吸引了,他一反刚才的态度,急切地催促叶茂。
佃叶茂却笑了笑,岔开了话题.‘‘商业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问,只会算账的人成不了大事。我想问一下,在座各位有谁了解物理学?”
冯扬举起了手:“我。本科阶段我攻读的是应用物理。…‘好极了,冯先生,您知道什么是黑体吗?’’叶茂问。冯扬费劲地回忆了一下:“严格的定义我早就忘了,似乎……是指能完全吸收外界辐射的物体。…‘基本正确。对辐射的吸收率百分之百、反射率为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叶茂点点头,“与之相反,对辐射吸收率为零、反射率为百分之百的物体,称为绝对白体。”P4-5
五年前,2011年的秋天,第二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刚刚结束。我们,四川大学科幻协会的的一群半大小子,作为观众,作为志愿者,作为表演者,在星云奖的晚会上玩得很开心。
庆幸自己身在成都,天时地利,恰巧有机会参与这一盛典。欢乐过后,我们坐在一起思考,我们能不能做些什么,让每一个科幻迷,至少是每一个与我们同龄的大学生科幻迷,即使身在科幻作家们不常出没的城市,依然有机会与全国的科幻迷科幻作家们欢聚一堂,共享这一喜悦。
我们想到了征文。也许,科幻作家与科幻迷,科幻迷与科幻迷们之间,最紧密的联系就是那些铅印的文字了。我们之中的一员曾经问过:“为什么科幻世界没有给大学生的专栏”;我们也知道,有很多学校的朋友们都希望自己写作的科幻小说能与更多的人得到分享。
于是,在那个秋天,一群当时不过19、20的热血青,一拍即合,联系了同样有着相同抱负的20余所其他高校,得到了《科幻世界》的大力支持,在次年的3月,第一届高校“联合征文”终于成功举行。
那段时间,我们的公告和海报每天都在修改,因为每天都有更多的学校了解到我们的活动,愿意参与进来。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阿缺的《悄然苏醒》获得了这一年的一等奖,文章也在《科幻世界》上与全国的读者见了面。用阿缺自己的说法:“工作由藏区深山辗转到北京三环”,整个人生因此而改变。
不只是阿缺。改变的,也包括所有亲历此事的我们。
这一届比赛的成功,让我们知道我们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我们也可以自豪的说,如今的科幻世界中,我们出过一份力。并且,为了第二个第三个阿缺的诞生,这项事业,我们一定要继续做下去。
这并不容易。
我们想要突破,我们想让这个比赛每年都变得更好。第二年,我们邀请来陈楸帆等科幻奇幻作家担任评委,而参与的高校也翻了一番;第三年,我们有幸联系到了想干的李伟才老师,这一年,香港中文大学的朋友们也参与进了活动之中,并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如微像文化等加入了我们;第四年,赛凡科幻空间主办的幻想公园科幻嘉年华在成都举办,期间,为联合征文举办了盛大的颁奖典礼,刘慈欣、漫威高级副总裁stephen wacker等为获奖者颁发了奖项。
到今年,第五年。
五年,是时候做一个总结,我们仍不敢忘却当年对于科幻所许下的诺言。在经历了深思熟虑之后,我们决定将征文改名为“未来科幻大师奖”。在五年前,我们不敢夸下海口说我们真的能找到未来的大师。而现在,我们敢打出如此的旗号。而这种勇气,正是来自这五年来每一位参与了活动的组织者和作者们。你们让我们看到,有那么多未经雕琢的璞玉,就在那里,等待着有一天绽放出璀璨光芒。在这里,我们仍不忘当初的妄想!
每个科幻迷的大脑里,都是亿万的星辰。而我们,对那片星空,永远充满好奇。
未来科幻大师奖组委会
这里汇集了科幻小说新锐作家的最新杰作,充满了想象力的超越和腾飞,象征着中国科幻新时代的开始。——刘慈欣
这是一个见证成长的里程碑,更是一面召唤新人科幻作家不断前进的旗帜!——主晋康
未来科幻大师,孵化大师,成就梦想!——何夕祝未来科幻大师奖越来越好——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