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名 | 响水在溪/名家散文自选集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徐迅 |
| 出版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亮点展示
编辑推荐 散文的资源在哪里?在历史中?在书本上?还是在时尚的话语里?集中读了徐迅的诸多散文,给我们的感觉,散文的资源不是在那些地方,而主要是在山川、河流、土地、天空等自然界,也是在作者的心里。他离开家乡的自然,是为了亲近更多的自然,是为了在更大范围的自然界汲取生命和心灵的营养。更重要的是,他只有离开家乡的土地,只有与那块土地拉开距离,才能进行回望,才能形成回忆和思念,并对家乡的一切进行美学意义上的观照。 《响水在溪》作者徐迅以质朴的笔端温情的拂拭去故土记忆的尘埃,以深邃的目光穿越在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转换中的阵痛事实中,匍匐大地成为他写作的唯一姿态。对乡土回望是徐迅的精神原初,对乡土生命此在毁灭的安静书写,颤抖的吹奏出生命苦涩的华章。 作者简介 徐 迅,男,1963年生,安徽潜山县人。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阳光》杂志社社长、主编。 曾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十月》、《青年文学》、《北京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过散文、中短篇小说作品若干。 著有散文集《半堵墙》、《春天乘着马车来了》、《染绿的声音》等6部,诗集《失眠者》、长篇传记文学《张恨水家事》等。作品曾被《中国年度*佳散文选》、《中国现当代散文300篇》、《新世纪优秀散文选》、《新时期散文经典(1978—2002)》、《新中国文学精品文库》等100多种文集收集。获过安徽文学贡献奖、首届老舍散文奖、第二届冰心散文奖、煤矿“乌金文学奖”。 内容简介 徐迅的散文里,我很高兴地看到了一种别样风景。他没有把散文当成收容站或者垃圾桶,而是当作一种文学的艺术,心灵的歌谣。有散文的形、神和本质,有散文的大气和唯美。文字鲜活。行文生动。意境悠远。……所以他的每一篇散文,都是文学的花朵和艺术的火焰,而不是学究的论文和堆砌的史料。文学的青枝绿叶,在徐迅的散文世界里,摇曳出一种特有的艺术。 目录 第1辑·雪原无边 染绿的声音 / 2 鸟 声 / 5 水 声 / 7 听 蝉 / 10 看 湖 / 13 坐对一山竹 / 16 喊月亮 / 19 栽 树 / 22 落 叶 / 25 城市里的花 / 28 梅城的梅 / 31 临窗梧桐 / 34 窗外的银杏树 / 37 桂窗琐记 / 40 雪 原 / 43 响水在溪 雪原无边 / 46 水 雪 / 49 大地芬芳 / 53 桃花红,梨花白 / 58 春天的速度 / 62 敞开的夏天 / 65 秋 水 / 69 麦黄风 / 73 温暖的花朵 / 76 有一种树叶叫茶 / 80 清 晨 / 84 七月的早晨 / 87 鲜亮的雨 / 90 第2辑·荞麦枕头 夜晚的深度 / 96 夜 气 / 100 父亲不说话 / 104 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 / 111 半堵墙 / 115 母亲像一扇磨盘 / 121 外婆家的老屋 / 125 妹妹的栀子花 / 128 飘逝的红灯笼 / 131 荞麦枕头 / 133 想起雪湖藕 / 137 蚕豆开花是紫色 / 141 谁家儿女落花生 / 145 在酣睡中被惊扰的红薯 / 149 春天乘着马车来了 / 153 乡 旅 / 157 屋 脊 / 160 乡下的冬天 / 163 雨 街 / 166 第3辑·响水在溪 生命的漂流 / 170 陌生的停靠 / 173 罗丹思想起 / 176 水 色 / 179 我与地坛 / 183 蒙古长调 / 186 大足无声 / 190 逛了一回花溪 / 194 桂花的都江堰 / 197 访天台山不遇 / 201 庐山雾 / 205 秋雨残园 / 208 秦淮河只说历史 / 212 双瀑记 / 215 邮票大的乡村 / 219 夜读韩城 / 224 游抚仙湖记 / 229 走森林 / 232 杭州的绿 / 235 又见桃花源 / 238 谷雨天仙庵 / 241 一庵一潭记 / 244 山心水目 / 247 天柱山冬云 / 250 