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江西的年中国的年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江西省作家协会编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八卦围里闹元宵

唐小斌

栗园围,位于龙南县城十多里处,占地68亩。因整座围屋按照八卦原理布局建造,所以又叫八卦围。早就听闻围里每年正月十二至元宵节晚上,都要举行隆重盛大的香火龙民间活动。百闻不如一见,元宵节这天,在夕阳还未落山之时,我就早早来到了这独具水乡风情的八卦围。

站于祠堂边上的水塘边,杨柳春风,吹面不寒,盈盈春水倒映着白墙黑瓦,门框上鲜红的对联和随风轻轻摇曳的红灯笼,衬以鹅黄淡绿的柳丝、青葱竞秀的翠竹,几只鸭子在水面上划过一道弧,立时整个倒影泛起清波,显示着一股灵动祥和之气。正是佳节元宵,往来祠堂祭拜祖先的围里人,见到我这个陌生客,报之以浅笑。

我实在是来得早了点,在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功名柱前独自彷徨。但我是不寂寞的,享受着这古围春色,一时大有“怀抱春风”之意。抚摸着斑驳的石柱,并没有历史的沧桑感从指间流过,我并没有生出那种“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感慨。或许,是这喜庆的年味影响了我,围里不时响起的鞭炮声里,提醒着我围里人家开始晚饭了。池边的一户人家,刚摆好碗碟,准备开食。见我独自立于池边,便笑着招呼我共进晚餐。我礼貌地拒绝,但被主人告知,离举行香火龙活动的时间还早,先进来坐坐吧。面对主人的好客,时间也实在是太早,夜还未落下帷幕,便抬脚进了这围里人家。主人的热情实在是始料未及,还未落座,一碗香醇的美酒就端到了我的面前。碗里的酒晶晶亮透着琥珀色的光泽,酒香在鼻际萦绕。一饮而尽,甜透心窝。

主人五十多岁模样,自我介绍说他叫李美乐,叫他乐果就行。他以前也打香火龙,现在年纪大了,都由年轻小伙来打了。客家人把舞龙说成是打龙,舞龙灯狮也叫打龙灯狮,此类叫法有点类似于云南少数民族的打跳欢歌。他向我介绍说,围里打香火龙的历史传承了七百多年,家家户户捐钱打香火龙。每年的正月初九开始用上年精选的稻草编龙,正月十二开始打香火龙,小孩子不敢舞香火龙,就跟着大人舞灯笼龙,每年都是爷带子、子带孙,一派其乐融融。围里有四个祠堂,每个祠堂都有一条香火龙。但点着香火龙后,其他祠堂的香火龙都得先到纪缙祖祠舞拜后才能到其他祠堂、各户人家游走。正聊着,刚好有个舞龙的小伙子到乐果家串门,小伙子精壮精壮的,听说我要看舞龙,就说听到鼓乐铙声钯音后,就差不多开始点香火了。美酒作陪,主宾欢谈,池边和和吹来的晚风,透过古色古香的窗格子,清爽宜人。夜空里,不时有烟花绽放,映着竹影,和着柳意,一时竞有点恍惚,仿若身在梦中。

鼓声适时而来,小伙子拔脚就走,说该点香火龙了,谢别乐果,我也跟着小伙子来到纪缙祖祠。鼓声已把舞香火龙的人召唤过来了,看热闹的围里人不多,因为此处有四个祠堂,四个祠堂都要点香火龙,而各家又都要在家点鞭炮迎接龙神,自是人员分散。倒是有十多个外来游客,把祠堂塞得满满的。香火燃起来了,祠堂里一时烟火缭绕。舞龙手各就各位,把燃着的香火插入编好的草龙上。一会儿,整条草龙就在香火的衬托下变得栩栩如生了。鞭炮声一响,龙头舞起,整条龙便活了起来,香火闪烁处,人跃龙腾,立时眼花。龙头自右而左在祖柯的柱子周围欢跃一圈,意为“黄龙缠柱”,游到祖牌前,龙头龙身同时向祖牌连拜三次,感敬祖宗福德护佑。而此时,别祠堂的一条香火龙也已欢跃而来,双龙闹春,整座祠堂香雾四起,而那香火龙,竟似腾云驾雾起来了。

