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吴雪杉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作者简介

吴雪杉,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2003-2015年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领域为中国美术史,近年尤致力于中国现代艺术史及视觉文化研究。

内容简介

长城伫立于中国的大地山河之上,历千百年而巍然依旧。它不仅是古老的遗迹,更具有政治和文化的象征意义。20世纪之初,在帝制解体与列强入侵的背景下,尤其是在抵抗日本侵略战争的过程中,长城逐渐从物质性的边防工程,转变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长城现代意义的观念转变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与现代视觉图像的传播方式(摄影、漫画、版画等)有着怎样的具体联系?作者搜集近两百幅国内外的珍贵图像材料,在美术史和视觉文化的范围内讨论长城图像的生产与传播,以及民族话语如何通过图像得以有效表达,为理解20世纪中国文化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现代目光下的“长城”

第二章 1933:长城抗战与“血肉”长城

第三章 另一种想象:日本及“满洲国”宣传图像中的长城

第四章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风云儿女》的广告、影像及观念

第五章 召唤声音:图像中的《义勇军进行曲》

第六章 新长城图像的扩散

第七章 无尽的行列:西方“新长城”漫画及其中国回响

第八章 不到长城非好汉

结语

精彩书摘

《长城》: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之间爆发战争,日本迅速占据东三省。到1933年初,战事在长城沿线展开。战事发展及其引发的强烈危机意识使“一无所用”的长城重新进入到公众视线。作为战争防御工事的长城再次遭遇到战争,但这一次与不同以往,它遭遇到的是一场现代战争,这场战争使长城在20世纪的中国获得了全新的意义。
1、面向长城的“哭泣”
1933年初,日军逼近山海关,山海关于1933年1月3日失陷。1933年2月1日的《东方杂志》发表了丰子恺漫画《关山月》。在“天下第一关”的城楼前插上一面日本国旗,悬挂在天空中的月亮面对这一场景潸然泪下。画面简洁明晰,却弥漫着沉郁和悲痛。画中有两个要素赋予作品强烈的当下感。一是日本国旗,二是哭泣的月亮。丰子恺这一漫画可能是第一件在长城插上日本旗的绘画作品,也为面向长城哭泣开了先河。《东方杂志》的读者也不会因为它的新奇就无法辨识其中含义,就在同一期《东方杂志》数页之后,便是“榆关失陷”的主题画页,刊登有《被日军占领之天下第一关》、《何柱国司令部现已被改易为铃木司令部》等照片。这些反映战事进程的图像和文字,恰与丰子恺《关山月》漫画里哭泣的月亮前后呼应。
丰子恺《关山月》,1933
《关山月》能够感染人心,很大程度上源于画作城门上书写的“天下第一关”。《良友》杂志上一幅拼贴照片《日军大炮威胁下的山海关》也以“天下第一关”匾牌为中心,拼贴上浓烟、骷髅和机枪,以极具现代感的形式手法构造出一个带有宣传画性质的图页,以此来说明“威胁,轰炸,死亡!日兵最近在中华国土里的大屠杀!”
《日军大炮威胁下的山海关》,《良友》1933年
当时中国报刊上还盛传,在日军占领山海关后,山海关城门上悬挂的“天下第一关”牌匾作为战利品被运到日本东京,陈列在九段的“游就馆”里。山海关失陷后不到10天,这个传说就已经出现,报刊上有报道宣称这块匾额“已经给日本人取去,而且已经送到东京陈列在博物馆了”。1936年的《中国漫画》用图像来回应这个传说:作者假想,如果中国取得胜利,“第一要将我们山海关上横额搬回来!”。漫画里一艘轮船正从日本开往山海关,上面放置一个巨大的“天下第一关”匾牌。它在未来的“失而复得”既流露出对于过去失败的耻辱感,又表达出对于国富民强的憧憬与渴望。
……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6: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