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典点亮儿童的童年是本丛书的宗旨。在这套丛书中,我们精心选择了10部具有代表性、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小王子》《老人与海》《鲁宾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小飞侠彼得·潘》《柳林风声》《爱的教育》《吹牛大王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绿野仙踪》,它们或收录于新课程语文教材,或列入义务教育课外阅读书目,是公认的少儿必读书。丛书的译者、编者都是从事语言研究、文学研究及教育培训的专家学者,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丛书的编译准确流程,可读性很强,部分稍显深奥的品种,配有插图与赏析,方便小读者阅读使用。
本册为丹尼尔·笛福著的《鲁滨逊漂流记》。
丹尼尔·笛福著的《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因出海遭遇灾难,先被海盗攻击,再到种植园,最后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被誉为开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
第一章人生起航
1632年,我出生在约克城一个有钱的人家。不过,我家祖上不是英国人。我父亲是来自德国不来梅的外国人,他一开始住在赫尔城。通过经商,我父亲挣了一大笔钱,后来就不干了,落户在约克城,并在那儿娶了我的母亲。我母亲娘家在本地是个大户,姓鲁滨逊,因此我就叫鲁滨逊·克洛依兹纳尔,但英国人常常读串了音,叫我们克鲁索,不但如此,我们自己说或写自己名字的时候也这样,我所有的朋友都叫我克鲁索。
我有两个哥哥。一个哥哥是英军驻弗兰德斯步兵团的中校,后来和西班牙人打仗,阵亡在敦刻尔克附近,大名鼎鼎的洛克哈特曾指挥过那个步兵团。至于我的另一个哥哥,我一点都不了解他的情况,就像我的父亲和母亲不了解我的情况一样。
我在家里排行老三,没有学过任何手艺。从很小的时候,我脑子里就装满了各种奇怪的想法。我的父亲年龄已经很大了,他一直重视我的学习,让我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面都尽力学好,并给我规划以后从事法律工作。但是,除了去航海,我对一切都不感兴趣。我的这一想法极大地违背了父亲的愿望,根本没有听从他的教诲,也全然不顾我母亲和其他人的规劝。命运之中似乎有什么宿命的东西,我的一意孤行直接导致了我后来的不幸生活。
我父亲是个看透一切又严肃认真的人,他发现了我内心的想法,于是郑重其事地从各方面给我劝告。一天早晨,他把我叫到他的书房里,就出海这事非常动情地劝诫我。那时候,父亲因为痛风,只好待在屋里。他问我,除了一心想出去闯荡,还有什么理由离开双亲和故土,因为在故土和家乡,我可以更好地踏入社会,凭借勤奋和努力,挣下一份家业,过一辈子安逸、快乐的生活。他对我说,只有那些穷困潦倒和野心勃勃而又资产雄厚的人,:TJ-~到海外冒险,干一番大事业,以非同寻常的方式显身扬名。这两种情况,对我来说,要么太高,要么太低,我属于中间状态,或者说是下层生活中的佼佼者。以他一生的经验看来,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生活状态,最容易给人带来幸福,既不像那些卖体力的人那样,遭受贫困艰难和劳作困顿之苦,也不像上层社会那些人那样,蒙受骄奢淫逸和野心妒忌之累。他告诉我,只需通过一件事就可判断这种中间状况的幸福,这就是,所有其他人都羡慕这种生活状态。即便是君主们,也常常哀叹自己的困境,生来就注定不得不处理军国大事,他们希望处于两个极端之间,既不太高贵,也不太卑贱。即便是圣贤先哲,也祈祷上帝让他既不过于贫穷,也不过于富有,这是真正幸福的标准。
父亲说,如果我注意观察,就会看到,上层人和下层人的生活中都有灾难困苦,而中等阶层的人则少有,不像上层人和下层人那样命运多舛,反复无常。而且,中等阶层的人在身体上和心灵上既不会像富人那样,由于过着纸醉金迷、挥金如土、穷奢极欲的生活而醉生梦死;也不会像穷人那样,由于过着缺吃少穿、终日劳顿、贫困潦倒的生活而憔悴不堪。他说,只有中等阶层的人才有福气享受所有的美德和欢乐,只有中等阶层的人才会有安定和富足相随,只有中等阶层的人才会有节制、中庸、闲适、健康、友情和各种令人舒心惬意的消遣与愉悦。只有这样的生活,人们才可以安静地、平安地过上一辈子,舒适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既不用苦于劳力劳心,为每日的柴米油盐而过着奴隶般的日子。也不用被繁杂世事和财产、名声所累,弄得身心没有片刻的安宁和平静。P1-3
如果世界上真有什么个人的冒险故事值得发表,而且在发表后还能受到读者欢迎,那么编者认为,本书即是如此。
编者认为,就目前所知,这个人一生的经历最为离奇,没有其他人的生活比他更为跌宕起伏。
本书中的历险故事,语言质朴而严肃,而且像智者圣贤那样,总是以身说法,以事例教导他人,巧妙地把生活中所有的事件与宗教联系起来,来证实并光耀神的智慧。
编者相信本书所述全是事实,绝无半点杜撰或虚构之处。不过,编者认为,此类文字多仓促而就,所以进行了些许语言润色和加工,无论是对读者的消遣,还是对读者的教益,都不会有所两样。总而言之,编者认为,将之付梓出版已是他对世人莫大的贡献,不需要再做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