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佛修心道养生儒成事(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莲华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莲华著的《佛修心道养生儒成事(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以佛、道、儒在中国形成的生活文化传统为基础,以深入浅出的故事形式,讲述修心、养生、成事的方法,小故事大道理,将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传递给读者,让读者在经典中、在故事中学会存善念、怀慈悲,保持平常心;学会本色做人,宠辱不惊;学从容应事,宽容待人,让读者的内心得到升华,学会从容应事,宽容待人,学会欣赏别人,也为别人着想。

内容推荐

莲华著的《佛修心道养生儒成事(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列举佛道儒三家的思想,以古论今,表述了修心、养生、成事的方法,深入浅出,用作者自己收集的故事用最恰当的方式引导出最适合读者的内容,把大道理讲得浅显易懂却不落俗套,让内心得到升华,学会从容应事,宽容待人,学会欣赏别人,也为别人着想,这样才是先贤们上千年的凝聚出的精粹。

目录

上篇:佛修心

 第1章 人生苦短,生命不过是借来的时光

生活,即生下来,活下去

日月如流,哪有时间老去

前路非绝路,往事不可成心事

人低着头数钱,时间低着数人的流年

唯用一生,才可解答所有问题

 第2章 从从容容,保持一颗平常心

摈弃执念,放下挂碍浑身轻松

摈弃怨念,身处苦中亦可作乐

摈弃痴念,机缘了了念就消散了

摈弃贪念,欲望越多路越难行

摈弃嗔念,生气与否气皆为浮云

 第3章 心中存有善念,胸中常怀慈悲

最大的爱是慈悲

以平等之心待人待己

慈悲随处可见

本是仙佛种,随处可开花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慈悲不拘于哪种形式

觉悟就是一生做善事

 第4章 忍辱负重,将心中倾斜的世界放平

心中无嫉妒,身体无疾病

最好与愤怒缔一个约

欲做龙象,必先做牛马

怀忍辱之心,方可屈伸自如

弯腰乃成熟,而非卑微

 第5章 生生死死,看破了方能修成佛

生命犹如不系之舟

能抓住的唯有空无

风过疏竹,来去自如

样样都有实为一切皆空

生与死,无非是一场游戏

中篇:道养生

 第1章 回归自然,本色做人不平凡

老实做人,规矩做事

足履实地,急功近利终是梦

敦朴厚道,做人要表里如一

坚守本真,唯有真实才是正理

 第2章 无为而行,无争胜有争

以善止争,养与世无争之源

绝“争”之源,自然无争

不自争,自然“争者无敌”

 第3章 宠或辱皆不惊,岁月才能静好

随机应变,乃人生真谛

淡然看功劳,功劳才会长存

腾则为龙,潜则为蛇

参透名利,贪恋权位难圆满

进退得当,人贵自知

 第4章 安贫乐道,人生方可游刃有余

大隐隐于市,生活很闲适

过平民生活,行贵族风度

贪心不知足,立即招致祸事

物来而应,物去不留

什么是最大的快乐

坦然无所求,身心都轻松

对虚有期待,比不上安守当下

一枚金币的幸福博弈

 第5章 非凡做法,让你做非凡人

比眼力,得看出别人看不到的

预先推想,要防患于未然

欲取之必先予之,出奇才能制胜

能听得逆言,方可锐意进取

着手予微,成败取决于细节

四两绵力,也可拨动千斤

懂得后退,方能海阔天空

持之以恒,有始有终

下篇:儒成事

 第1章 清清白白好做人,明明白白易成事

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

既作承诺,必须执行

相对才能,德行更加重要

以赤子之心接人待物

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做不得

坦坦荡荡,即可远离忧惧

 第2章 或进或退,万事皆要寻求“稳”

进退自如,屈伸随意

君子不器,八面玲珑

君子求善贾,张弛有度

留有退路,后事不愁

按部就班,稳中求胜

 第3章 中庸之道,方与圆的处事哲学

画蛇别添足,要恰到好处

哀而不伤,致中和

以直报怨?以德报怨?

