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赴任所狄大人寄宿乐苑
赏夜色花魁娘相遇红阁
“夏日鬼节,祭祀隆盛,是客店最繁忙的日子,客官。”客店胖掌柜道。随后他又不停地重复说着:“抱歉,客官。”
胖掌柜满脸真诚,略带歉意地打量着站在柜台前的这位客人——他个子高大,蓄着长胡子,身着一件普通的棕色长袍,头戴一顶黑色帽子。尽管从穿戴上看不出他的身份地位,但他那自信的神态——那种可以为一宵住宿出好价钱的神态表明了他的显贵身份。
一丝不快掠过长胡子那张略显失望的脸。他擦去前额上的汗,对随从的壮汉道:“我都忘了鬼节已经到了,适才看见路边的祭坛也没有记起。嗯,这已经是我们到过的第三家客店了,我看不要再寻了,还是连夜赶往金华城去吧。我们什么时候能到那里?”
他的随从耸了耸宽宽的肩。
“这很难说,大人。我对这金华城不是很熟悉,况且天黑赶路,实有诸多不便。再说我们还要过两三条河,即使顺利的话,到城里也应该是午夜了。”
这时,正在柜台上摆弄蜡烛的花白胡子账房凑上来道:
“让这位客官住红阁子如何?”
胖掌柜揉着圆下巴犹豫道:
“红阁子固然是本店上等的客房,面朝西,整个夏季都很凉爽,只是还未彻底通过风,还有……”
“既然有客房空着,我便租下了。”长胡子客官急切地打断道。
“我们今日一大早就开始赶路,现在正想早些休息。”接着他又嘱咐他的随从,“去把马鞍袋拿来,将马交给马夫。”
“欢迎您光临本客店,客官。”店掌柜又说道,“不过,我要告诉你……”
“房金再高我也租了。”长胡子再次打断店掌柜的话,“给我登记吧。”
胖掌柜打开巨大的登记簿册,上面注有“七月廿八”,推到他的面前,来客提笔蘸墨写下醒目大字:
狄仁杰浦阳县令 由京师去任所赴任 随从马荣
当他还回登记簿册时看见了封面上的大字“永乐客栈”。
“原来是浦阳正堂狄县令屈尊光临,小店蓬荜生辉,荣幸之至。”店掌柜讨好道。办好手续,掌柜望着他们的背影喃喃自语:“但愿他不会遇到什么。”随后又担忧地摇了摇头。
老账房带领狄公穿过厅门来到花园中央,只见两侧是两层高的宽大的楼房,乐声和笑声从透着亮光的纸窗里飘了出来。“单间都客满了。”账房一边低语,一边领着狄公穿过院子后面的雕花大门。
他们来到了一个有围墙的漂亮花园,月光照在错落有致的花草灌木和金鱼池静静的水面上。即使在这户外,空气也闷热得令人难受,狄公用他的长袖擦了一下脸,左边的屋子里不时传来杂乱的欢笑声和弦乐之声。
“他们很早就开始了。”老账房自豪地说, “清晨是乐苑唯一听不到乐声的时候,大人!所有楼阁正午前至次日凌晨皆‘笙歌达旦’,您会发现乐苑是一个快乐之地!”
