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道著的《花萼恨》是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顾明道卷之其一。作为中国近代通俗小说文坛上的一个奇才,顾明道被时人评价其言情小说可与张恨水、周瘦鹃匹敌。小说以民国时期的苏州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经商家庭的传奇故事。全书情节迂回曲折,叙事独具煽情效应,非常值得一读。
| 书名 | 花萼恨/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顾明道 |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顾明道著的《花萼恨》是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顾明道卷之其一。作为中国近代通俗小说文坛上的一个奇才,顾明道被时人评价其言情小说可与张恨水、周瘦鹃匹敌。小说以民国时期的苏州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经商家庭的传奇故事。全书情节迂回曲折,叙事独具煽情效应,非常值得一读。 内容推荐 顾明道著的《花萼恨》讲述了民国时期苏州一户富丽人家原配病逝,老爷续弦,而致牝鸡司晨、家破人离、盛极而衰、前尘如梦的故事。 目录 第一回 莺啼燕语报新年 第二回 憎爱分明后母心 第三回 问君谁是意中人 第四回 心有灵犀一点通 第五回 初相见似曾相识 第六回 新歌一曲令人艳 第七回 千金散尽还复来 第八回 春愁黯黯独成眠 第九回 赖有智囊作鲁连 第十回 最是可怜阿母心 第十一回 疑神疑鬼有阴谋 第十二回 一片深深舐犊情 第十三回 初下卢家玉镜台 第十四回 欣识吴门交际花 第十五回 落花时节又逢君 第十六回 问君底事总荒唐 第十七回 凄凉病榻悲双亲 第十八回 分离雁行叹燃萁 第十九回 世事茫茫难自料 第二十回 双栖海上营金屋 第二十一回 卿须怜我我怜卿 第二十二回 因何水火不相容 第二十三回 妒花风雨猝兴波 第二十四回 情天孽海如幻梦 第二十五回 一旦分飞同命鸟 第二十六回 花萼悴荣伤母心 试读章节 第一回 莺啼燕语报新年 最难更改的是风俗习惯,不论什么事,倘然已是通行于民间,一旦想要改革它,总是十分困难。试观我国的新历旧历,民初迄今始终是双方并行,倒并不弃旧恋新,美其名日农历。所以国历虽然颁布了若干年,而社会间一到岁尾年头,依然盛行过农历的新年,家家爆竹,户户桃符,有钱的人家杀鸡宰猪,结彩悬灯,非常热闹快乐。对于国历的新年却是阳奉阴违,反不见有何点缀。 尤其是苏州地方,它是在京沪线上的一个风景幽倩、地方安静的住宅区。古语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苏州的人民沉醉在山软水温的环境里,很多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富家。便是一班小康之家以及商人们,当那农历新年的时候,也多粉饰太平,椒花献颂,团拜啦、贺年啦、请年酒啦,家家热闹,欢腾华屋。最普遍的便是以赌博为新春的娱乐,往往呼卢喝雉,一掷千金,而闺中小儿女相聚掷状元筹,虽不脱封建思想,而比较那些牌九、摇摊等武赌,却又文雅而有趣味得多了。 在民国二十年的时候,苏州是一个很安宁的所在,不愧有天堂之名。到了农历新年,大小人家尽情求欢,都不肯让它寂寞过去。在阊门南濠街上都是些商界人家,虽没有观前街那样又富丽,又摩登,充满着吸引力,可是殷实的也很多。有一家外面是一个双开间的颜料号,在新年的当儿闭着门,没有开张,有几个店员正在店堂里聚着掷骰子。而在店的后进却另有一座美轮美奂的新式楼房,庭园中花木扶疏,境地幽静。正中一个客堂里,花砖上铺着很厚的地毯,陈列着全红木的器具,正中悬着一幅神轴,桌子上放着大方供大香炉,三盘果子,天然几上左边一个雨过天晴的大花瓶里插着猩红可爱的天竹子,右边是一座新式大自鸣钟,正中还供着一盆水仙花,两边几椅上都披着大红绣花的椅靠。前面走廊下挂着一头鹦鹉,红嘴绿羽,色彩十分艳丽,高唤着:“小少爷,小少爷!” 这时,正有一个西装少年,履声叽咯地从外边走进来。这少年的年纪不过十六七岁,头发朝后梳着,搽得十分光滑,脸上也敷粉,更显得子都之姣,濯濯如春日杨柳。身穿新制的西装,外罩着一件高领的大衣,两手套着皮手套,拿着一根司的克和一个快镜箱。走到客堂里把照相机向桌上一放,丢下司的克,很不高兴地伸着一个懒腰。这时候屏风后早走出一个中年妇人来,穿一件玄色绸的衬绒旗袍,手里捧着一只热水袋,右手中指上套着一枚亮晶晶的钻戒,笑容满面地对少年说道: “克家,你怎么回来了?