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王国的统一
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事实也证明,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古埃及的辉煌文明。
尼罗河全长6671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发源于非洲中部的高原,从南向北,流入地中海。它流经埃及的那一段只占全长的1/6。
一般来说,河水泛滥不是件好事,但对于古埃及人来说,那却是尼罗河赐给他们的礼物。每年的7月,尼罗河的发源地就进入了雨季,暴雨使尼罗河的水位大涨。7月中旬的时候,水势最大,洪水漫过河堤,淹没了尼罗河两岸的沙漠。11月底,洪水渐渐退去,给两岸的土地留下厚厚的肥沃的黑色淤泥,聪明的古埃及人就在这层淤泥上种植庄稼。虽然埃及大部分土地都是沙漠,干旱少雨,但是由于古埃及人靠着尼罗河,根本不用为农业灌溉发愁,所以古埃及人称尼罗河为母亲河,尼罗河两岸也成了古代著名的粮仓。
古埃及人是由北非的土著人和来自西亚的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在距今6000年左右,古埃及从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尼罗河两岸出现了42个奴隶制城邦(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连同周围的农村构成的小国)。古埃及人自称之为斯帕特,古希腊人称之为诺姆,中国翻译成洲。
这些奴隶制城邦经过长期的战争,逐渐形成两个王国。南部尼罗河上游谷地一带的王国叫作上埃及王国,国徽是白色的百合花,保护神是鹰神,国王戴白色的王冠,由22个城邦组成。北部尼罗河下游三角洲一带的王国叫下埃及王国,国徽是蜜蜂,保护神是蛇神,国王戴红色的王冠,由20个城邦组成。
两个王国为了争霸、统一,经常发生战争。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上埃及在国王美尼斯的统治下,逐渐强大起来。美尼斯亲率大军,征讨下埃及,下埃及迎战,两军在尼罗河三角洲展开激战。美尼斯率领军队与下埃及的军队厮杀了三天三夜,终于取得了胜利。下埃及国王和一群俘虏跪在美尼斯面前,双手捧着红色的王冠,毕恭毕敬地献给美尼斯,表示臣服。美尼斯接过王冠,戴在头上,上埃及的军队举起兵器,齐声呐喊,庆祝胜利。从此,埃及成为统一的国家。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并加强对下埃及的控制,美尼斯就在决战胜利的地点修建了一座城市白城,后改称孟菲斯,遗址在今埃及首都开罗附近。美尼斯还派奴隶在白城周围修建了一条堤坝以防止尼罗河泛滥时将城市淹没。埃及统一后,下埃及人从未停止过反抗,直到400年后,统一大业才真正完成。
美尼斯是古埃及第一位国王,他自称两国的统治者上下埃及之王,有时候戴白冠,有时候戴红冠,有时候两冠合戴,象征着上下埃及的统一。在埃及史上,美尼斯统治的王国被称为第一王朝,是古埃及文明兴起的标志。现在,开罗的埃及博物馆里有一块《纳美尔(美尼斯的王衔名)记功石板》,用浮雕记录了美尼斯征服下埃及、建立统一王国的丰功伟绩,这是目前为止埃及发现的最古老的石刻历史记录。因为古埃及的国王被称为法老(原意为宫殿,相当于称呼中国皇帝的陛下),所以此后长达3000年的时间被称为法老时代。第三代国王阿哈首次采用王冠、王衔双重体制,就是王冠为红白双冠,王衔是树、蜂双标,分别代表上下埃及,并定都于孟菲斯。从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到公元前332年埃及被亚历山大征服,法老时代的埃及一共经历了31个王朝。
古埃及人拥有辉煌的古代文明。他们创造了象形文字,在天文学、几何学、解剖学、建筑学、历法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对西亚、希腊和欧洲有很大的影响,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在美尼斯之后的2000年里,埃及无论从财富还是从文化角度,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胡夫金字塔
埃及有句谚语说: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单从字面意义上看,金字塔让我们感到震惊,它的古老似乎已经无法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再从它的内涵看,它已经成为埃及文明的象征,是人类文明的绝唱,这无疑是时间赋予金字塔的辉煌。可是如果时光倒转到4000多年以前,金字塔不过是埃及国王的坟墓而已。
(P2-3)
刘凤珍主编、王晓锋编著的《世界五千年大讲堂(双色图文版)》以时间为序,精选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内容,在保证历史完整与延续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古代文明时期、帝国争战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大战时期、冷战时期、世界新格局9个篇章,在简要勾勒出历史演进基本脉络的同时,生动再现了世界历史的波澜壮阔。
世界历史是一个漫长而又耐人寻味的过程,既有繁荣辉煌,也有曲折艰难,但历史一直坚定地向前发展。过去历史的积累,铸成了今天灿烂的现代文明,而在新的千年中,我们更加需要历史的光辉照亮前方未知的道路。
