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成果之一,铁路一度是维多利亚社会的时代特征和核心标志。从诞生之日起,它就引发了世人持久的争论、怀疑、排斥或追捧、迷恋。张杰著的《火车的文化政治学》将铁路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思考其对整个社会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权力关系、阶层结构等方面产生的深刻影响。
第一章,全面梳理中、西学界关于火车文化现象的既有研究。在此基础上,第二章立足于中国的话语背景,探讨晚清社会对铁路的接受态度及其变化,这其中包括晚清政府与官员、民众对火车的不同文化想象与认知;铁路在帝国主义殖民过程中的重要媒介作用;中央集权政府与地方政府、民众之间的冲突。第三章,探讨火车与现代经验之间的关系,分为火车与时间、火车与空间、火车与规训、火车与民主、火车与创伤、火车与速度等六节,每节内容均从西方经验过渡到晚清以来的中国社会。第四章,思考铁路与汽车、飞机、互联网、手机等现代移动方式的差异。
可以说,铁路早已超出作为交通工具的单纯能指,而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社会文化氛围、国民性等问题的象征性指数,其文化影响至今仍广泛体现在各类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中。总之,本书以批评理论、文化研究理论、社会学等理论为指导,以小说、诗歌、历史文献、游记、电影等各类体裁的铁路文本为案例,希望能理清火车和铁路对晚清以来的中国社会所产生的文化影响。
张杰著的《火车的文化政治学》分为绪论、本论两章及结论共四个部分。
第1章为绪论。在介绍本研究的缘起、初步指出铁路与现代性的关系之后,本章第1节,以经典的文学作品为代表,梳理西方文学传统中铁路的双面形象。人们对铁路的态度是赞美与恐惧共存,而铁路所呈现的形象亦是理性、力量与非理性、破坏性并举。在此基础上,第二、第三节分别对西方、中国学界关于铁路文化现象的研究做综合梳理。最后,明确本书的研究思路、方法及框架。
第2章探讨“铁路的政治经济学:以晚清为例”,主要就铁路对晚清社会造成的思想文化冲击、殖民关系、政治影响展开前后相继的三阶段分析。
第3章“火车与现代经验”,即探讨火车与一些现代日常经验的关系。
第4章为“多样的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