“我希望在我的房间里听不到这些。今天的旅途已使我困倦怠乏,明早还要继续赶路,我想要早点休息。希望那屋子会很安静。”
“当然,大人……确实非常安静!”老账房含糊地说道。
他快速地将狄公带进一条长长的、昏暗的走廊,走廊的尽头是一扇高大的门。老账房举起手中的油灯,灯光照在漆着金漆、刻满花纹,装饰讲究的门板上,他推开大门,说道:
“大人,这阁子正好位于客店的后面,您能看到花园美丽的景色,而且非常安静。”P1-3
我发现人们对中国人和他们的生活方式很缺乏理解,缺乏得令人吃惊。我觉得,我的狄公小说也能促使这个问题受到广泛注意。因此,我一直竭尽全力把这些小说,直到最小的细节,写得尽可能逼真。
——高罗佩(荷兰汉学家)
现代西方对传播中国文化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恐怕要算荷兰人高罗佩(Robert Hans van Gulik,1910—1967)。高罗佩的英文《狄公案》系列小说(Judge Dee Mysteries)影响远超过任何中国研究著作。非汉学圈子的西方人,了解中国,往往来自《狄公案》。哪怕汉学专家读,也没有“硬伤”败了胃口;而西方大众了解中国,往往是“狄公的中国”,这个中国,是一个多姿多彩相当引人入胜的中国,比起中世纪灰色的欧洲有趣得多。甚至专门家也受狄公小说影响,伯克莱加州大学法学院长贝林教授研究中国法制史,就是从狄公小说入手。
——赵毅衡(四川大学教授)
《狄公案》是中国众多公案小说之一种,但是,随着高罗佩20世纪40年代对《武则天四大奇案》的译介以及之后“狄公探案小说系列”的成功出版,“狄公”这一形象不仅风靡西方世界,也使中国读者看到“中国古代犯罪小说中蕴含着大量可供发展为侦探小说和神秘故事的原始素材”,认识到“神探狄仁杰”,“虽未有指纹摄影以及其他新学之技,其访案之细、破案之神,却不亚于福尔摩斯也”。在西方对中国总体评价趋于负面的20世纪50年代,“狄公探案小说”不仅满足了普通西方读者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让西方世界重新认识了传统中国,扭转了西方人眼中古代中国“落后”“野蛮”的印象。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高罗佩对传播中国文化着实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学界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将其与理雅各、伯希和、高本汉、李约瑟等知名学者并列为“华风西渐”的代表人士。
高罗佩是20世纪最为著名的汉学家之一,其语言天赋惊人,汉学造诣“在现代中国人之中亦属罕有”。高罗佩“狄公探案小说”的背景是久远的初唐社会,但讲述方式却是现代的,中国传统文化被润化在小说的情境中,服饰、器物、绘画、雕塑、建筑等中国元素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在不经意间缓缓流动着,构成一幅丰富多彩的中国图画,没有丝毫的隔膜感。小说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公案小说,但叙事却完全是西方推理小说的叙事。在整个案件的推演、勘察过程中,读者一直是不自觉地被带入情境中,抽丝剥茧,直到最终找出答案。这种互动式、体验式的交流方式,是高罗佩探案小说的成功之处,也是至今仍为广大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为了让读者能原汁原味地读到高罗佩“狄公探案小说”,体味到高罗佩笔下的中国文化和社会,我社邀请著名西方通俗文学研究大家黄禄善教授组织翻译了这套“大唐狄公探案全译·高罗佩绣像本”,以飨读者。
我社推出的“大唐狄公探案全译·高罗佩绣像本”以忠实原著为原则,译文更贴近于读者的阅读习惯,且完整保留了高罗佩探案小说创作的脉络,力图打造一套完整的“高罗佩探案小说”全译本。
“大唐狄公探案全译·高罗佩绣像本”共计十六册(包括十四部长篇,两部中篇,八部短篇),其中收入了高罗佩手绘的地图及小说插图一百八十余幅。书中的插图仿照的是16世纪版画的风格特点,特别是明代《列女传》中的形象。因此,插图中人物的服饰以及风俗习惯均反映的是明代特征,而非唐代。此外,小说中涉及大量唐代官职、古代地名等信息,虽经译者考证并谨慎给出译名,但仍有存疑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愿我们的这些努力,能使这套“大唐狄公探案全译·高罗佩绣像本”成为喜爱高罗佩的读者们所追寻的珍藏版本。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18年1月
高罗佩著的《红阁子奇案》是《大唐狄公探案全译高罗佩绣像本》之一种。一个凄惨、哀怨,却又充满了罪恶的爱情故事被狄公这个断案高手从层层迷雾中剥离出来,谎言和忠贞、匕首和爱情、金钱同阴谋、虚伪与冲动,在此刻竟然如此紧密地纠缠在一起,让人读后只有扼腕叹息。全书结构精巧,脉络清晰,线索多条并进却主线不乱,推演分析严丝合缝。在高罗佩的笔下,狄公不仅有血有肉,更有情有意,此形象,即便是放在时下,亦是非常有看点的。
“大唐狄公探案全译·高罗佩绣像本”共计十六册(包括十四部长篇,两部中篇,八部短篇),其中收入了高罗佩手绘的地图及小说插图一百八十余幅。书中的插图仿照的是16世纪版画的风格特点,特别是明代《列女传》中的形象。因此,插图中人物的服饰以及风俗习惯均反映的是明代特征,而非唐代。高罗佩著的《红阁子奇案》是该套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