博古通今一直是中国人的追求,因为历史中蕴含着经验与真知。无论是王朝帝国的兴衰成败、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还是重大事件的曲折内幕、伟大创新背后的艰辛这些历史无不折射出做人与做事的道理。古往今来,大凡有所成就的有识之士,都是博古通今的人。学习历史,从世界历史的兴衰演变中体会生存智慧,从历史人物的叱咤风云中感悟人生真谛。小到个人,是修身齐家、充实自己头脑、得到人生启迪的需要;大到国家,是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处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时刻的中国,更要以广阔的视野,从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中汲取营养。
历史知识的普及对历史读物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现实中有关世界历史的研究和出版情况来看却并不乐观,过于深奥、抽象的专业史学论著常使普通读者读起来味同嚼蜡。如何使历史从神圣的殿堂走入民间?如何能使人们如欣赏文学作品一般欣赏历史?《世界五千年大讲堂》在此做了有益的尝试。
《世界五千年大讲堂》是一部雅俗共赏、老少成宜的经典历史读物,以其独特的体例、丰富的知识而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至今畅销不衰,各种不同版本不断涌现。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市场上的许多版本已经不能满足广大读者越来越高的阅读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进行更新、补充和调整,并注入更多的时代元素。鉴此,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世界五千年大讲堂》,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并通过科学的体例与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阐释世界历史。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内容全面,体例科学。全书以时间为序,精选了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内容,在保证历史完整与延续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古代文明时期、帝国争战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大战时期、冷战时期、世界新格局9个篇章,在简要勾勒出历史演进基本脉络的同时,生动再现了世界历史的波澜壮阔,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历史,窥斑知豹,进而从中揣摩与品味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在体例编排上,注重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顺序;同时还有专门内容对正文进行有效补充,简要介绍历史背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使读者能对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情况一目了然。
二、语言通俗,图片丰富。不同于一些板着面孔、带着浓厚说教意味的历史读物,本书以精准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活地讲述了一段段历史、一件件大事、一位位名人,不仅是读者学习历史知识的绝佳读本,更是读者汲取睿见卓识、拓展人生阅历的宝库。另外,本书还精选了190多幅内容涵盖面广、表现形式丰富的图片,包括出土文物、历史遗迹、现场照片、人物绘画等,与文字相辅相成,文图对应,将世界历史的丰富与精彩更直观、更真实、更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能切实感受到历史的兴衰演变。
三、全新理念,理想读本。凝练生动的文字、多元的视觉元素、精美的双色印刷、全新的视角、科学的体例,结合全面丰富的内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历史,从不同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感受历史、思考历史。
刘凤珍主编、王晓锋编著的《世界五千年大讲堂(双色图文版)》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并通过科学的体例与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阐释世界历史。
本书具有内容全面,体例科学;语言通俗,图片丰富;全新理念,理想读本的特点。
本书以时间为序, 精选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内容, 在保证历史完整与延续的基础上, 将其分为古代文明时期、帝国争战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大战时期、冷战时期、世界新格局9个篇章, 在简要勾勒出历史演进基本脉络的同时, 生动再现了世界历史的波澜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