没有去吗?” 少年把脚一蹬道: “都是母亲要我等着吃虾仁汤团,迟了半点钟,所以等我跑到那边,船已开了。我忙骑了一头驴子向河岸上追去,直追到枫桥,不见他们的影踪。独自一个人在寒山寺里走了两个圈子,寺已荒废,游人甚少,钟声非旧,碑文多蚀,没有什么好玩儿,因此只好回来了。” 说着话噘起了一张嘴,露出一脸不高兴的神情。妇人道: “好儿子,别要生气,这次不去也罢,梅花还未盛放呢。稍缓几日,我当邀舅父、舅母雇舟伴你,不是更好吗?” 少年道: “我不高兴随舅父们一起去。今天是同学约的,他们有几个从上海来一起玩,当然很有兴致。都是你教我吃汤团,耽误了我的时光,他们已开船去了。” 妇人笑道: “你不好怪我的,他们太性急了,为什么不等候你呢?” 少年道: “这大概是小李不好,他本来和我有些意见,借公济私,逐出我一个人。明天见了他,必要向他理论。我庄克家不是请不起客人的,船钱船菜一起给我来也可以。” 妇人道: “你不必这样发怒。好玩的地方多了,今天晚上请你到开明大戏院去看十五本《西游记》,好不好?” 少年摇摇头道: “看戏吗?我在上海不好看吗?布景好,角儿好,一切都远胜这里,何必回来看戏呢?”(P1-3) 序言 顾明道和他的小说 张赣生 在本世纪(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能与“南向北赵”并称的武侠小说作家只有顾明道。 顾明道(1897-1944),原名景程,江苏苏州人。他八岁丧父,自幼体弱,上学时膝部患骨结核(中医所谓骨痨)致残,行动依赖拄拐。他毕业于教会所办的振声中学,因学习成绩优秀,即留在该校任教,并受洗为基督教徒。1922年,范烟桥移居苏州,范氏在辛亥革命的时候就曾与友人组织“同南社”,诗酒唱和;这时又于七夕会同赵眠云、郑逸梅、顾明道等九人组织“星社”,以文会友。顾氏由此结识了一批文友,他一生的文学活动大体未超出这个小团体的范围。顾明道因一直希望医好腿疾,所以结婚较迟,抗战爆发后,他和母亲、妻子全家移居上海,苏州的家产毁于战火,从此落入贫病交加的处境中。他一生以教书为业,战前一直在苏州振声中学执教,迁居上海后一面写作,一面仍自办补习学校,招生授课,直至肺结核把他折磨得卧床不起才停办。病重时生活无着落,全靠朋友周济,终年只有四十八岁,身后凄凉。 了解了顾明道一生的经历,有助于我们客观地认识和评价他的小说。 从顾明道一生经历来看,腿残、留校执教、参加星社,这三件事深刻影响着他一生的文学事业。民国初年的上海,盛行哀情小说,即文学史上称之为“淫啼浪哭”的时期。1912年,徐枕亚的《玉梨魂》和吴双热的《孽冤镜》在《民权报》同时连载,随即又连载李定夷的《霣玉怨》,流风所被,一片哀音。顾明道就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开始试写小说,那时他只有十七岁,尚未成年。他的处女作是短篇言情小说,发表在高剑华主编的《眉语》月刊上,这是一份以知识妇女为读者对象的刊物,脂粉气很重,在该刊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阐明办刊宗旨的《宣言》,其中说:“花前扑蝶宜于春;槛畔招凉宜于夏;倚帷望月宜于秋;围炉品茗宜于冬。璇闺姐妹以职业之暇,聚钗光鬓影能及时行乐老,亦解人也。然而踏青纳凉赏月话雪,寂寂相对,是亦不可以无伴。本社乃集多数才媛,辑此杂志,而以许啸天君夫人高剑华女士主笔政。锦心绣口,句香意雅,虽曰游戏文章、荒唐演述,然谲谏微讽,潜移转化于消闲之余,亦未始无感化之功也。每当月子弯时,是本杂志诞生之期,爰名之日《眉语》,亦雅人韵士花前月下之良伴也。”看了这篇《宣言》,读者当能了解此刊物的性质。顾明道在1914年左右开始写小说时,选中这样一个刊物投稿,也就表明顾氏本人的性格难免有些多愁善感的脂粉气。 我指出顾氏性格中的脂粉气,因为这决定着他文学作品的基调,丝毫也没有嘲讽顾氏之意,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环境下养成他的性格,这没有什么可嘲讽的,我们要研究的只是事实。郑逸梅在《悼顾明道兄》一文中提到两件事,其一为:“明道最初的作品,刊登在许啸天所辑的《眉语》杂志上,该杂志多载女作家的文字,他就化名梅倩女史,撰着短篇小说。有一位读者,是登徒子之流,写信追求他,缱绻缠绵,大有甘伺眼波之意。明道接到了信,大笑之下,用梅倩具名答复他。那个登徒子欣喜欲狂,寄给他一帧照片,请他交换‘芳影’,并约他会晤某园。明道到这时,才用真姓名自行揭破。这一段趣史,明道时常讲给人听的。”