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廷旺著的《远去的黄羊/许廷旺大草原动物小说》是一本长篇动物小说,讲述了自幼丧父的蒙古族少年巴图为了给额吉治疗眼疾,不得不辍学回家用放牧来维持生计。敏感而又充满自尊的他不愿意接受小伙伴和周围邻居的帮助,同时在牧民向他寻求帮助的时候选择用金钱交换一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捕获了三只黄羊带回家并卖出了价钱,虽然额吉反对,但尝到甜头的巴图继续捕获黄羊并带回自家饲养,希望能通过卖掉黄羊攒够为额吉治眼睛的钱。在巴图一次外出放牧的过程中,额吉在心神恍惚中点燃了房子,周围的邻居扑灭了火并把额吉送到了医院救治,还帮巴图重建了家园,援助的医疗专家免费为额吉治好了眼睛。巴图这时才知道自己的阿爸原先乐善好施,为人豪爽,他为自己原先的想法感到羞愧,重新拥有了温暖而柔软的感情,在最后,他把捕获来的黄羊又重新放归了草地……
许廷旺著的《远去的黄羊/许廷旺大草原动物小说》讲述了:巴图为了给额吉治疗眼疾,不得不辍学回家放牧来维持生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捕获了三只黄羊带回家并卖得了高价,金钱的刺激让本就敏感细腻的巴图变得不相信周围邻居对自己的善意。一天,巴图外出放牧,对巴图行为一直都不赞同的额吉在心神恍惚中不小心点燃了房子……额吉得救了吗?巴图最后又如何对待捕获的黄羊呢?
“巴图,留下吧。”扎那和格根抓住他的手。
巴图猛地一甩手,以少有的严肃目光打量着扎那和格根。扎那和格根一脸不知所措,刚想开口,可一看他的表情不对劲儿,便知趣地把话咽了回去。伙伴们的表情也不自然,明显感到巴图的目光带着不友好与敌视。场面尴尬极了。巴图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似的,仍不慌不忙地收拾着书包。他背起书包,迈开大步,向教室外走去。扎那和格根互相看了一眼,迟疑了一下,还是把巴图送出了学校。
巴图没有像其他辍学的孩子那样忧伤与痛苦,他一身轻松,仿佛终于甩掉了身上的包袱,从此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了。他昂首挺胸,大踏步走出了学校,走出了苏木……那些他所熟悉的人和物渐渐地远去了,视线里只有无边无际的草地。巴图兴奋地大吼一声,向空中挥动着拳头……
巴图不是稀里糊涂地就辍学,现在他身上肩负着两个重要任务:一是治好额吉的眼疾;另一个就是做大做好他们家的牲畜养殖。牲畜是牧民财富的象征。这两个鲜明而又重要的任务令巴图情绪高涨,血管里流动着一股神奇的力量,整个身子都处在激动与战栗中。
巴图走近牧点,一眼瞥见土丘下位于牧点一隅的那座孤零零的泥房子,热情与信心马上被现实击得粉碎。他虽然不知道治好额吉的眼疾具体需要多少钱,但有一点他很清楚:那将是天文数字。做大做好牲畜养殖?他们家的牲畜用十根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而且老的老,小的小,要做大做好谈何容易。
巴图回头看看来路,那是连着天边、没有边际的丰茂草地。看到这儿,他很快忘掉了刚才的不快,一切都没有关系,他有草地。草地上的一切都是他的。如果草地上有的话。
辍学的当天,巴图就扛着钐刀去打草了。秋天,牧草极富营养,是牲畜度过严寒不可缺少的东西。 “刷”,一刀下去,牧草前赴后继地倒下了,不,倒下的是他不喜欢、厌恶的人;“刷”,这一刀下去,犹如挥拳打在一张张笑脸上,令对方痛不欲生……他觉察不到头顶火辣辣的太阳,也感觉不到汗水流进眼睛里引起的酸痛。他的表情冷漠而又霸气,目光凌厉而又凶狠,怒视着眼前。随着牧草纷纷倒下,仿佛他不喜欢的人与事也被远远地抛到脑后了。
劳动让他有种快感,更有一种成就感。
半天过去了,草地上隆起一排长长的草堆。看着迤逦而行的草堆,巴图脸上绽放出难得的笑容,或许有了更多的牧草就能治好额吉的眼疾。想到这儿,他“腾”地从地上站了起来,像一头发怒的豹子再次舞动起钐刀,随着每一次耀眼夺目的利刃飞起,他的愿望正一步步地接近成功。
整整一个秋天,巴图都在打草。他不知道自己打了多少草,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只要有草可打,有地方可打草,就永远打下去。劳动不仅让他变得坚强起来,也让他自信起来。
P6-7
他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生活多年,有丰富的生活积淀和生活感悟,小说中,动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语言自然流畅,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很值得一读。
——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
许廷旺的动物小说独树一帜,富有地域特色的环境、传奇般的故事、跌宕起伏的动物命运和强烈的环保观念,构成了他的动物小说的基本元素,也构建了他的动物小说的思想价值体系。
——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刘海栖
他以旁观者的身份,客观如实地描述动物。他很注重细节描写,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一次微妙的表情变化,都足够反映动物丰富的内在世界。他做到了对书写对象最大程度的尊重。
——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方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