跟着游龙,到其他的祠堂游走。香火龙经过每一户人家门前,那家人都须燃放鞭炮、行拱手礼迎接龙神。此时,四个祠堂的香火龙都已欢跃而出,池塘两边,不时有龙显现隐没。围里人有规矩,即使搬出了围外,也要到各家各户门口舞动一番,不仅驱邪祈福,还能昭示出入平安、五谷丰登。领头的每到一户人家,唱着:“神龙到你屋,天天吃猪肉;神龙到你边,赚到大花边(注:客家人对金银的称谓);神龙抬抬头,吃穿不用愁;神龙摆摆尾,财源如流水”诸如此类的顺口溜吉祥话,唱得每个人脸上笑开颜、心里花怒放。

P3-4

目录

辑一 江西的年

 八卦围里闹元宵

 拜年

 春节返乡日记

 祠堂年事

 都昌过年

 喊船

 腊月祭祖

 黎川的年味

 泸水河边的年味儿

 闹年(外一篇)

 年边话过年

 年味琐忆

 畲乡年味

 竖神灯

 耍灯

 抬阁与舞傩

 乡村守孝人

 执拗的年味

辑二 那些与年有关的往事

 拜出明年好世界

 从半边猪头说起

 老娘啊老娘

 立春·春节 

 杀年猪是一种乡愁

 遗逝的笔墨

 中国年·中国味

 年的记忆

辑三 年里的中国

 “新位”之年

 带着思念回家

 低处之年

 返乡,或者离去

 方寸之年

 跟着火车跑

 还乡记

 回乡过年

 脸面

 另一种年味

序言

到人民中去——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文艺讲话精神的精髓之一。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指出:“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

在第十届全国文代会、第九届全国作代会上,总书记指出:“一切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干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

到人民中去——

这也是中宣部、中国作协、中国文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在文艺界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意见》的重要精神。《意见》指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促进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走与时代相结合的文艺道路,决定在全国文艺战线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

活动开展几年来,全国的作家艺术家创作出了无数的反映人民生活的文艺精品。

到人民中去——

近些年来,江西省作协积极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文艺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宣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关于在文艺界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倡导,开展了谷雨诗会、《走向田野》系列散文创作出版等一系列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文学采风创作活动。2017年春节,我们组织了“春节里的中国”文学征文活动。

我们认为,春节,是中国人的重要习俗,也是中国社会人情百态的重要展示窗口。它伴随着人们从年幼至老去,见证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变迁。从这个切口,我们可以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脉动,了解把握中国人的现实与梦想。

征稿得到了广大江西作家的响应。经我会组织专家评审,有36位作者的作品入选,现将入选作品结集出版。

这些作品或书写江西的别样年味:吉安的喊船,婺源的抬阁与舞傩,还有各地不甚相同的耍灯、祭祖、闹元宵……;或阐述那些与年有关的往事,描摹岁月中渐次消逝的风景;而年里的中国,看到的是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境遇,是对当代江西乃至中国的观察与思考,呈现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春节里的中国。

这是江西作家到人民中去的倡导下的重要收获。

春节意味着一年的结束,同时也是新年的开始。从春节出发,我们相信,江西作家一定会从人民中采撷到更多鲜活的文学主题,更充分地展示到自己的文学才华,写出更多更好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编者

2017年10月

内容推荐

江西省作家协会编的《江西的年中国的年》中的作品或书写江西的别样年味:吉安的喊船,婺源的抬阁与舞傩,还有各地不甚相同的耍灯、祭祖、闹元宵……;或阐述那些与年有关的往事,描摹岁月中渐次消逝的风景;而年里的中国,看到的是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境遇,是对当代江西乃至中国的观察与思考,呈现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春节里的中国。

编辑推荐

春节,是中国人的重要习俗,也是中国社会人情百态的重要展示窗口。它伴随着人们从年幼至老去,见证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变迁。从这个切口,我们可以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脉动,了解把握中国人的现实与梦想。

在江西省作家协会编的《江西的年中国的年》中,36位江西作家从人民中采撷到鲜活的文学主题,更充分地展示到自己的文学才华,写出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里的中国。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12:08