其二为:“《江上流莺》稿成,我曾为他写一小序,有云:‘江山摇落,风雨鸡鸣,我侪丁斯乱世,应变无方,干禄乏术,臣朔饥欲死,乃不得不乞灵于不律,红茧缫愁,绿蕉写恨,借以博稿资而活妻孥。社友顾子明道固与予相怜同病者也。’明道读了,亦为之感喟百端,不能自已。”当时正值日寇侵华,人民生活困苦,对此局面“感喟百端”也是情理中的事,我们不必咬文嚼字,过分挑剔;但达到“不能自已”的程度,就难免少些丈夫气了。以上两件事都可证明顾氏确有些多愁善感的脂粉气。 顾明道养成这样一种性格,固然与前述民初上海文坛的时尚有关,在当时一些人的心目中,唯其如此才配称为“才子”,少了贾宝玉味道就被视为粗俗;但是就顾氏本身的内因而言,腿残对他心理上的影响,恐也不容忽视。肢体的残疾不仅影响着顾明道的性格,也限制着他的行动。郑逸梅《悼顾明道兄》一文说:“这时他在吴门振声中学担任教务,因不良于行,往返不便,所以他住在校中。”顾氏是一位多半生未离他那中学小天地的人,缺少广泛的社会生活经历,在这方面,他既不能与同时的“南向北赵”相比,更不能与后来的“北派四大家”同日而语。对于这样一位学生出身,生活面狭窄,又多愁善感的作家来说,写言情小说自然是最方便的,他可以坐在家里凭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打动读者,只要情感诚挚,哪怕写的只是他个人的小天地,也总会有其可取之处。但自向恺然《江湖奇侠传》引起轰动之后,报刊编者和出版商均热心于武侠一途,顾明道为适应这一潮流,便也改弦易辙,于1923年至1924年在《侦探世界》杂志发表武侠小说。1929年,他由杭返苏,途经上海,与当时主编《新闻报》副刊《快活林》的星社文友严独鹤相会,恰逢《快活林》需要连载长篇武侠小说,严约顾撰写,这就促成了他一生的代表作《荒江女侠》的问世。 《荒江女侠》刊出后竟大受欢迎,同年冬,上海三星图书局向新闻报馆购买版权出版单行本,至1930年8月已翻印四版,1934年11月更达到十四版,这在当时是很可观的销行数。可见其轰动的程度。由于此书畅销,顾氏也就续写下去,共出版了六集,并被友联公司改编为十三集连续影片,上海大舞台、更新舞台也改编为京剧连台本戏,风靡一时,大有凌驾《江湖奇侠传》之上的势头。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出人意料的效果,今天的渎者或许很难理解。当时最著名的武侠小说,是“南向北赵”的作品,向恺然连缀民间传说,自有其吸引人的一面,但却少了点爱情纠葛、哀感顽艳;赵焕亭的《奇侠精忠传》据说原有不少狎蝶的描写,因而触犯禁例,出版时经过删削。顾明道于此际把武侠、恋爱、探险等成分捏在一起,就给读者一种新鲜感,满足了十里洋场那特定读者群追求新奇、热闹的要求,正如严独鹤在《荒江女侠序》中所说:“以武侠为经,以儿女情事为纬,铁马金戈之中,时有脂香粉腻之致,能使读者时时转换眼光,而不假非僻之途,不赘芜秽之词。是以爱读者驰函交誉。” 顾明道用以吸引读者的另一个办法是写“冒险”,他在谈及自己的作品时说:“余喜作武侠而兼冒险体,以壮国人之气。曾在《侦探世界》中作《秘密之国》《海盗之王》《海岛鏖兵记》诸篇,皆写我国同胞冒险海洋之事,与外人坚拒,为祖国争光者。余又著有《金龙山下》一篇,可万余言.则完全为理想之武侠小说也,刊入《联益之友》旬刊中。又曾写《黄袍国王》长篇说部,记叙郑昭王暹罗之事,曾刊《大上海报》,后该报停版,余亦中止,他日拟出单行本以飨读者矣。又新著《龙山争王记》,则方刊于《湖心》周刊中,该刊为西湖小说研究社出版者也。曩年余为《新闻报·快活林》撰《荒江女侠》初续集,尚得读者欢迎,今由三星书局出单行本,三集亦在付梓中矣;又为《小日报》撰《海上英雄》初续集,则以郑成功起义海上之事为经,以海岛英雄为纬,以上两种皆由友联公司摄制影片。又尝作《草莽奇人传》,则以台湾之割让,与庚子之乱为背景也。”(转引自郑逸梅《悼顾明道兄》)所谓“冒险体”或“理想小说”,显然是接受了西方的小说观念,是指类似斯蒂文生《宝岛》或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的体裁,譬如他所著的《怪侠》,写一个身负绝技的革命者,失败后率党徒逃亡海外,去非洲探险,与当地土著争斗,称雄异域,即是一例。 就顾氏的为人来说,他是一个正直、爱国的书生。“一·二八”日寇进犯上海,顾氏写了《国难家仇》《为谁牺牲》等小说,表示了他作为中国人的同仇敌忾之心。顾氏一生写过五十多部小说,以武侠和言情为主,也有社会、历史、侦探等作,他临终前,春明书店出版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江南花雨》,这本小说具有自述的性质。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