礼让三分,方可化干戈为玉帛

物极必反,学会适可而止

中庸,亦是一种变通

 第4章 生和义不可兼顾时,当舍生而取义

坚守道义,所得利益才永久

处境艰难不移志,忠贞方显节操

正确选择,无论何时不可失大节

可救急不可救穷,违背原则不可行

 第5章 欲成大事,需先谋定后动

静待时机,才可能无往不利

水到才能渠成,做事要循序渐进

处变不惊,以长远眼光看问题

无论处境如何,心中都要树立危机意识

立身处世,慎之又慎后再出言

有得必有失,不要总患得患失

 第6章 秉承仁爱之心,执行宽容之道

厚德载物,待人一定要宽厚

推己及人,助人相当于助己

推长避短,为人处世好周全

既往不咎,原谅他人的过错

勿强于人,学会换位思考很重要

试读章节

生活,即生下来,活下去

常者皆尽,高者必堕。合会有离,生者皆死。

——《贤愚经》

【佛偈释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曾经有的终有一天会全部失去,高高在上的有朝一日必定会从高处堕落。相聚在一起的,也会有离别的时候,现在还活着的人,来日终有死去的时刻。得而复失,起而复堕,聚而又散,生生死死,人世间难道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吗?人生难道会一直一帆风顺吗?这绝无可能。我们感受着福祸的变化,重复着人生的起伏,只需要记住一点:无论变化如何之快,也无论起伏如何之大,我们都要以平常心视之待之,从容淡定,用心地去生活。

著名诗人自居易的诗多是感叹时事、反映民间疾苦的,《观刈麦》就是他看到农民刈麦时有感而发之作。诗人慨叹道:“那些老百姓终年忙碌,最终还是一贫如洗,要靠捡拾麦穗充饥。而自己做事不多,每年的俸禄却有三百石,岁末还能有点余粮,一念至此,就十分惭愧不安。”现在很多人的生活虽然不及商贾和大官,却也衣食无忧。然而能对弱者抱以同情,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更何况,有些人尚不能填满自己的野心、让自己满足,又何谈愧对别人的苦难呢?

当我们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时,当我们为了爱恨情仇苦苦挣扎时,当我们为了理想与现实的问题争论不休时,当我们在忧郁地思考着生命、生活究竟有何意义时,我们是否想过,对很多平凡的人来说,生命不是苏格拉底豁达的“为死亡所做的准备”,也不是泰戈尔诗意的“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活不是米兰·昆德拉所言的“在别处”,更不是凯鲁亚克所说的“在路上”。对于我等凡夫俗子来说,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

生下来,活下去!

多么苍凉却又充满力量的回答!人们通过努力和奋斗,获得温饱、富足,过上自己想要的好日子,志得意满,喜气洋洋。这一切的努力不就是为了这短短六个字吗?我们为了“活下去”做到了多少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情?求生的本能在冥冥中推着我们走向人生中更高的地方。

佛陀告诉我们,觉晤之道往往不在那温饱之余的闲思里,而是在饥寒交迫时坚强的忍耐、深刻的体悟里。

一个女人死了丈夫,家乡又遭受了天灾,不得已,她带着两个孩子背井离乡,辗转各地,好不容易得到一户善良人家的同情,把仓库的一角租借给母子三人居住。那里空间很小,只有三张单人席大小。她铺上一张席子,拉进一个没有灯罩的灯泡,一个炭炉,一个饭桌书桌两用的小木箱,还有几床破被褥和一些旧衣服,这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为了维持生活,女人每天早晨六点离开家,先去附近的大楼做清扫工作,中午去学校帮助学生发食品,晚上到饭店洗碟子,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已是深夜十一二点了。于是,家务的担子全部落在了大儿子身上。

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女人披星戴月,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可生活还是那么清苦。他们就这样生活着,半年、八个月、十个月,母亲不忍心孩子们跟她一起过这种苦日子。她时不时会想到死,想和两个孩子一起离开人世,到丈夫所在的地方去。

这一天,女人泡了一锅豆子,早晨出门时,给大儿子留下一张纸条:“锅里泡着豆子,把它煮一下,晚上当菜吃,豆子煮烂后稍放点酱油。”