寂寞的菩提 / 253 寻找程长庚 / 256 秋山响水 / 260 响水在溪 / 264 第4辑·零碎时间 民间的傲慢 / 268 什么样的鸟最爱惜羽毛 / 273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 / 277 人像一根麦秸 / 280 亲近农业 / 285 大地的心 / 288 怀念时代 / 292 大师与孩子 / 295 零碎时间 / 300 作家还是梦吗? / 304 作家与足球 / 309 被猫感动 / 312 舞蹈精神 / 315 秧歌舞 / 319 读书与读人 / 322 读书笔记:《爱情》 / 327 淬 火 / 330 生命的吆喝声 / 334 生命是一张票 / 337 用雨水点燃心灯 / 340 我们都是木头人 / 343 想象一株梅 / 348 忍冬花 / 351 “下午茶”与 “向日葵” / 354 经济、典型而美丽的文字(代跋) / 357 精彩书摘 《响水在溪-徐迅散文集-名家散文自选集》: 精彩书评 徐迅的《一个人的河流》举重若轻地描写了一个平凡而特别的人,传达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真理。首尾呼应好,皆由河及人,似在写人与河的关系,其实蕴涵着人生的道理。文字也好,简洁、隽永、老到。 ——著名作家、学者 周国平 散文的资源在哪里?在历史中?在书本上?还是在时尚的话语里?最近集中读了徐迅的诸多散文,给我的感觉,散文的资源不是在那些地方,而主要是在山川、河流、土地、天空等自然界,也是在作者的心里……他离开家乡的自然,是为了亲近更多的自然,是为了在更大范围的自然界汲取生命和心灵的营养。更重要的是,他只有离开家乡的土地,只有与那块土地拉开距离,才能进行回望,才能形成回忆和思念,并对家乡的一切进行美学意义上的观照。 ——著名小说家 刘庆邦 徐迅的文字太静了,静得令人心惊,看似波澜不兴,禅定处,却于天地间有大声响。不知为何,读他的文字,总会令我想起日本的《万叶集》及松尾芭蕉的俳句《古池》:“悠悠古池塘,青蛙跳进水中央,扑通一声响。”徐迅把过去推到前台,叙事以平调起步,舒缓,克制,没有高潮,甚至没有一丝起伏,坚定到有些执拗,以一种固定不变的节律,散步与遐思。他又是每个文字都发力,暗藏玄机,恨不得音节里都有灵魂扑上去——灵魂能有几瓣,容得下这许多消殒? ——著名作家 徐坤 读徐迅散文,我感到他心情宁静,一洗浮躁铅华之气;同时他又没有死滞淤结之感,而是血脉通联、身心通泰。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充满灵性的原因……与天地自然隔绝了,人的生命之源必然断流,对作家来说更是如此。这就要求作家与天地自然融会,并吸纳其中的元气。在这个过程中,悟力非常重要,徐迅散文在这一点表现非常突出。 ——著名作家、学者 王兆胜 徐迅的《皖河散记》活灵活现地描述了自幼时就给自我生命打上印记的大自然,在他的笔下,油菜花、桃花汛、麦黄风、棉花等自然万物是那么神奇、美妙,写得是那么灵动清新,一望无际、令人陶醉的大自然仿佛扑面而来。 ——著名编辑家 甘以雯 和旅游手册上的故乡不同,和网上论坛的故乡不同,和招商引资的故乡不同,和被任何一种意识形态打造的故乡都不相同,徐迅的故乡只是他自己的。 尽管徐迅的性格是那样温和,老家和我在一起,但他的故乡只是他的,不是我的,也不是我们的。故乡被他似乎零散的忆起、又忆起,虽然这里有现实主义风格的炊烟、土墙和农人——但这不是在展现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也无关底层写作。他在一边拆解一边重建他的故乡: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条河一座山一爿街一座寺一个传说……直至万家灯火。 对徐迅的写作了解得越多,不光是我,我相信,你的眼前也会亮起万家灯火的。万家灯火亮起的时候,徐迅完成了对自己的重建——在这一充满辛劳的过程中,徐迅始终有着立场,也始终态度温和,这是何等难得啊。 ——《散文》月刊执行主编 汪惠仁 徐迅的散文里,我很高兴地看到了一种别样风景。他没有把散文当成收容站或者垃圾桶,而是当作一种文学的艺术,心灵的歌谣。有散文的形、神和本质,有散文的大气和唯美。文字鲜活。行文生动。意境悠远。……所以他的每一篇散文,都是文学的花朵和艺术的火焰,而不是学究的论文和堆砌的史料。文学的青枝绿叶,在徐迅的散文世界里,摇曳出一种特有的艺术。 ——著名散文家 彭学明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