带着一天的辛劳和疲惫,女人回来了。她偷偷买了一包安眠药带回家,打算当天晚上和孩子们一块儿去死。

当她打开房门,见两个儿子已经在席子上的破被褥里并排入睡了。女人发现大儿子的枕边放着一张纸条,便有气无力地拿了起来,上面这样写道:“妈妈,我照您纸条上写的那样,认真地煮了豆子,豆子烂后放进了酱油。不过,晚上盛出来给弟弟当菜吃时,弟弟说太咸了,不能吃。弟弟只吃了点冷水泡饭就睡觉了。妈妈,实在对不起。不过,请您相信我,我的确是认真煮豆子的,您尝一粒我煮的豆子吧。而且,明天早晨不管您起得多早,都要在临走前叫醒我,再教我一次煮豆子的方法。妈妈,我们知道您已经很累了。我心里明白,您是在为我们操劳。妈妈,谢谢您。不过请您一定保重身体。我们先睡了。妈妈,晚安!”

女人的泪水夺眶而出。“孩子年纪这么小,都在顽强地伴着我生活!”她坐在孩子们的枕边,伴着眼泪一粒一粒地品尝着孩子煮的咸豆子。一种信念在她的心中升腾:“我要坚强地活下去。”女人摸摸装豆子的布口袋,里面正巧还剩一粒豆子。她把它捡出来,包进大儿子给她写的纸条里,她决定把它当作护身符带在身上。

文中那个瞳事的孩子,小小年纪,在生活的重压下,并没有失去对“生”的渴望,甚至鼓励母亲,顽强地生活下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认真地活下去呢?其实,佛陀希望我们领悟的,从来就不是什么艰涩精微的奥义,而是这朴素却温暖的感情:生下来,就一起活下去。彼此体贴、相互温暖,关心家人,也关心粮食和蔬菜,在这“活下去”的过程里,慢慢体会生命的真谛、爱的真谛。

用勤劳的双手去耕作,用温暖的双眼去抚慰,远比用昏沉的大脑去空想,更接近佛陀的证悟之道,更接近我们自己完美的幸福生活。P2-4

序言

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成事——这本书通过三个方向将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一一展现。人生苦短,生命不过是借来的短暂时光,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埋头于工作挣钱、养家糊口……我们低着头数钱,时光却低着头数我们的流年。

今天的时光是明天的回忆,明天的回忆又会变成后天的情怀。我们背着回忆,抱着情怀,走在时光的隧道里,看遍人生,四季、美景、美人……然后飘飘然去往另一个世界。到时候我们会不会怀恋这个世界的美好?会不会依恋这个世界的亲人?能不能再次看到早就已经离我们远去的人?

2015年,我独自游历西藏。在临近拉萨的一个小县城里,我找了个学校旁边的小馆子吃饭,有几个孩子也过来吃饭,黝黑的脸上有两块可爱的高原红。他们一边吃饭一边时不时好奇地看我,过了一会儿,其中一个走过来怯生生地问我:“老师?”

我听了竟莫名有些紧张,连忙表示我不是老师,他们听了似乎有些失落。那个喊我“老师”的孩子又接着问我,是不是从外地来的,外面什么样……我放下碗筷认真回答。后来他们胆子大了起来,都过来围着我叽叽喳喳地提问,我就真的像个老师一样,坐在那里挨个回答他们的问题。

后来眼看要日落西山,我鼓励了孩子们几句,让他们好好学习,以后自己出去看看世界。那些孩子嘻嘻哈哈地向我敬了个少先队礼便蹦跳着走了。我看着在纯净的蓝色天幕下,远处巍峨的雪山挡住了逐渐西沉的太阳,却衬得那几个孩子的身影更加清晰,充满活力和朝气。

这段下午时光永久地刻在了我的内心深处,每每回忆起,我都会感到心情平和、生活美好。与此同时,我的心灵好像受到了洗礼、找到了归宿,于是萌生了创作本书的想法。

生活其实极富智慧,经过时光的沉淀,精华的部分逐渐被我们挖掘出来,露出最璀璨的内核。书中的故事,有些是我从网上看到的,有些是我在大师讲佛时听来的。总之,这些故事都是经过时间锤炼,从历史的长河中脱颖而出的,如今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希望大家阅读之后,在接下来的生活时光里拥有智慧、勇气和活力。

生活本身就是智慧,愿时光给你想要的一切!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5: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